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趁联军合纵伐秦,无暇东顾之际,出兵吞并宋国,引发了其他六国的愤怒。

公元前284年,秦国在听闻齐国吞宋之后,积极游说其他五国,条陈利害,于是秦、赵、魏、韩、燕五国转头向东,联合伐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次的五国伐齐行动中,楚国却没有加入群聊,这是为什么呢?

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首先,我们看一下为什么五国伐齐?

齐国吞宋后,实力大增,北胁燕赵,西迫魏韩,南压楚国,列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这样下去,齐国会做什么呢?按照齐湣王的德行,肯定是灭六国,称天子了,这种情况,其他列国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再加上平时齐国就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仗着自己实力强,经常欺负邻国,平时大家都敢怒不敢言,这一次,齐国的所作所为终于把大家都惹火了,于是乎,五国同仇敌忾,一致伐齐,既是为了防止齐国一家独大,威胁自身,也是为了报齐国欺辱的一箭之仇。

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齐闵王

既然其他六国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难道楚国就没有意识到吗?

当然不是了,应该这么说,楚国自然也不希望齐国过于强大,但是同时也不希望齐国被灭亡。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是秦齐两强并立,两国互相制衡,如果齐国一家独大,那么其他国家就威险了;但是如果齐国被灭,那么秦国就成了唯一的强国,而这样的情况,楚国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针对这两种情况,楚王斟酌再三,听取了令尹昭阳的建议,决定不参与五国伐齐,而且派人游说韩国,瓦解五国联军,派遣大将淖齿暗中相助齐国,使得齐国不至于被联军攻灭,还可以维持列国平衡。

五国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

楚王曰:“然则奈何?”

对曰:“韩氏辅国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楚王曰:“善。”

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图于齐。”

韩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战国策·卷十六·楚三》


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可是,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事与愿违,乐毅统帅的五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几近亡国。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愍王出亡於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史记·燕召公世家》

楚国一看齐国复国无望,也趁火打劫,夺回了以前齐国占领楚国的淮北之地。

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而对于联军而言,如果不是燕惠王怀疑乐毅拥兵自重,临阵换帅,如果不是五国各自心怀鬼胎,如果不是齐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敌,或许联军真的可以灭亡齐国。

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但是,没有办法,五国联军,五个国家,五种心思,各怀鬼胎,就注定了联军不能同心协力,所谓五国联军,不过是五个流氓强盗的一场无耻掠夺而言,虽然齐国以前也是个大流氓,也做过同样的事。

不过,到最后,楚国的战略还是失败了,虽然齐国最终复国,但是也只是收复了部分本土,而那些侵占别人的土地,这一次一股脑被打吐了出来,元气大伤,实力锐减,再也无力和秦国争霸了,自此,权力的天平开始向秦国倾斜,秦国成了战国后期唯一的超级大国,逐步开始了剪灭六国的步伐。

五国相约伐齐,为何楚国却没加入群聊?其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

齐将田单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馀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於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史记·田单列传》

在战国时期,国际关系纷繁复杂,或弱国合纵以制强,或强国连横以伐弱,不管怎样,都是为了维持局势的“平衡”。

然而,此次五国伐齐,则是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本来秦齐两极平衡被打破,齐国迅速衰落,秦国一家独大,再加上齐国对于其他五国的灭国之恨,几乎很少再参与合纵伐秦,导致了五国无力对抗强大的秦国,一步一步走向了灭国的深渊。

这么一看,齐国吞宋,五国伐齐,可以说是战国后期,决定局势走向的转折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