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每一個出色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智慧的家長。

2019年高考後,一位北大學霸的媽媽成為了眾多家庭學習的榜樣,原因是她對家庭教育深刻而長遠的關注度。

這位媽媽名叫夏燕,在家長討論會上,她把自己的十餘年的育兒心得教授給大家,特別是“如何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這個問題,她給出了準確的答案。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01、幼兒園養成閱讀習慣

嚴格來說我的孩子小朱同學是在幼兒園養成的閱讀習慣。

因為孩子是早產兒,當時在孩子滿月的時候,我就下定了一個決心,一定要把他好好培養成優秀的孩子。

孩子三個月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講一些小故事,包括讀簡單的五言詩,床前明月光啊等等。

當時我們的朋友啊,老公什麼的都笑,我說我是對牛彈琴,我不這樣以為。

因為在那以前我看了一些有關的書籍,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會接收到一些信息的。可能有人認為他聽不懂,或者這種辦法對他沒有用,但其實我覺得這是最讓我驕傲的一件事。

就是對孩子堅持進行朗讀,一直堅持到他上幼兒園大班。之後他就可以自己自主地去看書,不論是朗讀也好,誦讀也好,他都會自主地完成。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非常驕傲,這個事做的很值得。

對我來講,我現在回顧過去,我認為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從孩子的閱讀習慣養成開始的。

因為我們的孩子進入北大以後,他的各種閱讀習慣,包括對知識的學習和學習力,都受益於閱讀。

現在,閱讀習慣的養成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一個共識。

一個好的習慣,我把它比喻成存錢。我們往存摺裡裡面不斷地存,孩子就在這個時間的推移中越來越豐富。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02、教育要越早越好

我經常跟大家分享,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培養他閱讀習慣的最佳機會,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氣就等於在後期花一噸的力氣。

所以我想對家長來說,不管你們家的孩子有多大,越早教育越好。

在幾年前有幾十位諾貝爾得獎者,他們在聚會的時候,一個記者問有一位獲獎的科學家說:“請問您在哪所學校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的回答非常讓人吃驚,他說是在幼兒園。

那記者問他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這位科學家說我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拿,東西要擺放整齊,做錯了事情要道歉,要仔細觀察事物。

這個科學家說出的就是他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對他未來有決定性意義。

孩子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正是每天一點點進步,孩子在不斷地更新,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收穫,學會新的行為。

孩子們會不斷在這樣一個重複循環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又會決定人的某些性格。性格和良好的習慣就是從小開始養成的。

我想如果有什麼小方法的話,我想我們就是從小給孩子進行了早期的教育,可以說是開發教育,給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語言環境。

家庭氛圍也很和諧,而且我們經常和孩子一起去溝通探討,包括家裡房間的設計,張貼一些字畫,包括書籍的購買等等,這些都是體現一個家的和諧溫馨,謙讓,讓家庭成為雙方都感到舒心的港灣。

通過教育小朱這一路的感受,我覺得對孩子而言,習慣,簡單的說就是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堅持做。

這樣孩子心裡面就會產生一種理念,就是對待任何事情都很自律,會有很強的目標感,會有計劃性,再加上堅持,閱讀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當然這個也不能急,這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03、興趣+目標細化

我們在給孩子做閱讀習慣養成的時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幼兒園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需要採取一種很有趣的方式來激起孩子的興趣。

但是前面我也說過,因為我們對他早早的就進行了早期教育,所以很早他就奠定了語言的基礎,也可能會有一定的天賦,他對語言就很敏感,包括上幼兒園以後他會自己去看一些畫冊,還有一些簡單的書籍。

我記得當時我和老公會經常給他講故事,一家三個人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孩子有一種代入感,無論是故事也好,童話也好,兒歌也罷,通過這種角色的帶入進行二度創作,過程很愉快,很生動有趣。

在這樣的氛圍中,讓孩子接受一種無意而為之的訓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覺得養成閱讀的習慣,我們還是要把一些目標細化。

比如說今天我們就把這首詩背會,這周我可能背4首,或者這一個月我把弟子規讀熟等等。

細分目標會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目標感,他會很清晰今天該做什麼,這一週該做什麼,他會覺得很有計劃性。

然後也可以給孩子定一個小小的合約,也算是一個約定。比如孩子今天一定要把這首詩背會背不會的話今天都不睡覺了。

這樣下來孩子就不會去拖延,而且他也不會說這個事情要放到明天去做。就在這點上,我覺得對他的影響還是很大,所以到現在我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今日事今日畢,這一點習慣非常好。

另外對孩子習慣的養成一定要注意,不能急躁,要漸進。

因為大家都知道,欲速則不達。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孩子嚴格要求和循序漸進結合起來,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逐步加大難度。

另外我們還對孩子進行了一個積分式的教育,也算是打分吧。當時我們是這樣做的,一個月的滿分是100分,孩子給爸爸打分,爸爸給孩子打分。

我們家就是用了這樣的一個表格式的方法,在孩子的閱讀基礎上進行一個小小的嘗試,最開始的時候是獎勵他,獎勵一些他喜歡吃的,需要的一些書,到寒暑假的時候我們再做一個小小的旅行,或者什麼別的東西。

不論是什麼方法,主要就是想激起他的一種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04、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具體措施

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歸納了一下,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點,就是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培養孩子的習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父母的態度。

如果我們把閱讀作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非常喜歡看書。如果我們覺得津津有味地看書很有趣,興趣盎然,孩子也會覺得讀書非常有趣。

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你不這樣做的話,孩子會說你們都不看書,憑什麼讓我看?

第二點,我覺得是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閱讀篇目。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小班幼兒園這些選擇偏於圖畫類繪本多一些,內容豐富,圖形也比較大而清晰,中班的孩子就要選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讀物,到大班以後就要提升一些難度,主要選一些科學知識為主導的兒童文學等等,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豐富孩子的詞彙。

第三點呢,就是我們在家裡專門給孩子開闢了一個閱讀角,孩子從小就知道在這個房間裡有一個他專門讀書的小書房,至少要有一個書架。

這裡的書籍都是和孩子一起去書店進行挑選的,他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書。而且很多書我們是在圖書館借的。

其實呢,借的書和買的書還真不一樣,我更願意借的多一些,我也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借書。借的書和買的書的感覺不一樣,借的書他會覺得更珍惜,我的孩子也說好像借的書,他看得更快一些。

第四點,閱讀的環境我覺得也很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給孩子讀他喜歡的書,然後讓在一個他喜歡的地方閱讀,這是他很享受的一件事情,而且是他特別樂於做的一件事情。

第五呢,可以跟孩子一起製作一個閱讀計劃,讓孩子養成能夠按照計劃進行閱讀的好習慣。

大家知道計劃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還引導孩子學會帶著問題去讀。

那麼在之前呢,我們就要先抽一點時間,先熟悉一下孩子要看的書,包括我們提的一些問題都要提前寫在紙上,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仔細閱讀,然後回答問題,這樣就會更有針對性。

第六點,我記得小朱同學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我就會給他提一個要求,就是讓他講給我聽,把它複述一遍。

其實我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複述的過程,對於孩子的訓練,包括概括能力,表達能力,還有記憶力,非常有好處。

所以推薦給家長們,如果孩子很小在讀幼兒園,可以讓孩子把他讀過的童話故事講給我們聽,這個比讀一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孩子他覺得會更有趣,比如說一個童話故事,我們一家三口我們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後我們非常有聲有色的把這個故事通過加工呈現出來,就好像打造了另外一個作品,這樣孩子會很有成就感,而且他複述的過程就是一個語言的積累過程。

第七點,在閱讀之後,我們要要求孩子去理解。

比方要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針對這本書我們可以有哪些共同的問題去探討,比如說這個主人公是誰,他做了什麼?這樣做行嗎?由淺入深引導孩子,加強他對內容的理解。

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引導孩子,孩子他一般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我們可以讓孩子去提問,看他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然後進行思考。

他自己的一些問題,這個書裡面是沒有他需要的答案,他要去自己尋找答案,他慢慢自然就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八點,還有一個小方法,就是孩子可以做閱讀筆記,比如說準備幾個非常精美的小日記本,他就會在這個本子裡面記一些內容,比如什麼時候讀了什麼書,還會摘抄一些喜歡的名言警句或者一些詞語,還有對一些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思考。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05、閱讀,讓父母也從中受益

我自己通過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我覺得我也是一個在閱讀中受益的媽媽。

孩子去上大學了,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失落啊,覺得像空巢老人一樣。

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感覺,我說我既不空巢也不是老人,因為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所以我現在做的比較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著很多孩子做親子閱讀,和他們一起享受閱讀的快樂。

現在和孩子們一起做閱讀活動,我就彷彿看到了以前我孩子小的時候帶他做閱讀的一些美好時光。

通過引導他們,無論是語言動作還是其他的形式,把書的內容或者故事表現出來,針對一些重點的情節或者內容,去引導孩子進行大膽的想象,豐富想象力。

孩子就在玩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原來閱讀是一件這麼好玩的事情。

然後我的孩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就是揚長教育,是對孩子進行經常性的鼓勵,對他的某種行為表現出積極的正能量的肯定。

因為孩子非常需要我們大人的關注和注意,所以我們家長要真的在口頭上多去讚揚孩子,去表揚他鼓勵他,包括他的這種閱讀行為孩子是很棒的,那麼我們就要通過我們的肢體語言去親親他,抱抱他,拍拍他什麼的。

通過點點滴滴這種愛的流露,讓他體會到父母對他的這種情感和鼓勵,能夠堅定他對閱讀的這種興趣。

父母其實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孩子具有非常大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所以孩子在閱讀習慣的養成中,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抓住關鍵其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去逛書店,去圖書館借書看書,體會在圖書館裡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我們在家裡要設置一個書房,或者給孩子設置一個閱讀角或者屬於他的一個書架,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有一個閱讀的小世界。以書為伴,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堅持在孩子睡覺前給他讀書,這個對10歲以前的孩子還是比較合適的。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都能夠自己讀書了,還有必要讓父母讀嗎?

但是我覺得親子共讀,不單單的是讀書,更重要的是一種親情的交流。

我想沒有哪個孩子不需要這種父母的愛,我們給孩子讀書,也給孩子一個意外的驚喜,這個也對提升父母和孩子的閱讀水平都有好處。

北大學霸媽媽:為什麼我孩子看得進去書?他只做了這7件事


06、以身作則,知行合一

前面說了很多閱讀習慣,更重要的還是兩個字:堅持。

只有堅持,最後才能成為一個受益終生的習慣。我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們不單單要讀書,還要在暑假呀,其他節日裡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先做功課,提前查閱一些資料,擔任某個地方的導遊。

我記得我的孩子在一歲的時候,我們全家就帶著他去玩。因為我是老師,每年都有寒暑假,所以寒暑假必須帶孩子出去走一走。全國各地,包括國外,他都走得比較遠。

所以孩子每次的出發前就會受到一個訓練,非常有好處,就是學會了給我們安排行程,包括他自己的要做什麼,都會有一些計劃。

有8個字我想送給家長們:以身作則,知行合一。

以身作則,你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模仿。

這個是真的,我們一定不能忽略。我們在很多事情上要給孩子起到一個很重要的示範作用。

知行合一,就是我們知道這個事情,就一定要去做。人們常說知道的和做到的距離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而對於閱讀習慣的養成,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心急。我們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不會有白走的路。

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孩子的閱讀能力養成,充足的基礎是最主要的。

基礎是什麼呢?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親子關係。因為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可以反射出我們父母的影子,所以我想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家庭閱讀學習氛圍。

總而言之,就是那八個字:以身作則,知行合一。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不單單是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無窮大,也要讓我們家長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來修行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