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华容道放曹操什么事没有,马谡失街亭却被斩了?

小评三国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本来立过军令状的他,却轻易的逃脱了法度的制裁。而马谡失街亭,却被诸葛亮斩杀了。这完全是两种待遇嘛!一个是刘备的兄弟,一个是诸葛亮的爱徒,同是违背军令,待遇却天差地别。

题主所问,应该是一个“演义”问题。因为在正史中,关羽没有把守过华容道,不存在义释曹操一说,军令状什么的,更是莫须有的事。

另外一点!正史的马谡,也没有请命驻守街亭。马谡的先锋大将,是诸葛亮主动破格提拔的。期间,马谡也没有立过军令状。诸葛亮斩杀马谡,是因为马谡违背了他的军事思想,导致了街亭大败,进一步导致了北伐崩盘。


所以就不谈正史,单以“演义”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罗贯中杜撰的一则小故事,目的是为了突出关羽忠义无双的英雄形象,顺便吹捧一下诸葛军师的神机妙算。

根据“演义”的剧情发展,让关羽把守华容道,是诸葛亮的一则计谋。

由于诸葛天师夜观乾象,发现了曹操命不该绝。所以故意以言语激怒关羽,让关羽主动立下了军令状。其目的有三:

  • 第一:曹操命不该绝
  • 第二:给关羽报恩曹操的机会
  • 第三:去一去关羽的傲气
结果不出所料,在华容道上,关羽果然念及旧情,放走了曹操一行……

归师之后,诸葛亮、刘备依计行事,要挫败关羽的傲气,陪着他演了一出“兄弟情深”的大戏。

最佳男主角诸葛亮大秀演技。先假装恭维关羽。见关羽面如土色。又故作愤怒,责备左右办事不利,没有及时通报远接“功臣”。

演技炉火纯青、无可挑剔……

关羽还傻傻的不知就里,听完诸葛亮的一番恭维,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小脸蛋羞得通红通红的。只道“关谋特来请死”。

诸葛亮故作惊讶,莫非曹操不曾往华容道上来……

逼得关羽主动承认错误,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诸葛亮“恍然大悟”……一本正经……要斩杀关羽……

紧接着……最佳男配角“皇叔”闪亮登场……道出一个兄弟情深……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虽然立过军令状。但究其根本,这不过是罗贯中导演的一出大戏,由诸葛孔明主演,玄德皇叔配演。关公以及众人,是观众来的。

所以!诸葛军师再怎么牛,总不可能假戏真做,把观众老爷杀掉吧!何况关羽还默默的给诸葛亮、刘备点了一个赞……

反观马谡,街亭之战不是演习,而是实战,是关乎蜀汉生死存亡之大战。打赢了,蜀汉就有希望控制陇右地区,可以以陇右为根据地,与曹魏相互制衡。换句话说,就是有争夺天下的权利;打输了,蜀汉就会全面崩盘,再想西出祁山,难度就会更大。

马谡不但立下了军令状,还违背的诸葛亮的法度,导致街亭兵败,将蜀汉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局面。

所以!马谡被斩,也在情理之中……


爱尚文史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本是诸葛亮的一个局,演义中写的是诸葛亮夜观天象,知道曹操寿命未到,所以派关羽去镇守华容道,以便放了曹操,因诸葛亮知道关羽最讲义气,所以判定他必定放曹。其实按照真正的历史背景下,吴蜀两国刚刚联合赢了赤壁之战,而从赤壁之战可以看出蜀国的兵弱,国家实力远远落在吴国之后,如果曹操死了,那么东吴对西蜀的威胁将大大的增加,所以诸葛亮有意释放曹操最主要的原因是形成魏蜀吴三国之势,来相互制约,这样蜀国才不会受到威胁;其次诸葛亮让关羽镇守华容道也是为了除去隐患,因为关羽一定会报当年土坡之恩,所以今日不放,以后再放,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关羽乃刘备兄弟,所以说地位可显而知,诸葛亮用军令状制约关羽,也属于拿住了关羽的小辫子,所以说对以后的管理也是有好处的。

而马谡街亭失守的背景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魏国料定刘备死后,蜀国根基未稳,不会有大的军事动作,然而在这个时期诸葛亮却选择了北伐,主要也是想趁着魏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对其进行打击,这样成功率能高很多,然而却在这次北伐中出现了一个不该发生的错误,那就是用错了马谡,失了街亭,所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也为以后的北伐打了一个很不好的底子,所以诸葛亮才要挥泪斩马谡,而诸葛亮落泪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心疼马谡,而是痛恨自己没有相信刘备的告诫,刘备曾说马谡不可重用。

综上所述,这就是关羽义释曹操就会被原谅而马谡失街亭就会被杀的原因!







杨金东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何没受到处罚的答案如下:

1.关羽的身份不一般。关羽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放走曹操之后,刘备还为关羽求情。而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下属,理所应当要给刘备面子,肯定是不能杀的。

2.诸葛亮早知关羽会放走曹操。我们都知道,曹操之前对关羽有恩,关羽又是一个忠义的将军,因此遇到自己的恩人,他是不会杀自己的恩人的。

3.这是诸葛亮顺水推舟的计谋。诸葛亮知道曹操对关羽有恩,知道关羽不会杀死自己的恩人,如何巧妙的利用这样的关系呢?那个时候,曹操还不能死,一死所有的北方势力将全部与蜀国为敌人,那时候蜀军还不够强大,因此,诸葛亮顺手推舟设计了这样一个计谋,巧妙的让关羽还了曹操的人情。

然而,马谡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1.那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为蜀军已经没有人才可用,这时候只能启用稍微有点能力的马谡。但是街亭又是北伐的关键节点,没有街亭,北伐是肯定输的。所以街亭丢失,对诸葛亮打击太大了。

2.斩掉马谡是不得不斩。要想军令畅通,严格的治军是非常必要的。马谡作为主将,不听副将参考意见,是违背军规的。因此杀掉马谡就是在整顿军纪。


慢读老故事


关于华容道放走曹操,是诸葛亮精心安排的。如果换了别人曹操必死无疑。关羽念昔日恩情,放曹操一马。好让关羽还曹操个人情 ,诸葛亮知道曹操不能死,他死了北方就大乱了,那时候孙权就能腾出手来把刘备灭了。真实的曹操也没有走华容道。在说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兄弟情深,肯定为他求情。而马谡呢!他失去街亭,让北伐大军,失去了有利的军事要地,导致北罚失败。早先刘备就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诸葛亮没有听,所以北伐失败。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得安抚军心啊!这样马谡就必死无疑。虽然舍不得杀,但是形势所逼,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德州小哥寻缘


2个原因!


一是,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诸葛亮意料之中的事。曹操于关羽有恩,诸葛亮有意派关羽守华容道,从而放走曹操!否则派张飞去,曹操就死了!那为什么诸葛亮不干掉曹操呢?还要放虎归山呢?因为曹操不能死!曹操死了三国不鼎立,平衡被打破,后面一切都没故事了!所以曹操被关羽放走,诸葛亮早就料到了?干嘛要怪罪关羽呢?

第二呢,杀马谡时,诸葛亮已经是蜀国的实际掌权人了,杀马谡立威,严肃军纪,肯定要杀,再说马谡是立过军令状的,不杀无法向手下将士们交代。以后说话还有份量吗?而关羽放走曹操时,诸葛亮权威还不大,刚加入团队不久,能拿老大的兄弟开刀吗?





所以说,时间不同,人物不同,虽然犯同样的错,但关羽与马谡的命运也就不同了!怪就怪马谡,你跟关二爷比个毛呀?你们能一样吗?


英雄悲歌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其实刘备心中早就明了,只是他不想点破。他派关羽去拦阻曹操,明白关羽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所以他是想让关羽还了曹操曾经的恩情,以后再见时不再为难,同时也想警告曹操,有我刘备三兄弟在,你曹操就赢不了,给曹操一个威慑。关羽和刘备是结拜兄弟,他们之间感情非常好,一方面是因为他忠心,一方面是他武艺高强,所以因此而怪罪他,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他宁愿宽容关羽。

而马谡不一样,他是诸葛亮得意的弟子,但为人自大狂傲,只会纸上谈兵,刘备一直看不起他。诸葛亮用他是想让他建立功劳,以后好辅助刘禅,但是没想到他不听嘱咐,不把诸葛亮的话放在眼里。反而轻视曹军,最后狼狈不堪的溃败。诸葛亮有很多考虑,不杀他,不能够安定军心,难以服众。还有为了立军威,他犯了大错,所以没办法只有挥泪斩杀他了。


逍遥一游


华容道关羽放曹,是乘胜追寇,演义了关羽知恩必报之心。孔明不斩也演义了刘关张的情义,如果斩了,就等于蜀国沒有桃园三义之说,自取灭亡。

斩马谡就不一样了,一是孔明的学生,在成败一战的重要关头,丢失街亭战略要道,险使孔明全军复灭

。二是刘备有言此人不可大用,也有大义灭亲,整肃军纪功能。


郑四爷明舟


在蜀汉集团中,马谡虽然算是人才,还曾为诸葛亮平定南中定下“攻心为上”之策,成功降服孟获,但其地位远没有关羽那么高,马谡顶多就是一个谋士,并非是国之栋梁。要知道,刘备就不喜欢他,临终前还警告诸葛亮:“马幼常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说马谡就是赵括,不可授予重任。而关羽就不一样,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追随刘备几十年了,是绝对的亲信和铁哥们。桃园结义时,刘备、关羽、张飞可是发誓“同生死”的,若是杀了关羽,刘备怎么办、张飞怎办,难不成也要陪葬,这显然不成。就冲着这点,关羽肯定杀不得,诸葛亮也知道。

再则,马谡丢失街亭影响北伐全局,关羽放走曹操符合刘备集团利益。


杂谈历史



汉上痴生


因人成事,这也是我们文化的精髓,命运只说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时因地制宜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杀日本人就是正义,和平时期就是罪犯;诸葛亮刚出山未站稳脚跟,不可能杀老大的兄弟;而诸葛亮已经是老大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杀是道义,也是立威,权宜之计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