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在家上网课,自学没状态,不自觉手机,电视看不停,怎么办?

重度抑郁女人康复每天


在防疫比较特殊的阶段的那些日子里,每个人都不能出去,学生在家上网课,多多少少会有点枯燥无味,小孩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差,在学校有老师管,在家里老师管不了😂玩玩手机📱看看电视📺,调节一下,我觉得也挺好,就像我上学那会,有的同学上课天天睡大觉,学习成绩依然很好,所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娱乐一下,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讲个笑话:那些让孩子用手机、平板、电脑上网课的,就好像让猴子看管桃园。

心里痒痒的,欲罢不能。但目前这个疫情还没有完全消散,怎么办呢?家长也好,学生也罢,都是各怀鬼胎。我是这样安排孩子的,上课前一天打印好课程表,安排好网课作业、老师作业、家里作业。我负责回家检查,不会的可以指导,正常都要完成。玩游戏不要紧,事情做完,允许你玩20分钟游戏。我们要认真地学,快乐地玩耍。整体效果不错,偶尔完成不好的,按规则来。

真心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人孩子都回归正常状态。那些老师也很辛苦,向他们致敬。


梦想的船


这件事怎么说呢,我说一下我自己家孩子吧,也是每天上课,也坐是不老实,但我会坐那里看着,因为我家孩子一年级,不自律,讲道理也不通,所以我就坐那里看书,她写作业,也可以适当的施加一点压力,不是让孩子往死里学,但我感觉不要再拼搏的时候选择安逸!


夏日浅笑云


谢谢你的用心详细答复!

给小可看了。

大可是小可的妈妈,小可高三了,

小可还是相当自律的。昨晚是个意外。

昨晚小可学习后,20:30出来休息喝牛奶,边借我手机看(她自己手机网课用的,卸载了微博,B站等常看的。)

我忘了问她要看几分钟,然后

我斜靠沙发睡着了。

等我醒来22:30她还在看手机。内疚的说:真的是不能想看一看,一看就放不下。

所以我就想到这个问题。

今天我就跟约定,出来休息就告诉自己我们什么时间进去学习,我们帮忙监督她。


重度抑郁女人康复每天


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生都是在上网课。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上网课没有状态,少了老师的监督和看护,在家不会学习了,对于平时自律较差的同学来说学习很困难,学习效率就很差,自觉不自觉地玩手机看电视,管不住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

家长怎么办,孩子自己也该怎么办?我作为一线高中教师,也是孩子家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把我的方法给大家说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1、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到家少看电视,少看手机,先要控制好自己,其实你的行为在无形中已经影响到了孩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家庭教育。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动不动发货,看着孩子不学习,总是玩手机,看电视,说了也不听。火气一下子就上了,恶言相加,拳打脚踢,一时间家庭关系搞得鸡飞狗跳,矛盾尖锐。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沟通,听听孩子怎么说,让他表达一下他的想法,要缓和矛盾。

3、家长要做好监督,检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跟上,特别是不自觉的孩子,更是要跟紧,要做到心里有数,及时制止某些行为和不好的习惯。

4、规定玩手机的时间,上课学习的时间,签好协议。让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和课后活动的时间,一定要严格执行计划。

孩子自己该怎么做?

1、面对手机的诱惑,我们不能逃避,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要趁此机会磨练自己,学会管理好自己!该用的时候好好用,不用的时候别牵挂!

2、什么是该用的时候?规定利用手机的时间段,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就此约定,在这两个时间段里,老师会上传作业、答疑解惑、小结分享、新闻浏览、观点报告,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为自己点赞,为伙伴点赞。除此之外,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做到不看、不玩、不想!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请爸爸妈妈帮助你、提醒你、督促你、监管你!如果,我是说如果还没办法控制,请爸爸妈妈直接没收。

3、如果你要发朋友圈,请记录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请写下自己对关注事件的点滴思考,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我们能从你的朋友圈里感受到你的成长,感受到你是个会思考的人,你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会科学利用时间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身边充满着无尽的诱惑,希望你能保持本真、淡定地面对。相信自己那睿智的头脑及强大的内心,终有一天会战胜它们。

长时间的居家学习,让我比以往更加坚信,这场较量最终脱颖而出的,必将是强大的自律者。

未来一代必将由这样的自律者来引领自律者,赢未来!


高考大学堂


在家上网课,学习没有状态,总想看电视、玩手机,这种情况应该是很普遍的。

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要过于焦虑,然后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它。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的自律性都非常差,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尚且喜欢偷懒,何况孩子。

学生已经在家隔离30多天,活动空间小,不能外出,也不能和其他人接触,每个人都会出现烦躁和焦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是没办法集中精力学习的。

但是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调整精神状态。

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也不能玩手机或者看电视,要在一旁陪同学习或者看书,营造学习的氛围。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该玩的时候看电视玩手机都可以。

再次要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不能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最后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美食,提高孩子的厨艺,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这样孩子就不至于一直玩手机看电视,精神状态涣散


小学语文课堂


由于现在学校不能上课的原因,只能是在家上网课。而上网课有些学生会不能够约束自己。会习惯性的去看电视或者是玩手机或者是上网。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失去了学校和老师的约束。那么自制力差的学生肯定不会做到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按时的去做作业,按时的去上课。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家长最好是在旁边辅助。因为上网课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并不知道上网课要持续多长时间。所以家长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上网课的时候做到专注专心。

平时在和孩子唠嗑儿聊天儿的时候,让他感受一下社会生活工作的不容易。如果言语不能打动让孩子烦的话,那么这些话是不能说的,我们就以旅游的方式或者是亲身体验的方式,让他感受一下生活的不容易和工作的辛苦。这样做是让他切身的去感受生活的艰辛。

当然这样做可能对于某些学生和家长来说,并不能接受。但是这样做会加深我们平时说话的絮叨,在孩子当中心中留下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如果等到他年龄大了再想起来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会感到句句都是至理名言。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的为他好。所以即使麻烦,我们也要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劝说。

即使效果并不是特别好,那么我们也要去做。因为这是家长的责任。是必须要去做的,即使艰难也要坚持。


生活电器维保


防疫在家上网课没有状态,自学没有状态,不自觉手机,电视看不停,怎么办?教育部28日夜间发文,原则上各类学校开学时间继续后延。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在家不学习的话,这段时间就荒废了。网课不得不上,那么如何学好呢?

1、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习惯于学校学习,是因为学校提供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学习。所以在家可以尽量模拟学校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单独开辟一间书房,每天摆好当天的学习资料。做过粗略统计,大多数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都善于清理桌面,有条有理、主次恰当。没条件的也要将卧房清理好,不要营造出懒散的学习氛围。另外,学校学习最有氛围的地方是远离电子产品。所以请跟学校一样与电视绝缘。手机请只用于听网课。

2、制订每日复习计划与学习目标。

定时、定量完成学习任务。各科目之间合理分配时间,不打疲劳战。

3、劳逸结合,但注意纪律。严格按照学校学习、休息时间来分配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课间休息绝不可再碰手机,电视。

4、每天留出一小段时间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进展。做到当日问题当日消化,不留漏洞。不懂的问题过多影响学习效果。

5、制订考试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进行测验,按时完成,打分,订正错误,调整学习计划,不断自我鞭策。

6、保证作息规律,加强锻炼。不规律的作息影响学习效率。一旦不良生物钟建立起来,开学后难以调整,百害而无一利。

抗疫白热化阶段 ,每天等待开学来拯救自己的懒惰,只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万事开头难,坚持下去,一旦好的习惯养成,受益无穷。所以,从现在做起吧,一起加油!

我是江老师数学课,欢迎学习交流。


江老师数学课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天天接触电子产品,家长们是不是都很焦虑?怕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就上网玩游戏,怕孩子沉迷进去出不来,怕孩子近视......


一方面是担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了孩子的学习配备各种电子产品,平板、电脑一样不落,那个矛盾的心情啊,相信家长们都是一样一样的。


电子产品究竟是不是洪水猛兽,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一直充满争议的话题,在这个被电子产品改变了的世界,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它们已经变得不现实。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地铁上,几乎所有人都在看手机。去亲戚家,我们在沙发上看手机。跟朋友吃饭,我们会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在游乐场,孩子在里面玩,我们在外面刷手机……


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操作起电子产品来也是得心应手:拿起大人的手机看看自己的照片和小视频;画了自己喜欢的画作时,拿父母的手机拍照留念,并且发给亲人欣赏;想听音乐看动画片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iPad;还有很多孩子每天会通过手机上的软件来进行英语学习等。这样的日常想必并不少见。


电子产品已经浸润到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合理掌握它们已然成为应对未来的一项必要技能。

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关于电子产品不好的新闻出现:曾经有一则《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游戏打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积蓄》的新闻让儿童玩电子游戏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新闻中,12岁的小男孩常用母亲的手机玩游戏,曾在20天内花掉3万多元,其中2万元都用于打赏游戏女主播。


新闻爆出后,很多网友将矛头直指日益泛滥的电子产品,还有网友开始表达对儿童电子产品“上瘾”的深深担忧。于是很多家长禁止孩子看手机玩游戏,将电子产品视为敌人,一些家庭甚至因此连亲子关系都变差了。


既然不能杜绝电子产品的出现,家长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电子产品不是罪魁祸首,根本问题在于使用电子产品的“度”。


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其实是父母引导孩子学习管理时间、加强自律等能力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作为现今这个时代的父母,没必要视其为洪水猛兽,“堵”永远也不能赢过“疏”。


作为家长,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这件事上,可以做些什么呢?


父母以身作则做到自控

家长先想想自己,一天之中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少。在家里是不是会时不时地拿起手机就看,刷微博朋友圈、玩游戏、看抖音...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作为家庭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孩子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举动。如果父母整天都抱着手机、电脑,却让孩子少玩点电子产品,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会怎么想呢?


因此,平时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既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能获得充分的存在感,就不会过于迷恋电子产品。当孩子热衷于电子产品时,就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并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陪伴,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缺失的。


帮孩子筛选内容

电子产品有丰富的内容,这也是吸引孩子的原因。但同时,很多内容良莠不齐,尤其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出现,帮助孩子筛选正确的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孩子在使用手机、ipad时,家长要确保这些软件是健康安全的,是适合孩子玩耍的。要了解孩子玩的内容,从中找出可以引导孩子更广泛兴趣的闪光点。


约定时间,实现自律

一些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他们长时间沉入其中,没有时间限制。对于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的规则。


比如说,放学回家可以拿iPad看半个小时动画片,然后必须要去写作业。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孩子参与其中,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孩子才会更好地合作。


制定好规则之后,就必须要按照规则来执行了,当孩子不愿合作时,家长也要保持温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善而坚定地坚守原则。


丰富家庭生活内容

有一些父母为了省心,孩子哭闹的时候就扔一个手机给他,孩子半天都安安静静的。但是前期省下的心,后期都要加倍补上,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的确能让我们省下很多时间,但之后纠正成瘾所花费的精力却要多好几倍。


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明白,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自己的有限时间内,陪孩子阅读、绘画、手工、运动、郊游等等,时间就会过得很快而且充实,手机平板什么的,孩子根本顾不上。这样的亲子时光,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都比不上。


疫情还在持续,孩子们还要在家上一段时间网课,一方面,在和孩子约法三章的同时,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在上课时间偷偷玩手机电脑。另一方面,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自己不频繁看手机,孩子也会自觉。只要合理运用,电子产品会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利器,而不是洪水猛兽。


至尚学邦


这涉及到心理学当中一个自律的边界的问题,这个自律的边界他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存在于我们的习惯当中,用一句简单的经常会听到的话来说,你所有的选择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你的习惯决定你的性格,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

那我们再把这句话的逻辑反推那就是你如果想选择一个未来比较好的命运一个走向,那么你就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性格习惯,然后行为等等等等,所以呢,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你自己的内心的内驱力的问题。

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很明确的期望值,有一个很清晰的边界和目标,那么你自己在当下做很多的细微的选择的时候,那肯定自律性就会强一些,无论是隔离在家的时间还是正常的双休日还是寒暑假,那这种时间的充足的库存和余量如何来用,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王阳明的心法当中说到的是知行合一,如果当前上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当下的考试,那么你的期望值就会比较低,不自觉的就会认为,如果是考试的话,即使这段时间不努力,那可能开学之后放在其他的时间段上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但如果你放到一个更大的时间跨度上来看,那可能放到4年以后考研或者工作,那再往后你对自己的人生的职业的走向,那当下的每一个步骤的时间的积累,都会对未来产生到关键的作用的影响,可以借用一个经济的原理,比如说是蝴蝶效应。

这是从主观的意愿上来去对自己产生一个自律的影响,当然更关键的更实用的打法是客观上来去约束自己,比如说在上网课的期间,把自己关到一个屋里面,或者一个固定的区域,只放跟上课相关的东西,手机等放到一边,不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那么每一堂课一点一点的去给自己的大脑有这样的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形成习惯之后,自己的这种自律性就会提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