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下,我們能~~~臨床營養科的思考

歲月輪迴,年輪更替,時間流逝,時至2020年第3月,臨床營養科成立已是第二個年頭,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全國從上到下都進入戰備狀態,尤其是我們奮戰一線的“逆行”抗疫英雄們,夜以繼日,放棄一切奔赴戰場第一線,無所畏懼,大義凜然。面部的壓痕,潮溼的面頰,不喝水的堅持,紙尿褲的不適難耐,隔離衣的束縛,都捆不住滾燙的醫者仁心,摧毀不了堅毅眼光,永不倒下的鋼鐵戰士精神,你們是我們的驕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臨床營養科作為醫學大家庭之中的一員,我們不能在戰場一線並肩與疫情廝殺,但我們可以保證一線人員的精氣神充沛。“正氣從內、邪不可幹”是中醫醫理,正氣---來自於良好的情緒,合理的營養,充足的休息,足量的飲水,適當的運動。然在正面、負面、疑惑、徘徊的十字路口,如何能正確理解疫情與疾病,如何從簡單的營養素攝取中提高自己的抵禦能力,請聽我們能:

鳳凰山下,我們能~~~臨床營養科的思考

一、白衣戰士及隔離觀察期的健康營養建議:

1.每天攝入高蛋白類食物,包括魚、肉、蛋、奶、豆類及堅果(兒童40g-50g、成人50g-70g),在平時基礎上適當加量;

2.每天吃新鮮蔬菜水果(500g-600g),在平時基礎上加量;

3.適量多飲水,每天不少於1500ml-1700ml(7-8杯);

4.食物種類、來源及色彩豐富多樣,每天不少於12種食物,每週不少於25種食物,不偏食,葷素搭配;

5.保證充足營養,在平時基礎上加量(男2700kcal、女2100kcal),既要吃飽、又要吃好;

6.飲食不足、老年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礎疾病患者,建議增加商業化腸內營養製劑(特醫食品),每天額外補充不低於500大卡;

7.建議新冠肺炎期間不節食,不減重;

8.規律作息時間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證睡眠時間不低於7小時;

9.開展個人類型的體育鍛煉,每天累計時間不少於1小時,不參與群體性體育活動;

10.平時免疫力不足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建議適量補充複方維生素、礦物質及深海魚油等保健品;

鳳凰山下,我們能~~~臨床營養科的思考

二、病房內不同病因住院患者營養建議:

1.當前寧缺毋濫,合理供給,在營養治療開始時,營養供給應恰如其分,供給原則應是“量入為出,寧少勿過”(營養供給過多則增加患者的代謝負擔,加重病情;供給過少則對已處於危重狀態的患者“雪上加霜”);

2.合理的能量供給是實現較重症患者有效營養治療的保障,應激早期,合併有全身炎症反應的急性重症患者,能量供給在20~25 kcal/(kg·d)被認為是大多數重症患者能夠接受並可實現的能量供給目標,即所謂“允許性低能量餵養”。(其目的在於:避免營養治療相關併發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癥、瘀膽與脂肪沉積等);

3.對於ICU患者,營養供給時應考慮到危重機體的器官功能、代謝狀態及其對補充營養底物的代謝、利用能力。在肝、腎功能受損情況下,營養底物的代謝與排洩均受到限制,供給量超過機體代謝負荷,將加重代謝紊亂與臟器功能損害。較重症患者的營養治療應充分考慮到受損器官的耐受能力;

4.對於病程較長、合併感染和創傷的重症患者,病情穩定後的能量補充則需要適當的增加,目標餵養可達30~35kcal/(kg·d),否則將難以糾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癥;

5.全面支持,控制應激性高血糖,主動補充外源性胰島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另外還需主動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應激性高血糖是ICU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嚴格控制血糖水平(6.1l~8.13 mmoL/L)可明顯改善重症患者的預後,使機械通氣時間、住ICU 時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發生率及病死率明顯下降。

鳳凰山下,我們能~~~臨床營養科的思考

1.危重病患者,營養治療只有在生命體徵穩定(血流動力學、呼吸功能穩定,包括藥物、呼吸機等治療措施控制下)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2.危重病患者APACHE II(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10存在重度營養不良風險,需要營養治療;

3.早期營養治療有助於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臨床結局,危重病患者在入ICU後24~72小時開始。

4.只要胃腸結構與功能允許,應首選EN(腸內營養)。

5.經胃腸不能到達營養需要量的危重病患者,應考慮PN(腸外營養)支持,或EN(腸內營養)聯合應用;

6.存在嚴重胃瀦留或胃食管反流者,可試用輔助胃動力藥物(胃復安等)改善胃腸動力;

7.危重病患者急性應激期營養治療原則(20~25 kcal/(kg.d));在應激與代謝狀態穩定後,能量供給量需要適當增加(25~30 kcal/(kg.d))。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臨夏州醫院是無數個功能不同的小個體組成的一個大整體,有共同目標,共同的“夢”。當前,我們只有勇往直前,從自身做起,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共同努力,才能氣動山河,小雨滴匯聚成江河,點綠匯聚成森林,才能有底氣的說:鳳凰山下,我們能。

供稿:張紹鵬 審核:馬丁援

發佈:黨建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