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劑應該用傳統的鐙子(děng zǐ)還是用現代的電子秤?

傳統的中藥調劑都是用的鐙子(děng zǐ),據傳戥子是宋代劉承硅發明的。戥子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技藝獨特,自古都是藥房調劑必備。

中藥調劑應該用傳統的鐙子(děng zǐ)還是用現代的電子秤?


現在很多中醫診所藥房裡大都用的電子秤,因其電子秤可以提高效率精確度更高。

我個人主張還是應該遵循傳統,應該選用戥子。

第一戥子每次使用都要自調刻度,而且要小心的把藥抓到小托盤上,後面還要稱平,所以操作戥子的時候,需要很用心,還要細心,粗心大意是用不了的。一定程度上,戥子降低了調劑速度,這也避免在調劑中因太快而出錯。用鐙子稱也是調心的一個方法,需用心,全神貫注。每次調劑都是與這個中藥的一次回眸。

其二,戥子稱盤小,所以每次稱量都不是很多,一般在100g以內,這樣就能避免大夫的大處方,現在有些大夫的用量大到30g,不是說不能用大處方,但也要適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