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人才觀:精通業務的人,反而不能受到重用

精通業務的人,反而不能受到重用 |《資治通鑑》


張釋之人才觀:精通業務的人,反而不能受到重用 |《資治通鑑》

【專欄介紹】

與你一起,每天閱讀《資治通鑑》,歡迎關注。

這是第 141 篇。

【發生時間】

公元前一七七年

【相關人物】

  • 張釋之

【通鑑原文】

初,南陽張釋之為騎郎,十年不得調,欲免歸。袁盎知其賢而薦之,為謁者僕射。

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

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

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覆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無實,不聞其過,陵遲至於土崩。今陛下以嗇夫口辨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而靡,爭為口辨而無其實。夫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

帝曰:“善!”乃不拜嗇夫。

【故事大概】

劉盈死後,由劉恆即位。今天要講的事,就是發生在劉恆執政期間的。

有一天,劉恆視察虎圈,由張釋之陪同。虎圈這個東西,有點類似於皇家園林裡面的動物園,專門圈養老虎的。

劉恆找了負責管理的上林尉(類似於管理處處長)問了十幾個問題,發現上林尉沒有一個能夠答得上來的,非常失望。而站在上林尉旁邊的一個嗇夫,也就是虎圈的管理職工,卻能夠對答如流。劉恆問得非常詳細,而這個嗇夫,卻全部能夠答得上來,劉恆非常滿意,便吩咐張釋之把這個職工,提升到上林苑的管理層。

張釋之卻有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這個職工只不過是“能言善辯”,並不能夠擔任管理員一職。張釋之舉了周勃、陳平這兩人為例子。周勃和陳平,都不善言辯,不像這位職工一樣對答如流,卻能夠做到丞相之位。

張釋之認為,如果僅僅因為人家對答如流就提升官職,那麼會對其他人造成不利影響,每個人都從言辭上去下功夫,而不是從具體事務上去下功夫,那麼整個國家就會陷入一種浮誇之風,反而對國家不好。

劉恆聽完之後,也同意了張釋之的觀點,於是這件提升的事情,就被停止了。

【推古驗今】

張釋之具有漢朝“包青天”的外號,卻在這件事情上犯了糊塗。

先說說張釋之這個人。張家是比較有錢的。由於家中有錢,便捐官做了騎郎,侍奉漢文帝。也就是說,張釋之這個官,是買來的。張釋之在朝廷中擔任了十來年的官員,卻一直默默無聞,沒有得到提升。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還耗費了大量錢財,他算了一下,覺得這生意做得真是虧,便想著要辭官回家了。

中郎將袁盎知道他要走之後,覺得他也算是個人才,便向漢文帝推薦了他。漢文帝知道後,便讓他陪在自己身邊,想要親自考核他。一番交流過後,漢文帝覺得這個人還是有點能力了,便讓他做了謁者僕射,主管禮義、法規方面的事物。這才有了上文陪同漢文帝視察虎圈的事情。

張釋之的經歷,有三個重點,有錢人,買官,十年未升遷。當然,十年未升遷不一定就是能力上有問題,也有可能是還沒有得到機會。這一點,看看毛遂就知道了。後來,張釋之也用自己的業務能力打動了漢文帝,得到了提拔。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張釋之的處理卻讓人十分疑惑。虎圈的管理員,一問三不知,足以說明他對工作一點都不瞭解,在張釋之看來,反而是腳踏實地的人。而虎圈的員工,對業務十分熟悉,對答如流,在張釋之看來,卻是隻會逞口舌之能的人。

張釋之給出的理由是,如果提拔了職工,那麼會造成一種不良的風氣,大家都從言語上去下功夫了,那麼就沒有人做實事了。這一點考慮,不能說是錯誤的。例如,在《人民的名義》上,呂州的易學習就是一個只會辦事而不會拍馬屁的人。在當時的職場環境下,易學習這樣的人,不走關係,不拍馬屁,確實是難以提升的。

但如果把精通業務,等同於逞口舌之能,那麼也會陷入另外一種誤區。以後領導問到業務的時候,都不敢說話了,大家都當啞巴了,這難道就是好事嗎?虎圈職工之所以能夠對答如流,是因為他長期處於業務一線,親手去處理這些業務,這才能夠對業務非常熟悉。就像沙瑞金去詢問易學習業務的時候,易學習也能夠對答如流。並且,易學習還在家中掛上了呂州的地圖,把家當成了辦公室,兢兢業業。

那麼,為什麼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管理員,卻能夠當上這個職位呢?不妨猜想一下,這個管理員的職位,也如同張釋之一樣,是買來的。能夠買官的人,必定是家中有錢,或者有勢的人。張釋之之所以為他說話,是否是不願意得罪他背後的錢與勢力呢?非常有可能。

也正是由於這種不透明的官場晉升規矩,使得辦實事的人反而遭受到埋沒,而有錢有背景的人,反而能夠得到重用,這是非常危險的。而作為能夠一錘定音的漢文帝,在這件事情上也犯了錯,沒有堅持提升精通業務的人,反而埋沒了他。這也會對官場上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在現實中,確實存在這種狀況。一個辦公室裡面,有兢兢業業辦事的人,也有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在職位晉升的時候,往往是那些有錢有背景的人得到提升,而默默辦事的人,反而遭受了冷落。這種辦公風氣非常不好,既然做了事也不能提升,那幹嘛還要做事呢?

這就相當於是一種階級固化。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固化。就像商鞅提出了,以軍功定爵位,也是為了打破這種階級固化。

階級固化與捐官制度,就像是一顆毒瘤一樣,如果不切除,反過來就會危及整個國家的安危與生存。捐官制度,能夠為國家財政帶來一些舒緩,卻從根本上帶來更大的問題。

這就好比,一個人依靠收買面試官進了職場,實際上卻什麼都不會做。不僅如此,大家還要幫他辦事擦屁股,久而久之,意見就來了,矛盾也就來了。

【觸類旁通】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稽聖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張釋之人才觀:精通業務的人,反而不能受到重用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