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說,學歷=階層;對求職者說,學歷≠能力;對在職者說,學歷=加薪。這話你覺得對嗎?為什麼?

皮皮沉默笑笑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到歧視這個概念,像什麼地域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外貌歧視等等。而且,很多人都特別不贊成歧視別人。但問題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歧視嗎?騰訊大家有篇文章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文章的作者,是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劉遠舉。他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歧視,說很多我們覺得是歧視的行為,未必就是歧視。為什麼這麼說呢?

咱們先看看歧視的定義。有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這方面的專家,他給歧視下過一個定義:只有當歧視者願意放棄一定的利益,比如收入、利潤、工資,或者享受,來滿足他個人的偏好,這才是歧視。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寧可損害自己的利益,也要瞧不起別人,這才叫歧視。否則,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這隻能叫出於自利的擇優。

比如,有兩個面試的人,一個清華畢業,一個高中畢業,最後清華的被選上了,這叫擇優,而不是學歷歧視。再比如,選舞蹈演員要漂亮的,不要走路不方便的,也是擇優,而不是歧視殘疾人或者相貌歧視。如果一視同仁的話,就會傷害到市場經濟的基礎,擇優和競爭。

但有人也質疑了,這個原則也未必就成立啊。比如,有個黑人,剛從監獄放出來,人品老實可靠。雖然學歷不高吧,但更適合他應聘的崗位。如果我們用學歷來選人,這個人可能還沒證明自己呢,就已經被淘汰了。同時,企業沒招到合適的人,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這不就是歧視嗎?

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成立。因為人活著都是有成本的。比如,有的家長騎摩托車接送孩子,他們不是不知道這樣不安全,可買汽車成本很高,為了節省成本,他們只能承擔一些風險。而且,為了節約成本,我們做事情就要依靠概率。因為我們沒辦法知道所有的信息,所以我們的大多數邏輯,都是基於概率的。

所以,對公司的HR來說,他的任務就是從很多畢業生裡選合適的人。尤其是初選的時候,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人,也只能依靠概率。雖然學歷學校不完全等於一個人的能力,但從大概率來看,學歷基本和一個人的能力匹配。所以,看學校、看文憑,這個辦法雖然簡單粗暴,卻能低成本、高效率地找到合適的人。如果招聘不看學歷,所有學歷一視同仁,那企業招聘的成本就太大了,找個人才成了大海撈針。

另外呢,靠學歷篩選人才,也不代表企業迷信學歷。我們都知道,如果你有了幾年的工作經歷,學歷甚至簡歷都不重要了,只要和HR、老闆談談就行了。這說明,其實HR們、老闆們不是迷信學歷,他們只是用學歷的標準,低成本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再舉個例子,一個單身女性,遇到一個身上有紋身的人搭車,她不知道這個人是好是壞,也沒空去了解。所以,她不讓這個人搭車,就是最低成本的自我保護,而不是歧視身上有紋身的人。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歧視應該指的是,為了損害他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其他情況,都不算歧視。


十八線學霸日常


大家好,我是兒茶,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認為這句話說的是對的,對於一個未出社會的學生來說學歷的高低等於你接觸到的人,學歷越高接觸到的人多層次就越高。

但對於求職者開說學歷又不等於能力,社會上存在著那種學歷很高但是能力不足的人,我就在學車的時候認識一位復旦大學的學長,但是他的自理能力很差,同屆的學員兩個月就通過了駕照考試,而他科目二就掛了三次。

可是對已經在職場中的人來說,學歷等於加薪,如今的社會不同於以前,大學生遍地是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學歷不斷深造就會落後於剛入職的高學歷的人,可能他們的能力不足你,但學歷已經說明了一切。


兒茶的vlog


這一切都只能針對當時的背景所說!當初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只看得見名次分數,後來畢業了,踏入社會回想當年一切都是簡單浮雲!每個階段集中注意力的地方都不一樣,如果社會中將這幾部分都融合的那這個人一定是王侯將相,人中龍鳳!


棉如意女夫子


挺有意思的說法,根據我的職場經驗和HR從業者的角度來簡單分析下:

1-對學生而言,學歷=階層

我覺得這句話如果更準確地描述,應該叫“學歷=找到優秀工作的概率”,因為“階層”這個概念挺複雜,影響因素也很多,就不扯開了。

我雖然不直接負責招聘,但我以前辦公區域旁就是招聘團隊的位置,而且我也親自參與多年管培生的招聘工作。

想象一下,當10個候選人來應聘一個崗位,他/她們都是大學剛畢業,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你如何決定要誰?

除了面試中的感受外,當然還是得先看“學歷”,好學歷一定是有很大優勢的。雖然這並不絕對公平,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因此,以前我們招聘團隊在招人面試時,會用一套電腦系統直接對學歷先進行篩選,不能滿足學歷條件的直接就“失去機會”,要招人的部門是根本不會看到這些簡歷的。

所以,我認同的是,學歷會影響你被招入優秀工作的概率。但不代表絕對不可能。

2-對求職者來說,學歷不等於能力

我覺得更準確的描述是:對招聘者/面試官來說,學歷不等於能力。因為可能求職者自己會因為好的學歷而沾沾自喜,但面試官絕對不會把學歷和能力劃等號。

我們常說好學歷是敲門磚,既然是敲門磚,人家打開門探出腦袋後,這塊磚就沒用了,你還要去拿這磚拍人家腦袋,人家自然不樂意。

對於面試官來說,在招人過程中,更要考察的是這個人的品質、性格、專業能力、業務經驗、為人處世、價值觀,所以有專門的面試技巧課程來教面試官如何去收集和探詢這些信息。

怎麼可能單憑一個文憑就絕對要不要一個人?

而且根據我做了五年管培生項目的最大體驗,每一批進來的管培生(差不多在5-6位)學歷都很優秀,面試技巧也都很厲害,但一年後真正能出類拔萃的不超過1位。

所以職場上,能力是用業績來證明的,不是學歷。

3-對在職者來說,學歷=加薪

這點我不是太認同。

我知道有很多企業會根據學歷給你個不同的起薪標準,但這不是絕對的。更多的是根據你之前的薪資水平和能力情況來設定起薪標準。有能力但學歷低的人一般都比沒能力有學歷的人拿得多。

而且一旦加入企業後,就不會再有人老去看你的學歷了,最多因為學歷給你個幾百元的補貼,剩下的是憑績效講話。

我原先所在的外資銀行,入職要求是大學本科起,然後也有很多員工是研究生/碩士,偶爾也有是博士的。但在銀行裡並沒有覺得誰比誰高人一等,也不會成天把學歷掛在嘴邊。

老闆眼裡的紅人永遠是那些工作能力強,情商高的人。而不是學歷高的人。

當年我們有個核心部門招了個碩士,而且是那種很難考的碩士。然而做了一年,因為部門裡沒有人喜歡他,老闆也不喜歡他,被掃地出門,他還叫了父母來銀行吵架。

因此,第三點,我不是特別贊同。


斜槓大叔Erazor


這個問題在社會上已經存在很久了,作為從教十幾年的美術老師,送了很多美術生進入大學,也接觸了很多的就業求職的案例,深深認可這句話。

每年我的學生裡都有復讀生,復讀生在於美術生中很普遍,為什麼這樣說呢?百分之六七十的美術生是由於文化成績一般,考上一本院校的可能性很小,高等美術院校的文化線比文化生的錄取線至少低了100分左右,一本綜合類院校美術專業的文化分要求就更低。所以很多在高中選擇美術專業,還有一部分就是確實是興趣愛好,從初中甚至是小學就開始學習美術,專業方向就是美術院校。目前藝術類招生要求越來越高,複合型人才,專業文化雙優的學生才有希望進入一流美院以及985、211、雙一流高等綜合院校,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很多美術應屆生不滿意自己的考試分數,所以選擇復讀。文化可以再好好複習一年,專業基礎也可以打的更堅實。而且高等學府所享受的國家給予的資源也不一樣,學生的起點會比一般院校及大專院校高很多。進入高等學府無異於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社會上對於高學歷的追求。

而且,目前很多大型單位招聘都是選擇985、211、雙一流學院畢業大學生,每年的招聘會也都是設立在這些院校裡,並且保研的名額也要多一些,那麼三非生考研、求職的難度會高很多。《歡樂頌》裡的關雎兒就是雙非院校畢業生,她在實習期時刻保持謹言慎行,工作踏實努力才終於得到單位留用。這就是每年有那麼多學生選擇復讀,甚至有復讀六七年以上。

那麼說到求職,我身邊很真實的案例,70後的很多是大專生,但是專業知識和能力就等同於現在的本科學歷。70後現在已是四十來歲,可以說工作能力和經驗在本專業中應是專業人才、單位的中流砥柱,但單位評職稱、升職、加薪都是看第一學歷,所以我身邊很多大學老師都無法評到教授職稱,因為第一學歷不是本科。不止是大學,上市公司、大企業、事業機關單位都是按照學歷來制定升職調級加薪標準。

所以說學歷=階層,學歷=加薪。更多美考信息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


美術聯考及生涯規劃


小馬說司法為你解答

對學生說,學歷=階層;對求職者說,學歷≠能力;對在職者說,學歷=加薪。這句話是對的,分析如下:

1.學生:學歷=階層

對學生而言學歷是一個跨越階層的敲門磚。只有你擁有了對應的學歷,你才具備跨入一個階層的基本條件。而這個條件往往是最致命的。分析就業群體我們不難發現,高中以下學歷基本乾的就是苦力活;大專學歷主要以技術崗位為主,本科學歷以設計、工程師、管理崗位為主,研究生以上學歷工作崗位以白領為主。當然現在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隨著中國教育的持續提升,國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學歷搶低學歷工作崗位越來越多。

2.求職:學歷≠能力

對求職而言,學歷只代表你擁有崗位需要的基本素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不管你是剛步入社會的求職者,還是轉行的求職者,面對新的工作崗位,你沒有工作經驗,你又能給單位帶來多少利益?很少。所以說求職階段,學歷≠能力。相比剛步入社會的求職者和轉行的求職者,用人單位更喜歡有工作經驗的“老人”。

3.職者:學歷=加薪

對在職而言,學歷是你的資本。尤其是你在職期間又提升學歷,那你更吃香。道理很簡單,你擁有工作經驗,又有高學歷,那個用人單位不想擁有這樣的人次,他們都想有,所以在職單位為了留住優秀人次,必然要加薪或升職。

綜上所述,學歷=階層;對求職者說,學歷≠能力;對在職者說,學歷=加薪。對我們職業生涯中不同的三個時期來講,是最經典的總結。


小馬說司法


大家好我是波波,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答。

第一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學歷=階層”。這個說法我是認可的,有句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你的學歷有多高你的活動空間就有多大,對於學生來說你一箇中專生不可能和北大生去比,首先你們的生活意識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不會存在一個交集。所以說就註定你們的生活階層不在同一起點,所以對學生來說學歷=階層我是認可的。

第二個問題“對求職者來說學歷#能力”我是不認可的,因為在我們國家就是靠硬是教育選拔人才,在人與人之間完全不瞭解的情況下,只有先看你的學歷高低,能考上985及國家級重點高校的肯定比普通大學的人受用,要不阿里巴巴,騰訊,華為每年畢業季招人都是去國家級重點大學,從來沒有聽說過去某一個地方性大學招人的,所以說對於求職者來說學歷就等於你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是“對在職者說學歷=加薪”,這個完全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一家工資任何一家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現在大部分單位企業都是同崗同籌,工作是一樣的工作,薪酬就是一樣的,絕對不可能因為你的學歷高就能拿到高的薪酬。你在高的學歷創造不出實際的價值要你何用。




我是波波


都不對!

對學生來說,你的階層是你父母決定的。跟學歷沒有關係!

你說的階層可能表達的是不同的水平,也不全對!清華的本科要比一些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更吃香!


對於求職者來說,學歷只是敲門磚,目前大部分公司都要求統招本科學歷,只是為了篩選,減少人力資源而已!也不能說明低學歷的人就不能達到入職水平!

甚至有些崗位,比如文秘,比如前臺這樣簡單的崗位,你拿著研究生學歷反而公司不敢錄用你!


對於在職者,也要分不同的單位,如果是事業單位,可能對評職稱有用,應該會對你的薪資有影響!

但對於大部分民營企業,你的工資只跟你的能力有關係,跟你的學歷沒關係!


另外我想說,未來世界的變化會更趨近二八法則,階層固化的越來越嚴重,普通人的機會越來越少,你想突破階層的唯一途徑只剩下教育這條路!


學歷高不代表你的能力強,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學習能力。

所以,一定要爭取有學歷!


吳知


有部分等式我不認同。

第一個學歷=階層,這個等式是在“固定性思維”下才成立的等式。也就是說,畢業=一生的人群才會認可這個等式。

有“成長性思維”的人,他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閃亮的學歷而放棄進階自己的能力。

比如說,馬雲師專畢業,他沒有止步於過去,而是朝夢想前進,不斷學習外語,不斷把思維推陳出新,才有可能在關鍵節點鏈接到了互聯網而改變世界。

他的階層不是由學歷決定的,而是由一直成長的思維和能力決定的。

還有比爾蓋茨、扎克伯格中途退學,李嘉誠、宗慶後……他們都沒有閃亮的高學歷,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進階,仍然是持續學習和成長,等待機會。

所以,我想說,學歷是“敲門磚”、是基礎,但它不是決定未來階層的核心因素。

未來優質的公司除了看學歷,更會注重一個人的“學習力”,成長型人才會越來越搶手。

第二個認同,原因同上,學歷只等於當下,未來靠的是持續成長的能力結合體。

第三個等式學歷=加薪,這個在普通公司適用,在世界500強公司,估計就失效了。

還是那句話,拿著當下當一輩子,肯定會被後來者PK掉的。把學習力提上日程,當你能持續的創造優秀業績時,老闆不給加薪都難。

未來社會迭代速度越來越快,對人的需求也會隨之快速迭代,所以,學歷只代表當下,學習力代表未來。

以上是我的一點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佐小伊


這個有些太絕對了,我分析和回答如下

對學生說,學歷=階層?

這點基本同意

博士,碩士,學士,大專一定是不同階層,這是客觀事實,不會由個人主觀意志改變而改變

對求職者說,學歷≠能力

這點不太同意,太籠統

能力分為好多種,比如獨立生活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學習能力,辯論能力,人際關係能力,研究和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等

博士在他/她的所學領域的研究/創新能力一定比碩士/本科/專科強,學習能力也不會差,其他不好說。但我們能說博士生沒有能力嗎?顯然不可以

對在職者說,學歷=加薪

這點不太同意

學歷在入職面試時是個敲門磚,甚至起一定的決定作用

但是,一旦入了職,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就學歷本身而言,它的作用逐漸退化;相反,個人綜合能力將越來越起重要作用。能否加薪取決於個人綜合能力和創造的價值,公司不再為單純的學歷買單

總結:對學生說,學歷=階層 同意對求職者說,學歷≠能力 不太同意對在職者說,學歷=加薪 不太同意,甚至於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