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個賣草鞋的人怎麼成功的?

S我就是很驕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備是東漢末年的小諸侯,也是可以和曹魏孫吳抗衡的蜀國建造者,因為三國演義裡的“桃園三結義”被廣為人知,流傳後世。


那麼現實裡的劉備是什麼樣子呢?賣草鞋的人為什麼可以成功?

老百姓對劉備的評價很直接: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從側面證明劉備確實愛哭,很喜歡用眼淚博取別人的同情,常常以退為進,獲得自己的利益,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就是腹黑!

東漢末年,政權黑暗,外戚專政,宦官爭權,民間百姓苦不堪言,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撬動了漢室江山的那個撬槓出現了,張角三兄弟利用宗教成功取得了百姓的支持,並且迅速發動了席捲大半個漢朝的黃巾起義,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打得漢朝措手不及,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天下諸多英雄豪傑紛紛出現,憑藉關羽張飛的武力,劉備也從編織草鞋的草根一躍進入了公務員行列。


一、劉備善於表演

劉備是典型的表演天才,很多事情都靠著劉備的腹黑成功得到想要的,比如三讓徐州,諸葛亮勸說劉備奪取徐州,但是劉備說,在我困難的時候陶謙收留了我,現在讓我奪取徐州,這種沒有情義的事情自己是做不出來的,但是當陶謙死後,劉備立馬出手;還有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殺的曹操人仰馬翻,救了劉備唯一的親兒子阿斗,在見到劉備的時候,劉備舉著阿斗當著趙雲的面說道:為了這個孩子,差點讓我損失了一個大將,說罷便要將阿斗摔死,趙雲作為劉備的手下,自然感激涕零,但也不能看著劉備摔死他的兒子,否則以後怕是不得好死,連忙制止了劉備,惹得劉備大哭!這樣的惺惺作態,的確為劉備獲取了好名聲!


二、劉備善於隱忍

三國演義裡,善於隱忍的人有很多,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司馬懿,硬是耗死了諸葛亮,奪取了曹魏政權,排在第二位的就非劉備莫屬了。

劉備投靠曹操以後,在漢臣的秘密聯絡下,簽訂了“衣帶詔”,旨在除掉曹操,興旺漢室。但是劉備在京都只有關張兩個大將,卻沒有一兵一卒,又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每天過得是戰戰兢兢。在和曹操相處的日子裡,基本上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即便知道曹操的謀臣多次勸曹操殺死自己,劉備依然當做不知道,拿著生命在裝傻充楞,最後成功逃離許都。衣帶詔爆發以後,很多人被曹操殺死,作為衣帶詔的一員,只有馬騰作出了積極響應,並且在實際行動上給予了支持,劉備則沉默不發,與他常說的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的形象大相徑庭!


總結:劉備在民間的聲望很高,因為衣帶詔,也讓很多的人認可了劉備是皇室成員,但是劉備的不作為,也讓更多人看清了他虛偽的面目!


詩涵果果解史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三國裡面,劉備是最不容易的。曹操的父親曹嵩位列三公,曹氏宗族勢力強大;孫權有父親和兄長打下的江山;劉備呢,沒落皇族一個,一窮二白的,沒法跟人拼爹,真正的白手起家。

那麼,在神仙打架的三國年代,劉備是如何崛起,並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呢?在我看來,胸懷大志是成功的基礎,再加上能識人用人,又有仁義賢德之名,得人擁戴,所以最終能成功。

一、胸懷大志

胸懷大志,這句話說起來有點虛,但是一個人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有遠大志向。因為成功的路上,註定充滿坎坷,如果心中志向不堅定,沒有對成功的渴求,就很容易半途而廢。

劉備自幼就是一個有大志的人: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備為了年幼時吹下的牛逼,畢生努力,終於在61歲那年成功當上了皇帝。劉備前半生,挫折無數,四海飄零,妻離子散,換成別人,早就放棄了,但劉備一直堅持,出生於幽州的劉備,幾十年間,從東北一直幹到西南,創立基業,這份對成功的渴望、這份堅定的志向,實在是讓我等佩服不已。

二、識人用人

成大事者,必當以人為本,這是老生常談了。這裡面涉及到兩個要點,其一是能發現人才,其二是會用人,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像袁紹那樣,能發現人才,但是不能人盡其用,最終也是白費。

1.識人

劉備少時不務正業,但是喜歡結交豪傑。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很早就開始跟著劉備了,日後成了劉備的左膀右臂。

漢中之戰後,劉備擢拔當時默默無聞的魏延擔任漢中太守,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然而魏延最終用戰績證明了劉備的眼光,在後期,魏延就是蜀漢第一大將。

再加上劉備臨終時對馬謖的判斷,更加證明了劉備的識人眼光。

2.用人

劉備也很會用人,最明顯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剛投奔過來時,劉備對這個年輕人十分信任,甚至一度惹得關羽、張飛不愉快,最後劉備舉國託付給諸葛亮,彰顯信任之情,可以說,諸葛亮的才能,在劉備麾下發揮的淋漓盡致。

此外,在剛打下益州時,益州局勢紛亂,各種力量交錯,劉備也能很好地平衡各方力量,讓人才各盡所能。

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三、仁義賢德

最後就是劉備對待百姓時,所倡導的仁德了。

劉備臨終時,勸誡劉禪:“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以仁德行天下,每到一地,就佈施恩德,收取民心,所以他才能深得民心。得民心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攜民渡江,幾十萬百姓追隨不捨,此等情景,亙古未有!

劉備能做到這種程度,想必是因為劉備出身底層,深知百姓的勞苦,所以他能放下姿態,深入民眾,取得民心。

以上三點,是我認為劉備能從一介賣草鞋的人取得成功的原因。因為胸懷大志,所以有不懈的動力;因為識人用人,所以得四海精英相助;因為仁義賢德,所以得天下百姓之心。最終,鼎足三分,成就大業!


歷史都付笑談中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人是怎麼成功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①建立人設。在當今時代一個好的人設,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你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你有什麼特點,這樣可以讓別人對你的印象十分深刻,而劉備在當時的世界,就知道為自己建立人社了,他給自己的人設是仁義,有德行。憑藉這個人設他交識了很多能人異士,也籠絡了一大批的賢才。

②建立身份。在當時的時代,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劉備又想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必須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好的出身理由,於是他認了中山靖王為自己的祖先。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這樣他就是漢家的正統血脈。也是很多人稱他為劉皇叔的原因。

③任用賢才。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賣草鞋的成功,就是因為他懂得招賢納士。歷史上著名的桃園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結義,他一下子就有了兩大猛將,後來他有三顧茅廬去請了諸葛亮。從這些方面都能夠看出他是一個懂得招賢納士的人。

④性格堅韌。一個性格軟弱的人是絕對不可能在那個時代成功的,因此劉備性格堅韌,百折不撓及時,戰爭失敗也絕不會氣餒,這就是他能夠成功的原因。

⑤相貌奇特。傳說劉備雙耳垂肩,雙臂過膝。是一個外貿上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人,這樣的一個人是人都會對他產生興趣的。因此他能夠找到機會結交很多的人。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他們的成功都會有自己的理由。





俠花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但待人謙恭,城府很深。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青年時代就有不少人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叫老大,這是他性格的優點,但劉備比另外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澤東曾評價他: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在人們的印象中,劉備不是喜歡哭就是善於逃跑,和曹操等人比起來,形象真是不咋樣。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美化劉備,將鞭打督郵的事安在了張飛的身上,殊不知這件事體現出來的才是有血性的真實的劉備。試問,一個筋骨柔弱的人如何能在動亂的年代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平原做縣令的時候,劉備顯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把境內土匪剿得乾乾淨淨,平原縣的老百姓終於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劉備從來不擺官架子,無論是官是民,只要趕上一起吃飯,他都毫不避諱地與之一桌喝酒,一碗吃菜。劉備的這一舉動就像溫潤的春風一樣。溫暖了人們的心,將平原變成一塊其樂融融的樂士。

有些人雖然一度貧困潦倒,但依舊掩蓋不了他的宏圖大志,劉備就是這樣的人。曹操問劉備:“玄德兄,你說這年頭誰是英雄?”

劉備這個老滑頭就跟曹操打起了太極,顧左右而言其他。曹操直截了當地說:“別繞了!這年頭真正的英雄也就你和我了!”劉備聽完大腦直接短路,筷子都掉地上了,剛巧天上打了個巨雷,劉備趕緊彎腰撿起筷子說:“這麼大的雷,嚇死我了!”

英雄的定義可以很簡單,那就是想幹大事並能幹大事的人。東漢末年起事的群雄不在少數,可大多數人打江山的信念並沒有那麼堅定。

如董卓受挫後就建了個郿塢要在裡面養老,袁紹因為兒子生病就放棄攻打曹操的機會。但劉備卻是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三入小沛,終成為最後的贏家,這愈挫愈勇的信念證明了他得天下絕不是偶然的。


峰迴路轉說歷史


劉備,字玄德,是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劉勝的兒子劉貞,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因為所獻的祭金違反禮制,觸犯律令被削去爵位,從此就在涿郡安家。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世代都在州郡為官。劉雄被舉薦為孝廉,擔任過東郡範縣(今河南省東北部)縣令。

劉備年少時喪父,與母親以買鞋織蓆維生。他小時候,喜歡和同伴在樹下玩耍,劉備說,“我一定要坐上那種配有羽毛裝飾的車蓋的車。”當時很多人就說,他家肯定能出大貴之人。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同劉德然(與劉備同宗族)、公孫瓚(遼西人)一起拜盧植(時任九江太守)為師。

劉備不是很喜歡讀書,反而喜歡好馬良犬、音樂等。他不太愛說話,但是待人很好,喜怒不表現在臉上。他喜歡結交豪俠,年輕人爭相投奔他。後因得張世平、蘇雙等大商資助,遂用受助錢財招兵買馬,有了自己的一支隊伍。

靈帝末年,黃巾軍興起,州郡紛紛協助朝廷鎮壓起義軍,劉備因為率領手下的人跟隨校尉鄒靖討伐黃巾反賊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今河北遷安市區城)尉。後又因戰功被任命為密縣(今河南新密市東南三十里)丞、高唐縣尉、縣令、豫州刺史、益州牧等等。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六,劉備在成都武擔山之南即位稱帝,昭告天下繼承二祖的帝業。章武元年(公元221)夏天四月,劉備大赦天下,更改年號。任命諸葛亮做丞相,許靖為司徒。章武三年四月癸巳這一天,劉備在永安宮薨逝,享年六十三歲。

後人評價劉備意志堅強,心地寬厚,知人善任,虛心待士,非常有漢高祖的風範,頗具英雄的度量。當他把國家和遺孤託付給諸葛亮的時候,心志純真毫無疑心,的確表現了君臣之間大公無私的關係,堪稱古今的好榜樣。他雖不及魏武帝,但也算有臨機應變的才幹謀略、遭遇困難百折不撓,最終稱帝一方。





學必有用


劉備正在賣拖鞋。賣草鞋十塊錢一雙。快來買,快來買!此時一個賣綠豆的大漢出來了。他去買肉了。問豬肉多少錢1斤?豬肉40塊錢1斤。哇呀呀呀呀。你這黑心的老闆。啥價要喝酒?老闆說不能喝不能喝。我只能賣給你3碗,前面的高岡上有猛虎一隻。已經傷人無數,張飛高喊一聲。我看他要奈我何。然後提著雙斧子。上了景陽崗。。突然喵的叫了一聲。嚇得李逵一個激靈。退後了三步。大喊我黑旋風李逵。怎會被一隻小貓嚇住?然後舉起雙斧。去劈木柴去了。劈了劈柴去集市上賣。結果沒人買。他就想換錢買一雙草鞋。結果沒賣出錢去。他正好看見劉備就用柴火換了草鞋。劉備用換來的劈柴。賣了一個好價錢。後來又在河邊認識了張飛關羽。三個人拜成了兄弟,後來又讓諸葛亮出山。遇見趙雲趙子龍。在梁山之上三進三出。殺的陳友良片甲不留。又碰見秦瓊,秦叔寶。一通大唐。所以說劉備成功是?是天意。是機遇更是天命。


天行健楊子


《三國演義》中梟雄曹操,在青梅煮酒時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從擺地攤到穿龍袍,沒有超人的文韜沒有過人的領袖氣質,靠的是自身堅韌和朝著目標努力前行的意志。

少年時代的劉備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但母親有一手編織草鞋的手藝,於是劉備走上了類似於今天的擺地攤賣草鞋的行業。

對很多人來說,面對生活的重壓和磨礪下,會漸漸失去了稜角。最終變得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隨波逐流,喪失自身光芒才華。然而,還有部分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永不放棄。雖然暫時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但他們心底的信念更加堅定更加明確,他們為理想在不斷的摸索切實可行的道路。他們缺少,只是機會。劉備就屬於後一種。劉備在擺地攤賣草鞋的過程中摸索著,學習了堅韌、胸懷、和善等優秀的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正是劉備日後得以成功的基石。俗話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所以,劉備有走向成功的一切品質,只是待機會來臨,“桃源三結義”後,兄弟三人目標明確,並且肯為之努力,最終成就一方偉業。






陳小二do


劉備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在消息不靈通,沒有網絡時代,他深知老百姓無法探知他的虛假貴族身份,這正是代表他有別人比不了的學習能力,從給曹操打工學到了很多知識,後來在給公孫瓚,呂布,聯盟軍,劉表等BOSS打工後,一點點成長為Boss,但此人聰明在於他只學習怎麼當Boss,而不學怎麼打工。所以他才總是反覆無常遇事跑的比兔子快,因為人家有追求有學習目標,

舉個例子,曹操兵敗率親兵突圍,在自己的傷兵身上踏過去,就給劉備上了一課,而也只有劉備一人學會了此Boss心法。後遇事跑的比兔子起快。



破譯門人


你好!

昭烈大帝既不像魏武帝一樣有祖上的蔭庇,際遇風雲;也不像吳大帝孫權,可以繼承父兄的基業,不過是織蓆販履之輩,如何能在英雄輩出的三國笑到最後,再興炎漢42年?接下面我們從身世背景,性格,個人魅力,雄才大略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身世背景

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論輩分是天子皇叔。由於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各諸侯王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中山靖王這一支,到劉備時已經完全沒落。

這個身份和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比起來,簡直如同麻雀之於鳳凰,雲泥之別。

在和平年代的確如此。但是戰爭年代呢?自高祖白馬之盟,漢室江山已傳四百年,四個字概括:人心思漢!豈不見董卓殘暴至極,仍不過是行廢立之事;袁紹雄踞河北,也只是推舉劉虞為帝;袁術倒行逆施,頃刻間灰飛煙滅!這就是大漢的影響力!

此時劉備高舉漢室宗親的大旗,登高一呼,忠義之士豈有不應之理?

這是劉備身份所帶來的優勢,相比曹操漢賊,孫權割據,在道義上已經佔據了制高點!

性格

  1. 劉備志存高遠

小時候和其他孩子在樹下玩時,就立志“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正是懷著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雄心壯志,劉備才沒有泯然於眾人,荒度此生,或是滿足於郡縣小吏,抑或甘於寄人籬下。這是支撐他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信念

2.劉備擁有越挫越勇,永不言棄的意志力。

縱觀他的一生,從公孫瓚時敗於袁紹,在徐州敗於呂布袁術,從袁紹敗於曹操,從劉表敗於曹操,喪家之犬般從河北到青徐再到荊州,普通人早就髀肉復生,屈從命運了吧,還哪有什麼劉郎才氣。

劉備卻從沒有放棄,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站了起來。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就要奮鬥下去。天不負有心人,赤壁之戰後讓他抓住機遇,終成偉業。

個人魅力

我幾乎可以斷定:劉備的個人魅力在三國是最頂級的。

劉備任平原相時,治下有人僱刺客殺他,刺客卻被劉備的禮遇感動,主動坦白;管亥圍北海,孔融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他;投奔袁紹,袁紹出城二百里相迎;依附劉表,劉表出郊迎接,待以上賓;老百姓拖家帶口,也要跟隨劉使君渡江!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關張趙生死相隨,永不背棄;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些都是劉備魅力的體現,無他,唯仁義耳。正是這傑出的魅力,讓無數英傑心甘情願追隨他,鞍前馬後為他驅馳。

總結八個字:仁義無雙,仁者無敵

雄才大略

陳壽寫《三國志》時,認為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我認為是不太客觀的。

曹操一輩子也沒少打敗仗,劉備也沒少打。而劉備面對曹操大部分時候都是敗績時,但他的軍隊數量上幾乎始終是處於劣勢的,本身這對於劉備就不公平。

劉備有高祖之風,長於用人。知人善任,求賢若渴,曹、孫都比不上啊!曹操不能用張松,劉備用之,孫權不能用龐統,劉備用之,這都是取西川的伏筆啊!舉國託孤於諸葛亮,這又是幾個人能做到的呢?

力排眾議簡拔魏延守漢中,事實證明了劉備的眼光是多麼老辣,這也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白帝城託孤,英雄的一生走到了盡頭。

綜上,劉備的

宗室身份使他處於道義的制高點,劉備的志向能保證他不甘平庸,不為人下,劉備的毅力保證他百折不撓,堅韌不拔,劉備的仁義保證忠義之士慕名而來,生死不離,劉備的雄才大略保證他能抓住機遇,協調各方,在知天命之年,成就霸業,壯哉我昭烈大帝!


煮酒放歌


對於三國亂世來說,有很多和劉備一樣的人,他們有大志但卻是一個普通人,極少有像劉備這樣的,能夠成為和曹操、孫權一樣三分天下的人。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劉備平易近人,對任何人都禮遇有加。徐庶來找他的時候,一身道士的打扮什麼都沒有。就這樣的人,劉備不僅把他當做自己的座上賓,而且跟他交流之後就讓他成為自己的軍師。對待剛剛被曹操臭罵一頓趕回來的張松更是特別的謙恭,先是派趙雲出去幾百裡接他、讓關羽拿著掃帚打掃他要住的客棧。隨後自己帶著自己成名已久的兩大軍師親自出城好幾裡去接他,這樣的待遇讓張松感動的快哭了。主動要求給他當內應,配合他攻打四川。

其次,劉備很得民心。在曹操與陶謙爭奪徐州的時候,劉備就曾帶著他自己的兵力去支援陶謙,在劉備支援的那個時候陶謙就認為劉備這個人非常的有義氣,他甚至還跟他的部下糜竺說現在只有劉備可以守住徐州,對於他的這番話,他手下的許多將領都表示很贊同。但是其實這個時候劉備手中的兵力是非常薄弱的,他的實力也並不是很強,但是大家都很相信他。劉備代為管理徐州以後,陳登等使臣還曾說道,徐州破敗,將要遭受天災人禍,未來一定會苦不堪言,唯有一明主才能保佑此地免於災禍,那個人就是劉備。

最後,就是劉備對人才的態度。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誠意直接打動了諸葛亮。後來用龐統的時候,看到他的相貌有點兒不太好。所以就先給他安排一個其他官職,結果露了一手之後。立馬向人家道歉,還把他當做自己的親人。所以諸葛亮、龐統為了他累死都沒有任何怨言。孫乾、張飛他們跟著他一路坎坷的過,也不會主動拋棄他。

這樣的劉備他怎麼能不成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