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蛙哇雞幹鍋店年賺千萬

趙國:蛙哇雞乾鍋店年賺千萬


趙國何許人也?你一定不認識。但風靡全國的乾鍋你一定吃過,它的發明者,就是趙國。

   重慶的流行美食是城頭的大王旗,三五年一定會變幻一次。隨著重慶最早的乾鍋品牌“九里飄香”淡出人們視野,趙國也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直到2011年6月,一家名叫“蛙哇雞”的乾鍋店跳進重慶市楊家坪一個偏僻的小店,再次牢牢吸引了眾多吃貨的眼球。

   乾鍋是誰發明的?

   熟悉重慶的人都知道,往往美食都在偏僻的地方。好吃狗們驅車或坐車前往那些隱藏在破舊房子裡的特色,成為重慶的一道美食風景。

   在重慶市楊家坪商圈外圍的一個半地下室,小小的門頭,不顯眼更不驚豔,門口卻總是排著長隊等吃飯的人。由於對面是車庫,人流在這裡戛然而止。那些進出車庫或者來往於此的人們,大多數都不免好奇:為何“蛙哇雞”門口常常門庭若市?他們當然更不會知道,這個面積僅200餘平米開業時間不過兩年左右的乾鍋店,年銷售收入已經超過千萬元人民幣。

   這個小店,就是乾鍋第一人趙國第二次出山的傑作。

   趙國2003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他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在縉雲山下得到發展和鞏固。趙國坦言,相對傳統餐飲從業者讀書多、學營銷讓他變得比較有想法。

   畢業之後的趙國做了幾個月的銷售,業績頗豐,但和大多數初出校門的同學一樣,小小成就卻心高氣傲,與主管不和,遂辭去深覺束縛的工作。

   此時的趙國拿著做銷售掙得的兩三萬,再向親戚借了幾萬塊錢,決定自己創業,目光自然瞄向低門檻的餐飲行業。他找來以前的同學,同學的工作是當時兩大熱門行業之一的廚師。

   “他們有技術,而我有想法”,這樣的一拍即合開啟了趙國的創業之路。這一年是2003年。

   瞭解餐飲行業的人應該都知道2003年的重慶餐飲市場,那時正值火鍋的黃金時期,紅透重慶餐飲市場半邊天。小天鵝、秦媽、奇火鍋、劉一手等火鍋大佬獨霸幾方,更別提無數隱匿於市的老火鍋。趙國深知做火鍋要是沒有幾年的品牌沉澱,很難做大做強。營銷注重差異化,要做的項目可以結合火鍋熱點,但是卻不能和火鍋完全雷同。趙國於是改變思路,結合當下市場,想到把火鍋和中餐相結合:用中餐的做法搭配火鍋的吃法,並用火鍋的“鍋”來裝菜品,由於此種烹飪工藝出菜口感“幹香”,“乾鍋”因此誕生。而之所以取名“乾鍋”趙國也是想乘著“火鍋”的順風,他把當時取名“乾鍋”的想法毫不避諱的形容成“傍大款”。而這個“大款”,正是火鍋。

   這是趙國的第一次創業,是他對餐飲市場的一次小小試水。可他和同伴都沒有想到,卻因此創造了一個飲食行業的新門類——乾鍋。

   餐飲市場和大多數商場一樣,更像是一個江湖,暗藏洶湧。

   2003年,趙國在重慶北碚開了第一家“九里飄香”乾鍋店,以乾鍋雞為主打,但卻遭遇不久之後非典的重創,生意急轉直下,最差的一天銷售額僅101元。來不及悲春傷秋,趙國很快調整思路,摒棄單一的乾鍋雞品種,探索出更為豐富的乾鍋系列,因此得以擺脫困境。之後,趙國的“九里飄香”異於常態的紅火著,很快進入重慶主城市場,以三年開八家分店的速度試圖締造傳奇。

   有大起必有大落,趙國創業之路的轉折出現在2007年。由於創始團隊的經營管理能力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速度,趙國在重慶挑選了一個合作伙伴。但這種合作關係卻因為資金虧損、經營思路出現很大偏差而破裂。年底,趙國一口氣關掉剩下的所有店面,回到創業初始地——北碚。

   對於趙國的離開和合作夥伴的配合,業界眾說紛紜。時至今日,作為當事人的趙國對此依舊“看不太懂”。他總是吐著菸圈,常常用“可能吧”結束此話題,一副不確定的口吻和若有所思的神情。

   回到北碚的趙國聯合香港、臺灣兩岸三地品牌包裝、經營策劃以及創始團隊的烹製專家聯手成立砂道餐飲連鎖機構,共同打造旗下香鍋年代、尚膳廚坊兩個品牌。在北碚,他再次揚帆起航。而“蛙哇雞”,是他殺回重慶主城的第一步。

   冒險者趙國

   “只要第一年能夠做下來,我就能賺!”

   “蛙哇雞”春夏秋冬都需要等位,這在樓上居住大媽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幾年來,這個店面連續換了十幾家餐飲店,平均換手率是6個月,全都無一例外的做死了。唯獨“蛙哇雞”,活得風生水起。

   對於客單價只有50元的餐飲店能夠年進千萬元人民幣,這讓人有些難以想象。不過這個冰冷的數字的確讓趙國熱血沸騰:當初的選擇和決策都是正確的。

   時間回到兩年前。

   “蛙哇雞”的誕生並不符合一般先有項目後再選址的市場規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先選址再確定項目。這在外人看來,不免大膽且冒險。

   趙國雖然已經擁有幾大餐飲品牌,在北碚也有六七家餐飲店,可這些不能阻止他再次迴歸重慶主城的腳步。他早就開始在主城尋覓好的店面,可是找店面往往是餐飲項目裡面最難的一步:要做嚴密的市場分析,綜合多方考慮,並且還要拼運氣。最後,這家差強人意的店面遇到了苦尋店面無果的趙國。那麼,創造奇蹟的時刻到來了。

   “蛙哇雞”的誕生順序是這樣的:先看店面,決定盤店,而後命名搞裝修,最後試菜。也是因為有了“蛙哇雞”這個名字,趙國才決定把“蛙”和“雞”結合在一起,針對性開發菜品。

   趙國盤店倉促,還這麼“捨得”搞裝修,對這家店,他投了接近兩百萬。別人當初看他這種行為是冒險,今天看來是很有眼光。其實趙國在一開始就考慮了所有因素:這家店沒有那麼差,而他還有一個引以為傲的資本——乾鍋行業的鼻祖團隊。對於團隊的信心和信任,足以規避任何風險。正是源於對團隊的充分信任,趙國才敢冒這次險。

   對於店面位置,趙國也有客觀清醒的認識:這家半地下室店面和那些真正位於步行街的臨街店面相比,確實毫無區位優勢。不過這家店面畢竟在楊家坪商圈外圍,只要做好顧客的體驗滿意度口碑出去了,自然會吸引食客前來光顧。而這時它位於商圈外圍的地理位置還會讓前來消費的顧客覺得“挺方便”。

   趙國似乎喜歡冒險,早在他進入餐飲行業開創乾鍋行業的時代就有所體現。當時在重慶北碚火起來之後,趙國計劃在主城開店。當時和朋友朋友一起找到渝中區兩路口的一家店面,由於整個店面全地下室,地面都沒有展示面的老樓,當時屬於舊城改造範圍,可能兩年後就要拆,朋友不敢投資了。當時經營者找到趙國,趙國綜合分析周圍的區位優勢,再總結開第一家店面的經驗,決定盤下來。趙國認為,只要第一年能夠做下來,那麼他就能賺。果然,由於當時在北碚經營就在主城也積攢了超高人氣,加上其可口的產品,兩路口的店做得很成功,這也加快了趙國之後連續在主城開分店的速度。

   “冒險精神“對每一個創業者來說,是助力但也可能是阻力。可是每一次深思熟慮的冒險,都讓趙國得到很多,而不是失去。

創新者趙國

   “大家都這麼喜歡蛙哇雞,就不要在上吵架了!”

   趙國總能趕上好時候,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他總能創造好時機,並順勢抓住機遇,異軍突起。

   盤下楊家坪這個店面,趙國本想繼續沿用他的“香鍋年代”品牌,可是看著這五六平米毫不起眼的門頭,再加上這四個字,趙國感受不到任何視覺衝擊。沒有視覺衝擊,怎麼刺激人們的消費慾望?

   2011年,重慶餐飲市場最火的是“美蛙魚頭”,它已經把重慶乃至國人吃蛙這種低脂高蛋白的熱潮撬動了。趙國看中了“美蛙魚頭”的火,於是他結合“蛙”這個熱點,再在西南方言婦孺皆知的“挖挖機”上取巧,於是便有了“蛙哇雞”這個搞怪的名字。

   對於“蛙哇雞”的取名,足以彰顯趙國的商業智慧和營銷理念,“蛙哇雞”符合商標和品牌名的幾大優勢:朗朗上口易傳播,容易記,並且還能給人留下強烈的好奇心,產生強烈體驗慾望。

   “蛙哇雞”誕生了,可是怎樣把它推出去卻是一個問題。開業之初,趙國使用的是發傳單這種傳統的營銷手段。對於新浪微博在這一年開始真正深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成為最主要的社交工具,趙國後知後覺。而新媒體驚人的傳播速度,趙國也不太瞭解。

   不過趙國對於判斷新事物的準確度卻是驚人的。

   趙國不愛吐槽更不愛公開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微博玩得並不多。有一次他在新浪微博上搜索“蛙哇雞”話題,卻意外發現有很多網友盛讚蛙哇雞。趙國試著和網友們溝通,結果反響和熱度都很高。這些反響對於“蛙哇雞”的經營項目和定位實際上能夠達到一種口碑效應。對於“蛙哇雞”這種位置,如果沒有口碑,就很難存活下去,而新浪微博的傳播速度和廣度可以加快“蛙哇雞”的口碑建立。

   在這種基礎上,趙國把私人微博改成了“蛙哇雞”官方微博,以“蛙哇雞”客服的身份去廣泛聽取顧客的心聲。對於顧客的不滿,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接受;顧客對“蛙哇雞”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客服會進行評論和互動,促使二次推廣;對於顧客提出的建議,“蛙哇雞”也客觀吸納。就這樣,“蛙哇雞”在微博上迅速火了起來。2011年九月份開通的微博,到年底粉絲已經破萬。

   趙國認為,顧客對“蛙哇雞”有許多想法,好壞皆有。但無論是作為投資人還是管理者,想去真實瞭解這些想法是不可能的,而通過微博卻可以實現。網上的自由度很高,當面不會說的話在網上都可以自由表達。現在“蛙哇雞”的幾個管理者每天輪流管理微博,處理各種信息,蒐集顧客的意見和建議。

   除此之外,“蛙哇雞”還時常結合當下熱點話題進行微博營銷。比如“糕富帥”借勢營銷的專題,“我是歌手”猜冠軍的活動等等,每個話題都有突破百萬的曝光量。

   玩轉微博之後,“蛙哇雞”又開通了微博訂餐功能。而“微博訂餐”後來成為“蛙哇雞”微博營銷中最重要的一環。

   “蛙哇雞”通過微博訂餐瞭解顧客的用餐需求,並超前做出有針對性的安排。想吃“蛙哇雞”的顧客可以通過新浪微博提前訂餐:@蛙哇雞 ,並在微博中說明用餐需求。“蛙哇雞”員工會及時跟進,瞭解用餐動機和聯繫方式。

   微博窗口的助力,更加優化了“蛙哇雞”重視客戶心聲、瞭解客戶需求的方式,同時快速有效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和體驗度。口碑建立起來了,“蛙哇雞”越來越火。火到顧客還因為“蛙哇雞”在微博上吵架。

   去年三月份,一位重慶江北的顧客發微博吐槽“蛙哇雞”離自己太遠了,“蛙哇雞”官微轉發其微博並評論,大意是有空的時候再過來就是。而另一位重慶大渡口的顧客接嘴評論,楊家坪也是主城區,他也經常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前往。接著兩幫客人就在微博上吵起來了,最後還是“蛙哇雞”出面兩邊勸,大家都這麼喜歡“蛙哇雞”,沒必要吵架。而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

   現在,“蛙哇雞”只有重慶楊家坪和北碚兩家店面。未來,趙國想繼續在主城為“蛙哇雞”開拓市場。尋覓合適的店面是讓趙國深覺痛苦的事,至今他也沒有為“蛙哇雞”找到合適的新店面。散落在重慶主城各個商圈的“蛙哇雞”顧客也在積極為趙國留意店面,他們當然希望新的“蛙哇雞”能夠離自己近一點、再近一點……

   最近,趙國為了調查市場全國各地的跑。他衝勁兒十足,未來藍圖好像一幅填不滿的畫。你看他的名字,本身就有掩蓋不住的霸氣。趙國停不下來,而他的冒險精神和創新意識也將把他推得更高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