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

腦洞外星人


目前世界各國各族,對民族普遍的看法是:民族只是一個文化概念,並非是血統概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利堅民族,他們的祖先來自全球各地。滿族也類似如此,滿人其實是以原建州女真為核心,融合了東北眾多部族而形成的多元化族群。構成族群的主體是:建州女真八部、海西女真四部、一小部分東海女真部落、八旗蒙軍、八旗漢軍。其中,原漢人所佔比例超過40%,下面我將分別介紹各組成部分的淵源。

第一部分 女真人的由來

女真、諸申、肅慎(三者皆為諧音)是自西周時期起,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原始漁獵採集部落的通稱(漢晉也稱挹婁、隋唐稱靺鞨)。在古代,女真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且社會發展水平較低,長期處於分散且流動性大的原始部落狀態。在金代,完顏氏以漢字為基礎,曾創造了金文。但隨著金被元所滅,金文以及懂書寫的金人亦被滅盡。在明末,努爾哈赤命人以蒙古字為基礎,重新創造了新的文字—滿文。因為在歷史上女真人長期缺乏文字,致使中原王朝的史官對古代女真人的瞭解和描述,也比較模糊。西周人所描述的肅慎國,筆者認為實際上是石器時代的散居原始部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諸侯國概念。鶯歌嶺上層的3000年前原始人類遺址中的出土文物,也驗證了這一點。

女真人的祖先,是已知的世界上最為古老的人類之一,從史前時代就開始在東北這白山黑水間繁衍,靠捕魚打獵採集為生。在最近的5000年間,女真人的部落和家族,因氣候的變遷,產生了流動性大的特點,所以不同歷史時期的位置分佈也不盡相同。從遼代到清初,氣溫一直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並且出現了2次小冰期,筆者認為這是女真人大批南遷的重要原因。愛新覺羅氏先祖從明朝前半葉開始,也從哈爾濱東部的斡朵裡城,一路沿長白山南遷至遼寧新賓的赫圖阿拉。



《竹書紀年·五帝紀》,文中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晉書》:“肅慎氏一名挹婁,在不鹹山北,去夫餘可六十日行。東濱大海,西接寇漫汗國,北極弱水。其土界廣袤數千裡,居深山窮谷,其路險阻,車馬不通。夏則巢居,冬則穴處。父子世為君長。無文墨,以言語為約。”《北史.勿吉傳》:“勿吉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東,矢皆石鏃,即古肅慎氏也。”

第二部分,“建州八部”的由來

建州女真的開創者為,明初的胡裡改部(注:族長為阿哈出,金姓)和斡朵裡部(注:位於哈爾濱東的依蘭縣)。斡朵裡部族長為猛哥帖木兒,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原本與東海女真(也稱:野人女真)是世仇,終其一生都在與野人女真作戰。1403年,明成祖朱棣設立建州衛(綏芬河附近),目的是與野人女真作戰,並以“朱棣老丈人”阿哈出為建州衛指揮使。1412年左右,設建州左衛,指揮使是猛哥帖木兒。後來在1442年左右,設建州右衛,指揮使是凡察。這就是女真“建州三衛”說法的由來。

1433年,猛哥帖木兒被野人女真殺死。建州女真為躲避北方野人女真的持續追殺,被迫長途南遷,並最終定居在遼寧撫順新賓周圍。因為常年的遷移和衝突,等到1559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出生的時候,“建州三衛”早已面目全非。這時的建州系主要有五大部族,即蘇克蘇滸部、哲陳部、董鄂部、渾河部、完顏部,也稱“建州上五部”。

1588年,努爾哈赤統一上五部。1593年,努爾哈赤征服長白女真三部。自此,”建州八部”完成統一。因愛新覺羅氏尊“布庫裡雍順”為始祖,所以他也是滿洲的名義始祖。

《清史稿·本紀一》:“始祖布庫裡雍順,母曰佛庫倫,相傳感朱果而孕。稍長,定三姓之亂,眾奉為貝勒,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號其部族曰滿洲。滿洲自此始。”



第三部分,海西女真的由來

海西女真,是明初對松花江流域大折曲處的女真人統稱。因為此處在元代時被稱為海西,故而得名。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初期情況類似,也是在明朝中葉向南遷移,並定居在吉林中南部。在海西女真南遷過程中,不斷吸收蒙人和其他女真氏族的加入,後來發展成為四支強大的部族,即烏拉部、哈達部、輝發部和葉赫部。1619年,隨著強大的葉赫部被征服,努爾哈赤一舉統一建州和海西女真。葉赫部不僅成為了最後被征服的強大女真部族,而且葉赫那拉氏也成為了大清國的最後一位實際統治者。另外,在歷史上同樣顯赫的烏拉那拉氏,歷代也出了三位大清國皇后。

這建州八部和海西四部,共同構成了滿洲人的骨架,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相繼歸順的小型部落和氏族。在後來,乾隆皇帝曾點名了66個部族,這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從龍六十六部”。

清乾隆帝《御製增訂清文鑑》原文為滿語,以下為譯文:太祖高皇帝姓愛新覺羅,先世創始於長白山福地。長白山高二百里,周圍千里,山之上有湖名達門,湖之周圍有八十里。由此,上流出者有鴨綠、混同、愛呼三江。在白山之東方俄漠惠之郊野,俄朵裡城居住。平定了亂國,而名其國曰滿洲。自此又遷居於赫圖阿拉,即今之興京。那時蘇克蘇戶部,薩爾滸、嘉穆瑚、佔、完顏、額勒敏、札庫木、薩克達、蘇完、董鄂、雅爾古、安達爾奇部,窩集部,虎爾哈、瓦爾喀、費優,薩哈爾察等處之人民,皆自動來投太祖高皇帝。其次:趙佳、瑪爾墩、翁鄂羅、安突卦爾佳、渾河部 ,哲陳部,託莫河、章佳、巴爾達、界藩、董佳、俄爾渾通、珠舍哩、訥殷、佛朵河、錫伯、安楚拉庫、哈達、璋、阿奇蘭、赫席赫 、鄂莫、蘇魯、佛訥赫、輝發、瑚葉、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尼瑪察、兀爾古陳、木倫、札庫塔、兀拉烏蘇、雅蘭、西林、額赫 庫倫、固納喀庫倫、薩哈連部、殷達渾塔庫拉拉路、諾洛、石拉忻、葉赫、卦勒察、烏蘇哩、興坎、琿春、誇蘭等國各部,都是被征服者,這些都作為滿洲。

第四部分,滿人名稱的確立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曾下詔諭,拒絕接受女真的稱呼,統一改稱為“滿”,並於次年改元。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撇清與金代女真完顏氏皇族的牽連。

第二,從“建州女真”早期的艱難南遷歷程可知,他們跟東北部的“東海女真”(也稱“野人女真”),不僅不是同族,而且自元代起就互相仇殺。原建州左衛的締造者,愛新覺羅氏的先祖猛哥帖木兒就是被“七姓野人女真”殺死。

第三,所謂的“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社會的發展程度相對較高。尤其是“建州女真”南遷以後,生活在南部地區達200年左右,與漢蒙朝鮮交流頻繁,這與沒有文字的北方女真在文化上差異明顯。並且,從現代分子人類學知識可知,生活在東北亞南部的通古斯—滿語系族群,與北方的一些其他古老族群,早已分化達數萬年之久。而山東河北古漢人,也早已在數千年前進入了東北,與東北先民深度融合。

所以,把滿人和女真人一概而論,確實有不妥之處。

《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五: 天聰九年太宗皇太極詔曰(音譯的譯文):“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之後,一切人等,止稱我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

第五部分,八旗蒙軍和八旗漢軍的由來

首先,筆者要糾正民間藝人關於“蒙八旗”和“漢八旗”的說法,很容易造成誤解。實際上獨立的蒙八旗和漢八旗並不存在,比較客觀的說法應該是滿八旗體系下的八旗蒙軍、八旗漢軍。

1635年,皇太極徵召八旗蒙軍25000人,徵召八旗漢軍35000人。後來的幾代清朝皇帝又不斷徵召,竟使漢軍佔到八旗總人數的72%。清乾隆皇帝不得不裁撤漢軍編制,下了著名的“漢軍出旗”令。只有當年“從龍出關”的漢軍保留八旗編制,清軍入關後加入的漢軍脫離八旗。即使是這樣,到了嘉慶元年漢軍仍然佔八旗總人數的42%。這與現代的一些民間統計,也大抵相符。



(注:民間各種數據互有差異,上圖僅供參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滿族文化雖非源生文化,但也並不是女真文化的直接繼承者,也並不實際存在肅慎—女真—滿族的“一脈相承”。滿文化不僅源自女真,同時也源自漢、蒙。所以,滿族文化,是把多種民族文化融會貫通的嶄新文化,自成一體。如果把滿人簡單說成女真人後裔,確實不恰當。滿族裡有不少原漢人,漢族裡也有很多原滿人,正如國際上的普遍看法,民族只是一個文化概念。

滿族各部的淵源,前面已經介紹過了。也正是因為滿是一個多元化的民族,所以個人的家族淵源,也就只能看家譜了,一概而論是不恰當的。


1壺茶水


說到滿族,許多人會想到女真,滿族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滿族的祖先發源地是在松花江,也就是在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滿族人特點就是性情剽悍,善於騎馬射劍,勤勞勇敢,在松花江流域生息繁衍,並且滿族人在那裡開發了廣闊肥沃的土地——黑土地。



女真人和滿族人在開拓邊疆,保衛民族的領土上都做出過偉大貢獻,因此可以說滿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的一個傑出的民族,目前我國滿族人口估計有五百萬人左右,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等北方地區,目前滿族人在名族融合過程中姓氏逐漸繁化了。

由於現代人比較開放,滿族和漢族等其它名族人長期雜居生活在一起相處,耳濡目染的熟悉了彼此之間的生活習俗,所以現在的滿族和漢族人不容易分辨了,說起滿族祖先的起源,從清代中期到民國年間,滿族人的修譜、續譜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早些時候滿族人運用滿族和漢漢族兩種文字,雖然當時漢族也有家譜,但是漢族沒有使用滿文記載,在那個時候滿族人對父母的稱謂為“阿瑪”、“額娘”;而漢族人稱父母為“爹孃”或“爸媽”,追宗朔源滿族人的祖籍源於兩地,第一是有部分女真人在前金之前沒有隨完顏部進關。


第二是有大部分滿族人在乾隆、嘉慶年間,從北京遷來拓墾戍邊的,他們的祖籍大部分是長白山,因為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當時滿族大多是隨順治入關,即隨龍入關,他們的祖先遷移,東北滿族大多“隨龍進關”,在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滿族人又重新回到東北,屯墾戍邊,安家立業。

因為滿族男人出征作戰,滿族女人在家裡生活勞作等,家裡的苦力活由女人承擔,滿族女人過去都佩戴頭飾,然後再穿布衫和旗袍,簡單利索,其次滿族人不吃狗肉,他們願意養狗絕不殺狗,所以在滿族留傳著“義狗救主”的傳說,滿族人在狩獵中狗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的東北地區,歷史記載中的“白山黑水”就是滿族的發源地——黑龍江和長白山地區,滿族是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一個,滿族有其獨特的語言、文字,在歷史發展中滿族形成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


文化指路人


滿族的祖先建州女真本是通古斯烏德蓋部落,在今天俄羅斯遠東地區,那裡還有它們的祖緣部落-烏德蓋。在元末明初由於烏德蓋部落內部矛盾它們自相殘殺,當時氣候逐漸變冷,它們不斷南遷,先到朝鮮,搶掠為生,被當時的朝鮮王國驅逐。明朝政府本著懷柔遠人、防禦蒙古的目的讓出遼東建州地區供其居住,並讓它們和遼東地區的本地女真部落如海西女真互相鉗制。因為建州女真不是本地女真,受到當地女真部落的排斥,經常發生衝突和戰爭。建州女真的本性是強盜,落地生根後就騷擾搶掠明朝邊境,明朝政府忍無可忍、自衛反擊,因此發生了成化犁庭。但除惡不盡,到🐗皮時代,由於明朝官僚機構不作為養虎遺患和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明軍主力抗日援朝導致🐗皮乘機統一遼東女真各部。這是明朝未能料到的,因為它們和遼東土著女真不是一個民族。後來,🐗皮叛匪帶領所謂人造民族“滿族”發動叛亂、進攻明朝,由於明朝內部黨爭和漢奸輩出,遼東幾乎全面失守。後來李自成推翻明朝,北方出現真空,滿清抓住機會在吳三桂帶領下佔領北京,竊據中華。最後,中華文明在這個古代農業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發展的關鍵時期被滿清擊倒,開始全面落後於世界大勢。因此滿清乃中華文明奇恥大辱!滿族是中華民族千古罪族!辛亥革命後終於推翻滿清、恢復中華,但滿遺賊心不死,竟然勾結倭寇成立日滿親善的“滿洲國”公開分裂中國,奉迎天照大神到東北頂禮膜拜!現在還在不斷宣稱東北是其帶進來中國的和所謂“滿洲國”合法,其實這都是胡說八道!滿族的祖先建州女真和日本的和族有基因的親緣關係,和我們中華民族確是八竿子打不著,明朝政府早年引狼入室才居住於遼東。因此滿族不屬於中華民族!相反,它永遠是中華各族人民兇惡的敵人!


江東漢家兒郎


女真族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創立清朝。在清朝時,女真族由皇太極改為滿洲族,後來改名為滿族。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疆域領土上,也在歷代前列。

而在清朝歷史記載中,他們把愛新覺羅·布庫裡雍順尊奉為始祖。而關於布庫裡雍順的真實身份,一直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偏向神話傳說色彩,據說在很早以前,有三個仙女姐妹到凡間洗澡,有一隻神雀把一枚果實銜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三仙女洗完澡上岸穿衣服的時候,看到這枚果實,就拿起來吃掉。

沒想到,仙女因此懷孕,生了一個男孩。仙女為男孩起了名字後,把他放在一條小船上,自己離開。這個男孩,就是布庫裡雍。

他沿著松花江一直漂流到黑龍江一帶,在當地上岸後,發現當地有三個部落因為爭奪首領位置爭鬥。

布庫裡雍就說明自己的身份,當地人對他十分信服,就讓他當了首領,統一三個部落。這才有了女真族的出現。而在《清實錄》的記載中,布庫裡雍就有更明確的身份。

在史料記載中,清朝祖先原本是明朝的建州左衛,名字叫猛哥帖木兒。明朝統治東北一帶時,授予當地部落首領官職,讓他們接受明朝統治。

這位猛哥帖木兒的姑姐妹中,有人被選入明朝皇帝后宮,擔任嬪妃。猛哥帖木兒也因此被升任為都督。

他的兒子孟特穆也繼承都督職位,後來還被清朝追認為肇祖。但在清朝史料推測中,布庫裡雍距離孟特穆也只過了三四代人。如果按照這個時間推斷,女真族的歷史,僅在元朝。如果對比其他史料,就會有很大出入。

因為女真族在中國歷史上,還建立了另一個封疆王朝——金國。這個政權前後經歷了一百二十年的時間,由女真族的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部落後,擊敗遼國建立而成。

金國有非常強大的武力,他們甚至擊敗北宋,成為中原一帶非常強大的霸主。但是,金國的不幸在於遇到了蒙古帝國的崛起。從草原崛起的蒙古部落更擅長戰爭。他們的騎兵縱橫歐亞大陸,擊敗無數強敵,金國也在其中。

女真族在此之後失去了自己的政權。不過,對於女真族,蒙古帝國並沒有辦法滅絕,而且也無法進行直接統治。一方面是因為蒙古帝國本身的統治力量較為薄弱,很多制度都沒有形成。

另一方面,女真族有自己的文化,並保留有自己的軍隊,短期內要想推行統治,其實非常艱難。所以,蒙古帝國擊敗金國以後,仍把女真族集中在他們祖先居住的地方,而且讓女真族的酋長擔任長官。

元朝初年的時候,女真族在當地的人數有五萬戶之多。元朝中期較少,減為三萬戶,但基本力量仍然保存。

按照史料對比發現,布庫裡雍則是當時元朝分女真族五萬戶的翰朵憐萬戶的酋長,並得到蒙古帝國冊封的官職。翰朵憐萬戶就是後來的建州女真,孟特穆一支的後人就把布庫裡雍追認為始祖。

當然,從更多歷史對比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布庫裡雍的活躍時間,主要集中的元朝初年。所以,他不算女真族真正的始祖。

而且,在唐朝末年的時候,史料中就有女真族的名字。也就是說,在金國建立以前,女真族在歷史上就已經出現過。

唐朝時,女真族曾建立渤海國。渤海國前後傳承229年,活動範圍主要位於現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的東北地區,以及俄國遠東地區。

但當時女真族被稱為靺鞨族。而靺鞨族中的黑水靺鞨,後來就發展為女真族,也就是更後來的滿族。

這也是女真族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他們在中國史料的記載中,常常有不同的名稱,包括抑婁、勿吉、肅慎。之所以有這些不同稱呼,常常是因為女真族在這個歷史變遷的過程中,生活環境出現變化。

史官記載的時候,也出現變化。變化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把女真族中某個部落的名字記下,卻不知道那並非是整個民族的興衰變化。

而在女真族的這些稱呼中,最早的一個就是肅慎。在商周時期,就有女真族朝貢的歷史。過去中原王朝的疆土沒有開闢那麼遠,跟周圍其他地區之間的關係,主要以朝貢的方式交流。

那些偏遠勢力給中原王朝送禮物,表示臣服。相應的,中原王朝會對他們提供保護,解決糾紛。

而當時肅慎也會送禮物。在他們送的禮物中,最有名的就是箭矢。所以,在《國語》中,孔子就說過:“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之矢野。”

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做出優秀的箭矢,可以看出箭矢對肅慎人非常重要。他們的工藝水平也不會太次。

不過,現在我們對肅慎的瞭解非常有限。因為肅慎對歷史的記載,大多因口頭相傳。這種方式記載歷史,很容易出現失誤和斷絕。

所以,對於肅慎更早以前的歷史,已經無法得知。但可以斷定,它是女真族和現在滿族的祖先。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腦洞外星人


滿族的祖先世系是肅慎、悒婁、勿吉、靺鞨、女真、滿。

肅慎是東北古民族,在周武王時期,肅慎氏貢楛矢石砮,這應是最早關於肅慎的記載!

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滿語族群,在血緣上是相近的,也有著共同的一些文化特徵,特別是靺鞨、女真、滿之間,在民族面貌上多少保留一些相同的特徵。

通古斯族群來自哪裡呢?文獻史料並沒有相關記載。不過有蘇俄學者認為來自於勒拿河沿岸,是通過考古學來證實。也有學者認為是來自於黃河及長江中游及下游地區,通古斯的服飾是敞襟衣裳,這種民族服裝來自於南方。

我更傾向於通古斯族群來自於中國的南方,或者說來自山海關以內。因為古代東北及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漫長且寒冷,生產力水平限制向北方拓展,極北地區不適合生存。歷史上的靺鞨人、契丹人、女真人在完成內部統一,建立起國家組織,接受來自中原文化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後,戰鬥力強悍,長城以內中原地區美女如雲,金帛如山,有北方民族所需要的絲綢、瓷器、穀物、紙等生活物品,一定會趁機向南方發展,而很少向北擴張,逃荒避難更多的是去之東北。

早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向周邊開疆拓土,北擊戎狄,佔領山西北部及河套地區,在山東、河北地區的東夷諸部也被打敗,向東北退卻,或者被吞併。那時諸侯國的人口增長,生產力及武器相對更加先進,商周時期也多次出兵攻打東夷諸部,將周邊適合農耕的土地佔領,修築長城,戰國時期才出現了匈奴與東胡。

芬蘭的烏戈爾族就是從東方遷徙去了歐洲,箕子在商朝末年帶領殷商族人去之朝鮮,古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多是為躲避秦國的賦稅而逃到此地的燕、齊等國人,他們的語言與馬韓不同,所以辰韓也稱為秦韓。東北有肥沃的土地、廣袤的森林、豐盛的草場,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的民眾因黃河遭災等自然災害,出關謀生,謂之“闖關東”,通古斯族群或是因躲避戰爭和自然災害,最早“闖關東”而遷徙到東北地區的關內民眾。

黑龍江流域及松花江的自然條件影響著生業的經營方式,從而決定當地的經濟條件、民族傳統和特有的文化特徵,所孕育形成的漁獵民族。幾千年來它不斷髮展,並不斷完善自身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最終發展起來形成一個強壯的民族共同體——通古斯滿語民族共同體,並建立起最早的國家組織——渤海國。

以上純屬個人認識,不妥之處請雅正。

下圖為東北古民族系統表:


黑土邊疆


滿族,舊稱滿洲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支系。其歷史比較悠久,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因此,研究滿洲族的歷史由來,對於研究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一、肅慎(滿洲)族系的歷史沿革

在中國古代,東北地區原住民族除古商族(漢族)外,主要分三大族系:東部的肅慎族系、中部的穢貊(夫餘)族系、西部的東胡族系。

肅慎族系從先秦到明清,先後經歷了肅慎——挹婁——勿吉——靺鞨(黑水、粟末)——女真——滿族、赫哲、鄂倫春等民族。

肅慎之名見於先秦,居住大體在今長白山以北,西鄰松嫩平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先秦時期,肅慎人主要居住在江河沿岸的高地上,以漁獵為主。

肅慎人

公元前22世紀肅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早期肅慎王國的第二代王室開始在此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我國考古學界認為今黑龍江省寧安市鏡泊湖南端的鶯歌嶺原始社會遺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當於西周時期,應當是肅慎的文化遺存。肅慎自公元前22世紀的舜禹時便見諸史籍。《山海經》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竹書紀年》載:“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肅慎)來朝,貢弓矢。”禹定九州時,周武王、成王時,肅慎均派使來貢,最著名的貢品為“楛矢石砮”。周人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戰國時期東北少數民族分佈

從西漢開始,肅慎族改成挹婁,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挹婁主要活動在黑龍江流域東部,大致和肅慎相同。區域東臨大海,南部、西部、西南部沃沮、夫餘、寇曼汗國相鄰。具體說包括張廣才嶺東西,老爺嶺以西,牡丹江中下游,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江匯流地帶及其下游地區。同肅慎時期比,挹婁農業在社會經濟中佔有了相當重要地位,漁獵仍佔重要比重。挹婁開始邁入文明社會的門檻。

兩晉時期民族分佈圖

南北朝時期,挹婁改稱勿吉,其經濟較挹婁又有較大發展。在肅慎、邑婁生產的基礎上,勿吉人農耕的比重增加了,種植有粟、麥、稷和葵,採用中原人早已淘汰的偶耕。作為森林民族,狩獵業仍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有了手推車,可是有牛、馬,卻不知如何使用它們。在他們眼裡,牛、馬和豬狗一樣,飼養它們為的就是宰殺了吃肉。尤其是多豬善射,這是自肅慎→邑婁→勿吉始終一貫的。所不同的是,邑婁人善“捕魚”,勿吉人善“捕貂”。此外,勿吉人還學會了“嚼米釀酒”。

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時期,是時,肅慎種族迤邐西進,在南者為勿吉,據夫餘故地;在北者為黑水靺鞨據有北夫餘故地。據夫餘故地的勿吉,後同夫餘一部分融合,從而形成後來的粟末靺鞨;而另一部分勿吉,與北夫餘即豆莫婁融合,從而形成後來的黑水靺鞨。

隋唐時期,肅慎族後裔主要以靺鞨為主,主要生活在西起嫩江,東到大海,南到朝鮮半島,北到黑龍江口及鄂霍次克海廣大地區。隋朝初年,靺鞨發展成幾十個部落,其中著名的有七大部落,沒有建立部落聯盟。在靺鞨中以南部的粟末靺鞨和北部的黑水靺鞨最為著名。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唐初建立了海東盛國——渤海國。

遼金元明時期,靺鞨改名女真。遼滅渤海國,將渤海國內居民南遷,這部分女真稱為熟女真,後來大多與內地漢族融合。

處於黑龍江以北地區的女真是黑水靺鞨的後代,社會經濟落後,受漢化較小,稱生女真。十二世紀初,當宋、遼、西夏對峙時候,在東北今哈爾濱阿城的阿什河畔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金王朝。金相繼滅掉了契丹遼和北宋。

元明時期,女真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及以東的沿海地區。明中葉以後,女真主要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國建州為部名,分佈在長白山、牡丹江、綏芬河之間,以今吉林琿舂縣、黑龍江寧安縣為聚居地。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東海之西而得名,分佈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縣至黑龍江阿城縣一帶。海西之名始見於元代,泛指海西諸衛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顏種;江夷居黑龍江,即生女真。哈達、葉赫屬山夷,而輝發、烏拉則屬江夷。後遷至呼蘭河流域,呼蘭與呼倫(扈倫)為音轉,又稱呼倫四部。

野人女真,同樣是沿襲元代舊名,是女真中比較落後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稱,分佈在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及烏蘇里江以東。野人女真又稱東海女真、東海窩集部,分為薩哈連、呼爾哈、瓦爾喀、庫爾喀四部。而呼爾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後來,留居原地的仍為呼爾哈部,而遷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並逐步統一了其他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為清,改女真為滿洲。隨著清朝的建立和滿族的形成,肅慎——女真族系完成了由古代民族向近代民族的過渡最終形成滿洲、赫哲族、鄂倫春族、費雅喀、庫頁等族。

二、肅慎(滿洲)族系的幾個重要時期

肅慎(滿洲)族系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曾經建立了從屬於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和獨立的政權。

1、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國(大祚榮)

公元7世紀末,因為戰亂一部分靺鞨人東遷,後定居於松花江上游、長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國”,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自此以後便以“渤海”為號。唐中期,渤海統一了拂涅、號室等部,統轄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鮮半島北部、東臨大海、西南達今遼寧省北部及東部。建國初期有編戶十餘萬,人口數十萬,後期人口逐漸增至五百萬左右。從而獲得了“海東盛國”的稱譽。極盛時期,地方5千里(約65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盛兵數十萬。設5京、15府、62州、130多縣。到9世紀末,渤海國被遼所滅。

2、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完顏阿骨打)

遼代時期,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熟女真)、北女真、生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的完顏部逐漸強盛,統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真。1114年,其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翌年,建立金國。用10年時間滅掉了遼國,兩年後又征服了北宋。將都城從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龍江阿城市南)遷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統一了河北及東北廣大地區。後在蒙古軍隊的強大壓力之下,遷都開封,企圖向南發展,並與南宋交戰10餘年,致使腹背受敵。1234年金國被蒙古國所滅。

金國先後滅掉了遼和北宋兩個王朝,迫使南宋割地納款,令西夏臣服。統治大半個中國,達120年,極盛時期,國土面積360萬平方公里,人口5400萬(1207年)。

3、滿洲人建立大清國(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元明時期,女真分為建州、海西(扈倫)、東海(野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大約在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集結到以斡木河為中心的圖們江東西一帶,逐步發展壯大。這支女真部落也就是後來滿族的主要族群。

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明朝設建州左衛、建州右衛,與建州衛合稱“建州三衛”。萬曆年間,明朝先後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公元1583~1593年努爾哈赤用兵十一年,以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為中心,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599~1616年又相繼統一扈倫四部。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以赫圖阿拉為興京,史稱後金。

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八旗之下,滿族的雛形形成。

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各個族群納入八旗之下,現代滿族雛形自此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被編入八旗的還有當時相當數量的遼東漢人、蒙古人,少部分朝鮮人,甚至一些俄羅斯人,在八旗內部長期融合的過程中,他們已徹底融入了滿族。建州女真人被稱為“佛滿洲”(舊滿洲),其他人則被稱為“依徹滿洲”(新滿洲)。





V587累


今天的滿族由大清時的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構成 東北地區存在O3e、O2b、D2、C3C1四種父系DNA

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諸申為滿洲時,滿洲人為:以今天烏德蓋人為主體的建州女真、半蒙古人半女真人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遼西和內外蒙東部蒙古人的蒙古八旗、居住在遼東的漢人八旗。

即:不管今天的滿族,還是1635年皇太極時的滿洲,都是女真、蒙古、漢人組成,不是一個單純的種族。

東北亞父系DNA分佈圖

東北亞地區存在6種父系DNA

1、O2b父系DNA:分佈在東北地區東部山區、朝鮮半島、日本福岡熊本等地;

2、O3e父系DNA:分佈在東北地區西部、北部地區、俄羅斯阿穆爾州等地;

3、D2父系DNA:繩文人,分佈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州和阿穆爾州西部、日本本島北部、北海道、庫頁島南部;

4、C3c1父系DNA:通古斯人,主要分佈在外東北、西伯利亞地區

5、Q父系DNA:庫頁島北部;

6、O1a父系DNA:日本鹿兒島。

從父系DNA來看,1635年皇太極時的滿洲人父系DNA有:

O2b的建州女真、O3e的海西女真、D2和C3c1的野人女真。

從外表來看 烏德蓋族人應該和漢族一樣都是O父系DNA

歷史上東北地區各民族的父系NDA猜測

肅慎,女真,不是D2,就是C3;

建立金朝的完顏部和阿骨打起兵時的女真部落,應該是D2;

在遼東、東北東部地區、朝鮮半島的穢貊族——建立箕子朝鮮、扶餘國、高句麗、沃沮、百濟等國家,應該是O2b;

隋唐及之前的倭人或者倭國,應該是在有中國南方渡海移民,應該是O1a或D2。

歷史上出名的生熟女真應該是不同父系DNA:生女真是O2b,生女真是D2。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滿族,是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它也是歷史上唯一兩度建立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宋朝以前叫女真族,公元1115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以13副盔甲打天下,以後並 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並建立了八旗制度,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1635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廢除了以前的舊族名改為女真為滿洲族,並且在1636年改後金為清,攝政王多爾袞1644年入關,並定都北京。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滿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滿語是16世紀末由蒙文為基礎創造的。後來又在字母的右邊加圓圈時稱新滿文。


肅慎人

滿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就在黑龍江雞西地區繁衍生息,歷經邑僂,靺鞨,女真,滿各個歷史時期,關於肅慎現代史學界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中原地區先秦時期,他們肅慎,南北朝為勿吉,漢魏叫樓邑,隋唐時期稱靺鞨,再往後就是女真人,這一部落逐漸的延伸了下來。

東北白山黑水之間是滿族人的故鄉, 肅慎人也是東北地區最早記錄居住的居民之一,他們常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是 肅慎人繁衍生息的地方



滿族人現在散居在全國各地,北京,河北,山東,天津,內蒙古大中小城市都有滿族人的蹤影,主要聚集地已經建立了很多滿族自治縣自治鄉比如,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等。


佳寧姐姐說歷史


目前所有關外歷史都是由漢族各種史記記載所推斷的,按照地理位置劃分每個民族都是不斷融合的產物。契丹,女真,蒙古,北方漢人,高麗在關外戰爭是常態,為了生存每天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戰役,為了生存不斷吞併與被吞併,今天你抓了我多少人,明天我把你降服。

有些為了自身的發展攀關係就改了語言和民族。就像西北一直以來西北漢民就和匈奴和突厥融合一樣。只能按照地域和語言來劃分。中華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廣和全國各地一些色目人一樣都是元朝統治階級帶到全國各地紮根繁衍的,經過朝代更迭,經過各種戰亂,被迫遷徙和移民也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族源一樣。逃到美國幾代過後就是美國人,逃到韓國朝鮮幾代繁衍之後就是韓國朝鮮人,為了生計去東南亞各國就是東南亞人。包括俄羅斯也是經過幾代蒙古人統治就有好多蒙古人的後裔現在也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蒙古帝國也是由蒙古人,色目人,契丹,北方漢人,女真,高麗,等等一些根本未被載入史冊的小部落和民族組成的。想知道民族史難,但是要想知道自己的來歷可以藉助分子人類學看看自己的血統。

補充:就像現在的旗袍來源於滿族但是也是現在中國文化一樣,滿清入關後要求留鞭子百姓抵抗,滿清滅亡後要剪掉鞭子很多百姓也感覺到恥辱一樣。生活久了就習慣了,適者生存,活在當下,祖輩相傳帶著枷鎖生活習慣了也會感覺枷鎖是傳統文化一樣。




三隻眼工作坊


在早先人類以部族為單位形成社會時,相同血緣地的人們互相群居,形成部族。而“民族”的概念最早就是以地域來劃分的。雖說都是黃種人,但早期的亞洲大陸上依舊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民族,這些民族後來發展出自己的部落、國家和文化,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演進,最後形成特色分明的文化。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民族,華夏民族其實是一個統稱,是黃河下游平原地區各個民族相互融合、再融進周邊地區民族的血液,而形成的一個大統一民族。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差異不再顯著,譬如華夏民族,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其中包含了遠古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無數個部族和民族,以及後來融入的大量少數民族的血液。

而有關滿族的祖先,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滿族形成的緣由與漢族大同小異,今天我們口中的滿族和“漢族”的定義上也沒什麼大區別,都是由許多民族的血統所組成的民族大熔爐。

滿族的演變與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演變脫不開干係,滿族先前叫滿洲族,曾經是東北地區三大民族之一。滿洲族最早的起源地在黑龍江-長白山一帶,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就是受到了滿族人的開發,滿洲族人曾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耕種、放牧。

目前被廣為承認得最多的說法,是滿洲族人最早的祖先應該是肅慎人,就像漢族最早的祖先是華夏民族一樣。戰國時期後,有個經常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的少數民族,叫挹婁。挹婁人當時是中原王朝的一個附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曾向中原地區有過參考。挹婁人早先就會織麻造船、圈養畜牧,後來經過代代繁衍,挹婁人的後裔分為了十數個部落。

在後來挹婁分成的十數個子部落中,有白山、安車骨等部,部落之間派系繁雜,甚至到後來各自為政,相繼發生爭端,而後在我國唐代時期統一。唐代時期統一的部族政權叫做靺鞨,經常帶兵進犯唐朝,但鮮少成功過。後來由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東北地區長久以來的部族爭端才得以緩解並統一,努爾哈赤還大力謀求社會發展,採取了關乎政治、經濟的各方面措施,最後“滿洲國”才得以成型。

要說民族的來源、發展與演進,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情。而如今我們接觸的各個少數民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血脈傳承,他們的祖先也各不相同。滿族發展到現在,血統裡也都摻了許多不同民族的血液。民族的形成歸於互相之間的認同和歸屬感,早期的滿族到如今,也和漢族人之間相互融合了。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還有不定期抽獎送紅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