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一種結構化的目標管理的方法

去年讀了《這就是OKR:讓谷歌、亞馬遜實現爆炸性增長的工作法》

,以下是我認為的精華部分,適合大家預覽。


OKR是什麼和不是什麼:

  • OKR 是一種結構化的目標管理的方法。是企業高效的執行工具。
  • OKR不是績效管理,與薪酬和獎金脫鉤。(作者推薦使用CFR方法做持續績效管理,與OKR配合)
  • OKR不能代替洞見、戰略、決策等思想層面的東西。
  • OKR需要企業文化支持,也可以利用來轉型企業文化。


OKR四大優點:

  • 聚焦。3至5個目標,每個目標3至5個關鍵結果。
  • 協同。OKR公開透明,上下協同制定目標,左右協同依賴關係。
  • 責任。定期檢查,評分,重新評估修正。
  • 卓越。挑戰極限和允許失敗,帶來高產出。


OKR的結構:

  • 先制定公司和團隊的OKR,再細分到個人的OKR。
  • 3至5個目標,代表了戰略的聚焦,其中一半可以是自下而上發起的。
  • 可以分為承諾型目標(必須完成),和願景型目標(巨大挑戰,靠現有資源無法完成)。
  • 每個目標對應制定3至5個關鍵結果,代表了實現目標的路徑——注意此處不能是行動,而應該是結果值(或者說對目標的影響值)。
  • 每個關鍵結果都必須符合SMART原則,明確的,可執行的,可衡量是否完成的,有時限的,並且一旦完成肯定能支撐起目標的達成。


OKR的評分:

先對關鍵結果的完成度評分,彙總之後的平均值就是目標的評分。

  • 0至0.3分是紅色,表示未完成。
  • 0.4至0.6分是黃色,表示有進展,但不夠。
  • 0.7至1.0分是綠色,表示完成。


OKR的週期:

  • 作者推薦谷歌實施的年度OKR和季度OKR雙軌制。(PS:皮查上位後取消了季度OKR,改為季度對年度OKR做檢查評估。)
  • 作者推薦每兩週或每個月檢查評估季度OKR,每個季度打分並設定下一季度OK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