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數據背後的“隱形戰士”

千年古縣龍泉

毓秀鍾靈遂川

堅 定 信 心 齊 心 協 力

堅 決 打 贏 疫 情 防 控 阻 擊 戰

創新引領 改革攻堅 開放提升

綠色崛起 擔當實幹 興贛富民

集眾智 聚群力 團結一心

攻堅克難 打贏脫貧攻堅戰

珍 惜 一 生 血 汗

遠 離 非 法 集 資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中新網南昌3月10日電 題:疫情數據背後的“隱形戰士”

作者 吳鵬泉 徐雅金

深夜的武漢街頭,戴著口罩的一男一女冒著細雨行走在路上。他們是江西支援武漢醫療防疫隊疫情信息監測組的楊劍斌和陳姝慧。

來自江西萬安縣疾控中心的楊劍斌是疫情信息監測組組長,工作沉穩老練。來自江西于都縣疾控中心的陳姝慧不僅負責疫情信息監測,還兼了宣傳報道員。“疾控沒有女人,只有女漢子”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圖為楊劍斌前往武漢雷神山醫院指導疫情報告工作。受訪者供圖

兩臺電腦,兩雙緊盯屏幕的眼睛,就是開展信息監測工作的全部“裝備”。來到武漢的第二天,楊劍斌和陳姝慧就對轄區醫療機構的疫情報告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他們還陸續完成了1-2月武漢江夏區轄區各報告單位網絡直報數據的質量分析,並先後前往武漢雷神山醫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等單位,現場指導疫情報告工作。

“這個病例是工人,沒有填寫工作單位,要添加進去”“那個病例的地址經過我們流調不是這個,要改過來”“這個病例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填錯了?流調人員打不通”……連日來,武漢市江夏區疾控中心的疫情監測室都是這種忙碌的狀態。

面對各單位上報的信息,疫情監測人員需要一遍遍核實和確認,因為每個信息都牽動著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這些信息裡有重複的、有家庭住址不詳的、有電話號碼錯誤的……疫情監測人員要追蹤、反饋、跟進,在流調人員、報告單位之間不斷溝通、協調,才能確保信息精準。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圖為陳姝慧前往武漢雷神山醫院指導疫情報告工作。受訪者供圖

“快、準、精、細”是對疫情信息監測組的定位。由於數據時刻在變化,各單位只有統一在零點導出數據,才能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因此,每天晚上疫情信息監測人員都堅守到零點,準時導出數據後,再反覆比對、核實,需要工作到凌晨兩點多。

前期江夏區疾控中心的人員已經堅守了近兩個月,為減輕江夏區同行的工作壓力,楊劍斌和陳姝慧接下每日凌晨的數據分析工作。無論信息多麼複雜、棘手,他們都認真反覆核對,最終做到數據準確、信息完整,為疫情防控工作嚴守好數據關。

因為氣虛,陳姝慧一到冬天就咳嗽。來到武漢之後,由於氣候寒冷,她咳嗽更加嚴重。“要不晚上的工作我一個人做吧,你還是不要熬夜了。”作為組長的楊劍斌非常擔心陳姝慧的身體。“沒事,我的身體絕對扛得住,兩個人一起比對,數據更精準。”陳姝慧說。

數據就是他們的戰場。為確保數據精準,他們每天分開整理,再相互比對。

“昨天的總數是750,今天的總數還是750,沒有轉入也沒有轉出。名字我也比對了,昨天的和今天的名字都一樣。”陳姝慧說。“我比對的名字也一樣,我們再和系統自動生成的報表比對一下吧。”高度近視的楊劍斌湊到電腦屏幕前認真比對起來,“系統報表顯示一個社區減少了1例,另一個社區增加了1例。”

看著對比出的問題,陳姝慧陷入了沉思。“按社區比對,把每個社區的病例單獨提取出來比對。”她一邊說一邊快速操作:按現住址排序、複製、粘貼,十多個社區的病例單獨提取出來之後,再把昨天的病例按社區單獨提取,最後逐一比對。“這個人昨天的地址變更社區了,怪不得按名字比對找不到差別。”

“我馬上把這個信息寫進報告裡。”楊劍斌揉了揉佈滿血絲的雙眼,把眼鏡扶正,認真敲擊鍵盤。“好了,收工!”他看了看時間,又是凌晨兩點。

如果說疾控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幕後,那疫情信息監測則是幕後中的幕後。正是有這些細緻、較真的疫情信息監測人員,提供了快速精準的數據與信息,才為疫情研判提供科學依據。(完)

鞏 固 衛 生 城 市 成 果

享 受 健 康 美 好 生 活

建 設 和 諧 平 安 遂 川

維 護 社 會 長 治 久 安

大 力 開 展 法 治 教 育

全 面 推 進 依 法 治 理

打 擊 非 法 集 資

共 創 社 會 和 諧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