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华野“七月分兵”,一直是解放战争史上绕不过去的话题。

应该说,这是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决策,带有浓厚的历史烙印。分兵后,一时间华野内外线兵团均遇到了种种坎坷,但最终都迈出了这道坎。其中,华野1、4纵在鲁南陷入优势之敌重围后,最终脱困而出,创造了一个堪与皮旅中原突围相媲的战争奇迹。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从1947年6月底起,叶飞的1纵、陶勇的4纵就奉命用一周时间,行程500里,直插入鲁南敌后。时值雨季,这2个纵队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衣服装备再也没有干过。

7月5日20时至7月6日8时许,陶勇的4纵在1纵1师配合下,攻克费县,全歼守敌。此后,2个纵队奉命继续西进,1纵打滕县,4纵打邹县。由于兵力分散,加上攻城器材缺乏,弹药被多被雨水淋湿失效,滕、邹两县均未攻克,而蒋军援军却围上来了。不得已,这2个纵队只得主动撤出战斗。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这时,鲁南地区连降大雨。兰陵以南地区,地势低洼,淹成一片泽地,交通断绝,北进困难。而围上来的蒋军有5个整编师、十几万人。欧震兵团3个整编师7、8万人也即将赶到鲁南战场。南面还有冯治安部2个3、4万人。而1纵、4纵兵力总计才4万余人,且一时得不到华野兄弟部队的支援,处境万分险恶。蒋军甚至给1纵、4纵分别取了个“西瓜”和“面包”的代号,公然在电台里用明语叫嚣要“吃西瓜”、“啃面包”,那种志在必得的骄横劲可见一斑。

叶飞在上世纪80年代回忆此事时,心情仍十分激动:“当时处境困难,决心难下。野司陈粟也为我们两个纵队的处境焦虑。陈粟谭指示我们:‘以插回蒙山争取东返会师为行动方针。’给我们设想了许多会师方案,但又指出:‘总之,靠你们机断处理,或两个纵队集结行动,或分两路行动,均请考虑实施,一切机断处理,争取胜利转移为要。’很明显,野司首长主要倾向是我们东返,但究竟如何行动,则要由战役指挥员全权决定。我考虑,向北、向西南突围根本不可能,敌摆有重兵,向西则是津浦铁路,敌人正在调动,准备拦阻我军,只有向东北渡沂河,然后跃入沂蒙山,但是山洪暴发,沂河水猛涨,没有桥,根本无法过去。

虽说沂河水暴涨暴落,但一时也难以退尽,战争中的时间宝贵万分,一时之差,很可能导致全军覆灭!再说,敌人也必然估计我军寻求时机东返,不能投其所好。”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时刻惦记华野这2个主力纵队安危的总指挥部,指令专门电台与叶飞联系,及时通报蒋军动向,供叶飞、陶勇决策参考。鉴于综合各种情报判断,蒋军的围堵重点,放在全力防小燕子一、四纵队向东突围,拟合围叶陶部于鲁西南地区。叶飞和陶勇遂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首先示形于东,造成假象,然后再以有力一部继续向东佯动,引敌东去,这样,就可使一、四两个纵队主力与敌拉开距离,趁机西去,跳出包围圈,向陈唐兵团靠拢。

要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向东佯动的部队必须是强有力的,这样才能造成东去声势,而且又必须准备牺牲。因为2个纵队主力跳出重围后,所有的压力都将压在这支佯动部队上。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此时,陶勇主动提出由4纵10师担任佯攻掩护任务。

4纵10师是4纵第一主力,其前身为华中野战军1师1旅,时任师长为彭德清。佯攻掩护需要一支坚强的部队,但此去能否回来,叶飞和陶勇都不敢多想。

7月24日,1、4纵故意向东行动,与桂系的整编第7师、整编第48师激战终日。敌认为我军必向东突围,马上调整了部署,加强了东面力量。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7月26日,蒋军自台儿庄进占峄县,冯治安的33军一部进占齐村,一齐向东压来。彭德清率4纵10师在与敌激战后,于当天傍晚大张旗鼓地向东面沂水前进,大有“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气概。蒋军果然上当,一窝蜂似地向东追击。趁此时机,叶飞和陶勇率1、4纵主力悄然挥师西去。

7月28日晚,1、4纵于滕县以南,冒着倾盆大雨跨过津浦铁路。至少,这2个主力纵队与追击之敌拉开了整整2天的路程。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7月29日晨,蒋军终于发觉自己追赶的只是1个师而已,方才明白中计,于是便赶紧掉头西去,连即将渡沂河的4纵10师也不追了。就这样,陶勇原来估计将要为全局作出“重大牺牲”的10师,竟然建制完整地顺利渡过了沂河,跃入沂蒙山区。

此时,调过头来追赶1纵、4纵的蒋军5个整编师的追兵,已很难追上我军主力。但尚在外围的欧震兵团的整编第75师、整编第85师、整编第57师却于7月30日自滕县西进,堵我北上,企图压缩我军于独山湖以东狭小地区后予以围歼。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关键时候,1纵2师先敌抢占休城东北的战家河,其余部队则于白天冒着敌机的轮番轰炸,分路涉过沿途的河流,继续前进。部队行进独山湖,前卫4纵12师抢占了大古村一线高地,掩护其余部队通过水网地区向西北挺进。作为后卫的1纵1师,扼守独山湖的北部里及东北的王山、卧牛山一线,掩护主力通过独山湖乌坡洼地。

这是此次鲁南突围最困难的时刻。天上有蒋军空军战机俯冲扫射,地上河水暴涨,道路泥泞,欧震兵团还死追不放。2个纵队的指战员们面黄肌廋、疲惫不堪。但大家都咬紧牙关,该赶路就赶路,该冲杀就冲杀。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甭管千难万险,只要冲出去就是胜利!

蒋军重兵包围,给华野纵队取名,明语叫嚣:吃西瓜啃面包

8月1日,1纵、4纵渡过洄河,与陈唐兵团一部胜利会师。8月2日,1纵、4纵与拦路的蒋军整编第84师激战一天,终于迫使该敌退回济宁。8月3日,当整编第5军经兖州西北,赶到大长沟时,1纵、纵纵已胜利进入鲁西平原嘉祥地区。至此,这2个华野主力纵队终于从敌重重包围中突了出来。

8月6日,毛主席亲自发来慰勉电:“目前形势对我有利,敌已分散,我已集中。……我军实力更厚,领导更强,对于争取新胜利极为有利。特向你们致慰问之意,问全军将士安好。”

作家茹志鹃和邓友梅当时随1纵、4纵政治部行动。解放后,他们分别根据自己参加鲁南突围的经历,写了《百合花》和《追赶队伍的女兵》两部小说,并于上世纪80年代改编为电影。其中,《百合花》的片断节选还被编入了中学语文课本,用以教育下一代。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