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死後,除了司馬懿誰還能繼承他的位置,當時有沒有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將領?

唐朝的長老


曹真死後,曹魏這邊,確實有一員能力足以與司馬懿抗衡的將領,此人曾在曹真死前16年,就擔任漢中地區的守將,並奉命進軍巴西郡,對手就是劉備的麾下大將、當時的巴西太守張飛,而這個人,能一面抵擋張飛五十餘日,一面將巴西郡民遷走。直到五十幾天之後,統領精兵一萬餘人的張飛,才終於從小道襲擊的手段,擊潰了此人只有數千人的部隊。

在曹真死前12年,此君又在漢中和劉備對壘,劉備當時也是親自帶領一萬多精兵,分十路晝夜攻擊,卻不能打敗這位老弟。以至於劉備寫信給諸葛亮要求撥發援軍——而當時的諸葛亮,居然還懷疑劉備到底能不能獲勝,遲疑不發援軍,當然最後還是發了。

而此君之所以沒有守住漢中,更重要的原因不是劉備有了援軍,而是當時名義上的司令官夏侯淵,居然帶著很少的兵馬去親自修復東南的鹿角,而此君則被指派修復南面的鹿角,結果劉備攻打這位老弟,另一個姓黃的老將則攻擊夏侯淵,結果是夏侯淵被老黃殺死,而此君卻安全地退到了陽平關以東。劉備當時就急了,說要殺就殺這個傢伙,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隨後,郭淮收拾殘局,認定只有這位老兄,才能安定軍心,因為劉備最害怕的就是他。結果稍後劉備渡過漢水,看見魏軍已經在漢水以北列陣,主將便是此人,他立馬就害怕地放棄渡河,隔水相持。

而隨後諸葛亮北伐,曹魏抵擋諸葛亮的大軍,雖然曹真是總司令(大將軍),但這位老兄,負責督諸軍,在街亭阻擋諸葛亮的部將馬謖。結果大家便知道了,這位老兄斷絕了馬謖取水的道路,然後發起進攻,大敗馬謖。也因為這件事,曹叡下詔,嘉獎他的大功,增加食邑一千戶。

但是,論軍事,這位老兄雖然牛鼻,但論做官,他就遠不如司馬懿這些士族大佬。而且做官,從來就不是論誰更厲害,並不存在兩個武將打擂臺一決勝負來決定誰是大將軍的情況,除非是唱戲。

所以,曹真死後,皇帝選擇的是司馬懿,而不是這位老兄。但司馬懿,早已將此人視作自己最可怕的敵人,甚至比諸葛亮還讓他心生畏懼。

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之際。曹叡派驛馬召此人到京師,設置酒宴為他送行,還問他:“等將軍到了前線,諸葛亮會不會已經佔領了陳倉?”

此人的回答是: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

結果,他一到南鄭,諸葛亮便撤退了,就如同當年的劉備一樣。

只可惜,如此睿智果敢的一員將領,卻成了司馬懿的下級。而司馬懿,因為極度忌憚此人,便決心利用機會搞掉他。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卻之際,司馬懿便找到了最好的機會,他給這位將領下令追擊,將領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司馬懿吹鬍子瞪眼,你敢違抗軍令?將領沒辦法,只能領兵追擊。結果果然陷入蜀漢軍隊的埋伏,飛來的箭矢射中了他的右膝,陣亡。

他,便是張郃,司馬懿在曹魏內部最強的對手。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在曹魏的官職體系中,軍隊的最高將領是:大司馬、大將軍、太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在漢朝時,大司馬,大將軍一般都是外戚,皇帝的舅舅做大司馬,大將軍的很多,因為軍權不能旁落到外人手裡。曹魏的軍隊中,在曹操時期軍隊的權力主要時掌握在夏侯氏和曹氏手中。

曹丕建立魏國後,第一任大將軍是夏侯惇,夏侯惇雖然在瞎了一隻眼之後就很少打仗了,但是他在曹操軍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曹丕任命夏侯惇為第一任大將軍也只是一個名譽頭銜,夏侯惇在幾個月後就病逝了。

第二任是曹仁,後來改為大司馬。曹仁在大司馬任上次年也就去世了,可以看出當時在曹魏軍隊體系中除了夏侯惇就是曹仁地位最高。

第三任是曹休,這時曹丕已死,曹叡任命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將軍。可以看出這時在軍隊序列中司馬懿僅次於曹休和曹真。曹休是曹操的侄子,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展現了很好的軍事才能,北曹操成為曹家的千里馬。曹操讓曹休與曹丕一起長大,跟曹丕關係很好。

第四任是曹真,曹真任大司馬時,司馬懿被任命為大將軍。曹真是曹操養子,他的生父是為曹操而死的,曹操收養曹真後讓他與曹丕一起生活。跟曹真一起被收養的還有曹真的妹妹,曹真兄妹跟曹丕的關係非常好。曹真的妹夫是夏侯恩,夏侯恩之子是夏侯玄。

此時司馬懿離曹魏的軍隊最高職位只差一步。曹真是有一定能力的,而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曹氏宗親就很難找到有這個能力的了。曹氏宗親中,曹丕和曹叡重用的都是曹操的舊將和養子,而不會去重用曹操的親兒子。曹操有25個兒子,而且其中的曹彰,曹植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但是這也是曹丕最為忌憚的地方,曹操死後不到三年,他最有軍事才能的兒子曹彰就在進京覲見時突然死了。曹植一直活到了曹叡時期,不過他一直都被禁錮在自己的地盤,沒有自由。曹叡時期,曹植曾經兩次上書給曹叡,希望解除對宗室的禁錮,希望自己能夠為國效力。但是一直到他死之前都沒有等到曹叡解除對宗室的禁錮。

曹氏當中唯一有接替曹真這個能力的可能是燕王曹宇,曹宇是曹操的兒子,他和曹叡的年齡相當,兩人關係不錯。曹宇被他的兄長曹丕禁錮在封地,直到曹叡繼位,曹叡招曹宇到京城見面。在曹叡臨死之前本來想託孤給曹宇,但是在讒言蠱惑之下又放棄了,曹叡將曹宇遣返封地。

外姓中有這個能力的大概就只有張郃,但是張郃和曹真在同一年就死了。曹真在大司馬任上生病了,曹叡派遣司馬懿和張郃去抵擋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強行派遣張郃追擊蜀軍,結果張郃中埋伏被殺。有些史料懷疑司馬懿是故意的。這也太巧了,曹真已經病入膏肓,司馬懿又設計害死了張郃。如果說司馬懿真是故意的,那他也太壞了。

分析到這裡基本可以看出,此時不管是皇親中還是外姓中都沒有可以和司馬懿抗衡的人。因此曹叡在臨死之前把魏國託付給曹真的廢柴兒子曹爽和唯一能夠真正統帥三軍的司馬懿。


傳奇歷史觀


千里萬里路,不如讀書路。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曹真死後,除了司馬懿誰還能繼承他的位置,當時有沒有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將領?

話說曹魏能人還是極多的。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駕崩。曹睿死了以後,曹魏的名臣將領數都數不過來。

三公級名臣,四朝元老,四大太尉。一個司空。資歷最深!

1,蔣濟,曹操後期五大謀士之一。蔣濟曾任丞相主簿兼西曹屬。赤壁之戰後,因籍貫在楚地,年輕有賢名,兼資文武,更通曉南方軍務,有利於曹魏集團在長江流域作戰。因此,蔣濟逐步取得了與北方穎川系謀臣平等的位置。

他計安合肥,聯吳制羽,也曾勸諫曹睿不要耽於房事,少修宮殿。後官至太尉。

2,司馬懿,此文就不說了。

3,高柔,曹操發掘的法家人才,丞相府法曹掾(後更名為理曹掾)。他還擔任過丞相府的倉曹屬。他嚴格按律法做事,不遷就皇帝曹丕。曹睿即位後,又勸諫曹睿興文教,少修宮殿。高柔後官至太尉。

4,滿寵:曹操徵召為從事,他和高柔都是搞司法的,滿寵被稱為酷吏。不過滿寵轉型比較成功,他軍事上最有名的戰績是協助曹仁,守住襄陽樊城,終結了關老爺的勝利。魏文帝曹丕時代,滿寵一直在曹魏南線防禦孫吳進攻。238年,滿寵升太尉。

5,趙儼:穎川四大名士之一,197年就投奔曹操。後任司空掾屬主簿,調和于禁、樂進和張遼三將關係。208年,赤壁之戰,趙儼為都督護軍,監領于禁、樂進、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凱七路人馬。後又擔任丞相主簿。曹操平定西涼時,趙儼為關中護軍,盡統諸軍。襄樊之戰時,以議郎身份,聯合徐晃(監軍),支援曹仁,擊敗關羽。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承王位,趙儼官居侍中。後任駙馬都尉(兩千石),兼任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222年,趙儼被徵召為曹休的五州大軍軍師。225年,趙儼隨曹丕伐吳,任徵東軍師。

226年,曹睿即位後,趙儼監督荊州各項軍事行動。後轉任大司馬軍師,又任大司農。曹芳即位後,趙儼任徵西將軍,都督指揮雍涼各軍。243年,趙儼任驃騎將軍,升任司空。

四個太尉和一個司空,五大元老,全是司空府或丞相府出身,一人政變,兩人響應,不愧是曹操琢選出來的丞相府掾屬,搞清君側都是一條心。

其他影響力稍弱的三公、比三公及九卿名臣,出身曹操丞相府(司空府)或由曹操親自徵召,曹丕稱帝后提拔並逐漸顯名。歷任四朝,影響深遠。

  • 1,郭淮:曹丕徵召為門下賊曹,後轉為丞相府兵曹議令史。曹丕稱帝后,升雍州刺史,防禦蜀漢,與諸葛亮,姜維先後作戰。期間,安撫羌族,獲得很好的效果。
  • 249年,郭淮升徵西將軍,都督雍州和涼州軍事。250年,郭淮升車騎將軍。255年死後追贈大將軍。
  • 2,田豫:曹操徵召為丞相府軍謀掾,戶曹掾。史書說他為官清正。田豫曾跟隨曹彰與北方少數民族作戰,大破烏桓軍,擊敗鮮卑軍隊,平定代郡。
  • 文帝時,田豫針對鮮卑進行政治分化和武力打擊,殺烏丸王。明帝時,田豫在合肥抵禦孫權有功。後田豫任幷州刺史、衛尉、太中大夫,領九卿俸祿。歷史上,有人說田豫御伍用兵的才能,與滿寵、郭淮類似。
  • 3,胡質:年輕時與蔣濟齊名,因蔣濟舉薦,曹操委任胡質為頓丘令。後歷任丞相府東曹令史,丞相屬等職務。曹丕提拔為荊州刺史。
  • 241年,胡質在樊城擊退吳將朱然,遷徵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鼓勵農耕,倉廩豐實。胡質廉潔奉公,得到朝廷褒獎。
  • 4,徐邈:丞相府軍謀掾出身,曹丕稱帝后受到不斷提拔,稱每任一官,皆政績卓著。
  • 曹睿時代出任涼州刺史。興修水利,倉庫盈溢。對諸胡羌戎恩威並施,使其主動入貢,州界肅靖,西域暢通。240年,授大司農。晚年拜光祿大夫,升司空不受。

5,孫資:賈逵推薦給曹操。先為功曹,後為計吏。又任參司空軍事。213年,曹操稱魏公,孫資與劉放一同擔任秘書郎,掌管機要文書,是曹操的左右和耳目。曹操升魏王,孫資和劉放仍然掌管機要文書,任右、左丞。

曹操死後,孫資劉放成為曹丕心腹,謀劃篡漢。曹丕稱帝后,秘書省改中書省。孫資為中書令,劉放為中書監,兩人地位同班,共同執掌朝政,開中書省長官為宰相之先河。

曹睿即位後,兩人保有職務。233年,兩人均加侍中、光祿大夫。曹睿臨終託孤,竟然是孫資劉放選擇託孤大臣,棄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選曹爽,並舉司馬懿。

245年,曹芳任孫資為衛將軍,249年,加拜驃騎將軍。孫資地位崇高,影響很大。

6,劉放:204年曹操徵召劉放為官。205年,任曹操參司空軍事,後任主簿記室。魏國初建即為秘書郎,旋改中書監加給事中,職掌中樞機密。

劉放擅長寫書信和檄文,曹操、曹丕和曹睿的詔命文書,很多都是劉放寫的。245年,劉放加任驃騎將軍。246年,曹爽專權。劉放及孫資不願居要職而無權,以年老,稱疾讓位。

7,王觀:曹操召為丞相府文學掾。出任三地縣令,均有治跡,為人稱許。曹丕稱帝后,王觀任尚書郎。曹睿時,王觀任御史,司馬懿請王觀任河南尹和少府。

曹芳時代,王觀調任太僕。後支持司馬懿高平陵事變,加駙馬都尉(兩千石高官)。曹髦為帝,王觀加光祿大夫,任尚書右僕射(副相)。曹奐時,王觀升任司空。歷經六朝,終列三公。

8,孫禮:由曹操徵聘為司空軍謀掾。後被朝廷任命為魯國相。曹丕時期,孫禮任多地太守,後隨曹休參加夾石之戰。曹睿時代,孫禮勸諫皇帝,力求免除百姓勞役。

  • 曹睿死時,任命孫禮為大將軍長史。曹爽將孫禮改任揚州刺史。孫禮防範東吳大將全綜的進攻,親自上陣,受傷多處。後孫禮被徵召為少府,出任荊州刺史,轉任冀州牧。因辦事公正,頂撞曹爽被彈劾免官。後幷州匈奴鮮卑難治,朝廷又派孫禮為幷州刺史。他在任職過的七個郡和五個州里,均能建立威信,有顯著的治績。高平陵事變後他升任司空。

還有一些寒門傑出人才以及曹丕提拔的一些親信。

寒門傑出人才以及曹丕提拔的親信

王昶,曹丕任命為兗州刺史;後由太尉司馬懿推舉,曹睿任命其為徵南將軍,都督荊州、豫州諸軍事。250年,因軍功任徵南大將軍。255年,鎮壓毋丘儉和文欽有功,晉升驃騎將軍。256年參與鎮壓諸葛誕造反。因功升司空。

王基,曹丕時期舉孝廉。王凌推薦他出任別駕。後司馬懿徵召王基為中書侍郎。王基進諫曹睿,讓百姓休養生息。後在揚州防範孫權有功。249年,任河南尹。250年,任荊州刺史。申明禮儀制度,整頓軍隊秩序,恢復學校教學。

王基先後協助司馬師和司馬昭平定淮南叛亂。淮南二叛平定後,任鎮南將軍,領豫州刺史,都督豫州諸軍事。淮南三叛結束後,升徵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259年調任徵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鄧艾:寒門子弟,這個有名,也封了太尉,不細說了。

在講幾句司馬懿吧,

司馬懿曾經是負責的官員、盡職的謀士、拼命的武將,也是步步艱辛爬上來的!但這傢伙天生聰慧,富有進取及反叛精神,當上司的馭力不足時,他的狼性便會猙獰!曹操時代,他還是個渴望成名的憤青;曹丕時期,他只想在眾臣中脫穎而出;曹睿統治,他動都不敢動,曹芳時代,他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從曹操開始,司馬懿作為曹丕的支持者入仕,因為“鷹視狼顧”之相被曹操和曹丕忌憚,但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曹操才安心;一直到曹丕繼位,司馬懿入職尚書檯,可惜的是曹丕這個人短命,在位沒有幾年就一命嗚呼了,然後就託孤四大輔臣與曹睿。

曹睿這個呢就更加🐮了。

魏明帝曹睿,曹丕長子。204生,母親就是傳說洛神賦的影子鄄氏。他能詩能文,精通軍事,愛好法律。為曹操最愛孫子。23歲即位。成功地防衛吳蜀聯合多次進攻,並平定鮮卑,消滅公孫淵,都有顯示傑出智慧才能,並使遠在海外日本稱臣,授予金印《宗魏倭王》的有記錄的皇帝。是和諸葛亮鬥爭,魏國打敗吳蜀連盟決策人,主帥人。有氣魄,會管理,唯有獨裁大事的人,被曹操讚美為”我基於你,可以有三世之業了“的之人。

司馬懿獲得最終勝利,不是因為什麼智慧,而是壽命長,熬死了其他與之相當的曹魏官員。正因為活得長,所以司馬懿積累了功勞、威望、人脈與經驗。曹睿時期,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有的雖然戰死,有的還在位,這些人的餘威仍然強大,況且當時有一夥忠實於曹魏的文武將官,他們左右著政局,這些人讓司馬懿寢食難安。曹爽也想當皇帝,卻在征戰蜀軍無能大敗損國又專權為私,還有侵權行為。被司馬懿抓住把柄,迫使他交出權力還被殺滅三族,累連曹氏族人大批被管禁圈套一處,不許亂說亂動。從此再也無能為力,無力作為,最後只有禪讓司馬家的失敗。

好了,我是千河。

如果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小主千河


司馬懿,河南溫縣人。原曹操手下,十幾年來韜光養晦,忍辱負重,活生生在曹操手裡活了下來!


司馬懿早就心懷天下,在曹操手裡就想奪得他的天下,但是曹操此人心中韜略也絕不在司馬懿之下,加上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曹操勢利強大,他不敢輕舉妄動。



到後來,曹操去世後,他司馬懿全力輔佐曹丕登上王位,曹操去世之前,對曹丕親口說:“要提防司馬懿”,後來他也是這麼做的。可誰知造化弄人,曹丕 中年早逝,讓曹真拿去大權,司馬懿使用陰謀詭計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政權!就當時而言,的確沒有人比司馬懿勢利大了!司馬懿可是能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各位可想而知,沒有再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將領了!


所以說,並不是司馬懿繼承了曹真的位置,而是司馬懿奪取了曹真的位置,並取得了天下。可見一個人的成功必須要有智慧、毅力、情商,同時還要有時機,缺一不可,司馬懿最成功之處還在於在晚年教育了一個好孫子,司馬炎,兩代人的努力終於建立了晉朝。可見沒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小馬論古今


導語:

大司馬曹真如果不死的話,輪不到司馬家族篡位坐江山。可是曹真畢竟歲數不小的,活了,早在曹操剛創業那會兒,曹真就跟隨在曹操身邊。

曹操的孫子曹叡都做了5年皇帝了,曹真這才去世。可見曹真已經是垂垂老矣。那麼曹真去世以後,真的只有司馬懿可以堪當大任嗎?曹魏上下到底還有沒有大將,可以取代司馬懿,成為曹魏王朝的中流砥柱呢?

當然是有的,司馬懿之所以聞名天下,主要依靠的,就是曹真去世以後的那段戰爭歲月。可以說這段帶兵的日子,成就了司馬家族。那麼有哪幾位在當時可以跟司馬懿一較高下的呢?

第一位,四朝老臣的蔣濟。

早在漢朝末年,蔣濟就已經出仕做官了,後來成為了曹操的心腹謀士。他這一生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芳四代君主,可以說是曹魏頂樑柱之一。

早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孫權趁機帶兵圍攻合肥。因為曹操戰敗,無力救援合肥。這個時候蔣濟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告訴揚州刺史,說已經偷偷得到了援軍的書信,有四萬多人即將前來救援,希望刺史派人前去接應。

濟既至,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戲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詔。黃初三年,與大司馬曹仁徵吳,濟別襲羨溪。仁欲攻濡須洲中,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仁薨,復以濟為東中郎將,代領其兵。---《三國志》

結果接應的人被孫權抓了去,孫權認為援軍到來是真的,果然退兵,這才保住了合肥的安全。蔣濟憑藉智謀,成功保住了合肥。

曹操打算內遷淮南民眾,不希望這些人成為孫權的糧草來源。可是蔣濟表示反對,他說過去遷徙百姓,是因為曹操弱小袁紹強大,可是現在曹操已經很強大了,沒有必要遷徙百姓。百姓是不願意遷徙的,肯定會鬧情緒。

  1. 可是曹操就是不聽,結果江淮地區十多萬百姓,因為害怕被曹操魚肉,果斷南下逃到了孫權的地盤上,助長了孫權的勢力。從此曹操開始器重蔣濟,升任他為丹陽太守。
  2. 在升任揚州別駕以後,蔣濟顯然已經成為了曹操的核心謀士。治理揚州一方面是為了平息民眾,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抵禦東吳的進攻。
  3. 在揚州別駕的任上做的十分出色,曹操越發欣賞蔣濟,所以將他提拔為自己的丞相主簿兼任西曹屬。而當時司馬懿是丞相主簿兼任東曹屬。

由此可見,在曹操眼裡,蔣濟的能力並不比司馬懿要差。魏文帝曹丕時期,蔣濟出任東中郎將,代替曹仁,統帥過大軍。明帝時期,蔣濟因為功勞很多,所以被封為關內侯,出任中護軍。到這兒為止,蔣濟的地位依舊不比司馬懿差多少。

第二位,正直且多智的滿寵。

早在漢獻帝歸曹操以後,滿寵便被曹傲任命為許縣縣令。他為人比較正直,即使曹洪的親信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犯了罪,滿寵也毫不留情抓了他們。

曹洪多次求情無果,只好去求曹操,可是不等曹操的命令下來,滿寵就把這幾個人給斬殺了。曹操從此開始重視滿寵這個人才。

明帝即位,進封昌邑侯。太和二年,領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稱吳大嚴,揚聲欲詣江北獵,孫權欲自出。寵度其必襲西陽而為之備,權聞之,退還。秋,使曹休從廬江南人合肥,令寵向夏口。寵上疏曰:“曹休雖明果而希用兵,今所從道,背湖旁江,易進難退,此兵之窪地也。若入無強口,宜深為之備。”寵表未報,休遂深入。賊果從無強口斷夾石,要休還路。休戰不利,退走。會朱靈等從後來斷道,與賊相遇。賊驚走,休軍乃得還。---《三國志》

四世三公的楊彪被抓了以後,滿寵負責審理他的案子。這個時候荀彧和孔融就向滿寵求情,千萬不要用刑,質問幾句就好了,畢竟楊彪是天下名士。

可是滿寵絲毫不理會他們的請求,繼續嚴刑拷打楊彪。一時間荀彧和孔融對滿寵非常惱火。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滿寵在救楊彪。滿寵對曹操說,拷打了楊彪很多天,都沒能找到罪證,如果殺了他,可能會失去民心。曹操這才放了楊彪,孔融和荀彧恍然大悟。

  1. 曹操南征的時候,滿寵陪在他身邊,被任命為奮威將軍,駐守在當陽。孫權多次攻打汝南,曹操無奈之下,只好請滿寵回汝南做太守,並賜爵關內侯,抵擋孫權的進攻。
  2. 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滿寵輔佐曹仁守城,隨後于禁七軍被淹,曹仁打算撤軍可是滿寵卻阻止了曹仁的想法。他說水勢雖然大,可是走的也很快,只要堅持住就行了。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滿寵把自己的戰馬給淹死了,宣誓與士兵們共存亡。
  3. 徐晃援軍到來以後,滿寵與曹仁一起合圍關羽,終於解決了樊城之圍。
    可以說滿寵在這一戰中的作用非常大啊。

曹丕上臺後,滿寵在新野對抗孫權的進攻。曹叡時期,滿寵則接替了曹休的職位,在揚州對抗東吳,為曹魏立下太多戰功,繼而升任太尉。

第三位,潁川名士趙儼。

趙儼被稱為潁川四大名士之一,熟讀經史子集,投靠曹操以後,成為了曹操的重要謀士。他的特點是比較善於組織和協調,頗有諸葛亮的風采。

張遼、樂進和于禁這三位猛將,被曹操任命駐紮在同一個防區。他們三個隨便哪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角色,所以彼此之間當然不服氣,甚至有過各種爭吵和摩擦。

儼謂諸將曰:今賊圍素固,水潦猶盛。我徒卒單少,而仁隔絕不得同力,此舉適所以弊內外耳。當今不若前軍逼圍,遣諜通仁,使知外救,以勵將士。計北軍不過十日,尚足堅守。然後表裡俱發,破賊必矣。如有緩救之戮,餘為諸軍當之。諸將皆喜,便作地道,箭飛書與仁,消息數通,北軍亦至,並勢大戰。---《三國志》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將趙儼派了過去做參軍,希望趙儼能夠協調好他們彼此的關係。趙儼果然不辱使命,用各種勸說、疏導的方法,成功解決了他們的矛盾,使得曹魏大軍再次團結在了一起。此後趙儼常常成為曹魏軍中協調各將領的重要角色。

成為都督護軍以後,趙儼更是監領了于禁、張遼、張郃等七路大軍,可見當時的趙儼已經位高權重。不久之後又被曹操任命為丞相主薄,成為曹操的核心團隊成員。

曹丕上臺後,趙儼被封為侍中、駙馬都尉,賜爵宜土亭侯。曹叡上臺後,趙儼更是成為了曹魏帝國的驃騎將軍、大司空。

總結:司馬懿不是不可取代,但是與君主的私交非常重要。

這幾位人才,全都是可以取代司馬懿的高人。他們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重用,而且不像那些英年早逝的謀士將領,他們的壽命都很長,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時期。

可是這幾位都沒有成為曹丕心目中的那個輔政大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很好,能力相當的情況下,當然是憑藉私交上位了。

輔政大臣,當然是要貼心的那種人才行。很顯然,司馬懿和曹丕關係相當好,所以他能夠成為輔政大臣不奇怪。此後司馬懿又因為輔政大臣的身份,成為了曹叡的心腹,這都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江湖小曉生


曹真病逝後,曹睿派司馬懿頂替曹真的位置對抗諸葛亮。不過輪帶兵打仗的經驗,司馬懿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所以司馬懿前期總是吃虧,雖然兵力佔優卻不敢輕易出兵。有人覺得這是曹睿故意針對司馬懿,實際上曹睿行事一向如此,他不是針對司馬懿,他就是喜歡把託孤大臣都調離都城,自己好掌控大權。而且曹真不在後,自然也要削弱司馬懿一方的實力,這樣才能達到平衡。

司馬懿是曹魏陣營的軍事家,非常善於戰略謀劃,而三國後期,曹魏和蜀漢的鬥爭,也主要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交鋒,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多次北伐均未成功,都是因為遇上了司馬懿。

  其實這裡面有誇大的成分,不過在正史中司馬懿的確是抵抗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的主將,不過他並沒有小說中那麼神,在諸葛亮手下也是屢屢吃虧,都說是他抵抗了諸葛亮的二次北伐,但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眾所周知,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因為糧草出了問題才退兵的。當時蜀漢朝中並非所有人都服從諸葛亮,而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就很不服氣諸葛亮,偏巧他又負責後方事務,運糧失誤,便偽造聖旨,招諸葛亮回來,想要陷害諸葛亮。

  而那時諸葛亮在前線與司馬懿對抗,已經佔據了優勢,可糧草遲遲不到,又有聖旨召回,諸葛亮不得已只好放棄作戰,退兵回朝。

可司馬懿卻在這時命令追擊諸葛亮,諸葛亮看他們追來了,直接調兵對戰,大敗敵軍,繳獲大量輜重。司馬懿戰敗,還害死了名將張郃,按說魏明帝曹叡應該會怪罪他,加以責罰,可曹叡不僅沒責怪他,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仍命他為主將,前去對抗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這次司馬懿聽從曹叡的命令,一直據守不攻,最後諸葛亮病重,命令他死後退兵,還設計擺了司馬懿一道。

  司馬懿在遇上諸葛亮後就經常吃虧,諸葛亮兩次北伐也並非是他擊敗,按說司馬懿不僅沒功還有過,可曹叡為何不責罰他,甚至還繼續重用呢?

一、用司馬懿制衡內外

  當時三國後期,蜀漢有諸葛亮,東吳有陸遜,而曹魏只有司馬懿能與此二人相互制衡,穩定時局。一是曹魏人才缺失,沒有更多的選擇了,二是司馬懿雖不如諸葛亮多謀,但軍事能力一點都不差。

  所以曹叡需要司馬懿對外製敵。而諸葛亮死後,朝中又有曹爽勢力日益壯大,正好曹爽與司馬懿不和,曹叡就需要司馬懿去制衡曹爽,避免一家獨大,危及皇權,這一點從他安排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輔政大臣就能看出來。

  二、司馬家族代表士族

  司馬懿是出身名門,司馬家族在當時影響很大。而且曹操活著時實施的是寒門政策,士族不佔優勢,而曹丕繼位後,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士族開始佔據有利地位,尤其是曹真、曹休死後,司馬家族就是士族的代表,曹叡當然不能輕易動司馬懿。

三、曹叡對司馬懿的信任

  曹操在活著時就對曹丕說過,司馬懿這個人野心很大,絕對不會甘為人臣,可曹丕與司馬懿交好,也很信任他,常常替他說好話,曹操才沒殺他,而曹丕繼位後,重用司馬懿,還命他為託孤大臣,輔助曹叡,相應的曹叡也就很依賴司馬懿,臨死又命他輔助自己的兒子曹芳。而且司馬懿幫曹叡平定了遼東,所以曹叡很信任他,當然會重用。


海洋說歷史


曹真死後曹睿為何讓司馬懿頂曹真的位置?讓司馬懿對諸葛亮別有目的嗎?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曹真病逝後,曹睿派司馬懿頂替曹真的位置對抗諸葛亮。不過輪帶兵打仗的經驗,司馬懿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所以司馬懿前期總是吃虧,雖然兵力佔優卻不敢輕易出兵。有人覺得這是曹睿故意針對司馬懿,實際上曹睿行事一向如此,他不是針對司馬懿,他就是喜歡把託孤大臣都調離都城,自己好掌控大權。而且曹真不在後,自然也要削弱司馬懿一方的實力,這樣才能達到平衡。

  司馬懿是曹魏陣營的軍事家,非常善於戰略謀劃,而三國後期,曹魏和蜀漢的鬥爭,也主要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交鋒,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多次北伐均未成功,都是因為遇上了司馬懿。

  其實這裡面有誇大的成分,不過在正史中司馬懿的確是抵抗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的主將,不過他並沒有小說中那麼神,在諸葛亮手下也是屢屢吃虧,都說是他抵抗了諸葛亮的二次北伐,但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眾所周知,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因為糧草出了問題才退兵的。當時蜀漢朝中並非所有人都服從諸葛亮,而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就很不服氣諸葛亮,偏巧他又負責後方事務,運糧失誤,便偽造聖旨,招諸葛亮回來,想要陷害諸葛亮。

  而那時諸葛亮在前線與司馬懿對抗,已經佔據了優勢,可糧草遲遲不到,又有聖旨召回,諸葛亮不得已只好放棄作戰,退兵回朝。

  可司馬懿卻在這時命令追擊諸葛亮,諸葛亮看他們追來了,直接調兵對戰,大敗敵軍,繳獲大量輜重。司馬懿戰敗,還害死了名將張郃,按說魏明帝曹叡應該會怪罪他,加以責罰,可曹叡不僅沒責怪他,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仍命他為主將,前去對抗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這次司馬懿聽從曹叡的命令,一直據守不攻,最後諸葛亮病重,命令他死後退兵,還設計擺了司馬懿一道。

  司馬懿在遇上諸葛亮後就經常吃虧,諸葛亮兩次北伐也並非是他擊敗,按說司馬懿不僅沒功還有過,可曹叡為何不責罰他,甚至還繼續重用呢?

  一、用司馬懿制衡內外

  當時三國後期,蜀漢有諸葛亮,東吳有陸遜,而曹魏只有司馬懿能與此二人相互制衡,穩定時局。一是曹魏人才缺失,沒有更多的選擇了,二是司馬懿雖不如諸葛亮多謀,但軍事能力一點都不差。

  所以曹叡需要司馬懿對外製敵。而諸葛亮死後,朝中又有曹爽勢力日益壯大,正好曹爽與司馬懿不和,曹叡就需要司馬懿去制衡曹爽,避免一家獨大,危及皇權,這一點從他安排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輔政大臣就能看出來。

  二、司馬家族代表士族

  司馬懿是出身名門,司馬家族在當時影響很大。而且曹操活著時實施的是寒門政策,士族不佔優勢,而曹丕繼位後,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士族開始佔據有利地位,尤其是曹真、曹休死後,司馬家族就是士族的代表,曹叡當然不能輕易動司馬懿。

  三、曹叡對司馬懿的信任

  曹操在活著時就對曹丕說過,司馬懿這個人野心很大,絕對不會甘為人臣,可曹丕與司馬懿交好,也很信任他,常常替他說好話,曹操才沒殺他,而曹丕繼位後,重用司馬懿,還命他為託孤大臣,輔助曹叡,相應的曹叡也就很依賴司馬懿,臨死又命他輔助自己的兒子曹芳。而且司馬懿幫曹叡平定了遼東,所以曹叡很信任他,當然會重用。





月夜luck


曹真死後,除了司馬懿誰還能繼續他的位置,當時有沒有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將領?\r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下當時曹魏的情況,曹魏政權中期,公元226年,曹丕和徵南將軍夏侯尚離世,曹魏宗室已經沒有合適的人接替,就由司馬懿統領南線;兩年後徵東將軍曹休離世,尚有滿寵可以接替;三年後,曹魏宗室的最後名將曹真凋零,西線抵抗蜀漢的重任也落入的司馬懿之手(抵抗蜀漢的諸葛亮,沒有比司馬懿更合適的)。同時曹真的長子曹爽繼承了他的軍權和爵位,並且成為了兩大輔政大臣之一,可惜曹爽高傲自大、剛愎自用、重用親信小人、把持朝政,得罪了太后、朝中重臣(蔣濟等)、曹魏宗室,落得被滅三族的命運。\r

要說當時有沒有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將領,還真沒有。滿寵、毌丘儉、郭淮等都是當世名將,要說比司馬懿厲害,還真不一定。




明月西西


曹真死後,除了司馬懿是有其他的人可以任用的

首先 蔣濟,主要功績是治理江淮地區,當時的背景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沒有能力保住合肥,而是蔣濟通過謀略保住合肥的,當時由於治理江淮有功,而且被曹操升為丞相主簿兼任西曹屬,司馬懿為右曹屬

濟既至,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戲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詔。黃初三年,與大司馬曹仁徵吳,濟別襲羨溪。仁欲攻濡須洲中,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仁薨,復以濟為東中郎將,代領其兵。---《三國志》

滿寵 ,足智多謀,南功績是阻擋孫權的進攻,西有抵擋關羽的進攻,關羽進攻樊城的時候,滿寵守住了樊城

明帝即位,進封昌邑侯。太和二年,領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稱吳大嚴,揚聲欲詣江北獵,孫權欲自出。寵度其必襲西陽而為之備,權聞之,退還。秋,使曹休從廬江南人合肥,令寵向夏口。寵上疏曰:“曹休雖明果而希用兵,今所從道,背湖旁江,易進難退,此兵之窪地也。若入無強口,宜深為之備。”寵表未報,休遂深入。賊果從無強口斷夾石,要休還路。休戰不利,退走。會朱靈等從後來斷道,與賊相遇。賊驚走,休軍乃得還。---《三國志》

所以說,這兩個人可以大用的,但是為什麼沒有用呢,

我認為主要是司馬懿跟曹丕的關係很好,抓住了曹丕的內心,在同樣有能力的情況下,用自己人是最好的,前兩位都是曹操的臣子,不是曹丕的臣子


小民學歷史


對此小編有兩句話想說,一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外一句一句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魏國是當時的正統,蜀漢和東吳不過是列土封疆之國罷了,所以蜀漢和東吳的實力自然是無法和曹魏相比的。


對於軍事能力來說很多人在評論三國的時候都會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諸葛亮非司馬懿能敵,諸葛亮是三國後期最厲害的軍事家。在歷史上諸葛亮確實有五次北伐,而且每次都是無功而返,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是有的,但所說到無人可擋純屬扯淡。

諸葛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都是碰到了曹魏大將軍曹真,曹真兩次都是先發制人,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打退諸葛亮,所以曹真真乃諸葛亮之剋星。而諸葛亮能牛起來就是在曹真死後,司馬懿抵抗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讓諸葛亮大放光芒。

所以問題就來了,既然司馬懿代替曹真之位並沒有獲得多大的勝利,那麼還有人可以接替這個位置嗎?是否有比司馬懿更厲害的呢?


答案是有的,可以接替這個位置的人很多,甚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曹真在世的時候由於他是曹叡的長輩,另外他的忠心和軍事才能都是被曹叡所敬佩的,因此曹真在世的時候打仗之事曹真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但是曹真死了之後就不一樣了。

司馬懿之所以選擇隱忍和防守,並不一定是司馬懿就真的害怕諸葛亮。一方面防守是曹叡的意思,另一方面防守確實可以讓曹魏利益最大化,而諸葛亮不過是徒耗糧草罷了,這樣對曹魏是最有利的。所以司馬懿當時這個位置是很多人都可以坐的,只要按照曹叡的意思行事,抵擋諸葛亮都是小意思罷了。

而能夠接替曹真位置的人並不侷限於歷史上那些著名將軍張郃,郭淮,夏侯玄,司馬懿等人,只要曹叡願意培養,可能有成百上千個人都可以擔任這個位置並且做的很好的。

很多人可能會駁斥這個觀點,下面小編就來舉幾個例子說一下理由吧。


關羽和張飛皆非武將出身,卻可以做到曹魏的四方將軍,這不是他們天生就善於打仗,而是因為就被給了他們發揮的空間。若是劉備早早就滅亡了,歷史上就不會有關羽和張飛兩位猛將了,所以是劉備成就了他們。

馬超是一名驍勇善戰的悍將,為曹操所忌憚,但是馬超投靠別人之後再無建功立業的機會,並不是馬超無能,而是已經沒有人願意願意為他成就威名了。

韓信在項羽收下只是一個小兵,到了劉邦那裡就可以成為兵仙,所以說韓信之所以能出名也是拜劉邦成就的。歷史就是如此,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誰手下的文臣武將可能就會很出名。這並不是說別人就不厲害,而是他們有機會在歷史舞臺上大放光彩。

但是當時司馬懿接替曹真的位置還是最合適的,一來是司馬懿資歷威望甚高,另一方面司馬懿當時對曹叡非常的忠心,而且很敬業。所以在當時來看司馬懿是最合適的人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