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如果说一说身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事,

那么我首先要说一说这个同事。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他,山东人,80后,湘雅医院急诊科医生,家中独子,有两个孩子,爱人也是湘雅医院医生。

抗击疫情的轨迹:急诊科----发热病房----武汉。

性格:执着,责任心强,倔强,仗义。

疫情发生,他把行李带到单位,做好随时支援一线的准备。

医院召集人员去支援武汉的名单上没有他,他从同事手中抢到了一个名额。

借此机会,我和大家说一说他的故事。

疫情,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了我们可爱、可敬的同事们。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他是谁?

他是湘雅急诊科医生宋延民医生。一个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责任感十足的山东人。因为急诊科工作繁忙的原因,还未满40岁的他,早已经白了头发。

当我看到他的白发时,有中愕然的感觉。也很心疼。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骨子里有一种执着的干劲儿。干就要干好的冲劲儿。

疫情开始,就把行李带到了单位。

在全国通报情况时,各地都做好了防疫的准备。此时,他也主动把行李带到了病房。得知他把行李带到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当时医院响应疫情防控工作,成立发热门诊和放热病房。他第一时间向科室主任申请去发热病房,管理发热的病人。是我看到的第一份请战书。为了让科室主任同意他的请求,把行李的照片发给了领导,显示他请战的决心。

聊起父母,他纠结了很久。

在一次微信群聊天的时候,得知他开始报名申请去发热病房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怕父母担心。考虑到他是家中的独子,并且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所以他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支援发热病房而不能回家,只是说在医院值班。

长时间不回家。总是经不住父母的盘问。当得知自己唯一的儿子在发热病房,冒着感染风险的时候,父母都哭了。父母知道后,他还是定期打电话报平安,每打一次电话,父母都会哭一次。几次后,才接受了他支援一线的现实。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说起孩子,他哭了。

当时,面对很多疑似的病人,自己没有考虑到被感染的风险,就想着尽自己的力量为疫情做点事情。然而在发热病房上班,把行李带到医院,也有担心把病毒带回家,带给年幼的孩子。

因为长时间不回家,两个孩子总会问起。在孩子参加的一次疫情作品比赛时,才了解到孩子们的心情。元宵节的那一天,他的小女儿问他的儿子:“哥哥,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呀,他有汤圆吃吗?我想爸爸了”。懂事的哥哥安慰妹妹,“爸爸去打怪兽去了,怪兽不好打”。

听到讲述孩子们的对话后,他哭了。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从同事手中抢到一个支援武汉的名额。

得知武汉疫情严重,医院在短短8个小时内迅速组织了一只130名医务人员的医疗队去支援武汉。他得知到这个消息时,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一心要支援武汉一线的他,没有放弃。找到自己病房同事游说,苦口婆心劝说同事把这个名额让给他。最终,经不住他的劝说,同事把名额给了他。

经过了医院的同意,在发热病房下班后,一早拉着自己的行李,剪了一下头发,就集合出发去武汉了。有同事笑他“像捡了个宝似的。屁颠屁颠就集合去了”。理解他能得到去支援武汉机会的心情。

“抢到了”援鄂名额的他,开心的像孩子,说到父母却哭的像孩子


在武汉,除了忙和累,还收获满满的充实感。

在他支援武汉时,偶有发微信问候一下他,让他保重身体。一般会过两三天才有回复。说太忙了,也太累了。最快穿一套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的时间是22分钟,穿一套防护服的工作时间,一般在十个小时。期间不敢喝水,无法上厕所,所以听说有人带了50几条内裤去,还有人带了很多成人尿不湿。

他笑笑说,因为太匆忙了,没有准备尿不湿,只能不喝水,只能憋着尿。

看着病人病情缓解,康复出院的时候,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疫情还未结束,他还在奋战着。

盼望他凯旋归来,保重身体。

看看湘雅医务人员的风采吧!!https://m.weibo.cn/status/4480163313879135?sourceType=weixin&wm=9006_2001&featurecode=newtitl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scene=2&clicktime=1583721869&enterid=15837218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