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是什么?和哪些人有关系?

小伍讲历史


简而言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典故,出于楚汉相争时的萧何与韩信的故事。韩信,淮阴人微时贫甚,曾挎剑行于市中,被一“屠中少年”所辱,逼其从跨爬过。信不以辱己而激怒之,“熟视之,俯出跨下,匍匐(而出)。”由此被人笑为怯。后投奔于楚项羽之下,因受项羽鄙视而授以卑微小吏。数上良策而不被用。于是又转投刘邦。又因上述原因不被重视,仅授以管理粮秣的小职。后结识刘邦的谋士(后为相国)萧何,一番谈论,萧何惊为奇才,虽屡荐于刘邦却不被重视。韩信心灰意懒,不辞而别。此时正值刘邦新败,何闻之来不及向刘邦请示,便急急策马追去,推心诚意劝归,并誓言力荐。二日后归见刘邦,苦谏力荐重用韩信,并劝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信为大将(帅)。至此始,韩信一步登天为统帅,幸为何所荐而成。是为“成也萧何”之謂也。

其后韩信果然不負所荐,败三秦、定诸侯,;重振军威,败死项羽于垓下,为刘邦打下天下,立下不世之功,被封为异姓王。后来刘邦谋废诸异姓王,以莫须有罪名,将功高盖主的韩信削为“淮阴侯”。韩信自以功大,无辜被贬而心怀不满,多有怨言。并“称病不朝从。……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引起刘邦的猜忌。最后竟与守将陈豨图谋不轨,被家奴之弟告发“谋反”——而此时刘邦正在外处,令吕后做难。此其时也,萧何出谋:诈称刘邦在外击败并杀死陈豨,派使来报捷,诈韩信单身朝賀。于是擒斩韩信于长乐宫室。——此所谓“败也萧何”也。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其死也,又出其谋。故后为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涛海腾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个是刘邦的丞相萧何,一个是刘邦的大将号称兵仙的韩信。这句话妙就妙在表面上说萧何,实际上是对韩信本人一生高度、精确的概括。



第一句主要讲韩信一生能够成功,成为名垂千古的军事奇才,多亏萧何星夜追赶并向刘邦举荐才有韩信最后的成功。



想韩信当初,穷途潦倒,到项羽军中从戎,谁料项羽看中的是身体强壮的武夫,压根就瞧不上韩信这个非男非女的样子,屡次给项羽献计都不能采讷,韩信一气之下又跑到刘邦军中,不料韩信也没有被刘邦重用,韩信一看星夜离开刘邦大营,此事让萧何知道后,急忙策马去追韩信,因为只有萧何清楚韩信有多大能耐,他不能让汉王失去天下一个奇才,萧何追回韩信后,急力向刘邦举荐韩信,经刘邦考察,认为韩信乃当世奇才,遂叫人筑台,几天后在筑好的台子上召开拜将大会,当着全军将士拜韩信为大将军,才有了后来韩信的大有作为,一举消灭了楚军,为刘邦夺取了天下。



第二句话主要讲,韩信后来被吕后诛杀,也完全怪萧何出谋划策让韩信上当受骗。刘邦一边利用着韩信给自己打天下,一边在给韩信下套。当韩信拿下魏趙,平了燕国,攻打齐国之时,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当韩信取得垓下之战大捷时,刘邦立即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把韩信调离功高威重的齐地,尔后借巡游云梦泽之际,假称会聚诸王用调虎离山之计将韩骗至陈,趁机以谋反罪将其拿下,带回长安,从楚王降为淮阴侯,让其闲居在长安,韩信从此称病不出,后韩信暗地里唆使手握重兵的边将陈豨造反,自己在长安里应外合,陈豨造反后,刘邦率兵前去平反,韩信谋反之事被人告发,吕后叫来萧何商量对策,最后合谋,差人说陈豨已被皇上抓获,大臣们都在宫中前去庆贺,要韩信前往祝贺,韩信信以为真,在长乐宫钟室被杀,后又被刘邦夷灭三族。



所以后来有人把韩信一生概括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成功也因为萧何,身死也因为萧何,看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知未是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呗,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同一个人。

秦朝末年,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他那先是投奔项羽,参加反秦,曾经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觉得自己的才能无法展示,便又改去投奔刘邦,刘邦一开始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后来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觉得韩信非常厉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当萧何准备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跑了。

因为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在加上部下都觉得离家太远,有点想家,所以纷纷逃跑,韩信也觉得刘邦没有重用自己,也跟着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告诉刘邦,就骑着马去连夜把韩信追回来了,刘邦觉得萧何太小题大做了,萧何向刘邦详细的介绍了韩信的情况,说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如果你想一辈子做汉中王,那就算了,如果要想要夺取天下,必须要重用此人,结果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隆重地举行了拜将仪式。

韩信被立为大将军后,果然不负萧何的推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先是被立为齐王,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又改为楚王,然后有人告韩信谋反,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以后,觉得刘邦是畏惧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者出跟随出行。

然后韩信准备反叛,他的一个家臣的弟弟。上书吕后告发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然后萧何为吕后谋划将韩信骗到长乐宫,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然后诛杀了韩信的三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可以说是韩信一生的写照。






了解历史看这里


成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相韩信,掌握兵马大权,助刘邦平定天下。

败也萧何,韩信功高盖世,受刘邦封侯,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故意离开京城,呂后有请韩信,萧何将韩信带到五凤楼,头不见天,脚无踏地,朝庭刀剑不杀韩信,女屠夫用菜刀将韩信杀死,女屠师是韩信当年杀死樵夫的妻子,韩信死三十六岁。韩信本命七十六岁,冤枉寿元四十年,大闹天庭地府,韩信四大罪,一罪,寄食漂母不认漂母,二罪,问路经杀樵夫,三罪,迫母葬下金牛地,四罪,脚踏刘邦,目无君王,四大罪状,折扣寿命四十年,韩信终于认罪伏法了,打入地狱。


老道石敢當


第一,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是指韩信的生死成败。第二,与刘邦、吕后、萧何有关。详解:1.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句话意思是你的成功和失败都与同一个人有关。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而这个淮阴侯就是指韩信,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是因为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领导才能,而在当时那个年代,韩信生活孤苦,投奔项羽,不被重用,而后又投奔刘邦,仍未被重用,后偶遇萧何,一席长谈,相交胜欢,欲举荐韩信带兵;奈何韩信满腹兵法无用武之地,便随当时归乡逃兵一起潜逃,萧何恐失去韩信这个人才,便骑马月下追回韩信,而后荐与刘邦,拜为大将军,此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指刘邦称帝后疑心韩信,解除其兵权,改封“楚王”,遂又逮捕韩信,赦免后封“淮阴侯,而韩信终日不得志,欲图谋反叛,后被人告发吕后,吕后请萧何谋划杀害韩信。有句话充分的概括了韩信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少主的未来


韩信是靠 萧何举荐给刘邦成为大将军。

韩信也是被萧何骗到未央宫,被吕后杀死。

萧何月下追韩信。

人物分别有:吕后和萧何




杰哥208733768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开国功臣人物的故事。萧何是丞相,韩信为大将军。这句话妙就妙在表面上称赞萧何神通广大,实际上是对韩信悲剧人生真实写照!。

第一句主要讲韩信一生能够功成名就,成为名垂千古的将军,萧何向刘邦举荐为大将军,才有韩信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秦朝末年,韩信一心建功立业,到项羽军中从戎,谁料项羽看中的是身体强壮的武夫,压根就瞧不上韩信,屡次给项羽献计都不能采讷,反而被嘲笑!韩信一气之下又跑到刘邦军中,不料韩信也没有被刘邦重用,韩信心灰意冷星夜离开军营,此事让萧何知道后,急忙策马去追韩信,因为萧何深知韩信只能,刘邦争夺天下必须依靠韩信的才能,萧何追回韩信后,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认为韩信乃当世奇才,遂叫人筑台拜将,当着全军将士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才登上历史的舞台,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一举消灭了楚军,为刘邦夺取了天下。

第二句话主要讲,韩信后来被吕后诛杀,也完全因为萧何出谋划策导致韩信上当受骗。刘邦一边利用着韩信给自己打天下,一边在给韩信下套。当韩信拿下魏趙,平了燕国,攻打齐国之时,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当韩信取得垓下之战大捷时,刘邦立即把韩信从王改封为楚王,把韩信调离功高威重的齐地,尔后借巡游云梦泽之际,假称会聚诸王用调虎离山之计将韩骗至陈,趁机以谋反罪将其拿下,带回长安,从楚王降为淮阴侯,让其闲居在长安,韩信从此称病不出,后韩信暗地里唆使手握重兵的边将陈豨造反,自己在长安里应外合,陈豨造反后,刘邦率兵前去平反,韩信谋反之事被人告发,吕后叫来萧何商量对策,最后合谋,差人说陈豨已被皇上抓获,大臣们都在宫中前去庆贺,要韩信前往祝贺,韩信认为萧何不会害他,前往祝贺,在长乐宫钟室被杀,后又被刘邦夷灭三族。

所以后来有人把韩信一生概括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成功也因为萧何,身死也因为萧何,表达了对韩信的同情与称赞!


空谈误己1


这句成语是说的是,韩信因萧何而功成名就,最后也因萧何而身死国除。

萧何把韩信引荐给刘邦,起初韩信不受重用,失望之余不打招呼就走人。萧何月下追韩信,把他劝回来,又向刘邦强烈建议,授韩信以重任。韩信大展军事才能,助刘邦取了天下,被封淮阴侯。

可惜好景不长,因刘邦接连诛杀开国功臣,韩信十分害怕,又经人煽风点火,动了造反的心思。没来得及发动,就被刘邦抓了。刘邦和吕雉举棋不定,一时不便下死手,又是萧何给吕后出主意,才最终导致了韩信被杀。


灞上桑


说的是韩信。韩信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阶梯,是由于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也!他的被杀也是由于萧何,要不是有萧何,估计韩信会真的反了吧!至少,他会有所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