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讀銀保業高質量發展30條(1)


在2019年12月30日,在辭舊迎新、一個新的十年即將開啟之際,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一個重磅文件,具有重要的方向標價值。簡要析讀之,以求拋磚引玉、切磋琢磨。

一 文件背景與框架

文件開篇部分講背景,共三句話:第一句,講十九大以來的進步點。“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穩步提升,關鍵領域改革持續深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明顯成效”,實力、服實、改革、防風,這些顯然是符合戰略方向、政策方向的。第二句,講矛盾點、問題點。“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平衡不適應的矛盾日益凸顯,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面臨多重挑戰”,現狀顯然就是這樣的。第三句,講目的、意義。“深入貫徹落實決策部署,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該文件共七個部分、三十個條目。其中:

(一)總體要求。包括三條:1.指導思想。2.基本原則。3.發展目標。

(二)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機構問題、主體問題)。包括六條:4.優化大中型銀行功能定位(大中銀行條目)。5.增強地方中小銀行金融服務能力(地方銀行條目)。6.強化保險機構風險保障功能(保險機構條目)。7.積極推動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發展(外資銀行條目)。8.培育非銀行金融機構特色優勢(非銀機構條目)。9.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優化融資結構條目)。

(三)完善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金融產品體系(產品問題)。包括六條:10.積極開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創新類產品條目)。11.加大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創新(小微民產品條目)。12.優化“三農”金融產品供給(三農類產品條目)。13.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條目)。14.豐富社會民生領域金融產品供給(民生類產品條目)。15.增強金融產品創新的科技支撐(科技支撐產品條目)。

(四)精準有效防範化解銀行保險體系各類風險(風險問題)。包括五條:16.積極穩妥推進問題金融機構處置(問題機構條目)。17.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影子銀行條目)。18.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重點領域風險條目)。19.大力整治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兩違整治條目)。20.增強抵禦風險能力(風險抵禦條目)。

(五)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改革問題)。包括五條:21.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建條目)。22.嚴格規範股權管理(股權條目)。23.加強“三會一層”建設(董監高條目、三會一層條目)。24.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激勵約束條目)。25.強化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消保條目)。

(六)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開放問題)。包括三條:26.深化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深化開放條目)。27.引進先進國際專業機構(引進專業機構條目)。28.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走出去”(走出去條目)。

(七)加強金融監管和廉潔金融建設(保障問題)。包括兩條:29.嚴格依法依規監管(監管條目)。30.全面推進廉潔金融建設(廉潔條目)。

二 析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條目。強調兩堅持、一落實:“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兩堅一落新發展)。然後是相對具體的一深一擴一健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改),擴大金融業開放(擴開),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適競普)。最後落腳點是兩點:“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我理解,這是總結過去改開前二十年教訓和之後二十年教訓,服實、化險,是未來銀行戰略必須把握的兩個最基本的要害點,講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講這兩個點)。

2.基本原則條目。

——堅持迴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思考:所謂本源,我理解,一是指金融的產生、源頭,是從經濟中分化而來;二是指經濟決定金融,經濟差,金融就好不了,目前的狀況是病態的;三是金融內在的、永恆的初心,就是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本來就是因服務實體經濟而存在的。

——堅持優化結構。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思考:金融的結構是三個體系(機構、市場、產品),經濟社會的結構是一重一薄。抓三個體系,服務一重一薄,保證了“做對的事”,這樣金融資源配置、金融服務的效率就提升了。

——堅持強化監管。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精準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確保銀行業和保險業穩健發展。

思考:這裡體現了監管的底線思維和精準有效思維,用“強化”二字不大恰當,不僅僅是強化的問題,還有科學化的含義。估計是找不出更合適的用詞吧。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金融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思考:“規律”二字重千斤。必須力行指。十分寶貴。

——堅持科技賦能。轉變發展方式,為銀行保險機構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思考:關鍵詞是“科技、創新”。體現了時代必然要求。

綜上,五個堅持中,前兩個是回答“幹啥”的問題(本源即服務實體經濟,結構即抓一重一薄),後三個是回答“咋幹”的問題(監管/風險、市場/規律、科技/創新)。觀點清晰,邏輯縝密,責任也分明。

3.發展目標條目。

共五句話:

第一句講機構體系。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注意“結構、機構”二者關係。關注“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表述。

第二句是對機構的補充。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強調“治理、制度、現代、中國特色”。

第三句講產品能力。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注意“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表述。

第四句講市場體系。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託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

第五句講風險和監管。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注意“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表述。

綜上,總體目標可概括為:機構、產品、市場三個體系要好,要穩健,要管得住。

(2020.1.6晚,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