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努力”,父母“乱操心”,高中生活怎么越过越辛苦?

寒假要到了,刚刚上高一的同学已经接受了一整个学期的高中生活的努力,一部分同学过的如鱼得水,却还有一部分同学感觉到生活和学习都还有各种不适应。

首先是老师没有初中的老师那样和蔼可亲,更不会面面俱到的主动监督自己了。

然后是认识的新同学仿佛没有以前的朋友那样亲近了,聊天聊不到一起,班上都有了小圈子。

特别是,有些同学第一次住校或者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了外地读书,离开了父母的陪伴。

学习上,明明上课认真听课,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成绩出来就是不理想,同班同学玩儿着都比自己考的好。

其实成长就是伴随着各种变化,应对着各种不同的新问题,你不一定马上适应但你总会习惯。

但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孩子“假努力”,父母“乱操心”,高中生活怎么越过越辛苦?

孩子的“假努力”:

1、低质量勤奋。

上课勤奋抄笔记,下课不复习的;上课不爱动笔,光用眼睛看脑子想的;机械的记笔记,下课不分析疯狂刷题的。

高中的学习已经和初中不同了,知识更深刻也更成体系,除了上课听课,下课的复习巩固提高也十分重要。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清自己的弱势和强项,也分配好自己每一科目的学习时间,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2、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无用功。

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的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不如把这些时间合理分配给其他的科目,认真思考自己的优势和短处。甚至是把这些时间用去锻炼,给自己一个强壮的体魄,转换自己的思维,也好过无意义的刷题。

所以,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

3、不主动和别人交流。

总是等着老师发现自己的情况,或是等着同班同学来和自己聊天讨论。

高中也是行成自己性格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和老师还是同学交流,学会和别人交往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交流更是融入一个新的大环境的重要方法。

孩子“假努力”,父母“乱操心”,高中生活怎么越过越辛苦?

父母“乱关心”:

1、习惯性唠叨和拷问。

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总是“报喜不报忧”,认为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问题,或是只和父母聊学习不沟通生活。

2、下意识责怪和建议。

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问询不仅仅不是支持,甚至有很深的质疑感。这种挫败感和担忧致使孩子不和父母说,父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不断循环,问题也就堆积的更深了。

要知道,到了一定的年龄,特别是青春期,孩子开始认为自己独立了,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如果家长能够听懂孩子表达的意思,并且能够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的话,孩子会愿意与家长继续交流。

但更多的情况是,家长与孩子的交谈落入“家长说,孩子听”这样不平等的关系,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如果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说的话,那这种不平等的交流就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

孩子“假努力”,父母“乱操心”,高中生活怎么越过越辛苦?

真实有效的努力,是真的会有回报的,你的“假努力”和“乱关心”有可能会迷惑别人,甚至骗过自己,可没有办法改变客观现实。

要学会不断回望观察、调整自己,这永远比无效的付出有用,有的时候柳暗花明就是持之以恒许久之后的某个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