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阿富汗,地处中亚腹地,是连接东亚、西亚、亚、中亚的交汇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阿富汗地理优势


希腊文明、埃及文明通过这个十字路口传入东亚,进而传入了中国、朝鲜、 日本。同样,中华文明也通过这个十安路口传入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印度文明同样也是通过这个路口,传入中亚五国甚至扩散到了欧洲。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文明交流之路


因此,有些人也称阿富汗为世界文明交融的中心。也正是如此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阿富汗自古以来,也就成为了帝国竞相争夺控制的对象,对于有野心的帝国而言,控制了阿富汗,就打通了通向世界的通道。有许多强大的帝国都试图征服这里,去无奈折戟。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帝国在此被埋葬呢?

一.千年前的纠葛:唐朝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大唐盛世


关于大唐和阿富汗的这段历史,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清楚。唐朝建国时,整个中亚基本上由西突厥統治着,唐朝在经历”贞观之治”后,国力日渐昌盛,又逐渐恢夏了対西域的控制,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強対西突厥地区的管理,于640年攻破高昌以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唐朝西域人民生活


公元658年 ,唐朝灭亡了突厥,于是原臣服于西突厥的昭武九姓等中亚诸国纷纷依附唐朝。公元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包括阿尓泰山和巴尓喀什湖以西的地区。两个都护府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充分证明了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 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理所当然地包括如今的阿富汗)。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唐朝疆域阿富汗的位置

50多年后,吐蕃和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向中亚渗透,昭武九国被迫向大唐救援,于是在唐开元三年( 715) ,唐朝派军西征并打败了吐蕃和阿拉伯联军,从此以后,唐朝在中亚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高仙芝


由于中亚的特殊地理,各国对中亚的争夺从没有中断过,公元8世纪中期,新兴的阿拔斯王朝开始崛起,并挑战大唐在中亚的权威,于是,唐玄宗派出大将高仙芝进驻西域征讨阿拔斯,将阿拔斯打跑后,高仙芝就留在西域镇守。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唐军壁画

历史的拐点发生在公元751年,这一年,高仙芝带领唐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和中亚小国联军打了一仗,史称”怛罗斯之战”( Battle of Talas,怛,音da) , 结果以阿拉伯帝国惨胜告终,这也是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次大胜安西军。

有意见认为怛罗斯战役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的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安史之乱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场败仗,改变了唐朝对中亚的控制,而由于唐朝内地”安史之乱”的发生,导致唐朝在中亚的存在逐渐淡出。公元792年,唐朝在西域的最后 一块根据地西州失陷,至此,当年贵霜分离的小国全部由阿拔斯吞并。这也标志着,唐朝对历史上的阿富汗近20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同时也从侧面显示唐朝开始力不从心,一百年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正式灭亡。

二.“日不落帝国”的没落:英国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日不落帝国”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霸主,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其统治的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殖民地也为英国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财富。到了十九世纪,英国殖民者出于与沙俄争夺对中亚控制权的战略需要,企图将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于1839年—1919年间,对阿富汗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

1830年,阿富汗内部爆发了内战,最终多斯特·默罕默德带领的军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统一了全国。但是战争并没有就此平息,英国的殖民者为了挑拨阿富汗跟阿拉伯的关系,将阿拉伯拉入自己的军事同盟中,他们不断对阿富汗进行间谍渗透活动;而沙俄也在其中插上一脚,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终于在1839年爆发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以英国的失败结束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

1870年,英国、沙俄都在阿富汗南北两边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跟侵略,很快边界与阿富汗的土壤相接,这对阿富汗造成了威胁。于是,阿富汗为了祖国的领地不被侵占,接受了沙俄提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且拒绝了英国使节的来访。由此,英国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史称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后来在阿富汗人民的勇敢抗击之下,英国殖民军到处挨打,英国被迫停止了对阿富汗的侵略。

第三次阿富汗战争爆发于1919年,原因是阿富汗内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又恰逢一战的爆发,牵制了英国的军力;俄国十月革命的打响,给了阿富汗领导者启示。在1919年2月,阿富汗改革派上台并宣布独立。英国不想轻易放弃阿富汗这块殖民地,第三次阿富汗战争爆发。1921年,由于多方的压力,英国被迫签订合约,宣布承认阿富汗的独立。

阿富汗进行的抵抗英国的战争,不仅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同时也捍卫了自己的国家主权,此外也是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却被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打败,这就向全世界证明,任何一个强国想要征服一个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识强烈的民族,都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英国阿富汗战争为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此后的几十年,英国在世界上的殖民者纷纷奋起反抗并独立,曾经“日不落帝国”也如流水,匆匆不再了。

三.红色苏维埃土崩瓦解的前夕:苏联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彼得大帝雕像


俄国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曾说过:“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

彼得大帝为他的后代规划了三条“南下”的路线:第一条是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第二条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到波斯湾;第三条是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苏联军队


在苏联没有解体的时候,阿富汗北部的三个斯坦国家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因此,阿富汗与苏联是邻国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阿富汗游击队使用美国防空导弹


苏军的对手不是打酱油的阿富汗的政府军,而是各地区游击队。受制于地形与气候,苏军长期只保留了10万驻军在阿富汗。苏军占据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游击队则控制了大部分山区和广大农村。在阿富汗政府(既苏联扶持的代理人政府)的配合下,苏军不断扫荡围剿游击队的根据地,游击队则以山地和农村为依托,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苏军钢铁洪流


这场战争虽然不至于让苏联立即大败,却时时刻刻都在流血,而常言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苏联本就不是很富裕的经济遭不起长期战争的拖累,随着驻阿富汗苏军全部撤回国内,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自此宣告结束。

旷日持久的战争成为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两年后苏联宣告解。

四.不可一世的白头鹰:美国


四战之地,数个帝国折戟于此

美军


美国2001年联合北约及其他一些国家在阿富汗发动了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战争,这也标志着全球反恐战争的开始。

此次战争的过程无需赘述,联军一开始顺利地攻克极端组织控制的城市,但在其后的十年间,联军部队就像曾经的英军和苏军一样,陷入深深的游击战中。无法找到极端组织的踪迹,一不小心就会被“打黑枪”,就好像有两条强壮的腿陷进了淤泥,有力却无处使。

接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让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只能撤兵。

回顾漫漫历史长河,阿富汗这片崇山峻岭间不知陷住过多少强大帝国的铁蹄,它们中的很多都在战争过后遭受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是败亡。美国这只曾经不可一世的白头鹰也被弄得灰头土脸,看似是偶然,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