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本打算炸燬長城,當看到溥儀寫的一封信,為什麼改變想法了?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在我中華大地肆意攻城略地,侵犯我國大片領土。當時,日軍攻到長城下邊,試圖炸燬我們萬里長城。後來,日軍卻被溥儀的一封信給阻止了,溥儀在信裡說了什麼?竟然嚇壞了日軍。

抗日戰爭正式打響以後,日軍便開始集結兵力大舉南下。日軍攻城略地,侵略計劃進行得非常順利,直到長城下邊,日軍屢屢碰壁。面對萬里長城,日軍的強大武器,並不能發揮優勢作用。經過一次次進攻,都被長城守軍阻擋在外。一時間,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讓日軍頭皮發麻。

長城,從秦始皇時期,便由蒙恬將軍帶領30萬秦國精銳修建。長城的歷史非常悠久,是我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秦朝時,為了抵禦匈奴,始皇帝不惜費勁幾十萬人力修建長城。經過多年的逐漸,長城才慢慢竣工。之後,歷朝歷代都學習秦始皇,對長城都進行大大小小的修建。

日軍本打算炸燬長城,當看到溥儀寫的一封信,為什麼改變想法了?

尤其是明代時期,對長城的擴建也是最大的,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中國的長城,被稱為世界奇蹟,它對於中國乃至中華民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人的心裡,長城就像是一個精神支柱。幾千年來,長城始終屹立在那裡,象徵著我們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很多人雖然都沒有到過長城,但是長城對於中國人的重要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日軍曾經盤踞在我國長城外圍,試圖南下侵略中國。但是長城的銅牆鐵壁,以及長城的勇猛守軍,讓日軍吃了苦頭。

日軍本打算炸燬長城,當看到溥儀寫的一封信,為什麼改變想法了?

當時的日軍,心裡極度膨脹,又怎麼會心甘情願接受中國長城的阻礙。於是乎,日軍商量決定炸燬長城,徹底清楚他們侵略的障礙。日軍的想法很美好,就當他們實行炸燬長城計劃的時候,末代皇帝溥儀的一封信,讓日軍改變了主意。

溥儀本來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辛亥革命結束後,溥儀退位。後來,溥儀更是不得不退回東北老家。等到九一八事變之後,溥儀被日本人找了出來,併成為他們統治東北的工具。當時,日本人為溥儀建立一個國家,也就是偽滿洲國。而溥儀就是這個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長城對於中國人的重要作用,溥儀當然清楚。溥儀瞭解中國文化,更瞭解中華民族。所以,在長城存亡的問題上,溥儀給予日本軍方一個非常客觀的意見。

日軍本打算炸燬長城,當看到溥儀寫的一封信,為什麼改變想法了?

溥儀曾寫信給日軍軍部:“長城對於中國人民至關重要,如果長城被毀,中國所有人都會奮起反抗。到時候,哪怕日軍裝備再精良,武器再先進,也抵擋不住中華民族的奮力反擊。”日軍看到信後,可謂是嚇壞了,頓時改變了主意。

溥儀對於長城的理解,與大多中國人的理解都是一樣的。國家危難之時,很多人都會奮力反擊。儘管當時的日軍非常厲害,也不敢貿然一試全中國人民的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