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忠君思想来源哪里?

小人物F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全国人民统一思想,思想上实现大一统,儒家文化有非常深的忠君和纲常思想,上级对下级以礼,下级对上级以忠,汉朝人总体继承了儒家正统思想,后面的朝代基本上把儒家思想改的面目全非。


民间非知名评论工程师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让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国史杂说


三国时期的忠君思想来自于孔孟之道。忠君思想是春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核心。一生推崇仁义忠君,君臣有别的礼义思想。在先秦得到了发展运用。秦国自商殃变法后,国力强盛,灭六国统一全国。利用忠君思想来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在孔孟思想的核心基础上,又加了一个信字,形成了封建社会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忠君思想也就成了君上约束百姓的手段,臣子也就养成了为君视尊的礼义习惯。被沿袭下来。所以三国时期忠君思想也就被传承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