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鑫信息2019年度:研发成果丰硕,净利润同比大增

3月1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乐鑫科技(688018)发布2019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5742.86万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59.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50.54万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8.83%。

乐鑫信息2019年度:研发成果丰硕,净利润同比大增

乐鑫科技表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49%,主要系公司受益于下游物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产品销量较2018年度大幅增长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3.69%,主要因为2019 年度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收入较 2018 年度大幅增长。

市场份额连续三年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乐鑫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物联网 Wi-Fi MCU 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的研发、设计及销售。除芯片硬件设计以外,公司还从事相关的编译器、工具链、操作系统、应用开发框架等一系列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开发,形成研发闭环。

目前,乐鑫科技主要产品为 Wi-Fi MCU 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现已发布 ESP8089、ESP8266、ESP32 以及 ESP32-S 四个系列。自 ESP32 系列之后,新增蓝牙和 AI 算法功能,芯片产品向 AIoT 领域发展。

同时,乐鑫科技根据客户采购公司产品的用途可划分为直销和经销模式。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及自身产品特点,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直销客户多为物联网方案设计商、物联网模组组件制造商及终端物联网设备品牌商,经销客户多为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和贸易商。

览富财经了解到,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兴起,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带动了上游集成电路行业的加速发展。

根据WSTS发布的半导体市场预测报告,2020 年半导体市场全球销售额将达到 4330.27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5049.9亿元,同比增长13.2%。

乐鑫科技是物联网Wi-Fi MCU芯片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具有较强的进口替代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2016 年度乐鑫科技产品销量占全球物联网 Wi-Fi MCU 市场份额处于10-30%之间,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公司产品销量市场份额保持在 30%左右。

根据乐鑫科技向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机构询问,得悉 2019 年度的相关正式报告将于 2020 年 4 月发布,2019 年度本公司产品在 Wi-Fi MCU领域市场份额预计保持在30%左右,高于其他同行业公司,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其他拥有较主要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为高通、赛普拉斯、美满、联发科和瑞昱等。

2019年度研研发成果

2019 年 1 月,乐鑫科技发布音频开发框架 ESP-ADF。ESP-ADF 轻量化、可裁剪、高度灵活,支持多种 Codec IC、编解码格式、音乐格式和语音识别服务。

2019年4月,乐鑫科技发布语音助手软件开发工具包(ESP-VA-SDK),支持谷歌自然语言对话界面 Dialogflow,允许物联网开发人员借助 ESP32 让自己的设备具备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

2019年4月,乐鑫科技面向IoT市场推出ESP-Jumpstart产品开发示例项目,这是一款基于ESP-IDF操作系统的应用框架,融合了众多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提供开发流程的完整步骤和最佳实践方法。

2019年7月,乐鑫科技推出 ESP32-S 系列的首款芯片ESP32-S2,这是一款集成度高、功 耗低、安全性高、应用场景丰富的 Wi-Fi MCU 单核无线通信芯片。

2019年8月,乐鑫科技发布语音交互开发框架ESP-Skainet,包括本地语音唤醒(WakeNet)和离线多命令词识别(MultiNet)。WakeNet 可支持5个以上的唤醒词识别,实现优异的近远场唤醒功能。

2019年9月,乐鑫科技发布了ESP-BLE-MESH SDK,并通过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全功能支持的认证,可全面支持蓝牙Mesh 协议规定的所有核心特征及模型。

2019年11月,乐鑫科技旗舰芯片 ESP32 通过了蓝牙技术联盟 Bluetooth LE 5.0 的认证。ESP32 Controller 支持的协议版本从 Bluetooth LE 4.2 升级到了 Bluetooth LE 5.0,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019年度,乐鑫科技持续更新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平台 ESP-IDF,在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上进行了22次版本发布,不断丰富操作系统功能。

2019 年度,乐鑫科技新申请境内发明专利20项,获得境内发明专利批准 8 项;通过专利合作协 定(PCT)途径申请并获得美国专利1项;新申请并获得认证的软件著作权5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