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以幾副鎧甲起家,數年間平定整個江東,為什麼青梅煮酒時曹操還是不承認他是英雄?

醉文史


曹操對劉備的認識多來自彼此的接觸,即目睹,曹操對孫策的認識多來自情報的分析,即耳聞,耳聞不如目睹,孫策不如劉備。

事實上,曹操對孫策有一個評價:猘兒,謂難與爭鋒。

意思是:小瘋狗,很難與之爭鋒啊!



曹操稱孫策是小瘋狗,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曹操將孫策定位為呂布一類的有勇無謀之人,事實上孫策是有謀略的。

孫策能以數千兵力在五年時間平定整個江東,光憑匹布之勇,只怕是呂布也做不到。曹操本人也是善於用兵之人,深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曹操並不擔心勇武之人,他擔心的是有謀略之人。



青梅煮酒時,曹操對劉備說: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爾。其實,曹操後面還有一句話: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曹操的意思是說: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劉備和我曹操,袁紹之類的人根本就算不上英雄。

要知道當時的劉備要兵沒兵,要人才沒人才,要錢沒錢,要地盤沒地盤,除了一腔熱血和雄心大志外,劉備的硬實力差得遠呢!反而是硬實力非常強的袁紹,雄據河北四州,帶甲百萬,戰將千員,反而讓曹操認為不是英雄,那麼曹操判定英雄的標準是什麼?



從曹操對袁紹和孫策的評價來看,曹操判定英雄的標準不是地盤大小、出身貴賤,也不是驍勇善戰、攻無不克,而是綜合素質和軟實力,也可以看作是謀略。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曹操說天下英雄只有你劉備和我曹操,這句話本意並不是真的說劉備是英雄,而是曹操多疑的一種試探,曹操也許沒有看透劉備的內心,所以需要試探一下,而劉備裝作很害怕的樣子,似乎也騙過了曹操。



至少在曹操眼中,孫策是個勇而無謀的人,或者用郭嘉的話來說,就是: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策剛剛把江東統一,所殺的人全部都是英雄豪傑,值得別人為他們拼死相助的。然而孫策性格疏忽,很少防備,雖然有百萬將士,卻和獨自一個人行走中原差不多啊,以我來看,孫策必死於刺客之手。



曹操顯然認同了郭嘉的說法,在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的前夕,曹操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兒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兩家結成政治聯姻,拉攏孫策,解除後顧之憂。

從曹操評價孫策的說法來說,也沒有把孫策當成英雄,曹操評價孫策是小瘋狗,與之相對應的是曹操評價孫權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顯然看孫權也比孫策更加英雄。在曹操的心目中,武力強大並不是真英雄,曹操在乎的是謀略。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為什麼在煮酒時不認為孫策是英雄呢?

首先,曹操不認為孫策是英雄,這只是他個人看法,孫策經過數年平定江東,不管曹操認不認為他是英雄,孫策的能力都沒有改變。


所以曹操不認為孫策是英雄也只是他個人的看法。

其次,在曹操眼裡,不管孫策如何的厲害,但畢竟不是他自己白手起家的,而是繼承他父親的基業。

他父親孫堅死的時候,手下已經有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也有一定的威望。讓曹操覺得孫策是藉著他父親的基業發家的,所以曹操不認為孫策是英雄!

最後,曹操曾經和劉備孫堅一起討伐董卓,知道孫堅的能力,跟孫堅是同事的關係,作為孫堅的兒子孫策,曹操當然不會把他放在心上!

所以曹操不認為孫策是英雄!

當然孫策到底是不是英雄也不是曹操能說的算得,這只是他的個人看法!


中孚鑑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孫權哥哥。

孫堅戰死後,孫策投奔袁術。孫堅死後,他的一些舊部依附了袁術,父亡子在,袁術把這部分人馬交還給孫策統轄。孫策勢單力孤,所以暫時屈身於袁術帳下。

孫策驍勇過人,而且治軍嚴厲,將士們很敬畏他,在軍中威望甚高。袁術曾感嘆道:“如果我有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亦無憾啊”!由此可見袁術對孫策是多麼器重與激賞。

袁術當初曾經許諾讓孫策作九江太守,後來卻將這個官職封給了陳紀 。袁術曾經向廬江太守陸康借糧,被陸康拒絕,引起袁術怨恨;孫策也去拜訪過陸康,陸不願見他,讓手下人出面接待,駁了孫策的面子。陸康牛逼哄哄,連續得罪了袁、孫二人。

袁術對孫策說:“我以前錯用別人為九江太守,如今追悔莫及。你若能攻取廬江,擒獲陸康,九江、廬江這一大片地盤就是你的”。孫策信以為真,就率部一舉攻克了廬江,俘虜了陸康,袁術卻再次食言,讓親信陸勳去作太守,孫策愈發失望。

孫策見袁術氣量偏狹,言而無信,而且在暗中還一直猜忌自己,知道在他帳下不會有多大作為,便向袁術請求率部回江東討伐劉繇 。嫉賢妒能的袁術樂得賣個人情放他走,就給他封了個折衝校尉的軍職,行殄寇將軍,還撥給他許多財物軍械,數十匹戰馬,願意跟從他回江東的數百吏卒也一併放行。在回江東的路上,孫策千里轉戰,渡過長江後一路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其鋒芒,許多人聞風來投,到江東歷陽時,隊伍已經發展至五、六千人馬。

孫策到江東後,如魚得水,沒多久就蕩平了各股割據勢力,聲威大震,於是自任會稽太守。

他還任命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 堂兄孫賁為豫章太守。此時,袁術自稱皇帝,孫策立馬和其絕交。曹操是袁氏兄弟的死對頭,一直覬覦二袁的地盤,袁術此時又正忙於和兵多將廣的兄長袁紹鏖戰爭鬥,無暇顧及江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任命孫策為蕩寇將軍,封為吳侯,目的是利用能征善戰的“小霸王”孫策來牽制咄咄逼人的曹操。

之後,孫策剿滅嚴白虎等數萬盜寇 ,克會稽,屠東治,用數年時間平定江東之地,江陵以南盡歸其所有。孫策自然不滿足在江陵割地自雄,他還想向中原拓展,闖出更大的名堂。

彼時的曹操已經率軍離開許都,正在官渡一帶與袁紹展開決戰。孫策打算率軍北上,偷襲許都,端了曹操的老窩,迎接被其挾持的漢獻帝。正在他秣馬厲兵,籌辦作戰物資,訓練士卒,還未正式出兵前,卻突然遭遇意外,被人行刺身亡。

原來,孫策在平定江東的征戰中曾殺死了前吳郡太守許貢。許貢的小兒子和幾位忠心耿耿的門客逃到江邊藏匿起來,這些人發誓要為主人報仇,一直在等待復仇機會。正好某日孫策出門打獵,他的馬快,把隨從侍衛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單人獨騎在前追趕獵物,突然間與許貢小子以及家客遭遇,幾人一擁而上,大砍大殺,孫策雖然悍勇絕倫,但事出意外,猝不及防,又寡不敵眾,中箭中刀,傷得很重,就在快要斃命時, 程普等親隨侍衛策馬趕到,三下五除二就將幾個刺客解決掉,並將頭部中箭,身負重傷的孫策抬了回去。

孫策傷勢太重,便急招張昭等人囑託道:“中原戰亂不休,曹操、袁紹無暇南顧;憑吳、越兵多將廣、以及長江天險,完全可以坐觀天下成敗,再伺機而動,希望諸位好好幫助我弟孫權”!又叫來孫權,將大印交給他,佩好綬帶,對弟弟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孫權涕泗橫流,悲痛莫名,表示一定要繼承並保住父兄打下的基業,不負兄長重託。當天夜裡,孫策死去,年僅26歲。

孫策在父親孫堅遇害後,20郎當歲就領軍東征西討,北攻南伐,獨當一面。他勇冠三軍,屢建奇功,讓袁術器重與忌憚,也使雄才大略的曹操側目。

曹操、袁術和孫堅是同齡人,是孫策的長輩,孫策能以初出茅廬的後生小輩而讓曹操這樣已經名噪天下的大英雄另眼相看,不能不說他年輕有為,早成霸業,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實為一大憾事。不過,後來孫權之所以能獨霸江東,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因為其兄孫策早已為他的事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並未見諸於正史記載。小說《三國演義》裡之所以有此渲染,大概是因為孫堅、孫策父子雖然一生都轟轟烈烈,悍勇無匹,但在胸懷大志、文韜武略俱佳的曹操眼裡,只能算是亂世梟雄,最多相當於呂布,和他眼裡的真英雄劉備不能相提並論,所以才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說辭。孫策能征善戰,武藝驚人,但智略不足,缺乏冷靜鎮定,還有浮躁冒進的性格軟肋,並恃勇逞強,麻痺輕敵,這才招來殺身大禍,多少和他驍勇寡謀的自身素質有關。於是在目光如炬的曹操眼裡,和胸懷大志、文武兼具的劉備比,他算不得真英雄。話雖如此,但誰也不能否認孫策是東漢末三國初披堅執銳、攻城略地、勇冠三軍的虎賁之士,一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大英雄。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在三國志裡面,曹操淡定的對劉備說:天下的英雄,只在你和我兩個人,袁紹等人,都不算數。劉備這個時候正拿著筷子吃飯呢,一聽到曹操這句話,緊張得將筷子掉在了地上。

這個時候正好打雷了,劉備對曹操說:以前的聖人說,聽到打雷聲與烈風聲,臉色會變一下,確實是有原因的,沒想到這個打雷的威力,確實是這麼大的,劉備就巧妙的通過打雷的事情掩蓋了內心的緊張。

曹操顯然是在試探,劉備是人傑,所以郭嘉、程昱等人有勸曹操殺掉劉備,或者即使不殺他,也要將他囚禁起來。但是曹操認為,自己正在招攬人才,以奪天下,劉備投靠自己的話,自己將他殺了,以後就沒人敢來投靠自己的。

但是,曹操的本性還是猜疑的,他也知道劉備的能力,所以試探性的說了這句話,想看看劉備的反應,效果確實不錯,確實把劉備的內心給試探出來了,不過,也剛好打了個雷,劉備就將這個事情給掩蓋過去了。

那曹操真的認為天下的英雄只有他與劉備嗎?或者說曹操真的是在與劉備討論天下的英雄都是誰嗎?其實並非如此,就兩人的這次會面的時候,孫策、袁紹、袁術、劉表都還是很強大的,至少也要比劉備厲害很多。

曹操固然可以自負到認為自己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在他的心裡,劉備能是與他匹敵的英雄嗎?其實並非如此,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曹操是斷不可能讓劉備帶兵去堵截袁術,最終讓劉備逃走的。

曹操的真實目的,就是對劉備說,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們兩個都是英雄,那麼你可以考慮一下跟我一起,共奪天下唄。但你也要擺正一下你的位置,如果你真的也這樣認為,那麼你就危險了哦。

那曹操對孫策又是什麼態度呢?當他聽說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他說了“猘兒,難以爭鋒也”,可見曹操對孫策還是十分認可的,所以才與孫策結為親家。另外,曹操也很擔心孫策偷襲許都,所以一直不能下定決心與袁紹在官渡決戰。


歷史簡單說


孫策是否英雄在大家眼中是怎樣評判的我不得而知,現在我來為大家客觀的評價一些孫策是否為英雄,曹操為何不會認為他是英雄,按常理說孫策起兵後不久,接連獲勝踏平江東,成為江東的小霸王,這樣的功績比起自己的父親孫堅也是不承多讓的,那為何在曹操眼中他不是呢?接下跟著我的腳步往下看吧!

首先從孫策的發家說起

孫堅被劉表偷襲後戰死,孫策走投無路投奔袁術,在袁術陣營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孫策與其父孫堅一樣想要自己開創一番大事業,不久後脫離袁術,選擇去江東開創基業,孫策的能力很強,不久後江東六郡完全掌握在孫策的手中。


要知道孫策開始創業的時候,兵不過五百,將不過周瑜、黃蓋、程普、韓當,因此可以看出孫策的個人能力是非常強的,最可惜的不過年僅26歲便死於刺殺。孫策的創業史是有跡可查的。據記載:


昔桓王創基,兵不一旅,而開大業。武烈既沒,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髮,招攬遺老,與之述業。神兵東驅,奮寡犯眾,攻無堅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


長沙恆王便是孫權登基後,冊封孫策的爵位,孫策創立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悍馬殊榮,這樣人理應被評價為英雄,可煮酒論英雄時,曹操並沒有把孫策列為天下的英雄之一,曹操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難道孫策真的不配英雄這兩個字嗎?在我看來非也。

煮酒論英雄

劉皇叔在煮酒論英雄之時將天下豪傑列舉了一遍又一遍,冀州袁紹袁本初擁兵百萬、四世三公,袁術袁公路帶甲三十萬,佔領壽春要鎮,韓遂、馬騰、公孫瓚、孫策,全部上了皇叔的名單中。


不過曹操看後只是呵呵一笑,認為這些人根本不是天下的英雄,只不過是一些魯莽匹夫,皇叔追問孟德:那依丞相看何人能稱的上是天下的英雄呢?孟德大笑,喝了一口酒: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


劉備聽後大驚,曹操的言外之意不就是自己成為了他的大敵嗎?一定要像一個辦法避免這個禍端,正時雷聲大作,皇叔將手中的筷子酒杯扔到了地上,害怕的說:我從小就害怕打雷,在丞相面前失態了不好意思。


曹孟德看了劉備一眼,心中大悅,心想自己是看錯人了,劉備根本不足以成氣候,因此劉備逃於此難。


剖析曹操當時的所作所為,我認為曹操當時只是想試一下劉備到底有沒有爭奪天下的心,相信當時不論是誰人坐在曹操的對立面,曹操都會說那人才是天下英雄,因為煮酒論英雄,根本不是評論當時天下誰才是英雄,而是一場鴻門宴。

個人認為孫策絕對算的上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年僅二十,兵不過五百,將不過四,就能將江東六郡攻打下來,這樣的人不算英雄,誰才能算得上英雄呢?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歷史紅塵


“小霸王”孫策當然算是英雄,只是與曹操所說的英雄類型不同,曹操與劉備討論的是雄才大略,爭雄天下的英雄,而孫策只是類似於項羽、呂布之勇的匹夫英雄。

孫策起家,不可能只靠幾副鎧甲就能完成,孫氏在江東的地位一直很顯赫,自孫策的父親孫堅起,孫家三代都在江東幾郡為官,而且官聲、威望都很高,到了孫堅這一代,漢室勢弱,地方官員和地方權貴逐級取代了朝廷在當地的勢力和地位。

孫氏家族在江東算是豪門望族,到了孫堅這裡,他轉為了武將,而且很有天賦,孫氏家族在江東的起家基本上都是靠孫堅掙出來的。

孫堅在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平亂黃巾軍時期非常厲害,也是出力最多的一路諸侯,同時也為他撈足了本錢,既有政治上的,又有實惠的地盤和人員,孫堅在討伐董卓後,打算回到江東,途徑荊州,被劉表所伏,戰死。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繼承了孫堅的勢力,雖然實力大減,但是遠遠比幾副鎧甲要多,至少兵馬錢糧是不少,孫堅留給孫策的主要遺產就是江東的孫氏聲譽以及跟隨孫堅南征北討的忠實部屬。

孫策統領部屬曾經難以立足,投奔過袁術和劉表,都得不到他們的重用,袁術甚至幾次三番的利用了孫策,讓其幫著打地盤,討仇敵,直到後來袁術打算稱帝,並與袁紹的摩擦越來越大,孫策才藉機脫離了袁術回到了江東地區。

回到了江東,孫策憑藉自己勇武之力和原來孫堅留下的忠實部屬,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基本平定了江東的其他割據勢力,在江東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地方政權。

雖然孫策取得的成績比其父孫堅更大,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人,並且過度的自信和膨脹,絲毫沒有對天下局勢有清醒的認識,只想偏安江東一隅,最後被仇家許貢的門客刺殺身死。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正是打算出徵袁術的時期,此時的孫策其實已經在江東打下了一片地盤,可以說天下英雄他應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曹操看來,他不過是憑藉了其父孫堅在江東的餘蔭,而且孫策不過是“猘兒(惡犬),謂難於爭鋒”,只有匹夫之勇,毫無英雄之謀。

其實,從孫策的死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曹操對他的判斷是多麼的準確。孫策雖然明面上統一了江東各郡,但是依然有很多的敵人存在,作為當時最高的統治者,對於政治上的鬥爭沒有絲毫的警覺,反而放縱自己,把自己置身於危險境界,出去打獵,脫離了衛兵的保護,自認為當時無人可以謀害與他,這種自大、狂妄的心態不可稱之為真英雄。

《三國志》中,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曾經評價孫策:

“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段評論非常中肯的說明了孫策只是一個匹夫英雄,其謀略、眼界、胸懷等毫不入當時真正的英雄曹操的眼。


沉墨I方之城


其實在曹操心中,只有他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其他人都是碌碌之輩,不足道哉!

曹操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什麼袁紹、袁術、公孫瓚、張繡、張魯、馬騰、韓遂、劉表、劉璋、孫堅、孫策,在曹操看來,都是酒囊飯袋,難稱英雄。

煮酒論英雄之時,天下最強、擁有北方四州之地、雄兵數十萬的袁紹,曹操都不放在眼裡,又怎會把偏居東南一隅的孫策放在眼裡?曹操有這個自信。

那為什麼曹操要稱讚劉備是當世英雄呢?

只不過是一種吹捧和試探的手段罷了。

一般收買人心,無非是兩種手段。一是在物質上極力滿足,二是在精神上極力滿足。曹操對關羽就是如此,物質上不斷賞賜金銀珠寶;精神上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推崇讚美,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感動了關羽。

稱讚劉備是當世唯二的英雄,其實就是吹捧他,希望從精神上滿足劉備的虛榮心,從而讓他真心投靠曹操自己。

同時也是一種試探,曹操對劉備多少有些猜疑。故意用英雄的定位來試探劉備,看他的反應,就能猜測他的真實想法。

最後試探的結果,曹操感覺到劉備多少有點野心,但是他自信的認為劉備只不過是一個窮途末路的小軍,閥,翻不出什麼大浪。因而放鬆了警惕。

曹操為什麼看不起孫策呢?

上文說過,其實曹操內心真的誰也看不上。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孫策的功績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他能夠征服江東,靠的是他爹孫堅留下一幫武將和2000人的老底子,又有他的舅舅吳景這樣的江東豪族全力支持。孫策的對手,實力非常弱小。什麼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都是很小的割,據勢力,最厲害的劉繇,也不堪一擊。孫策用六年時間打敗這些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別說曹操看不上,就是劉備也未必瞧得起。假設是劉備到了江東,恐怕不出半年就能橫掃江東了。(參考劉備收江南,半年時間平定荊州四郡。)

曹操就更加看不上了。曹操起家的時候打的都是什麼人呢?袁紹、董卓、呂布、劉備、張繡、劉表,這都是底盤千里的大土豪啊。一個善茬子都沒有。曹操經過這樣殘酷的廝殺,成為最後的贏家,他當然會驕傲,當然會看不起孫策了。


上將噯福斯


針對題主的這個問題,曹操有專門的評價,說孫策是小猛狗。

曹公聞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呼“猘兒難與爭鋒也。(《三國志》引《吳歷》)

什麼是猘呢?古代指的是猛狗,瘋狗,這裡曹操評價孫策,說他像猛狗瘋狗一樣,銳不可當,難於爭鋒,曹操是怎麼對待孫策平定江南一事的呢?

是時哀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闢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三國志》)

曹操把弟弟的女兒嫁給孫策的弟弟,又讓兒子娶孫策堂兄的女兒,讓人舉薦孫權做茂才,算是不遺餘力的和孫策交好。

然而,曹操如此看重孫策,仍然只給他一個“猛狗”的評價,孫策沒有達到曹操的英雄標準。

為何?

英雄識英雄,看的是對方的格局,三國時期,猛將如雲,孫策雖猛,卻有致命的性格缺陷,看看曹操手下第一謀士郭嘉如何評價孫策和劉備的。

郭嘉評孫策:

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

郭嘉評劉備: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三國志》)

郭嘉對孫策和劉備的評語可以說是非常毒辣,一針見血,他評孫策,評的是孫策的個人性格,年少輕狂,早晚死於匹夫之手;評劉備,評的則是格局,說他不是個為人之下的人,都是非常精準的。

做為曹操來講,他心中衡量英雄的標準,是有大志向的,有大格局的人,孫策在曹操心裡,應該還沒達到他的英雄標準。

如果從現代心理學上來說的話,曹操欣賞劉備,是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類人。

①出身類似。

曹操是宦官養子之後,這很尷尬的,因為曹操養祖父曹騰地位不低,可是在當時非常講究出身的人看來,特別是士族階層,心裡是看不上曹操這樣的出身的。

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是現實中卻以賣草鞋為生,一樣的尷尬,當時正宗的士族階層估計也沒幾個把劉備的這個身份當回事。

孫策呢,卻是孫堅之後,已經算得上是官二代了,是正宗的,和曹操劉備的出身是不一樣的。

曹操出身不高,卻胸懷大志,他見到劉備,一定從潛意識裡感到了劉備身上那股和自己一樣的氣息。

②做大事的性格相似。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三國志》)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三國志》)

兩個人都是胸有城府的人,曹操“機警,有權數”,劉備“少言語,喜怒不形於色”,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劉備“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可以說,在成就大事上,兩個人自身的先天性格是很相似的。

③年齡問題。

曹操生於155年,劉備生於161年,孫策生於175年,曹操論英雄發生在大約199年,孫策在200年死。

曹操和劉備相差6歲,但是和孫策相差20歲,曹操論英雄的時候,已經44歲左右,劉備38歲,孫策才24歲,從心理上來說,曹操和劉備是同輩人,比他小20歲的孫策,在曹操眼裡,真的只是一個打仗勇猛的猛狗一般的人吧!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三國志》)

師明禮


其實呢,很多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疑惑,是因為根本沒有讀懂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的真正目的。

當時,青梅煮酒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曹操和劉備聯手將呂布殺死,隨後劉備跟隨曹操來到帝國都城,被曹操奏表封為豫州牧、左將軍。

此時,曹操已基本上統一黃河以南的司、徐、兗、豫這四州,袁紹則基本佔據黃河以北的青、幽、並、冀這四州,官渡之戰已經呼之欲出。在這種背景下,曹操集團內部各種反對他的勢力也開始在蠢蠢欲動。

比如,這個時候董承已經在暗中拿著漢獻帝的衣帶詔聚集人馬,只等曹操和袁紹正式交戰後,就可以趁機在曹操背後捅刀子。類似的行為還有很多,因為對於曹操的反對勢力來說,這是他們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當時的劉備,早已經名動天下,在徐州等地又有著非常深的影響力,並且他也是當時唯一一支在曹操境內,卻還沒正式歸附曹操的軍政團體。對於曹操的反對勢力來說,劉備這樣的軍政強人,自然是他們優先拉攏的對象。

同樣,對於曹操來說,他想要打贏袁紹,保證後方的穩定,也需要籠絡更多的勢力來加盟自己、為自己效力,所以劉備也成為他拉攏的對象。



在這種背景下,先是董承拿著漢獻帝的衣帶詔來邀請劉備加盟。

但問題是,劉備一生小心謹慎,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絕不輕易冒險,更不會當別人的炮灰,所以他拒絕了董承的邀請,不過為穩住董承,他還是選擇在衣帶詔上簽名,也算是表明自己的態度。總而言之,自己是擁護漢室、反對曹操的。

在董承拉攏結束後,曹操也開始來拉攏劉備。當然,作為政治人物,尤其是曹操還不確定劉備的真正想法之前,肯定不會赤裸裸的公開拉攏劉備加盟自己,因為這會讓曹操和劉備都陷入比較尷尬的境地。

比如,如果曹操直接開出條件讓劉備加盟自己,結果劉備拒絕,那曹操多沒面子。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曹操該怎麼做?劉備又該怎麼做?這很容易讓雙方迅速產生一道裂痕,從而逼得雙方成為敵對勢力,所以這種事情只能比較委婉的表達出來。

在這種背景下,就有了後來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在曹操和劉備的交談中,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誰才稱得上是英雄?劉備給曹操先後例舉了袁紹、孫策、劉表等人,結果先後被曹操否決。



表明上看,好像是曹操看不起他們,或者說他們和曹操想必,好像確實算不上英雄。但其實呢,曹操當時否決他們,一方面是不把他們放在眼裡。當然,曹操這種立志問鼎天下的人,又何曾會真把誰放在眼裡呢?就是後來的劉備,也經常被曹操嘲笑是織蓆販履之輩。

同樣,對於劉備、孫策、袁紹這些人來說,也不會把曹操放在眼裡。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曹操這番話的背後,只是為了引出他後面的那句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換句話說,只有我曹操和你劉備,才能稱得上英雄。

曹操的這句話,表明上看是在誇獎劉備的能力,但其實呢,它更多是在拉攏劉備。因為,曹操的這句話,如果端到檯面上,它就是說,當今天下的英雄雖然有很多,但只有你劉備能夠和我曹操並列。換句話說,我手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你劉備。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說,只要你劉備肯歸順我,你就可以直接在我集團內部做第二把交椅,甚至而言,你劉備和我曹操都可以保持某種程度上的平等。從這層意義上說,曹操給劉備開出的歸順條件,那絕對堪稱是大手筆。

雖然說,曹操的這番拉攏的話,說得非常含蓄,但但是混跡官場的人,誰也能聽出來,劉備自然也能明白。但問題是,劉備那也是志在問鼎天下的人物,又豈能當別人的小弟,所以他就借用雷聲來表明自己膽子小,總而言之,自己能力有限,擔不起這個重擔!算是委婉拒絕。

當然,曹操這一次拉攏失敗後,很快又有了第二次拉攏,那就是攻打袁術時,面對劉備的主動請纓,雖然荀彧和郭嘉都反對,曹操卻還是欣然同意,一方面是因為劉備能力出眾;但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曹操想再給劉備一次機會呢?總而言之,自己對劉備那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但可惜的是,劉備那是寧死也要當大哥的人物,所以他轉身就在曹操背後來了一刀。


我是趙帥鍋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裡邊的橋段,是羅貫中的小說創作,與史實無關。所以,只好就著《三國演義》來說。

說是孫策以幾副鎧甲起家而數年間平定江東,也有誇大孫策之嫌,在“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橋段中,曹操對天下英雄的點評可謂一針見血,鞭辟入裡。

對於劉備來說,“青梅煮酒論英雄”就是一場躲避不及的災難,但是劉備內斂,應對氣場強大的曹操,也是做足了功課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劉備以“皇叔”之名立世。劉備到底是不是大漢皇族後裔誰也難以考證,只因為同姓一個“劉”,劉備硬是將自己和漢皇室聯繫在一起了,這在烽煙四起的東漢末年,有著非凡的意義,地方各大門閥雖然勢力強大,但畢竟是漢朝的臣子,且大家自立的機會和實力都相當,誰也難以一下子吞併誰,所以利用皇室的名號有利於爭取更多人的支持,曹操就“挾天子以令諸侯”,打的就是這張牌啊。那劉備誑上一個“皇叔”的名號又有什麼了不起呢?正因為這樣,所以,當曹操有足夠實力殺了劉備的時候,卻沒有動手,因為他不能因為殺一個劉備,讓自家的天子和天下人認為他是造反分子,從而樹立更多比劉備還有難纏的敵人。

故,當曹操和劉備三兄弟合夥幹掉了呂布回許都見皇帝的時候,劉備就做足了打算,要不然他就趁機逃走了,何必鑽進曹操的虎狼之窩呢?他和皇帝攀親,論家族背景,最後以一聲“皇叔”得以成正名,其實也就是為了防曹操。

二是天公作美,運氣使然。劉備這人好“哭”,因而網絡了一批人才,待人寬厚用人得體因而從一個賣草鞋的逐成氣候。這個賣草鞋的為什麼這麼多人跟著他混,曹操要說打心眼兒裡是瞧不起的,因為在漢朝時期,混得好的自然都是門閥豪強,曹操就是這樣,出身好壞高低是衡量一個人水準的基本標尺。故,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雖然口裡說“唯有使君與我”,其實內心並不怎麼瞧得起劉備,加上天公作美,善於表演的劉備趁機假裝連筷子都抓不住,更加加深了曹操對劉備的輕視。

曹操就是這點脾氣在很多場合害了自己,老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聰明人,什麼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赤壁一戰老遭孫劉聯軍的算計,真是自信過頭,狂妄自大了,這是曹操的性格之一。所以說性格決定成敗,有時候性格確實左右著一個人的思維,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輕易放過劉備就是如此。

那麼,我們來看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操為何認為孫策並非英雄呢?

首先,孫策起家與自己的父親的確相關很大。孫策的父親孫堅並非王侯將相出身(孫堅乃一瓜農出身),在漢朝那個十分講究出身的社會,要不是亂世出英雄,換做和平時期,孫堅無論如何也不會出人頭地,了不起瓜種得好成為“農夫典範”。所以,孫堅要感謝亂世的存在,才有了他得以展現自身的舞臺。孫策繼承了孫堅的衣缽,加上自身英武,遂亂世之中慕名者多而來,聚於孫策門下而成江東一勢。這是曹操因出身論英雄的短處,但是也符合當時社會的觀點。

其次,孫策永難自立。因為該死的出身難以在漢朝揚名立萬,這也就決定了孫策再厲害,也難以最終自立甚至“吞吐天地”,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天下諸侯紛爭著眾多,即使在曹操雄起的北方地區,也還有諸如馬騰等勢力,還有其他地方比如袁術袁紹等,這些門閥勢力和漢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唯獨他孫策是瓜農子弟,你可以最終當一個地方大員,甚至出將入相,但是你可以自立為皇帝,甚至統一全天下麼?至少在當時看來,孫策沒有這個實力和名正言順的名號。說孫堅是孫武的後代不過是孫氏最後要為自己臉上貼一塊金而已,免得因為出身問題而毀了前程。當然,孫堅發達後,孫氏被門閥們盯上,競相巴結聯姻而成為新的門閥那又是另一說。

最後,曹操有暗滅孫策的計劃。孫策平定江東,鼎級一時的時候,信心大增,預備北上抗擊曹操,使得曹操嘆息“猘兒難與爭鋒也!”(不能跟這小瘋狗兒爭勝啊),但是對於曹操這種自信心爆棚的人來說,消滅這小瘋狗兒也是在計劃之中的事,所以才有了郭嘉的評論,說這小子有喜歡耍單絃兒的壞習慣,不注意自身的保安措施,所以要是有刺客行刺,就必然死於刺客之手。郭嘉的話還不足一年,孫策就被許貢的三個門客幹掉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射傷孫策的箭頭有毒因而葬送的孫策之命,說明這是一次有計劃的行刺,而背後真正的推主必定與曹操的謀士郭嘉有關,當然,這只是推論,因為實在找不出指向郭嘉的證據。但是郭嘉就算再神,也實難測準一個人的生死,除非是計劃之中的事,那郭嘉為誰除去障礙呢,當然是曹操。既然曹操有暗滅孫策的信心和計劃,又何必將他當成什麼英雄呢?

以此來看,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說孫策難算英雄,確實是有他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