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的几个县,为何在1954年被划入了吉林省境内?

衢州土郎中


1954年,隶属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等7个县,被划入了吉林省管理。在这7个县的基础上,吉林省后来建立了白城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白城市。白城市目前下辖了8个县,其中的7个都来自于1954年的区域划分。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黑龙江省下辖的7个县,为何会被划入吉林省管理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固定控制范围,一般只达到了辽宁省地区。至于黑龙江、吉林等地,则是游牧政权的控制范围。在中原王朝鼎盛时期,也会发动大规模的北伐,进攻北方的游牧政权。例如汉武帝、唐太宗、明朝永乐皇帝等等,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北伐,并且重创了游牧政权。但是一旦中原王朝的国力衰败,北方的游牧政权又会再次控制整个北方地区,甚至直接进攻中原王朝。这个问题从汉朝到明朝,始终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朝入关之前,自己的前身后金政权,原本就是以东北地区起家的。崛起的过程中,清朝又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
因此,在清朝入关以后,解决了中原王朝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在行政管理上,清朝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内陆地区,清朝继续使用明朝遗留下来的行省制度,但是在东北地区,则没有行政区划和行政官员,清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3位镇守将军。分别是: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三位镇守将军负责各地的所有军政事务。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清朝中前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进入清朝统治后期以后,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出现了。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开始染指东北地区。由于严格的管理政策,清朝曾经严禁中原地区的百姓进入东北地区,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稀少的局面。直到清朝末期,才放开了限制,出现了闯关东的情况。
  为了巩固东北地区,1907年,清朝在东北建立了吉林、黑龙江和奉天三个省份。虽然行政区划名称和现在一样,都是东三省,但管辖区有很大的不同。当时,吉林省的管辖区包括现在的吉林东部和黑龙江东部。到了1928年,为了巩固北方地区的安全,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等北方四省先后建立。其中,热河省的部分管辖区,隶属于东北地区,因此,热河省也被成为东北省份,出现了东北四省的说法。在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三省。紧接着,又开始染指热河省。与此同时,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日本军队积极扶持伪政权。在伪政权统治的10多年时间里,东北地区起初被划分成了14个省,后来又划分成了19个省。
当时,每个省份的管辖区都不大,而且人口数量也很有限。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日本的统治,但并不是东北百姓的意愿。一转眼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在40年代的后期,东北地区的区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东北地区被划分成了9个省份。这样的模式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到了建国以后,东北地区再次出现区域调整。截止50年代的初期,东北地区总计有6个省份,分别是松江省、热河省、辽东省、辽西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这仅仅是暂时性的区划,例如辽东和辽西的分家。到了50年代前期,随着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力的阶段,各地的区划开始合并和调整。
1954年,我国的行政区划变化很大。很多省份都出现了区划调整,仅仅是东北地区就非常明显。辽东省和辽西省合并,重新建立了辽宁省。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建立了新的黑龙江省,省会从齐齐哈尔迁移到了哈尔滨。随着辽宁和黑龙江的区划调整,出现了两个省份的管辖区过大、吉林省管辖区偏小的问题。为了增强吉林省的经济实力,扩大吉林省的管辖区面积,1954年,黑龙江省西南部的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等7个县,都划入了吉林省,并且形成了白城地区。吉林省的省会,从吉林市迁移到了长春市。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区域调整以后,东北三省的行政区划基本上稳定下来。当年,东北三省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军微视角


在1954年,原属于黑龙江省的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等7个县被划入了吉林省,因为在古代时黑龙江属于荒凉地带,一直都未有开发,清朝所说的宁古塔就是在黑龙江,直到1906年的时候才开始划出东北的三个省,但黑龙江也一直没有真正明确的地域划分。在日本人占领东北的时候也把东北地区又把省份分成了14个省,非常的遭乱,直到建国时期,东北地区在1950年出现了6个省的事件,最终在1954年分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但因吉林当时面积小,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所以把辽宁的一些城市和黑龙江的7个县一起划到吉林的下面。


凡尘清心aa


一共是7个县,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组成了现在的白城市。


要说起我国东北地区,那可真是一个大宝库。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常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务农最要紧的就是土地,土好作物才能存活生长。

而东北地区特有的黑土地那可是出名的肥沃,是最适合农用的土地。其次,东北地区物产丰盛,最出名的有四宝。

其中的人参是公认的滋补瑰宝,能补血养气,固津生液,还能益智安神,开心明目。是难得的药材和补品。


并且它和鹿茸貂皮共称东北的三大宝。这次之所以在正文前说一说东北地区的风土文化,正是因为这次的问题与东北有关。

我们大家都知道东北地区有三大省,这次我们的问题就与其中的黑龙江与吉林有关。

在1954年的时候,黑龙江境内有几个县被划分到了吉林省,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1954年,黑龙江省的七个县城被划入的吉林省,后面这7个县城都成为了如今的白城市。

可是当初为什么从黑龙江分地方建立这个地级市呢?


想说清楚这个,咱们还得从历史上找根源。尽管东北这个大宝库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固有领土,但是在古时候各个朝代政权对东北却都没有能进行有力的管控。

在清朝之前,其他朝代只能够控制东北南面的一小片地区,在往北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民风剽悍尚武好战,所以唐明几朝来一直没有能完全征服这个地区。直到清朝建立。

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这个说法,那么他们从哪里入的关呢?换句话说他们本来的地盘在哪?


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势力遍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自然是从这两个地方来。因此他们的政权建立后管理自己的地盘自然是易如反掌。

但清朝建立后,对中原地区实行了进一步规划,完善了前朝的行省制,但对自己的地盘东北却并没有实行什么有力的管控措施。

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因为深知自己是外族入关在统治汉人,在这种局面下稳住根基是最重要的。

而他们入关后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少,为了稳固统治他们又不敢让汉人移居东北。因此东北就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所以行政区划也就没有跟上。


直到清朝末期,东北地区的区划开始有了转机

清末国力衰落,外国列强一直垂涎我国国土,尤其是沙俄。他们与东北临近,对这片肥沃的土地早有打算。后来又有日本看上东北的丰富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强统治,1906年清政府开始在东北设立了三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和奉天。也正是从此后开始,东北地区的行政规划几十年间经历了多次变化。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不久,北方新建四个省,这四省中因为热河省有部分管辖区在东北的土地上,因此后来也就把热河和东北的其它三省并称,称东四省。


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六个月时间内攻占了东三省。此后为方便他们进行控制,还扶持了伪满洲国政权,在行政上为了便于管理。

他们将东北划分为14个小省。后来抗战胜利建国以后,又经过几次变动,最终确定了还是东三省的格局。

只不过这三省成为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但是当时和其它两省相比,吉林面积小,资源少。

为统筹格局,政府当时就把辽宁的三市十三县,黑龙江的七个县拨给了吉林。就这样,白城建立了,东北地区的区划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策神历史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195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我们对很多省份的很多县进行了调整。有的直接划出了省份,有的进行了合并。


就比如说黑龙江的7个县,在1954年被划入了吉林省。比如说从民国时期就开始调整的甘肃省,后来被一分为四,在1954年的时候曾经试图合并过,后来又不了了之。

在1954年的时候,黑龙江总共有7个县,被划入了吉林省,也就是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从清朝以来,就在东北地区有多次调整。

清朝——从三个将军到三省总督

清朝的历代王朝,对于东北地区的管辖都比较弱,因此东北地区常常被游牧民族占据。即使是唐朝强盛时期占领,但是到了后来势力衰弱的时候,又被游牧民族卷土重来。

而清朝则是从东北地区发展开来,因此在他们入关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了这个问题,毕竟自己就是那一个游牧民族。但是不代表其不担心此地,他们也把此地当作是龙兴之地。

于是清朝入关之后下达禁令,禁止汉人前往东北地区。尤其是长白山附近,甚至设置了重兵把守。因此造成东北地区的人口长期居低不上,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非常有效的管辖方式。

刚开始只是在此地设立了黑龙江、盛京和吉林三个将军,清朝时期犯人犯罪,最常见的流放地区就是宁古塔,而宁古塔地区则是位于黑龙江。

这种只有将军的管辖方式,在清朝比较强盛的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在康乾盛世结束之后,清朝对于此地的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尤其是到了清朝末年,东北地区又被日本、俄国盯上。

为了方便对于此地管理,清政府在东北三省加了黑龙江、奉天和吉林省,也就是所谓清朝的东北三省,并且还有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担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1929年的时候,张学良把奉天改成了辽宁。

东北地区从十五到九到四到三

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又在东北地区设立了热河省,如此一来东北就成了四省。后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被日本占领,两年之后东四省被占领。整个东北地区,都被日本人所占领。

在日本占领期间,他们为了方便管辖,又把东北的四省划成了14个省份。因为省份越小越容易管理,如此以来可以很好的遏制游击运动的发生。后来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又把14个省份合并成9个省份。

在建国之后,由于东北地区省份太多,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合并。出现了东北六省,也就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东省、辽西省和松江省。东北地区虽然也不小,但是也不大。如此一来被一分为六,不方便发展。

所以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又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整。松江省没有了,被划归到了黑龙江省,辽东和辽西被合并成了辽宁省。如此一来苦了吉林省,其他两个基本上都是扩大两倍,他反而没有变化。


因此为了调整东北地区的资源,需要把原来属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划到吉林省。也就是在这个时间,辽宁省有三个市、十三个县,被划归到了吉林省。黑龙江省有7个县,被划归到了吉林省。

而黑龙江的7个县,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七县。


史之策


各省之间的行政区域一直是变化的。


清以后东北地区有几次大的调整:


第一次:

清中前期,因为政治因素,作为龙兴之地,东三省实际上都是军事化管理,最高长官都是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1907年,随着大量移民的进入,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变化,清政府才将东三省改为行政区,设了东三省总督(这是清代最后一个设总督的地区),分设三省行政长官。


第二次:

满洲国时期。东北三省划分为15个省。


第三次:

光复之后,也就是日本人投降,满洲国没了,国民政府接手,东北调整为大概是9个省。


第四次:

我党和国民党争夺东北地区期间,一直到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几个省一直在调整,像现在的黑龙江,一度有黑龙江省、合江省、嫩江省、松江省,当时黑龙江省的省会在齐齐哈尔。


第五次:

1954年,东北地区做了最后一次大调整,主要原因是原来的省太多太乱,再有就是朝鲜战争实际上的停战,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出发,重新划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基本是现在的区域,黑龙江省会也从齐市搬到了哈尔滨,因为长白山及天池一带好多地方被划到了朝鲜,吉林地方特别小,就把黑龙江西南部一些县区(主要是从管理角度看,黑龙江管辖不便)划归了吉林,即使这样,黑龙江省的面积也占了东三省的一半。


第六次:

中苏交恶时期,当时把内蒙古东部地区一分为三,分别划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比如现在的呼盟,一度就是黑龙江的。


第七次:

应该是七十年代末,又把原属内蒙古的几个盟还了回去。结果就很搞笑了,大兴安岭地区一分为二,黑龙江一部分,内蒙古一部分,然后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所在地加格达奇,就成了一块飞地,其行政所在地实际上内蒙古的,黑龙江省以租用形式拥有使用权。所以中国实际上有两个大兴安岭林业局,一个属于内蒙,一个属于黑龙江。


从以上区域调整可以看得出来,历史上的吉林主要在长白山和松花江流域一带,包括现在黑龙江的东南地区,像牡丹江。而原来的黑龙江省主要是以大小兴安岭和嫩江流域一带为主。


拾字接头


怎么不说原哈尔滨及松花江向东都是属于吉林省管辖,哈尔滨也就是吉林的一个城市,后来都划入黑龙江了。


倪家营734


明天找你数学老师问问?


艳阳天274308845


大吉林中央直辖省面积有点小,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