肌酐高了不可怕!守住這項關鍵指標,尿毒症不會“找上門”

血肌酐一直在升高怎麼辦?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透析,似乎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法。但實際上,透析也有很嚴苛的條件,肌酐高僅僅是一方面,其餘的還要考慮具體的腎功能的進展情況,各種併發症的嚴重性,及患者自身年齡、體質、經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

因此剛剛肌酐升高就談尿毒症、透析,還為時尚早。肌酐更多的是衡量病情走向的指標之一,當下最重要的是如何阻止腎功能進一步發展。

肌酐高了不可怕!守住這項關鍵指標,尿毒症不會“找上門”

穩住腎功能,就掌握了預防尿毒症的主動權!

腎功能的好壞是病情最終預後的根本。

首先要控制影響腎功能的因素,比如控制炎症因素如感染,還有血流情況如高血壓、高血脂等,併發症的致命威脅如心血管疾病、肝病等等。

其次探索修復部分受損較輕的腎小球等腎細胞。腎臟雖然具有百萬腎單位,強大的代償性,但腎小球一旦受損過半則無法逆轉,用一個少一個,因此只阻止腎小球的損傷還不夠,還要儘可能的延緩部門受損較輕腎細胞的生存時間,為腎臟延長“壽命”。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腎臟內的血液流通情況。充足的血氧供給是腎臟細胞存活的關鍵。腎小球等細胞的損害,一方面是炎症反應導致的實質性損傷,另一方面腎臟細胞受損後的反噬作用。細胞受損導致毛細血管堵塞,腎臟無法正常過濾血液,也無法滿足自身血液供應的需求,進而造成腎細胞的纖維化、硬化甚至壞死。腎臟發生萎縮,變小。

肌酐高了不可怕!守住這項關鍵指標,尿毒症不會“找上門”

血肌酐升高並不可怕,最重要是阻止腎臟的萎縮。

這項檢查指標穩住,肌酐上百也扭轉

腎臟大小

這項指標常被大家忽視,相比於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等這些階段性常規指標,腎臟的大小則是整個治療過程中都要監控的一項指標。

腎臟B超可以更直觀的觀察出腎臟的形態大小、受損位置及局部病理變化,及時瞭解腎臟大小的變化,可以評估腎小球等腎臟細胞的變化的情況,及整體腎功能的進展速度。

肌酐高了不可怕!守住這項關鍵指標,尿毒症不會“找上門”

正常成年人腎臟大小為:長10-12cm、寬5-7cm、厚3-5cm,且包膜比較光整。當腎臟發生細胞增生或萎縮後,都會有明顯的實質性病變,觀察包膜不光滑、不完整。且還可能存在血流信號,及回聲點。

如果腎臟B超顯示雙腎大小正常或腫大,且沒有明顯結構紊亂,即使合併有尿量減少或正常尿量,肌酐迅速升高的情況,腎功能的損害一般也不會很嚴重。多數伴有急性進展,及時排處誘發因素,病情就能恢復穩定。

但如果雖然沒有嚴重合並症,血壓明顯升高的情況,但腎臟B超顯示腎臟出現明顯萎縮,情況也不容樂觀,腎臟的“壽命”也會明顯縮短。

因此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非常重要的指標,如果檢查大小異常,不論有沒有蛋白尿、水腫等情況,都不能忽視。

疫情期間,如有相關腎臟健康或腎病問題不能及時入院治療,可以點“瞭解更多”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