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最後的“方艙之夜”,銘記是最好的告別

春暖花開,捷報頻傳。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艙醫院宣佈休艙,至此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意味著我們距離疫情防控的最後勝利邁出了一大步。休艙前夕,醫護人員最後一次去上夜班,鏡頭記錄下這“最後的夜晚”,寧靜如常卻感人至深。

疫情急如星火,戰“疫”刻不容緩。自中央指導組果斷作出建設方艙醫院的決定後,一座座方艙醫院從無到有、從設想變為現實、從不可能變為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解決了床位不足的問題,有效降低了輕症向重症的轉化率,基本實現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切斷傳染源的最初目標。從“應收盡收”到“關門大吉”,從“人等床”到“床等人”,30多個方艙醫院奮戰的日與夜,見證著一場場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的“生命保衛戰”。

“方艙力量”托起抗擊疫情的“生命之舟”。號令一出,動若風發。僅29個小時,第一批有4000張床位的3家方艙醫院就建設完成,不到48個小時,首家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短短10多天裡,實際開放床位13000多張;22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及車載方艙、3支國家移動核酸檢測實驗車星夜馳援武漢,76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務人員幾天之內各就各位,逐步實現平穩高效運行;30多天時間裡,所有方艙醫院病人零病亡、零回頭,醫務人員零感染……非常之役行非常之舉,非常之力成非常之功。方艙醫院從無到有、有效運轉、不辱使命,在防與治兩個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謂是武漢疫情形勢向好的“關鍵一招”。

“方艙故事”閃耀樂觀互助的“凡人微光”。方艙,是醫護人員的“戰場”。口罩磨破鼻樑、汗水溼透後背,一個個看不清臉龐的白衣天使,是方艙裡的“擺渡人”,載著病人遠離病魔、平安回家。方艙,更像一個微型“劇場”,上演一幕幕真實的悲喜百態。巡視病房以手機照明的“提燈女神”,為患者帶去樂觀與自信的“開心果”,教給患者打太極的“領隊哥”,堅持學習的高三女孩、廣場舞阿姨、說相聲大叔,出院後義務照顧病友小孩的“讀書哥”……動人的“方艙人物”和“方艙故事”數不勝數。如此融洽和諧的醫患關係、如此守望相助的凡人善舉、如此堅強樂觀的美好氛圍,讓方艙變為一座座溫情洋溢、能量滿盈的“愛心驛站”。

“方艙創舉”彰顯應對災難的“中國智慧”。採用城市大型公共空間作為突發臨時救治場所,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領域的一個重大創舉。從緊急搶建到有序休艙,“方艙模式”顯現出強大的動員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最大限度調集資源、最短時間克服危機、最高效率完成目標,這是應對疫情、災害等重大事件的深刻密碼,是中國方法和中國智慧的生動展現,是中國樣本、中國實踐的鮮活縮影。無論立足國內還是放眼全球,無論短期考量還是長遠著眼,方艙醫院帶給人們的思考和啟示都彌足珍貴。

再見,方艙!這是最令人心安的告別,最值得欣慰的再見。方艙醫院的短暫歷史和動人故事,那些定格的畫面、忙碌的身影、無數歡笑和淚水,承載著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的嚮往,註定會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成為一座城的精神地標,被載入史冊,永遠耀如辰星,熠熠生輝。(陳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