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麻醉,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某些藥物或技術使患者全身或局部失去知覺,從而不感到疼痛。在我國古代就有華佗創制“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的記載,“麻沸散”可以讓醫生在患者無痛不動的條件下實施手術,這樣不僅能增加患者的舒適度,還可以提高手術效率。然而,大多數人對麻醉的瞭解也僅限於此,認為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事實上,麻醉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涵蓋了圍術期[i]的方方面面。今天,小麻就要帶大家走出誤區,一起去了解一下這“打一針”背後的故事......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很多接受過手術的病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眼睛一閉一睜,手術結束了。的確,麻醉是清醒與深睡眠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上了麻醉的病人似乎失去了意識,等到再次醒過來的時候,手術已經做完了,這多虧了麻醉醫師精湛而不失水平的操作。可是這一頓“猛如虎”的操作背後,隱藏著一系列圍手術期的準備工作和不為人知的“秘密任務”,他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呢?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打一針”之前,麻醉醫師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由於個體化存在差異,每個人對疼痛可忍耐的程度不一樣,所適用的藥物也不同,麻醉醫師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麻醉方案,並且將麻醉的圍術期風險告知患者及家屬,所以在“打一針”前,麻醉醫師的準備工作至少分為這幾步: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第一步,麻醉醫師會

在手術前一天對即將要接受手術的病人進行麻醉前訪視。在這個過程中,麻醉醫師會仔細閱讀患者的病歷,並和患者作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瞭解病人目前疾病的情況、藥物的過敏史、手術史、個人習慣等信息,以便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

第二步,向患者及家屬充分解釋病人在麻醉及相關操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危險性和併發症等,爭取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取得信任,並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這項工作的意義就在於,將麻醉的圍術期風險告知患者及家屬,減少患者對麻醉和手術顧慮的同時,儘可能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第三步,麻醉醫師還會與外科醫生進行交流,主要是對手術方法、部位,預計的手術時長及術中預估出血量、手術中有可能出現的意外等信息進行了解,以便做好麻醉和應急處理的準備。

第四步,麻醉醫師會在手術當天,麻醉開始之前,對麻醉機、監護儀等麻醉所需設備進行檢查,保證它們處於正常工作狀態,並根據整理好的麻醉記錄單、術前訪視單等資料準備好相應的麻醉藥品、急救用品......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麻醉,關乎手術的成敗和病人的安危


想不到吧,光是“打一針”前的準備,就分為好幾步,認真而細緻的準備工作就是為了保證“這一針”的安全。等到真正上戰場的時候,麻醉醫師也會一直守護在患者身旁,不止是打個“麻藥”這麼簡單。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那麼,“這一針”到底怎麼打?打在哪裡呢?根據麻醉方法的不同,打“這一針”的部位也不一樣。麻醉的方法大致分為全身和局部兩大類,類似於我們平時說的“全麻”和“局麻”。局部麻醉包括局部浸潤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等方法,“打一針”的具體部位可謂是變化多樣(具體部位可參考文章《痛,還可以快樂著嗎?》中的內容);相比之下,全身麻醉“打一針”的過程會簡單一些,大多是通過靜脈用藥,讓患者逐漸失去意識,從而輕鬆、安靜地接受手術。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這一針”打完之後,麻醉醫師就要開始執行“秘密任務”了!那就是負責控制病人呼吸、補液、觀察和調整病人的生命體徵,簡稱“無影燈下的守護神”。如果病人生命體徵平穩,手術過程順利,那麻醉醫師會根據需要為病人添加鎮痛、止吐的藥物,保證病人甦醒後的舒適及身體的快速恢復。不過在一些危重的大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搶救的情況,這就得麻醉醫師密切關注病人的生命體徵,及時處理並向上級醫師彙報突發情況,爭分奪秒為患者爭取搶救時間。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師保命。”麻醉醫師在手術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既要保證病人不動,方便外科醫生進行手術,又要在維持病人生命體徵的同時,達到無痛的效果,增強患者的舒適度。

“打一針”遠遠不是你想象中那麼簡單吧~麻醉學科的專業性和麻醉實施的複雜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然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這一針”打完之後,麻醉醫師將堅決貫徹“負責到底”的原則。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手術結束後,麻醉醫師會對病人進行吸痰、拔管等,一頓操作猛如虎,然後將做好手術的病人推到甦醒室內休息一陣子,直到完全清醒後,麻醉醫師會親自護送患者回病房。緊接著,麻醉醫師會同隨床護士及病人家屬交代一些術後注意事項,並密切關注病人的術後情況。由於每個人對疼痛可承受的程度不一樣,有些受不了術後疼痛的病人,甚至還需要在麻醉醫師的幫助下進行術後鎮痛,以達到舒適、無痛的目的。總之,麻醉醫師會一直陪你到最後。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大多數人認為只有做手術才會用到麻醉,殊不知“這一針”的作用“奇大無窮”。 病人在手術前需要進行麻醉,是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過程中免遭痛苦。可有些時候,為了避免患者產生術後疼痛,麻醉醫師也會採取一些措施進行術後鎮痛,例如為病人配置鎮痛泵[ii],以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另一方面,作為專門診斷和治療慢性疼痛的科室,疼痛科裡的麻醉醫師也會運用“麻醉”的一些方法,來治療患者的慢性疼痛,將那些長期持續困擾病人的“痛魔”趕走,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麻醉呢?經歷過胃、腸鏡檢查的盆友都知道,過去做檢查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患者不僅需要承受身體上的疼痛,“觸目驚心”的檢查過程也會帶來不適感。然而,麻醉的應用使得無痛胃、腸鏡橫空出世,現在睡一覺起來,檢查就做好了,醫生甚至可以在你“睡覺”的過程中診斷並治療某些病情,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我早就說過了吧!麻醉可不僅僅是“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哦~麻醉醫師們是無所不能的“守護神”,你的疼痛,他們最懂!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小麻也在此向所有麻醉醫師致敬,你們辛苦了!

麻醉不僅僅“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古麻今醉有話說

顧問: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副主任 許平波教授

圖片來源:知麻糖、《帶你走進麻醉世界》及網絡


名詞“翻譯”:

①圍手術期 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的一段時間。

②鎮痛泵 是一個可以控制泵注鎮痛藥速度的機械自動裝置,一端連接在鎮痛藥袋上,另一端連接在患者的身上,可能是身上的靜脈輸液通道(注入麻醉性鎮痛藥),也可能是背上植入的一條細管(學術上稱為通過硬膜外插入的導管,多用於注入低濃度局麻藥,例如分娩鎮痛)。正常情況下藥袋裡的鎮痛藥可勻速地持續輸注給患者,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在允許的條件下,病人還可自行按壓以在持續輸注量的基礎上增加一個額外輸注劑量,使得治療更加個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