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大女人、小男人"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是一部科幻愛情電影,於2008年在日本上映,是“野蠻女友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導演郭在容用一種特有的記述模式,將日式愛情的純真與韓式愛情的煽情,雜糅在一起;將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宅男大學生與機器人之前的愛情故事緩緩鋪開。

宅在家中的次郎,沒有什麼女性人緣,在一次偶然中,邂逅了機器人女孩。機器人女孩在於次郎共同生活的這段時間,從最初的的笨拙到漸漸懂了人性,有了一些類似人類的情感。他們之間的愛意,一次次救了次郎,創造了奇蹟,也超越了生物人與機器人的隔閡。

下面我將從從人物形象、氛圍營造、對白臺詞分析“大女人、小男人”式愛情。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

1、人物形象對比明顯,承載著“大女人、小男人”的特色

東方電影在講述愛情故事的時候,側重於故事情節的敘述,將相遇—相識—相知—波折—結局這一套敘事流派記錄的淋漓盡致。導演郭在容作為一名優秀的韓國導演,深諳此道。敘事溫情,節奏緩慢,娓娓道來。《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中,通過男主與女主的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識(機器人部分),高潮與波折(相知、機器人部分),結局這一敘事邏輯。人物的形象塑造上細分較足,情感比較細膩。每一個形象都承載了“大女人、小男人”的特點。

男主次郎,在現代意義上可以被定性為暖男,為人正直善良,多愁善感,沒有什麼英雄氣概,不太會打抱不平,面對著災難,像一隻無助的小白鼠一樣,瑟瑟發抖。他更像是一個普通人,稍微有一點女性化的普通人。再加上一個呆萌的笑容,將次郎的形象一下從演員沉到了鄰居家的二狗子。

電影中,男主次郎自開始就是一個寂寞的大學生,沒什麼人關心,在生日時候,需要給自己買一份禮物。證明他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獨孤,沒有朋友的人。而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相識機器人女友之後,希望她可以幫助自己改變幾件當初讓自己傷心的事情,哪怕冒著出現更大的危險的衝擊。拯救了可能被槍擊的自己;救了一個即將被汽車碾過的小女孩;像天使一般拯救足球訓練營的孩子;解救綁架女孩。這些都是上一次次郎看到後,覺得特別懊悔的事情,委託這一任的機器人女友幫助去完成。足可見,次郎終究是一位心中溫柔,充滿善良的人。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

郭在容在電影人物形象刻畫的時候,有意識的將傳統觀念進行反轉,營造出的女性形象不再軟弱、乖巧、聽話;更加不可能受男性的引導、指揮。作為《我的野蠻女友》的導演,《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傳承其精髓,女性成了一個大女人,更加具有侵略性,帶有著很強的攻擊性和勇於擔當的性格。

電影中,機器人的身份誕生就於那個來自未來的女孩有過,如果女孩是一個乖巧、聽話、對於未知事物完全沒有好奇心的姑娘,那麼她就不會出現在2007年的日本與次郎相見了,更加不會有後面的機器人女友誕生與阻止多個時間的發生,也不會帶著次郎回到曾經的故鄉。由此可見,導演在設計女主形象的時候,十分注重她的獨立性,甚至涵蓋一點叛逆心理。

獨立的女性還不夠,還要再強。要把大女子主義在女性身上有很好的體現,甚至是保護男主,這樣才能反襯出“大女人”的形象。

女子曾多次保護男主,男主上課睡覺,機器人女友單手接過老師丟過來的粉筆頭,並提醒老師好好上課;男主因為睡過了,眼瞅遲到,機器人女友扛起男主飛奔進入教室;在大地震中,望著即將跌入深淵的男主,扯掉被壓在巨石下面的身體,爬向男主。

這種典型的英雄性行為,發生在女主身上,將原本就很強勢的影響營造的愈發高大。這是典型的顛覆男強女弱,把“大女人,小男人”的特點描繪的淋漓盡致。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

2、營造氛圍貫穿純情,推動著“大女人、小男人”的關係

袁行霈曾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本部電影的作者更是個中高手,很巧妙的使用了,夕陽、櫻花、雨等元素,推動著劇情的發展,也推動了“大女人、小男人”的關係的確立與發展。

曾經就有這樣的場景,機器人女友提議回到原來的小鄉村去看一看,這也是老年次郎所希望的那樣。於是,整部電影用了整整5分鐘講述了一個典型的日本農村的生活片段.

黑夜之下,點點橘紅色的燈光反映出一絲絲的暖意,說不出的愜意蔓延開來。奔跑的小狗、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己還未去世的母親。而最後在一棵櫻花樹下,畫面進入定格。櫻花樹下,拾起的那個小盒子,其實就是屬於次郎的那份童真,當輕輕打開它的時候,也就是次郎回到了童年的狀態。機器人女友看向次郎的目光,逐漸出現了一點母親望向孩子的感覺。次郎在彌補自己的遺憾,尋找那些自己已經失去的記憶。機器人的身份也逐漸從引領者向陪同者轉變,氣氛和諧而融洽。

在之後的夕陽西下的場景,身為男性的次郎被機器人女友被在背上,緩緩前行。相較於女生,次郎的個子顯得更加的小,肩膀也單薄一些。被夕陽一照,模糊了人物的具體形象,分倒是輪廓更像母子。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

最為動人的一幕,也就是當地震發生,山崩地裂。黑夜加驟雨,滿城的廢墟,一種蕭索之氣,浩劫之感直衝腦門。大災之下,次郎弱小的身影,一直未曾停留,找到了屬於自己女友的半個身子,輕輕撫摸;雨水落下,與空氣中的混合,也分不清是雨是淚。他緊緊的抱著女友,深情的說出了那句話,“我能感受到你的心跳。”那份愛意,在天災之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彰顯出作為男性的脆弱。無形中,讓次郎的渺小的身軀,再渺小一點,更加的需要人去關愛。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

郭在容曾說:“我拍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沒有的,但在電影裡,你可以感受到人和人之間那份幾乎絕跡的純真。”郭在容嚮往人與人之間的純真交往,他在電影中塑造的愛情、友情美好純真,人與人之間沒有的陷害、仇恨、陰謀,也沒有暴力血腥的一面。

在營造氛圍的時候,或溫馨,或慘烈,都緊緊推動著女性的形象逐步從“女超人”“女戰士”這種單一身份向著“英雄”“媽媽”“有血有肉的人”可以具有多種特質的身份轉變。每一個打的場景之後,次郎就多依賴她一點,不僅是物質,更多的是心靈。

3、對白臺詞由淺入深,拉動著“大女人、小男人”的關係

《賽博格宣言:20 世紀晚期的科學、技術和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中指出:“高技術產業的興起、福利國家的解體、‘家庭工作經濟’的上升,使得以前佔據霸權地位的白種男性變成了在失業問題面前甚至比女性還要脆弱的群體。”

電影中人物對白的過程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二人關係的拉近,隨著一次次的話語體系轉變,能夠感受到次郎的脆弱。第一次,次郎面對女友的離開,說了三次“路上保重”來表達不捨之情,而沒有選擇進一步的去挽留,這裡面就把次郎的形象和女生的形象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女性更加主動一些,男性則相對被動。

在夕陽下的場景, 不僅背很溫暖,你的心更暖!”,這是次郎急中生智的言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來,他對於女主的依賴,將討好型人格的特點彰顯無疑,將女主從生氣的邊緣來了回來,這也舉證了其被動型。在地震之時, 次郎抱著女主,更是深情的說“我知道,你一直都沒有離開過;我知道,你一直都在我身邊;我知道,你不願我一個人。”這個時候,次郎已經把自己的狀態放到了很低的位置上。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從人物、氛圍、對白分析

《第二性》一書中曾言:“定義和區分女人的參照物是男人,而定義和區分男人的參照物卻不是女人,因為她是附屬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對立的次要者。他是主體,是絕對,而她則是他者。”,而郭在容的電影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這也是滿足了許多男性最無意識的渴望,女友既無所不能,又可以與自己相伴到老。故事之中雖然時間變換,但是所有的女主形象的個體都是一種氣質,那就是探索與勇敢,這也就是大女子主義下,女性應該有的模樣,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愛情的模樣。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他的荒誕,在於抹去了世界本來的模樣,讓我們可以單純的感受到,這才是愛情。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著這樣的愛情,女方絕代佳人,男方國士無雙。彼此相濡以沫,互敬互愛。

渴望得到其他人所能給予的保護,渴望在生活中,能夠一個人幫自己料理好一切,彌補悔恨,實現夢想,無形中把男性群體無意識的渴望被保護欲激發起來。人生百年,得一兩人心足矣。

在不斷追尋找到自己愛情的途中,也許會有苦難,也許會有困難。只有心懷感恩,善待周圍人,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