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编者心语

我是一名退休老年人,闲暇时喜欢去陌生城市自由行,走街串巷寻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文印记。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近那些渐行渐远的人文历史,感受有温度的文字记录,不求是否值得,只求不错过。四年时间走过85座大小城市,行程67550公里,横跨15个省市,记录人文景点2052个,那些闪光的印记,像行进的号角催我前行。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带着期待,也带着向往,2016年8月8日自由行,在沈阳走街串巷玩了4天,我对沈阳这个城市有了清晰的印象,原来是听人讲,现在是亲眼见,感受自己心中的沈阳。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火车站大厅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太清宫位于沈阳市,原名三教堂。清代康熙二年(1663)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乌库理为关东道士郭守真创建。是东北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据《太清宫丛林历史法略》载,自清代道光三年(1823)由孙抱一方丈开始于宫传戒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受戒弟子多达2000余人。现为中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和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辽宁省道教协会与沈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是当红四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技艺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赵一荻故居位于张氏大帅府的东侧,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楼体赭石红,东方的框架结构,与人字梁结合构成大屋顶,木板封檐,西式仰瓦,形成典型的日本建筑风格,看上去像一座独立的城堡。1996年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赵一荻(赵四小姐)交通次长赵庆华之四女儿 。赵四小姐在征得父母同意后赴沈阳探望张学良将军。赵四小姐到达沈阳后,赵父登报宣称赵四小姐此行系私奔,断绝父女关系。此时张学良将军已有妻室,赵四小姐跪求夫人于凤至收留,并承诺终生不要名份,以秘书的身份陪伴张学良。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年幼无怙,给赵四小姐盖了一幢二层“日本式”小楼。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西塔名为“延寿寺”。位于和平区西塔街,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四塔四寺除名称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规模和造型几乎完全一致。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中共满洲省委是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至1936年1月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构。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太平寺,俗称“锡伯族家庙”,位于和平区皇寺路178巷2号。是锡伯族人出资兴建的一座喇嘛庙。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始建,1752年(乾隆十七年)扩建,后又经乾隆四十一年、嘉庆八年、光绪二十八年重扩建,寺庙日臻完善。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北陵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 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辟为公园。 清昭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也是汉满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进入公园,长长的通道直达景区的深处。北陵既有古老的传统建筑,又有现代化游园设施。它是国内外游人来沈阳必游之地。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原名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来曾在这里读书,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1978年沈阳市决定修复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设立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馆内的陈列设有周恩来同志当年在校阅读的书报、留影、作文和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以及他在青年时期所办的刊物,留影和所作的诗歌等。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铭记,中国历史耻辱的一页。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勿忘国耻”警钟。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鲁迅公园始建于1939年9月,原名叫近江园;沈阳解放初期,辟为东北人民政府人事局机关农场;1952年,移交给沈阳市城建局管理,更名为锦江公园;1953年,为纪念鲁迅先生,更名为鲁迅公园。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是鲁迅艺术学院,于1938年4月10日创建于延安,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学院书写了校名和校训;1946年,搬迁至沈阳。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多学科门类与多学历层次的高等美术学府、中国八大美院之一。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东北解放纪念碑(和平广场)在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与新华路、民主路的相交处,标志着东北解放40周年的纪念碑威严矗立在和平广场正中央,始建于1932年,当时称朝日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崇德广场,解放后定名为和平广场。

我带着崇敬的心情,环绕纪念碑走了一圈。东北解放纪念碑的几个大字由彭真题写,碑文中介绍了东北解放的过程,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和东北人民艰辛的斗争历程,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胜利。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中山公园中央一尊孙中山的塑像出现在眼前,孙中山迈着矫健的步伐,手里拄着拐杖,左手挎着衣服,目视前方,伟人的那种气势跃然在我眼前。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草坪上一组雕塑,两名女子翩翩起舞,妩媚动人的表情就像两名真人在那表演。这时天已放晴,青草的味道加之雨后的潮湿一股清爽由心而生。公园是由日本人1926年所建,当时叫千代田公园。限制中国人入园。日本投降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南清真寺,俗称“南寺”,位于沈河区小西路附近。南清真寺是沈阳市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是沈阳地区穆斯林活动中心。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南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作为古代建筑的典范,其优美的造型,巧妙的结构,使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伊斯兰民族在建筑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东北银行也称为东三省官银号旧址,1926年由东三省官银号设计建造该楼。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21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设立于1909年,前身为1894年的奉天官银钱号。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奏请清政府改奉天官银钱号为奉天官银号。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长安寺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 6号,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相传建于唐朝,故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198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大殿是长安寺的主体建筑,寺内建筑的木构件皆油饰彩画,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寺内现存明清碑刻六甬,其中以明成化二十三年重修长安禅寺碑为最早,也最重要。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抚近门俗称“大东门”,位于盛京古文化街东部,与西部的怀远门相对而望,是清代沈阳城九门之一,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后拆除。抚近门于1998年复建,抚近门高20米,是沈阳标志性建筑。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沈阳“ 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2013年辽宁省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老建筑,沈阳人习惯称这里为北陵电影院。

行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清晰起来

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沈阳、太原两地对铃木启久、富永顺太郎、城野宏、武部六藏等四个案件的45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是当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令世界瞩目的大事。陈列馆用蜡像恢复了审判庭原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