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包鹹菜乾是對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這包鹹菜乾是對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向摘菜工人瞭解摘豌豆苗技巧。

这包咸菜干是对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这包咸菜干是对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雷建雲給本村高齡五保戶送上圍巾。

这包咸菜干是对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向學生派發學習用品。

这包咸菜干是对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走訪貧困戶。

一大早,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坪上鎮四新村的貧困戶黃春梅就來到鴻霖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忙了起來。

鴻霖供港蔬菜基地是東莞市道滘鎮駐揭西縣坪上鎮四新村第一書記雷建雲去年5月履職後,落實的一項造血扶貧產業項目。如今,這個蔬菜基地沒有受到疫情影響,還帶動了幾戶貧困戶和十幾戶村民就業。

外表文靜的雷建雲自稱“女漢子”, 34歲已經有了6年多的大學生村幹部經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她履新還不到9個月,但說起扶貧工作時,她條理清晰,頭頭是道,溫柔細緻中又透露出法學人的邏輯和嚴謹。“扶貧攻堅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如果不參與進來,我會後悔。”雷建雲說。

雷建雲

東莞市道滘鎮駐揭西縣坪上鎮四新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

“扶貧要扶‘心’,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好貧困群眾的‘及時雨’。”

六年村幹部經歷給了她“扶貧”底氣

參與扶貧工作,是雷建雲的主動選擇。大學畢業後,她在東莞南城勝和社區做了六年多的大學生村幹部,在社區摸爬滾打的幾年,熟練掌握了與基層幹部、社區居民打交道的方式,積累了開展基層工作的方法。“社區書記為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面對繁重的基層工作,他時刻都有幹勁,有魄力,而且事無鉅細面面俱到,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經驗。”雷建雲對新快報記者說,“這六年多的村幹部經歷給了我投身扶貧隊伍的底氣。”

城裡娃突然要去做扶貧,家人能放心嗎? “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他們知道我獨立能力強,是個‘女漢子’,一點兒也不擔心。我外婆90歲了,以前我每週都去看她,扶貧這幾個月來,去得少了,但外婆經常在電話裡問我揭西的情況,她也知道做扶貧是做好事。” 雷建雲說。

三個月聽懂客家話跑熟貧困戶

坪上鎮位於揭西縣東南部,屬客家語系。對於一個駐村書記而言,語言不通,意味著難以融入,會直接影響工作開展。“而且四新村村兩委平均年齡50多歲,坐在一起聊天時習慣性地說客家方言。”雷建雲知道,要拉近和村幹部、貧困戶的距離,必須儘快學會客家話,起碼得先會“聽”。於是,她抓緊每個機會認真學,用心加上語言天分,三四個月後,她就能聽懂客家話了。

除了語言不通,陌生感也是需要克服的問題。開展精準扶貧,要求瞭解每個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因戶施策。初來乍到的雷建雲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村子比較大,貧困戶的家又很分散,剛開始每次去都需要村委帶路,貧困戶對我也不熟悉,落戶(到貧困戶家走訪)時他們都不願意搭理我。”於是,她手繪了一張貧困戶家的位置地圖,拿著這張圖,她經常到貧困戶家去坐坐,瞭解他們的情況,問問生活上的問題。“就這樣,落戶多了,他們對我熟悉了,現在路上碰到,他們都會跟我打招呼,邀請我到家裡去‘沏茶’。”雷建雲笑著說。

疫情下蔬菜種植基地保就業

“春梅,供港蔬菜基地請人摘豌豆苗,摘一斤5塊,你要不要去試一下?”

“摘一斤就有5塊!我沒聽錯吧?”

四新村貧困戶黃春梅聽到雷建雲的話不敢相信,因為菜場裡的青菜大多三四元一斤,這裡摘一斤就有5元。

黃春梅以前主要在鎮上打散工,受疫情影響,散工也無處可覓。就在黃春梅發愁時,雷建雲建議她去供港蔬菜基地摘菜掙錢。

鴻霖供港蔬菜項目是2019年四新村和另兩個省定貧困村與揭西縣鴻霖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開發的扶貧項目,位於坪上鎮員埔基地,去年底建成並運營。

據瞭解,四新村已有光伏和水電站等造血增收項目4個,每年可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21.6萬元。到2019年底,四新村39戶貧困戶100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增強村集體和貧困戶的脫貧造血功能是我們扶貧幹部的重要職責,這個供港蔬菜項目不止是單純的收益,還能帶動貧困戶就業,激發內生動力。”雷建雲介紹說,鴻霖供港蔬菜種植項目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預計每年可為四新村增收5.01萬元。

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要越來越好。去年,在雷建雲的推動下,投入15萬元的四新村路燈工程啟動了,計劃連通四樓小組和員山壩小組,目前員山壩小組部分已經建成通電。去年啟動的還有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工程,計劃投入15萬元,將設置閱覽室、多媒體學習區等空間,屆時將成為村民休閒和學習的好去處。

做好貧困群眾的“及時雨”

說起扶貧工作,讓雷建雲印象深刻的總是那些和貧困戶日常交流的點點滴滴:清晨幫貧困戶摘蘿蔔,又發動朋友同事買蘿蔔;幫助3名貧困戶申請小額貸款15萬元……“我幫助貧困戶黃樂盡申請了一筆臨時救助金,他為了感謝我,送了我一包自家曬的鹹菜乾。”雷建雲說,她至今還記得老人家收到救助金時喜出望外的表情,“我收下了鹹菜乾,我覺得我收下的是貧困戶對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黃樂盡老人今年71歲,2013年兒子被診斷患有急性雙表型白血病,全家因病致貧。7年來,兒子多次出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化療,為方便治療,就在廣州租房居住,帶著孫女在廣州讀小學。兒子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了一大筆債,加上租房和生活費用,一家人不堪重負。去年雷建雲落戶走訪時,得知了老人家的特殊情況後,協助老人家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助,幾經周折,最終申請到5000元臨時救助金。

在扶貧崗位上奔波了七八個月後,雷建雲對扶貧有了新看法,她告訴新快報記者,“扶貧要扶‘心’,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好貧困群眾的‘及時雨’。”

■採寫:新快報記者 方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