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來——再抱一下!我的姐妹兄弟!

再聽一聲,被山嵐吹皺的鄉音

就此,我們星散,我們陌路

只這一個個沾滿泥巴的小名

咱裝進行囊,伴隨天涯路程

在南水北調的詞典裡,有個地方,應該佔有一席之地。

那就是魚關!淅川縣盛灣鎮魚關村。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五十年前,南水北調中線移民就是從這個叫魚關的小村開始的!由此魚關被譽為“河南移民第一村”。

南水北調,是中華民族穿越半個多世紀的偉大夢想,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條"大江北去”的驚世奇蹟。在中華大地上,開鑿了一個由南向北的人造江河,它像長江,像黃河一樣,成為中國地圖上,一個耀眼的豐碑!

河南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清澈美麗的丹江水,像善良淳樸的淅川人民一樣,懷著對故鄉的眷戀,穿山越河,縱貫江、淮、黃、海四大水系,跨越鄂、豫、冀、京、津五省市,蜿蜒綿亙到北京,去緩解京津和華北地區的“焦渴”。

為了這項工程,淅川16.5萬優秀兒女,拋家舍業,背鄉離井。

五十年後,一座恢宏的移民博物館,56座雪白的大理石移民豐碑就建立在魚關村址上。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16.5萬淅川移民的名字,用鮮紅的字體刻在這裡。多少移民回來,看著滔滔的江水,望著隱沒在百米下的村莊,摸著自己和親人的名字放聲大哭。

魚關所在的盛灣鎮有六萬人,移民了三萬。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有人,一生移民三次。有人,響應國家號召離開故土支邊青海,因水土不服,早早離開人世。

淅川人民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移民的故事可歌可泣,感天動地!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這座移民博物館,就是為16.5萬淅川移民所建!

為三萬盛灣移民所建。

這裡是移民的精神家園。是南水北調偉大工程的精神地標。

多少移民,可能這一走就再沒有了回頭。


“誰說我把故鄉遺忘,夢中我又回到故鄉,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莊,還有那棵挺拔的白楊……”這首歌,是16.5萬移民吟詠的赤子之心。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五年前,寫這首《大遷徙》還只是應付作業,現在再讀,卻是熱淚橫流……


【大遷徙】


撮一把老孃土,土裡蜿蜒著

祖父的山羊鬍,祖母的針線籮

以及,線裝的祖譜姓氏

被雞鳴狗吠拉長的生活

再看一眼,老井舊屋,斜陽小道

樹梢上歌唱的鳥兒,房前那截籬笆牆

還有,這一樹英姿綽約的山核桃

最後的繽紛,長滿故事的枝條

坐在樹下聽奶奶講述的童年

萬紫千紅的爭豔。是不是

它們也撐不住別離的傷感?一陣小風

就哂哂嗦嗦,落了一地


來——再抱一下!

我的鄉鄰!我的姐妹兄弟!

再聽一聲,被山嵐吹皺的鄉音

就此,我們星散,我們陌路

那些家長裡短的瑣碎,留給下半生

去慢慢回憶,消融

只這一個個沾滿泥巴的小名

咱裝進行囊,伴隨天涯路程


來——親人!背上鍋碗瓢盆

牽上那隻狗,一路向北

——咱走!從丹江口,穿山越河

再累再苦,也別停步,再委屈,也不回首

孩子,記著!故土叫淅川

在河南,南陽地。村東一條丹江

把半個村子,圍成汪洋

這裡的桃樹杏樹肆無忌憚就扎進某個院子

落地生花。叫不上名字的野瓜野果

隨著陽光到處安插

夜被星星照亮,泉水在山澗裡唱小曲

這裡有給你縫棉衣的鄰家二孃

有送你撥郞鼓麥芽糖的三爺爺

純淨的鄉俗民謠

唱一口,就醉倒了整個村莊


都說舍小家為大家,16.5萬移民

舍的,何止是小家?還有幾千年的滄桑

半生的積澱。才托起

南水北調這杆大旗……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如今的丹江,綠波萬里,一渠橫跨南北。為京津人民帶去了一道清清碧水。

大移民的一幕也已塵埃落定。南水北調,由此成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水利工程。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為了永遠的懷念,為了歷史的銘記,這座移民博物館,豎立起來了!

為百姓立碑,為移民立碑!為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立碑!這是一座豐碑!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

剩餘的半個盛灣,熱鬧的生活依舊。街道上各種各色的人流車流,從清晨喧鬧到黃昏。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這個大型社區,當地人也叫它移民村。它是從閉塞的山村裡移過來的貧困村民。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

這個帥帥的小夥子叫張臻。他家分到了100多平的單元房,不掏一分錢。說起他家致貧的原因,他有些羞澀。他父親有病,母親年紀大了,妻子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家裡就他一個勞動力。入不敷出。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這個男人叫馬國林,家裡四口人,也分到了100多平的房子。他和妻子身體都不好,沒有勞動能力,兩個孩子年幼。現在從幾十裡外的深山區搬到了鎮上,什麼都方便了,連孩子上學也近在咫尺。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說起上學,中心小學的張校長介紹說:盛灣中心小學的全體學生都是免費午餐。早餐晚餐也都是象徵性的收一兩塊錢。國家對庫區扶持力度很大。在教育上,尤其大。嶄新的校園,操場,在河南許多縣市也都是數得著的漂亮。

大移民,從這個小村開啟!看看有你認識的名字沒?


我們心裡明白: 這是對淅川16.5萬移民背井離鄉,遠離故土的一種褒獎和回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