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主帅火烧莫斯科为断法军给养逼退拿破仑


当拿破仑再次趾高气昂的进攻俄国的时候,亚历山大不得不再次启用库图佐夫为俄罗斯军队总司令。在库图佐夫指挥之下,一把火烧掉了莫斯科,俄军主力部队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的军队拿到手的只是一座断壁残垣,没有给养的空城。

俄军主帅火烧莫斯科为断法军给养逼退拿破仑


俄法战争 资料图

解说:帕维尔·彼得罗维奇大公在冬宫的走廊上奔跑,他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大帝快要离世,倘若没有女皇的密诏,他离王位就仅有一步之遥。不,他要不择手段地找到密诏,然后毁掉它,否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将执掌王权,而作为直接继承人的他会被取而代之。

亚历山大是天生的帝王,他拥有帝王该有的一切素质,智慧、英俊以及天赋。但他缺少一点,他没有统治的欲望。就这样,一切终于结束。帕维尔·彼得罗维奇大公为此等待了三十四年,他终于成为了皇帝。四年四个月零四天后,亚历山大将站在他父亲的遗体边,有人试探性地跟他说恭喜你,现在你是皇帝了。

陈晓楠(主持人):在俄罗斯历史上,保罗一世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重复了父亲彼得三世的命运,最后死于宫廷阴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说他神经不正常,举止怪癖。然而若真如此,他又怎么会在登基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推行各类改革措施,而且还改了很多叶卡捷琳娜时代的规章典制呢?

显然,保罗一世在登基之初,他还是一位有着雄图大志的沙皇。至于最后把他逼上绝路的有人认为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但事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决策的失误和个人政治智慧的缺乏,都导致了俄罗斯贵族、军队和社会各阶层对保罗一世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军队的高级军官和朝中大臣们联合起来,阴谋推翻了保罗一世,让皇储亚历山大继位。也就是所谓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失去民心的保罗一世,即使母亲没有拟密诏,儿子没有发动政变,可能也必会被俄罗斯人民赶下皇位。


解说:帕维尔刚刚出生,他的祖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就带他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也就是日后的凯瑟琳女皇。只让他的母亲每周来探访一次,他的父亲日后的彼得三世也没怎么去看过他。人们谣传他的生父是宫廷大臣萨尔特科夫,有人甚至传说凯瑟琳生下的是死婴,后来从科特雷村抱了个芬兰婴儿来掩人耳目。帕维尔不是彼得亲生子的消息在整个国家传得沸沸扬扬,直到帕维尔·彼得罗维奇长大后,当时的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他的骨子里有他父亲的疯狂和军事化的作风。

1996年11月6日晚上,帕维尔和妻子玛丽亚·菲奥多罗芙娜做了同样的梦。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他们抓了起来,然后带到别处,他们惊恐地从梦中醒来。就在此时,送信者骑着一匹满嘴泡沫的马来到加特契纳,捎来了来自皇宫的口信,女皇濒临驾崩。

数小时后,四十二岁的帕维尔继位登基,皇位都还没有坐热,新沙皇就开始了自己狂热的行动,他觉得自己似乎没有多少时间留在这个位置上。在帕维尔掌权的四五年时间里,共颁布7865项法案和法令。相当于彼得一世在位四十三年间颁布法案和法令数量的两倍,也相当于凯瑟琳女皇在位三十四年间的1.5倍。


俄军主帅火烧莫斯科为断法军给养逼退拿破仑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作为沙皇的帕维尔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摧毁他母亲所建立的一切。他宣布与贵族展开斗争,而贵族的黄金时期正是始于凯瑟琳女皇时期。他调整了贵族的各种赋税和体罚标准,废除了许多特权,并限制他们的民权。他设法监视每件事和每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等待批阅的奏报堆积在沙皇的桌上。由于大规模清理官僚,导致国家机构中几乎无人工作。

那时候,反对帕维尔的阴谋集团已经形成。其中包括圣彼得堡的市长帕连伯爵、助理大臣尼基塔·潘宁、凯瑟琳女皇的情人普拉登·祖博夫、贝尼格森和乌瓦罗夫上将,英国大使惠特沃思以及其他成员,据估计有近三百人的规模。亚历山大大公并没有参与密谋,但也没有加以干涉反对集团的动作,他只要求不要伤害他父亲哪怕一根头发。同谋者们对此发誓,他们只希望帕维尔签署退位书,然后退隐至他最爱的米哈伊洛夫宫。否则,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打算把他锁在城堡里。

密谋者们闯入他的寝宫,没有立刻发现帕维尔。沙皇躲在一扇屏风的后面,他们想让帕维尔签署退位书。不,先生们,不,我不会签署任何文件,惊恐的帕维尔不停地叫喊着。普拉登·祖博夫用那把像刀一样坚硬的金制鼻烟壶击打他的太阳穴,帕维尔闷声倒下。随后,丑陋的一幕上演了。这些守卫军官们用脚踩踏他们的统治者,帕维尔勇敢地与这一群人搏斗,最后谋反的人们用沙皇自己那条围巾把他活活勒死了。

二十四岁的新君主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在他的父亲去世数小时后发布声明,承诺会遵循已故祖母凯瑟琳女皇生前的核心统治理念。他似乎没有听见来自各方的祝贺和欢呼声,他还没从前一晚的噩梦中恢复意识。亚历山大想知道,怎样做才最妥当,既能让整个国家摆脱疯狂的统治者,又能让统治者面对整个国家的憎恶时可以得到保护。但是,这良好的意愿却会指向通往地域的道路,这是他自己将要面临的噩梦。而这样的痛苦,将就此伴随他的余生。

亚历山大的名字由他的祖母凯瑟琳女皇所取,是从希腊语翻译而来,意为人类的保卫者。据官方版本记载,起这个名字的原本意义是指“涅瓦河畔的神圣王子”。而实际上,是为了纪念马其顿伟大的战争领袖亚历山大。对于这个被带离父母身边的长孙,女皇全心倾注了她从未表现过的母爱,这个男孩出落得非常英俊。在写给老友格林姆男爵的信中,凯瑟琳女皇骄傲地赞扬年幼的王子说,我没看错,他很有礼貌,聪明而乖巧,人们都很喜欢他,所有人都会对他的未来抱有期待。

亚历山大每天都活在监视当中,他觉得自己像是在台上表演,在不同的场合戴着不同的面具。莫杰斯·特科尔夫男爵在回忆录中提到,这位君主能够征服人们的心,而且能够准球知晓别人内心对他的感觉和看法。


亚历山大还未满十五岁时,女皇就下令为他带来了身为巴登公主的两姐妹,十二岁的路易丝和十岁的多萝西娅。让亚历山大从中选一个当新娘,他选中了姐姐。在皈依东正教后,路易丝起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一年后,两人举行了一场梦幻婚礼,侍臣们把这对新婚夫妇称为俄国的“阿穆尔和普赛克”。

美丽而聪慧的伊丽莎白为艺术家和诗人带来了灵感,费奥多尔·格林卡这样描写她:温柔的皇后,沙皇的美人,你那神圣的面庞值得吾等深深膜拜。贝多芬为她创作了著名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

亚历山大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取消了帕维尔颁布的所有广为诟病的法规和律令。他取消了秘密刑侦衙门,允许人们走出国门,恢复贵族的权利和特权,人们也因此开始争相向他提出一些有争议的计划和项目。

亚历山大为自己的政府成立了一支新队伍,成员包括他的朋友、志趣相投的人以及受过欧式教育的年轻自由主义者。经过两年努力,他成立了秘密委员会。新成立的各个部门,取代了旧的管理机构。在教育方面进行了渐进式改革,面向各阶层开放高等教育,放宽审查制度,成立了五所新大学。亚历山大首次尝试解决农民问题,他颁布了大赦农民的法令,规定地主如果释放农民,则有权获得土地补偿。

沙皇还亲自投入了纷繁复杂的对外政策中,此时的欧洲,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宣布称帝。他用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站上了整个欧洲权力的巅峰。

1805年,三位君主在奥斯特里茨进行战斗。这三位君主是俄国的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的弗朗茨二世以及拿破仑。老练的上将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原本是俄军的总司令,但是亚历山大嫉妒拿破仑取得的荣誉,决定亲自率兵出征。

俄军主帅火烧莫斯科为断法军给养逼退拿破仑

拿破仑与他不可一世的军团


亚历山大每天都目睹他的军队不得不反复跑的自己身边来保护他,许多人看到他们没有经验的皇帝哭泣和叫喊,他没有办法在自己的士兵们面前振作起来。哥萨克人拿了些酒给他,他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在草棚里睡着了。自奥斯特里茨之耻后,亚历山大再也不干涉国家军事领袖们的行动,他全心投入到自己擅长的外交领域。

两年里,经历了数次战争后,亚历山大向拿破仑提出和平停战。当时,两位君主都来到蒂尔希特附近的东普鲁士。尼曼河将两军分开,法国的矿工们建造了浮桥。当晚,他们把一只筏停放在河的正中央。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在一间帐篷里单独会见,没有任何朝廷将领在场。他们谈了大约两个小时, 最后签署了蒂尔希特和平条约。

根据当时的情况,俄国加入针对英国的大陆封锁行动。因此,俄国出口额减少了20%,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法国出口额也相应减少了20%。不过,俄国却换来几年时间进行休整,为大规模战争做好准备。亚历山大深信,战争终究不可避免。

陈晓楠:亚历山大的作为被认为是“至死都没有让人琢磨透的斯芬克斯”,你很难为这样谜一样的一位君主下一个准确的评价。奥斯特里茨战役当中,他和奥地利皇帝费兰茨一世一意孤行,不顾老臣库图佐夫的意见,强令进攻。最终,这场“三皇之战”再一次成就了拿破仑不败的英名。

亚历山大一世不能像其祖母那样慧眼识才,对库图佐夫的冷漠,也让他吃到了苦头。当拿破仑再次趾高气昂的进攻俄国的时候,亚历山大不得不再次启用库图佐夫为俄罗斯军队总司令。在库图佐夫指挥之下,一把火烧掉了莫斯科,俄军主力部队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的军队拿到手的只是一座断壁残垣,没有给养的空城。

在俄罗斯寒冬到来之际,饥寒交迫的法军被迫后撤。以逸待劳的俄军乘机追击,拿破仑大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胜负之间上帝似乎在教导亚历山大作为一国之君,要“选贤举能,知人善任”。


解说:1812年6月12日晚上,拿破仑的450000名士兵开始穿过尼曼河,亚历山大只有不超过200000名士兵。战争首日,亚历山大来到莫斯科向古都的人们发表演说。当他来到俯首山时,看到人们在那里进行公共的祷告。一位普通农民向他大喊,陛下,带我们去战斗吧,我们也许会死,但我们会赢得胜利。这让亚历山大非常感动。

第二天,亚历山大一世颁布诏书称:在没把敌人全部赶出我的王国之前,我不会放下武器。像俄国将领巴格拉季昂这类热血冲动的人希望尽快打响决战,不过亚历山大深知这样做的影响。他批准了由巴克莱·德托利提出的大撤退建议。除了一直前进,拿破仑什么也不能做。每到一处营地他都希望签署和平协议,在每条道路的岔口,他都希望能追上并摧毁俄军主力。

首都的居民发现拿破仑到达圣彼得堡,于是都在为撤离做准备。亚历山大开始在噩梦中不断看到已故父亲那扑了粉的脸,他明白这是自己的过错。因为某种意义上,他是一名弑父者。而这次法国人的入侵,就是对他罪恶的惩罚。他曾经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恐惧透露给他的老友戈里钦王子,戈里钦尝试读一些圣经里的内容给他,他放下这本厚重的书,书页翻到诗篇90。内容是:我的主就是我的庇护者,我把自己托付给主。

此前,亚历山大从未对宗教如此感兴趣,他被深深地影响了。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精神状态:我一直阅读圣经,我觉得里面的内容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平静,平息了我灵魂深处的渴望。

这位皇帝开始回避军事上的问题,他任命六十七岁的老王子库图佐夫担任总司令。库图佐夫曾经辅助他经历了四次大型战役和六次局部战斗,最后,他决定展开一场众人等待已久的大战。交战方为拿破仑、亚历山大以及双方五十多万士兵和军官。

为了提升军队士气,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就宣布取得了完全胜利,所有参加博罗季诺战役且还活着的人都获得了嘉奖。而更让人出乎意料和惊慌失措的消息,是库图佐夫决定放弃莫斯科。在接到他的报告后,沙皇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在房间里踱步了一整晚。当第二天早上他走出房门时,他的弟弟康斯坦丁用非常严厉的措辞责备他,她的母亲也变得歇斯底里。然而只有他的妻子注意到,亚历山大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一半。


9月2日,拿破仑攻入克里姆林宫,并在亚历山大的私人房间住下。而就在同一天,莫斯科开始燃烧,城市许多地方都燃起大火。四天后,拿破仑给亚历山大写了第一封信,法国人提出了和解,但没有收到回应。拿破仑又两次致信求和,亚历山大却始终保持沉默。

俄军主帅火烧莫斯科为断法军给养逼退拿破仑

1812年拿破仑兵败俄国


所有人的警告和劝说都变成徒劳,这位皇帝只写信给他最爱的妹妹叶卡捷琳娜·帕夫诺娃分享他的想法和计划。他写道:我宁愿缩短在位的时间,也不愿与一个怪物讲和,怪物会给所有人带来不幸。我向上帝祈祷,为人民的坚定信念祈祷,为我不向侵略者低头的决心而祈祷。

一个月后,拿破仑离开被大火烧毁三分之二的莫斯科。又过了一个月,法军开始逐步撤离俄国。11月16日,即战争打响后的第六个月,9000名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且士气低下的士兵渡过了贝尔齐纳河,这些可怜的残余军队大概只占到了当时拿破仑大军的五十分之一。

至此,卫国战争宣告结束。二十多万俄军士兵和军官牺牲,没有人清点出民众的伤亡人数。尽管如此,亚历山大并没有就此放下武器,俄军重新向外推进,准备追赶被击败但仍未被推翻的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来到欧洲,为那些曾被波拿巴推翻的君主夺回了王冠,欧洲人民对他又敬又怕。

1816年3月19日,亚历山大率领同盟军攻入巴黎,掌控了整个欧洲的命运。在欧洲,人们称他为神秘的俄国“斯芬克斯”。欧洲的重新划分,让他有了新的头衔,他是当时整个俄国的统治者,也担任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五十五个头衔。在战胜拿破仑后,他被神圣地称为“蒙福之人”。

亚历山大回到俄国后,不再是曾经那个年轻鲁莽,想为所有人争取自由和共同利益的小伙子。虽然年龄还不到四十岁,但亚历山大已开始为自己建造纪念碑。装饰陈设对他而言非常重要,所有事物都要对称、整洁、完美,他的制服总是毫无瑕疵且非常合身。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穿着随意,即使在家也是如此。

这位皇帝越来越频繁地脱离国家的统治,在亚历山大写给法国外交官奥古斯特的信中他说:当我觉得今后我得向上帝报告每个士兵的生活状况时,他们只有处在我的位置才能理解我的感受。不,王冠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有幸可以改变我生活的处境,我会特意去尝试。我承认,有时候我都想拿头撞墙。


因为谋杀了父亲才得到王位,成千上万的俄国士兵在战争中牺牲,不停追逐现在看来一文不值的荣耀。亚历山大厌倦了,他在圣经中划出了这句话:一切日光之下的劳碌都是虚空。

他的普赛克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皇后来到身边拯救他。多来来,他们像陌生人一样分居,而现在就像年轻时一样。亚历山大把她视为最忠实的朋友,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沉默不语的相伴。当得知伊丽莎白患有肺结核后,亚历山大非常担忧和害怕,他觉得需要尽快离开彼得堡这种潮湿的气候环境。为此他考虑了很久,他给在视察途中认识的老友彼得·沃尔孔斯基王子写信说:不久,我会搬到克里米亚,以个人身份在那儿居住,我在位二十五年,一个军人服役这么久也该退伍了。

最终,他们决定搬到了塔甘罗格省。亚历山大曾经在一次视察时到过这里,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他们迅速开始准备着新居。在亚历山大和伊丽莎白看来,他们将在莱茵河畔的塔甘罗格过上曾经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

亚历山大先行抵达,做好准备等待妻子的到来。他住在格里查斯卡亚街道40号的建筑里,亲自打扫着花园里的道路,帮忙悬挂屋内的装饰品并搬运家具。当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到来后,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经常一起散步,跟认识的人行礼打招呼,他们为彼此大声朗读最爱的书,他们一起祈祷亚历山大重获新生。亚历山大感到非常快乐,尽管他以私人名义低调生活,但他的身份仍是皇帝,他并没有签署退位书。

亚历山大这种不可思议的淡漠成为十二月党人在几个月后叛乱的借口,叛乱导致了数百人丧生。不过,亚历山大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已经离世。他的南部田园生活,仅持续了两个月。

1825年11月19日,亚历山大一世死于传染病脑膜炎。六个月后,伊丽莎白也离开人世。


沙皇的突然死亡,让很多人觉得奇怪。有传言认为亚历山大是假死,实际上藏身在其他地方。十年后有一则消息,提到了一名神秘的老人,他叫费奥多·库茲米奇,居住在托木斯克附近。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讲多种外语,而且非常虔诚。但他从没领受过圣餐,他说他不能领受圣餐,因为他已经接受过追思的弥撒。这位老人身材高大,肩膀宽阔,稍有一点驼背,而且半耳失聪。

费奥多·库茲米奇去世于1864年,死后葬于托木斯克男修道院的公墓。他十字架上的刻文是:神佑的伟大老先生费奥多·库茲米奇之墓。而费奥多·库茲米奇和亚历山大一世是同一人的说法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证明真伪。

陈晓楠:从俄国的第一任沙皇开始,沙皇制度就一直坚不可摧的控制着俄国的政治体制长达近500年之久。曾经这样的体制让俄国一举成为亚洲大陆的霸主,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在俄国长达一个世纪的改革当中,可以说最终是强大了国家,而瘦弱了人民。即使是俄国救星“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也始终没有解决人民的问题。

俄国的强大没有稳固的人民根基,国家实际成了跛足巨人。进入19世纪,跛足的巨人更是显得疲惫不堪。欧洲各国普遍认可议会制度,美国已经在大洋彼岸建立了共和国,而俄国依然是君主独裁。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燃烧30年了,而俄国的工厂还寥寥无几,这一切都证明俄国的崛起需要新的道路。

纵观沙俄的整个历史,世易时移,因时变势,若不随时时势做出调整和改变,就必然会被历史抛弃。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民众才是改革的标尺和准则。如何在纷乱的局势当中找到最有效的改革途径,帮助民众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这才是值得最高决策者深思熟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