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丰臣秀吉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杀了德川家康?导致丰臣家后来被德川家康灭了族?

哈尔滨三国志


这个问题问的好!秀吉不是不杀家康,而是想杀而不能杀。

归集在一起就是“政治与传统”的问题,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丰臣与德川难定地位名份

日本的国家元首从古至今都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战国前后因为大权旁落,政权掌握在了征夷大将军和太政大臣。就如同三国时期,汉献帝虽然贵为天子(国家元首),但是政权实际在宰相曹操掌握中。


征夷大将军或者太政大臣终究不是天皇。秀吉与家康之间也不是君臣关系,秀吉只能算是政府临时负责人,大家其实都是臣,没有根本性的地位差距。如果无缘无故杀了家康,只会使得其他大名人人自危,造成政权动荡。除非狗急跳墙,否则真的得不偿失。

二、战场上的失利,政治上受其牵制

小牧长久手之战是丰臣家与德川家之间一场重要的战役。结果以秀吉的全面失败告终。秀吉是动用朝廷的影响力逼迫家康降伏。完成了日本统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说秀吉失去了以武力威压家康的权力,反而有种他的天下是家康让给他的一般,不自觉就在日常事务中处处照顾德川家的利益,政治上秀吉对于家康处于绝对的被动。


三、丰臣政权的体系,先天不足

秀吉对于统一日本有些急不可耐。他在尚未消除隐患前建立了以“五大老”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五大老(出身其他独立大名)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制约保证丰臣政权的稳定。同时建立“五奉行”(全为秀吉家臣出身)制度,作为最高执行机关。用以牵制“五大老”受秀吉直接领导。这样的政权就像一个天平,秀吉就像天平中间的秤杆是天平平衡的关键点。当作为关键点的秀吉死后,这样的平衡便轰然倒塌。


四、家康本人的隐忍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谁人知。”

德川家康从织田信长时期开始便表现的“忠厚老实”。所以大部分人都不认为家康有多大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被其外表所欺骗,决定日本政权归属的“关原之战”变成了丰臣系内部文治派和武斗派的内乱。所以,丰臣秀吉在弥留之际意识不清才会认为忠厚老实的德川家康属于说到就能做到的人。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来可笑的“秀吉逼家康,俯首认幼君”。


结语

原因我指出来了四条。细细品读,不过是“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罢了。


历史的拐点


这属于历史上的政治问题。

首先,秀吉时代,德川家康是五大老之首,说白了就是诸侯之王,仅次于丰臣家。实力次之的是毛利家,毛利家还有个小早川隆景也位列五大老,不过隆景很快死了,就由上杉景胜递补。

最后五大老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上杉景胜。

但这五人并不是诸侯大名中实力前五排名,尤其是宇喜多秀家,实力估计前十五都没有。但秀家是秀吉的养子,是极度忠诚的,所以他入选。

小早川隆景与秀吉私人关系比较好,也很听话,能力也很强,可以说是毛利家最全能的人。但他死了。

前田利家不用说了,猴子的忠实伙伴。封地也不小,是前织田系的代表。实力与关系的不二人选,所以在利家活着的时候,家康都会与他商量后做决定。

家康与辉元都是实力最大而入选。

五大老外还有五奉行,不过战国看实力,五奉行也就依靠秀吉活着的时候能发号施令。秀吉一死,武将派就不鸟这些没实力的文官了。

其实从信长时代就已经在着手处理如何管理统一领地的问题。信长时代,以功勋封地,逐渐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于是信长直接放逐那些没能力的家臣,比如佐久间家,林家,多年的家中重臣直接从织田家内部消失,封地全没。据说明智光秀也是岌岌可危,因为害怕封地被没收所以铤而走险造反。

信长这种没收老臣领地的蛮横做法自然不是最恰当的,到了猴子的时代,就改为用文官奉行制度。秀吉的做法是没错的,这也让丰臣秀吉真正做到了统一日本后进行有效的统治。

然而猴子在进行削藩的时候,却刻意避开了毛利德川这些实力大名。这点也是德川幕府非常注意的。

秀吉活着的时候,家康是不敢反叛的。

但秀吉自负的认为,他死后凭借五大老五奉行制度可以安稳的传到他的儿子秀赖手里。

但秀吉建立的不是幕府,凝聚力也低得多。

所以秀吉还是判断错了。秀吉死后,利家也跟着死去,五大老没人是家康的对手。

秀吉不是个喜欢杀死对手的人,他更喜欢用外交的手段去搞定对手。这也让家康躲过一劫。

当然,家康寿命长,是关键。做乌龟才能笑到最后。


阿错


为什么丰臣秀吉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杀了德川家康?

答案就是: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丰臣秀吉不但想杀了德川家康,还曾经付诸于实践。

那就是发生在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丰臣秀吉(那时候还叫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

织田信长与其无可争辩的继承人织田信忠(为织田信长正室浓姬的养子,因此被视为嫡长子)、遭明智光秀叛变而葬身于京都本能寺中(本能寺之变,一说信忠死于二条城)。

作为攻略毛利家的总大将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立刻与毛利方讲和,把姬路城里的所有物资分给手下,并把母亲阿仲和妻子宁宁送到长滨城,自己则抱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日夜兼程,在七日内赶回了畿内,史称“中国大回转”。

秀吉之后成功地利用为织田信长复仇的大义名分,取得了各方势力的支持,就连明智光秀的亲家细川幽斋(细川三斋之父,细川三斋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也表示光秀的谋反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于是秀吉迅速击溃了光秀,史称山崎之战,光秀在逃跑途中被乡民杀死。胜利之后的羽柴秀吉和其他几位织田家的宿老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在清州城会谈,商议织田家继承人的问题,秀吉又合纵连横,排挤了柴田胜家,立信长年仅三岁的嫡孙三法师(织田信忠的嫡子,元服后称秀信)为织田家的家督,而自己则作为三法师的监护人取得了织田家实质上的掌门人地位,之后又在贱岳之战击败柴田胜家,迫使柴田胜家切腹。

羽柴秀吉自此成为原织田家家臣中,最具有威望和实力的第一人,势力范围包括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志摩、近江、美浓、若狭、越前、加贺、能登、丹波、丹后、但马、因幡、播磨、美作、备前、淡路等20国,及伊贺、伊势、伯耆、备中之一部分,总计石高约630万石(石高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按面积而按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积,是大名和武士授受封地或禄米以及承担军役的基准),后来的德川幕府将军家也只有 398万石,可以说秀吉此时在实力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人。

(当上关白的丰臣秀吉画像)

而领有伊贺、伊势大部分及尾张三国的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日益感受到羽柴秀吉的威胁,担心落的和他弟弟织田信孝一样的下场,同时,由于他对羽柴秀吉拥立三法师为织田家家督有极大的不满,于是于天正十一年(1583),与德川家康联合,对抗羽柴秀吉。

织田信雄于开战之前,除了和德川家康结盟外,另外与纪伊国杂贺火枪佣兵队、根来寺僧侣火枪佣兵队、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和北陆的佐佐成政缔结盟约,形成了“秀吉包围网”,通过袭扰等各种方式对羽柴秀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天正十二年(1584)3月21日,秀吉点齐兵马号称约12万5000名大军自大阪城(今日本大阪)开拔至伊势(今日本三重县)、尾张(今日本爱知县西部)一带准备开战。当时德川家康大本营设在三河(今日本爱知县)冈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当时家康的势力范围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总计约140万石),加上织田信雄兵力,总数约6万余人,与羽柴秀吉的整个武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时如果采取分兵守势策略,必然导致首尾无法兼顾,恐遭羽柴秀吉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于是德川家康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采用的军事策略是:

取内线集中优势兵力以主动攻势为原则,且视时机而机动出击。

长久手之战的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秀吉方面遭到了失败,但由于家康的实力也不够强劲,最终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最后还是秀吉方面主动提出媾和,当年11月,秀吉与织田信雄达成了三条和谈条件;同年12月,德川家康基于政治及战略考虑下也做出妥协,将次子于义丸(即后来的结城秀康,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异母兄)送与秀吉作养子,臣服于羽柴秀吉。

小牧·长久手之战后,羽柴秀吉借此笼络了最大的反对势力德川家康,原本东国强大的联盟(德川-北条-伊达)基本宣告解散,这为桃山政权(桃山时代是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时期,上承战国时代,下启江户时代,因秀吉居住在伏见城,附近山上有桃树而得名)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我们注意到,德川家康的实力还依旧保存,同时因为此战是德川为援助织田信长后裔而战使得德川获得了空前的声望和政治资本,维护织田家的大义名分和相关同情者利益攸关者的支持成为其日后建立德川幕府出发点和基石。

(江户时代以关原之战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说到底,当时日本处于典型的封建时代(并非五阶段论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的封建概念),从更严格的意义上,理论层面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天皇或者织田家的下属,德川家康是平等地位的同僚而非下属家臣,虽然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角度如果技术上可杀并非一定需要受到道义规则的拘束,但是一旦真杀的后顾之忧和隐患是相当严重的(比如激反其他潜在的敌人反叛)。

更何况,丰臣秀吉对在技术层面上能不能杀德川家康并无把握。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德川家康的出身是三河武士团,三河武士团是比较正统的封建武士(同样是上述的封建概念),三河地方在当时相对闭塞,保留旧制度旧传承较多,他周围的家臣也都是比较接受旧式的封建主义精神,丰臣秀吉来硬的不行,用他习惯的市民化的金钱收买笼络作用也不明显。

综合这几方面,就是上文回答的原因: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质言之,小牧·长久手之战之后,在丰臣秀吉心中确确实实埋下了对德川家康这位敌手的敬佩和猜忌的种子,但杀家康的天时地利人和,始终没有出现。


谈古论金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第一,丰臣秀吉不会认为德川家康是威胁,活着的时候不会杀他,第二,导致丰臣家灭亡的不是德川家康,虽说是他最终灭亡了丰臣家,但核心问题不是他造成的。第三,看历史最好不要用结果推过程,很多问题看不清就在此。下面我来描述下丰臣家是怎么灭亡的。


首先来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设立的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几乎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他生前有一个问题不会去处理,还有一个事没想到,也想不到。


导致丰臣家灭亡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文治派和武功派的内斗!以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为首的文治派与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为首的武功派的矛盾从丰臣秀吉时代就已经很突出了,但是因为丰臣秀吉活着,所以他们不敢闹大,丰臣秀吉也不认为这是大问题,那是对于他来说,但对几岁打的接班人丰臣秀赖就不同了,所以丰臣秀吉还是做了安排的,就是让前田利家来出任丰臣秀赖的监护人,从而达到平衡各派利益的目的。

再来说没想到!丰臣秀吉没想到也想不到前田利家步他后尘,在他死后一年后就死了,而前田家的接班人前田利长是个亲德川派,一切都就已经注定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宁宁和茶茶两个人的关系没处理好,这也非常关键!茶茶这个人太贵族化,眼里容不下别人,实际上她在丰臣家才几天,除了生了丰臣秀赖,谁鸟她?宁宁是原配,不管是文治派还是武功派那些家臣,大多都是宁宁养大的,从孩子起就管宁宁叫妈的,如果茶茶知道进退,把国母的位置让出来,让宁宁摄政带着小秀赖,德川家康再活八十年也没戏,哪怕是两宫太后一起垂帘也行啊,结果丰臣秀吉一死,茶茶就把宁宁赶庙里去了,你还指望能控制武功派,做梦去吧。



引发德川家康做大的就是关原合战,说白了就是丰臣家内部文治派和武功派的对决,德川家康只是利用了这个机会才逐步摆脱了丰臣秀吉设立的那套制度,走向独立的,而后面茶茶不接受现实还一味的挑衅,最终把丰臣家彻底断送了,所以说一个家族母系这边也很重要啊。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猴子降服西边之后东边最大的敌人是北条而不是德川。北条在关东已经扎根四代也深得人心。秀吉要想统一日本必须降服北条,所以采取先礼后兵的战术,北条根本不服,那只有打了。夹在中间的德川当时并没有夺取天下的野心,当时只是想活下来。当时大环境对于新发迹的猴子来说,大名真正降服他的不多。

家康心里看不起秀吉的出身。再者秀吉属于家臣上位,家康是织田的盟友,对于武士而言更是比较屈辱。所以就算面子也得打。而且后面有北条支持,家康是不虚的。而且后来几次战争包括后来的忍城之战都证明猴子不亲自来他直系部队野战并不出色。但德川是比较狡猾的大名,只会从现实利益出发。他也知道要站队只能站在秀吉那边,现在只是借着北条的力量向秀吉要些筹码。

秀吉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如果他要消灭北条必须用任何手段拉拢德川。只有德川称臣才能威慑东北方大名。而且可以实现对北条的包围网,实现东海道,中山道,海路同时进兵的策略。当德川向秀吉俯首称臣的那一刻,天下大名都看着呢,为了领导天下大名,为了灭北条秀吉怎么能杀德川呢。

灭掉北条之后,德川作为带路党肯定也是首功啊,秀吉更不能杀他了,而且他认为天下已经尽入自己手中,作为平民出身的他更要包容传统大名,他也要借助传统大名的支持维护他的统治,再杀德川没有任何好处,但是还要恶心恶心他,把德川家完全移封,一个新大名过去当地内乱肯定层出不穷。再设立针对德川的包围网秀吉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秀吉只比家康大六岁他死了家康也差不多了。

紧接着秀吉昏招不断,为了秀赖杀掉几乎所有的直系亲属,疏远宁宁。就更没时间管家康了。侵略朝鲜给了家康猥琐发育的时间,由此可见家康的班底要比秀吉的强。【先接管武田,再北条简直接盘小能手】战争也让家康看出秀吉内部文武派的矛盾。但是直到秀吉死家康还是不敢。直到熬死了前田,伊达可以牵制上衫之后,三成【三成的能力真的只适合当奉行,出身不好,性格也不好,但他明显越职挑战大名】与武派闹崩再步步紧逼家康之后,他才有敢为生存放手一搏,实际时间越拖随着秀赖的成长对家康越不利。【就连当时最智慧的黑田如水也认为这是一场持久战,自己当时还想捞一笔,可见秀吉内部问题之严重】。结果一天分胜负,家康之野望就此开始。

总之在当时的日本政治环境当中,秀吉是一个奇迹,他只能出现在实用主义为上的战国时代。但当国家稳定之后,等级观念死灰复燃,虽然秀吉做了努力,尽力把自己抬高但最后还是被代表传统武家政权的德川家所取代,而他培养的平民精英在他死后也多数消亡了,武家阶级政权一直延续到明治时期。直到现在阶级观念也影响着日本社会。


爱翘课的娃


我的答案是: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丰臣秀吉是在自己主公织田信长的基础上统一日本的,而德川家康实际上并不是织田信长的部下,而是盟友。只不过由于织田信长的实力过于强大,在织田德川同盟中德川家康多少要屈从于织田信长的意志,甚至不惜为遵从信长的命令而杀妻灭子,但说到底德川家康毕竟是一方独立诸侯。

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家打下的基业理应由织田家的后人继承,身为家臣的秀吉却架空了信长的孩子,在织田家内部发号施令,这引起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的不满。信雄为对抗秀吉拉拢了家康作为后援。这引起了秀吉和家康之间的小牧山·长久手之战,在战场上秀吉的军队被家康歼灭。得知战败消息的秀吉长叹道:“家康此人名实兼备,真乃撒天罗地网都擒不住的名将啊!日本虽大,如此人者无二。真希望看到这样的人对我臣服,哪怕一次也好!”事实上这是秀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击败,之后在秀吉发动的统一日本的战争中也再未曾遭遇失败,也就是说在日本国内家康是唯一击败过秀吉的人物,秀吉的下次失败得等到朝鲜战役与明朝和朝鲜联军的战争了。

秀吉虽然无法在战争上打败家康,但却成功和家康的盟友信雄谈和了,之后秀吉又征服了关西地区的诸侯大名,基本上除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等关东诸侯外全日本都臣服于秀吉。这时的秀吉以几乎全日本的军力对家康进行压制,希望家康对自己表示臣服,不料连连遣使却屡遭拒绝。

锲而不舍的秀吉先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家康,又把自己的母亲送到家康那儿当人质。在秀吉的软磨硬泡之下家康提出:丰臣秀吉不得干预德川家族内部的继承人问题;不索取继承人作为人质;承认骏河、三河、远江、甲斐、信浓等地为德川家继承人所有三项条件,秀吉表示完全满足德川家的一切要求。终于在公元1586年的秋天家康前往大阪面见秀吉。据说在正式会见之前秀吉曾单独来到家康下榻的房间与之密会并以拜托请求的口吻直言:自己出身卑微,希望家康为天下安宁计向自己行臣服之礼。次日在正式会见时家康当着其他已归顺丰臣家族的诸侯大名的面向秀吉行臣服之礼。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秀吉其实并没真正臣服家康,只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威慑而令家康在名义上归顺自己,实际上家康在秀吉手下仍和在信长手下一样是名义上归顺,实则维持半独立状态的一方诸侯,甚至比在信长手下具有更大的自主权。秀吉对他不可能像真正归顺自己的部下一样想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家康自己也是老谋深算:他明确知道自己和秀吉之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建立在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彻底灭掉对方,所以家康一直小心维持着这种平衡:秀吉只是凭借自身实力压服了地方诸侯,并没能成功在日本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所以只能更多运用权术谋略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具体到家康身上秀吉向其建议:用关东地区的领地置换德川家原有的三河地区的封地——表面上看秀吉给德川家新准备的关东地区比德川家原有的三河地区要大,但要开发经营新领地是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不过家康权衡利弊后毅然前往关东。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关东地区的早期开发过程中德川家确实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当关东地区被开发出来后德川家羽翼更加丰满,秀吉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猴子想杀乌龟的,结果乌龟太强猴子软了,又是送礼又是和亲好说歹说乌龟才臣服猴子。

织田信长在时,德川家康就是信长的盟友了。算起来德川家康都要比丰臣秀吉高一个档次,但是本能寺之变后,织田信长一命呜呼,丰臣秀吉趁势夺取了织田信长的政权,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军队。掌握大权后,丰臣秀吉开始讨伐那些不服他的大名,作为实力雄厚的大名德川家康也在被征讨之列。




除了德川家康的这种实力大名,还有一些大名采取观望态度。丰臣秀吉征讨德川家康可谓杀鸡儆猴,征讨成功则天下丰臣。所以丰臣秀吉似乎要与德川家康一决雌雄了,然而战斗打响后,丰臣秀吉遭到了德川军英勇的抵抗,丰臣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大失面子。气得丰臣秀吉咬牙切齿,随后又组织了多次进攻依然被打了回来。

双方相持不下,丰臣秀吉内部也开始动摇了。面对这块硬骨头,丰臣秀吉也是毫无脾气。最终他妥协了,答应德川的领地不变,还将甲斐等地割让给德川家康,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这才让强硬的德川家康软了下来。



丰臣秀吉随后又以统一日本的荣耀来忽悠德川家康,说:现在天下就你我二人最强,如果我们为敌恐怕又会引起多少生灵涂炭,为何我们不结为盟友完成更加伟大的梦想(攻打中国),而要做分裂国家的罪人呢?


德川家康竟然还真信了他的话,作为最有实力的大名,丰臣秀吉自然给了他很多优待条件。而德川家康也不傻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势力,养精蓄锐。丰臣秀吉就是想杀也没那能力了。

(谢谢关注荒野历史)欢迎讨论我会积极回复


荒野历史


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并成为日本战国三英杰。



丰臣秀吉本来是穷苦农民出身,后跟随织田信长,作战勇敢,善谋略,得到重用。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


不是丰臣秀吉不想杀死德川家康,而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一举荡平。织田死后,两人于小牧长久手一带对峙,互有胜负。都无法将对方彻底击溃。丰臣秀吉及时改变策略,以怀柔手段笼络德川家康。将妹妹嫁给他,把老母作为人质,换取了家康的表面臣服。并册封德川家康为五大佬之首。

丰臣秀吉老来得子,死前托孤,认命德川家康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军事集团与丰臣秀吉遗留军事集团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史称“关原之战”,德康集团大获全胜,日本天下逐步被德川家康掌控,权势熏天。1615年,丰臣政权彻底灭亡,德川家康最终统一日本,开创了265的德川幕府。


小板凳看电影


一切的威胁,当时的当权者都是会想到的。

可是做不到就没有办法,信长死后,秀吉率军东征西讨干掉了几乎所有织田家重臣,坐拥六百万石以上的土地,几乎无敌,可依然不算统一了整个日本。

当时九州和四国尚未平定,西国的毛利家也还在观望,如果秀吉再能取得一次决定性胜利,以上三个地方的臣服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秀吉出手了,直接进攻了家康。

这就是小牧长久手之战,这一战秀吉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无法继续推进。

这也表明了德川家的实力,德川家原本的松平家本就在东国发展了多年,到了德川家康手里更是吸收了今川家和武田家的土地,信长在时,也和德川家名义上并非君臣而是盟友。

秀吉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出现变数就立刻改变方针,不能和德川拖下去,一旦拖下去自己刚刚掌权的内部不稳,看戏的毛利和九州四国诸君估计也会不老实,虽然当时秀吉比较强,但是他打赢德川如果是惨胜的话对他来说也是失败了。

因为不光是后方西国的看戏大名们,关东的北条家实力强大,和德川是同盟,而且当时北条的老大摆明了看不起农民出身的秀吉,而且北方的上杉景胜和伊达政宗两位是有实力而又优柔寡断的主,只要德川家臣服于自己这两位一定会乖乖来投奔,那时候自己才是真正的天下人。

于是秀吉火速停止战争,之前秀吉让自己已婚的姐姐离婚嫁给家康表示诚意,够狠吧,然后让家康来会面的书信都发了无数封,最后秀吉居然把自己年迈的母亲送到家康那里去当人质,以求家康来会面臣服。

德川家康啊,在战国史和世界史上出了名的老乌龟,一向是韬光养晦,隐忍不发,本来就不打算刚到底,这一看,人家亲妈都来当人质了,这都不是给台阶下了,这简直是恐吓啊,于是家康亲自前往秀吉处拜见,日本基本臣服,不听话的北条家最后被秀吉灭掉。

秀吉执政的时候,德川家一直韬光养晦,听令听派,终于等到了秀吉老了脑袋坏掉了去进攻朝鲜。

本来秀吉是这么想的,打下朝鲜就分封给诸大名,当然是给战功高的了,于是把自己一派的大名部队全都派到前线抢地盘,德川家等人的军队守家。

结果,在皇宫里宅了十几年的大宅男万历皇帝受不了朝鲜王哭天抹泪的求救,决定派兵搞定。

然后日军就全被搞定了,日本军力元气大伤被赶回了国,这时候秀吉已经老的不行,后悔也没用了,战争中只有德川家的部队完好无损守家了,弄的无法压制的德川了,最后秀吉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设置了一个五大老制度,用五个大名一起辅佐只有几岁的丰臣秀赖,其中有德川家康,秀吉认为另外几个大名可以压制住他。

可惜,其中上杉景胜有些优柔寡断,资格最老的前田利家秀吉死后居然也去世了,毛利辉元又是个不怎么管事的,最后秀吉的老部下还内斗,关原之战,三成真的尽力了,从此德川家登上最高位。


历史区的旅法师


日本战国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缤纷的时代,关於该时期的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么喜爱历史的人,也对该段时期的历史人物较为熟悉。在日本战国末期,有三位杰出的大名,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三人被称为“日本战国三英杰”,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而在这三人中,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而德川家康却跟我国历史上的司马懿一样,虽最终得了天下,却都不受所在国的喜爱。在日本,如果将对方比作德川家康,对方会非常不开心。织田信长死於本能寺之变,以致其统一大业未成;丰臣秀吉作为织田信长的家臣,最终实现了日本的统一。然而,丰臣氏的江山却国祚不长,在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就谋夺了丰臣氏的天下。那么,为何丰臣秀吉不在有生之年将德川家康除掉呢?


丰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对丰臣氏的威胁的,故在丰臣秀吉灭掉关东后北条氏的不久,即将德川家康的领地从三河、尾张一带移封到关东地区。其初衷无非就是出于对德川家康的不信任,把这个祸害迁的离自己远远的,以便在自己领地的周围安插亲信的势力。但是,这却是一个重大的失策。其时的关东之地虽还较为落后,但关东平原却是全日本最大、最为肥沃的一块平原。而使德川家康获得了关东八州二百五十多万石的领地,这比丰臣秀吉死后的丰臣家直属领地还略多。


领地的石高代表着实力,大约一万石的领地能供养300名左右的武士,这也是德川德康能夺得天下的原因所在。丰臣秀吉虽对德川家康不信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德川氏的实力,反而经过不恰当的徙封,使德川家康的实力有所加强,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跟日本的政治制度有关。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多山地、少平原,从而使得日本的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据。日本的地形特征,就使得日本很难成为一个集权的国家。虽说丰臣秀吉统一了全日本,但是这种形式的统一却跟秦始皇平定六国的统一却不一样。


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的统一日本,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日本的状态,仍然是“政出各藩”,各藩的武士也只效忠於各藩的藩主。名义上的“太阁”也好,“征夷大将军”也好,实质上都不过是大名之长而已,而非大名之君。像丰臣秀吉就是通过“质母嫁妹”的方式来换取德川家康臣服的,对其它大名的控制也不过是在名分上迫其臣服而已,让他们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大名割据的状态。


而这种封建制(中国秦朝以后,属集权帝制)的国家,有着多方面的制衡力量。所以,在这种制度下就会比较注重信用,因为违背信用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德川家康既已臣服於丰臣秀吉,只要德川家康没有重大把柄被丰臣秀吉抓住,丰臣秀吉是没有任何名分除掉德川家康的。而这种名分是号令大名、诸侯的道义与法理。在欧洲的中世纪历史上,也有许多国王就是违背这种名分而导致国家动乱,贵族们反叛。


如果丰臣秀吉也像刘邦除掉韩信那样的话,那么在日本的这种封建土壤上就会滋生出N个德川家康来,毛利氏、岛津氏、上杉氏、伊达氏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德川家康。


再则,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在小牧·长久手之战有过一次交手,让丰臣秀吉意识到德川家康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如果丰臣秀吉倾全力平定德川家康的话,丰臣氏也会损失惨重,彼时的丰臣氏将会羸弱不堪,不但有可能丧失“霸主”地位,甚至有可能被其他大名所消灭。


第三,丰臣秀吉晚年,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大明。试图通过征服大明,而奠定对其他大名的绝对优势。而征明的失败,不但使得丰臣秀吉这一想法得以落空,也极大的削弱了亲丰臣系大名们的实力。却为德川家康赢得关原之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