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易大厂 冯康侯

(9)魏斋脆弱康侯肆,岭表宗风德不孤。跋扈竞参青兕意,无双江左竟何如。南海易熹大厂,南海冯强康侯。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易大厂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易大厂刻“广雅旧学”印

易大厂、冯康侯二人均曾寓居京城。

民国初年,易大厂曾任唐绍仪记室,一度任职于印铸局,与王福庵、唐醉石共事,1921年被公推为北京最早的金石社团“冰社”社长,在京城篆刻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冯康侯虽为岭南人,民国时受叔祖冯耿光之邀赴京,旧京名流罗瘿公、樊增祥、易顺鼎甚为推崇其篆刻,寿石工更建议他在琉璃厂悬润鬻印,后受到印铸局长许修直赞赏,任印铸局技士,主篆稿。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冯康侯


易大厂任职于印铸局,颇受王、唐先生赏识,因工作效率高,被王福庵赞为“火车头”。

易大厂、冯康侯均为岭南人,亦为黄牧甫印风的传人。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冯康侯刻“人生大都百年耳”印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冯康侯刻“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印


易大厂曾亲受业于黄牧甫,为黄牧甫嫡派传人。居住上海期间,受吴昌硕影响。

对于篆刻,他极为善学,天资很高,视野开阔。

其治印取赵之谦之广博,黄牧甫之章法,后致力于古玺印研究,专攻战国古玺、陶文,治印布局疏朗,刀法酣畅淋漓,气息古雅。

邓散木认为其印“朴野浑穆,近人无与抗手”。易大厂治印之刀多钝锈不磨,他认为“只要功夫深,就是棒杵也可以用来刻印”,故而其篆刻之高妙处在师法自然,不假修饰,看似不衫不履信手拈来,往往古朴异常,纯真而雅驯。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易大厂刻“孺之鉨”


正如沙孟海评其印“近来益闳肆,与前作如出两人。并世解人,如若人者正复不多,要亦学问成之耳。

他的篆刻可以说最初依附于黄牧甫,后脱去凡胎,师法黄牧甫从“形”进而至“神”的境界。

易大厂是黄牧甫印风的重要发展者之一。

寿石工此诗首句似乎并未褒扬黟山派易大厂、冯康侯的篆刻,而是以“脆弱”、“肆”贬之,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二人在黟山派中的地位,笔者推断寿石工可能认为易、冯二先生篆刻过于跋扈恣肆,像“青兕”一样脆弱,不能和江左(寿石工即江左人)的印人相比。


(10)石涛画格瘦金书,金石渊源信不虚。别署无心疑益甫,多能天纵不关渠。蓬莱于照非厂。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于非闇


于非闇擅长工笔花鸟和瘦金书,出身诗书世家,又曾师从齐白石学习篆刻,属于多才多艺的一位印人。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于非闇瘦金书法


他精通小学、书法,上溯秦汉广泛涉猎于古玺、元朱文,深度领悟篆刻艺术的精神,故而其治印面貌与老师齐白石有些距离,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

“无双江左竟何如”听听这位“江左”篆刻家是如何夸自己的?

于非闇刻“胡衡所作”印


此诗首句寿石工谈到了于非闇的绘画和书法成就,第二句赞扬了于的家学渊源,第三句诗笔者揣测其意是将于非闇与赵之谦的艺事作比对。

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来才改字撝叔,号悲庵、无闷等。

于非闇篆刻有“无心”署款,寿石工怀疑是其模仿赵之谦的行为。最后一句寿石工感慨于非闇的多才多艺。(未完待续)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