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十倍於清軍兵力的李自成為何一敗塗地?

用戶68736148


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此時李自成擁有百萬大軍,而滿清軍隊最多不過十幾萬人,那為什麼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推翻明朝以後遇到清軍好像不堪一擊,一勝難求呢?

清軍成為李自成的剋星的最重要原因,是李自成自始至終沒有重視清軍,因為李自成起兵以後十幾年的戰爭生涯面對的都是明朝軍隊,雖然清軍多次入關燒殺搶掠,但都是與明軍作戰,李自成與清軍從來沒有一次交鋒。在客觀上大順與大清是十幾年共同抗擊大明王朝的盟友。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從來沒有把清軍當做爭奪天下的對手。李自成集團制定的所有戰略都是圍繞推翻明朝進行的,一絲一毫沒有考慮如何對付清軍,彷彿清朝是外國甚至是天外來客。

即使多爾袞在1644年年初主動提出與李自成結盟,李自成也麻木不仁,毫不理會,既沒有與考慮與滿清結為盟友,也沒有考慮將來在推翻明朝之後如何對付滿清。

因此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以後全力以赴推翻明朝,四面出擊,不僅要留守已經佔領的陝西河南,還要進攻寧夏甘肅四川山東湖北等地的明軍,攻佔以後軍隊還要留守,這樣就使李自成的兵力過於分散。比如李自成的皇后高桂英與名將李過等就留守西安,沒有參加東征北京的戰役。名將袁宗第在湖北一帶與明軍作戰,李自成集團的很多名將分散在全國各地,沒有集中最精銳的力量與清軍決戰。

因此李自成雖然號稱百萬大軍,但實際上東征北京的大順軍最多十幾萬人,加上進攻山西河北收降的明軍最多二十多萬人。

當李自成的大順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北京,推翻明朝以後,李自成集團完全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北京的一個多月時間沒有安定人心,加強實力,準備與更強大的對手清軍進行更殘酷的決戰,而是忙著用酷刑拷打明朝貴族官員,搶奪金銀財寶與美女,比如李自成就娶了崇禎帝的宮女竇美儀等,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等。

拷掠明朝官員與搶奪女人是導致吳三桂降而復叛的重要原因,因為吳三桂的老爸吳襄與愛妾陳圓圓都成為受害者,吳三桂不可能不怒髮衝冠。

如果李自成繼續使用明朝官員穩定北京局面,不拷掠財產造成明朝官員人心惶惶,吳三桂肯定會進入北京,如果等吳三桂進入北京以後再除掉他,山海關就大局已定了。

對生死攸關的山海關,李自成居然沒有派劉芳亮等大順名將帶重兵接收,而是派明朝降將唐通帶八千人接收,造成山海關得而復失。

如果派劉芳亮白廣恩等名將帶重兵拿下山海關,即使吳三桂反覆無常造反,李自成也可以與山海關的大順軍夾擊吳三桂,很容易就消滅吳三桂,避免吳三桂勾結滿清聯手攻打李自成的最壞局面出現。

結果一片石大戰成為李自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李自成劉宗敏等帶領十萬大順軍全力猛攻吳三桂,可惜兇殘狡猾的十幾萬清軍已經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來到山海關,等大順軍與吳三桂軍打得精疲力盡,就在吳三桂無法支持,只能對多爾袞搖尾乞憐,以逸待勞兵強馬壯的清軍突然殺出,給精疲力盡的大順軍致命一擊。

從此以後,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李自成的大順軍窮追猛打,不給李自成一點喘息機會,多爾袞阿濟格多鐸等十幾萬清軍主力在騎兵與火炮方面都明顯強於大順軍,再加上一片石大戰以後清軍在氣勢上一直牢牢壓制大順軍,加上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漢奸軍為虎作倀,清軍更如虎添翼。

李自成從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打垮明軍的氣勢很快變成被清軍窮追猛打一潰千里的局面。


厚德載物49847


擁有十倍於清軍兵力的李自成為何一敗塗地

山海關一片石之戰,李自成親率二十多萬大軍從北山排到大海邊,氣勢恢宏。而清軍和剛投降的吳三桂軍隊人數少很多。李自成先向敵方右翼的吳三桂的軍隊進攻,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打了一陣子,李自成的隊伍已經傷亡了數千人,仍在不斷地進攻。突然一陣風吹來,飛沙走石,對面不能識別敵人。待風一停止,清軍萬馬齊出,萬箭齊發,直衝李自成中軍。李自成登高望見這些如狼似虎的清軍殺過來,他從來就沒有見過這樣兇猛的軍隊,膽氣盡失,嚇得趕緊掉頭先逃跑了。李自成的部隊迅速潰敗,清軍無不以一當十,以一當百,追殺四十里,李自成的部隊死傷無數。

李自成逃回北京後,殺掉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然後坐上龍椅稱帝,過一把癮,接著放火焚燒紫禁城,帶著在京城搜刮來的財物急急逃向西安了。這就是著名的山海關之戰。清軍和吳三桂一路追殺,李自成先逃到西安,西安不久被攻破,他又逃向湖北。部隊一路潰散,最終他本人在湖北九宮山被村民打死,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就這樣一敗塗地。

為什麼在西北攻城略地、所向無敵的李自成的部隊一遇到清軍就一敗塗地呢?因為雙方軍隊有以下不同點。

清軍的隊伍組成和作戰目的。

一、部隊士兵的組成。滿清騎兵他們大都是同一家族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在軍隊中的士兵很多是父子兄弟齊上陣。在戰場中能同心協力,遇到危險能夠相互救援,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樣成分的軍隊戰鬥力是最強的。兵書上說的知彼知己中的知己,對於這些大都是由家族形成的子弟兵,毫無困難。

清軍是精銳的八旗遊牧騎兵。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開始,他們久經戰陣,弓馬嫻熟。在冷麵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 有著巨大的優勢,常常能以一當十,以一當百地戰勝敵人。而滿洲騎兵自從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擊敗明軍,對明朝轉入進攻,而明朝只能藉助山海關險峻的地勢和長城來採取守勢。就連明軍中最精銳的關寧鐵騎也只能憑藉著山海關才能與清軍抗衡。

二、作戰的目的不同。遊牧騎兵他們的作戰目的往往是搶劫物質和人口,為了度過天災人禍,為了生存,為了改善生活。而早期的滿清騎兵也不例外,他們每次出征都是帶著全族人滿懷的希望,信心滿滿地出征。而剩下的婦女老幼那真正是送郎上戰場一樣,滿懷喜悅和希望地送子弟兵出征,期待著他們的子弟兵滿載而歸,把糧食和奴隸帶回來,改善家族狀況。這些滿清騎兵是帶著改變家族命運的希望而出征的,到了戰場上他們作戰勇敢。

遊牧生活使他們善於騎射,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是天生的戰士。他們的生產、生活和戰鬥本來就是一體的,他們真正是平戰結合,全民皆兵。而滿清的戰利品的分配是公平的,按功勞的大小和繳獲的多少來分配。所以滿清官兵上到戰場個個如狼似虎。

清軍每當秋天稻穀熟了,戰馬養肥了,就繞過關寧鐵騎防守的山海關,進入關內搶劫,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整個大明軍隊,竟無一支軍隊敢於出戰,只能遠遠地目送清兵滿載而歸。這支八旗清軍,儘管數量不多,當時是一支戰必勝,攻必克的常勝軍。也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常勝王牌部隊。

而李自成的隊伍的組成和作戰的目的。

一、儘管人數眾多,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是基本上是一群以步兵為主體的烏合之眾。那是得益於當時的天災人禍,而崇禎皇帝又不及時賑災,大批飢餓農民為了吃飯活命入隊,還有就是強徵拉壯丁入伍,他們沒有經過多少訓練。還有一些是收編土匪山賊的部隊,象李自成殺死了土匪羅汝才,收編了他的隊伍。這是一群毫無軍紀的的武裝,打了勝仗還好說,如果開局不利,這支隊伍就會迅速潰散,各自逃命了。還有就是在戰鬥中打了敗仗,投降被收編的明朝軍隊。而這些投降過來不久隊伍,沒有經過整頓,打起仗來其忠實度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後來李自成被清軍擊潰後,許多投降的明軍又紛紛投降清軍了。

二、李自成的隊伍打仗作戰的目的性不明,特別是對於普通士兵來說,打勝了仗對他們來說不見得有什麼好處。參加隊伍主要就是當兵吃糧,不至於餓死。如果不當兵,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下一頓飯還不知道在哪。打勝了仗搶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當官的私吞私分了,士兵們一點好處也沒有。如果打輸了就要面臨送命,所謂的“等貴賤,均貧富”都是一些騙人的口號,在當時是沒有市場,也沒有士兵相信。李自成打下北京就是先搶宮女竇美儀做妃子,而大將劉宗敏則搶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而普通士兵卻不見得什麼好處。

從雙方統帥的政治素質來看。

李自成目光短淺,匪性難移。李自成本人就是兵痞出身,因殺人獲罪而投軍避禍。後又因娶了高迎祥之女高桂英而成為這支隊伍首領。目光短淺,缺乏戰略眼光。打下了西安,就急急稱王。包圍北京時,也派人跟朝廷談判,聲稱只要崇禎帝肯封他西北為王,就撤兵並且幫助朝廷鎮壓其它義軍,出兵抵抗滿清軍隊。滿腦子裂土封王,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想著分裂國家。因為崇禎皇帝不答應而談判失敗。

打下了北京城,李自成帶頭佔皇宮,享受宮女,匪性難移。上行下效,大將劉宗敏搶陳圓圓。整個隊伍忙於搶劫財物,拷打明朝官民逼餉,民心失盡。而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失敗後,又急急忙忙趕回北京稱帝,過把癮。然後放火焚燒紫禁城,拉著財物逃回老巢西安去,這是典型的土匪行徑。在西逃中,還不斷髮生內訌。因為一句自己謀士宋獻策編“十八子,主神器”的謠言,他還真的信以為真,而怕部下大將,同樣是姓李的李巖得去了他的彩頭,不顧大敵當前,而屈殺了李巖,軍心盡散。

李自成打仗主要靠的是人多勢眾和運氣。李自成能夠打下北京城,主要是得益於明軍的主力被清軍牽制住了,不能及時回防京城。加上崇禎皇帝眾叛親離,使李自成趁虛而入。逼死了崇禎皇帝,打進了北京。他打下洛陽,打下西安,同樣是由於明軍中的叛徒配合而攻取的。並沒有跟滿清八旗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二支當時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交鋒過。

而多爾袞精於算計,圖謀遠大。從小就受軍旅的薰陶,十七歲就開始掛帥出征,收服蒙古林丹汗,降服朝鮮,松錦大戰擊敗明軍強大的主力部隊,包括關寧鐵騎在內的洪承疇十幾萬人馬。場場都是硬仗,場場都贏得漂亮。十幾年的軍旅征討生涯已經讓他成為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滿清政權在多爾袞掌權時已經改變了努爾哈赤燒殺搶的政策。圖謀遠大,在清廷仿照明朝的制度建立了六部,已經做好了準備取代明朝的準備。而李自成的滅明和吳三桂的投降給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最好機會。多爾袞顯示出他作為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決斷力和謀略。他精於算計,他先來個坐山觀虎鬥,不急於救吳三桂,讓吳三桂與李自成兩支軍隊先拼個你死我活,打到精疲力盡時。他再率領八旗騎兵殺出,坐收漁翁之利。

進入北京後,高掛“除暴救民,滅賊安天下”的正義旗幟。嚴明軍紀,不得殺燒搶劫。又為明崇禎皇帝舉行了葬禮,這已經是入主中原的帝王氣勢。與李自成入城燒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迅速地穩定了北京的局勢。

剩下的追剿之戰就變得容易多了。利用吳三桂對李自成有“殺君、弒父、奪妾”三大恨,只派少量軍隊監督和協助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一路追殺,而李自成的部隊士氣喪失,又失去了民心,所以清軍不費什麼力氣就消滅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

作戰的勝負不是比人數的多少,而是看軍隊的實力。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李自成雖然有十倍於清軍的兵力,但卻是一群匪寇式的烏合之眾。而清軍雖然滿族兵只有六萬,加上蒙古兵和孔有德等漢軍也不過十萬人,卻是精銳的百戰之師,特別是八旗鐵騎所向披靡。從統帥個人來看,李自成是一個沒有脫離小農匪氣的山大王。而多爾袞是一個精於算計的成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李自成的軍隊面對清軍一敗塗地也就不奇怪了。


大聞談歷史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當人們雀躍歡呼,唱著這首歌謠奔走相告闖王打進來了。是多麼相信,多麼期待,多麼渴望,多麼興奮!"枉殺一人,如殺我父,姦淫一婦,如奸我母。"這是一個多麼紀律嚴明的仁義之師。憑著這鐵的軍紀和百姓的愛戴,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瞬間灰飛煙滅。心力交瘁的崇禎皇帝,帶著苦悶,失望一死了之。闖王來了,然而,一切來得是那麼快,那麼順,龐 大的大明王朝竟這麼不堪一擊。面對繁華的都城,豪華的宮殿,滿眼的美女,遍地財富。貪婪的慾望,荒糜的享受,瘋狂的掠奪佔據內心,忘記初衷。闖王不再是原來的闖王,義軍再也無“義"可言。忽視了原本可招降的關寧精銳,忽視了裝備優良,戰術一流,如狼似虎的滿清鐵騎,忽視了原本可以利用的明朝遺臣。更忽視了自己本是一股烏合之眾,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更沒考慮未來的戰略,治國理念,滿腦子只是亨受,安逸,姦淫,掠奪,壓榨。結果,山海關一戰,崢嶸盡現,一敗塗地。從此以後,一敗再敗,烏合之眾,作鳥獸散,演譯了一場歷史鬧劇,成了後世的反面教材。


車工00



很簡單,由於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堅持不納糧的承諾,軍隊所需的開支皆來自地主縉紳老爺,當然會遭到反撲。為了自己的奶酪不能被泥腿子們佔有,老爺們的選擇是毫無猶豫的投靠入關的滿洲清軍,各地紛紛發起綁送大順政權地方官員喜迎大辮子滿洲太君的高潮。


遠處吹來陣風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主席多次告誡全黨,我們不能做李自成。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明王朝,的確是了不起的,可他卻沒有政治家的戰略眼光,進京僅僅40多天,就不得不退出京城,最終兵敗。死於九宮山下,遺恨千古。

內部腐化 漸失鬥志

手握重兵的李自成是如何失敗的,這就要從他帶領的大順軍進京之後說起。大順軍隊雖然人數眾多,說白了就是一群臨時拼湊在一起的烏合之眾。戰鬥力遠沒有當時關外的滿八旗強悍。進城後,一些農民軍高級將領住進了明朝貴族的豪華府第,陶醉於勝利,沉溺於酒色。

他們的腐化墮落,不僅導致了自身的鬥志衰退,而且也瓦解了自己的隊伍,士兵的紀律逐漸鬆弛,以致最後不可收拾。這就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根源,也是其致命傷,這是不爭的事實。

風雲突變 三桂降清

在軍事上,這些將領們也滋生了輕敵麻痺思想,有的人驕傲自大,忘乎所以。他們對於駐守山海關並手握重兵的明朝邊將吳三桂和在關外發展起來並一直伺機入關的清軍沒有足夠的重視,也沒有采取有力措施來應對。

李自成手下的大將劉宗敏整天忙於追贓,聚集財富,並且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本以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得知此事勃然大怒,立意與大順軍為敵。

李自成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軍山海關。在一片石地區,大順軍與吳三桂的軍隊展開了生死決戰,就在雙打得難分難解之時,吳三桂在陣前剃髮降清。

多爾袞親自率領十四萬清朝精銳部隊與吳三桂軍隊兩面夾擊大順軍,大順軍迅速崩潰。

這一場大戰,大順軍隊損失慘重,大傷元氣,精銳部隊損失殆盡。

撤出京城 兵敗山倒

敗退回北京的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位,接受百官朝賀。第二天凌晨,為了躲避吳三桂和清軍的追擊,率殘部撤出了京城,由山西、河南兩路向西安方向退卻。

撤退的時候,因為事出倉促,沒有時間嚴密的部暑,以至於一開始撤退就有兵敗如山倒的頹態,軍心大亂。

更可怕的是,義軍將領內部發生了自相殘殺的悲劇。李自成手下重要謀士牛金星誣告李巖有反心,設計將李巖殺害,而誣告者牛金星不久叛降了清軍。內部的分裂,令軍心更加動搖。

清廷定鼎北京不久,即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多鐸為定國大將軍,共同夾攻李自成,李自成腹背受敵,潼關戰敗,迫使李自成退出西安,進入河南。

李自成一路遭到清軍追殺,節節敗退。終難挽回敗局,大勢已去。清順治二年他退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當地地主武裝殺害。

以李自成領導的這場大規模農民起義,帶著感嘆與悲壯,最終以失敗的結局落下帷幕。



歷代戰爭,兵力的多寡並不是決定勝負的決定因素。就像李自成這樣一隻內部迅速腐化、分裂的部隊,縱有千軍萬馬也是無法取勝的。李自成失敗的教訓,至今也值得我們借鑑、深思。


白玉湯1975


在當年闖王李自成巔峰時期,兵力有數十萬,是清兵的數倍,可為何後面依舊是失敗了呢?其實原因是非常多的,個人就挑幾個主要的原因分析。

一.闖王李自成的大部分兵力是以農民起義軍為主,跟滿清身經百戰的軍人還是有差距的。且農民起義軍不可能長時間一直行軍打戰,後期就會因為各種原因人心渙散了。

大家都知道,闖王率領的所謂軍隊,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農民,有少部分是投降的明軍。一開始農民起義軍都是奔著打倒沿途貪官汙吏的目的去的,當隨著李自成一路向北征戰直達明王朝京都,可以說被壓迫的農民當初起義的目的都達到了,很多農民都想回到原來的地方好好生活。

不可能每個人都像李自成那般有偉大的理想推翻明朝做皇帝,甚至起初李自成也只不過是想打倒貪官汙吏而已,其也沒想到明朝軍隊如此不堪一擊,讓其一路向北直搗黃龍,事情的順利才讓他萌發了做皇帝的念想。所以底層的農民軍並沒有如此大的理想,當他們打倒土豪貪官時,他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了,戰鬥力也就大打折扣。



而清軍的部隊都是清一色身經百戰的士兵和將領,跟明王朝軍隊已經對抗多年,是專業的軍人,跟有水分的農民軍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否認很多時候農民軍也很強大,但李自成一路征戰過來的明王朝官兵將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願投降的。所以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李自成沒有想到吳三桂這麼快投降清軍,也沒想到清軍野心這麼大。


在明王朝滅亡李自成進京時,其還一直跟吳三桂談判,欲讓吳三桂歸屬大順軍,還拿吳三桂的滯留在京的家人威脅吳三桂。然而最後惱羞成怒的吳三桂直接引清兵入關,這是李自成所沒有想到的,因為按其設想,吳三桂是有很大可能與大順聯合對抗清兵的。一來是李自成有籌碼要挾吳三桂,二來是大家都是漢人,總比滿人可信。再退一步講,即使吳三桂不願意與李自成聯合,但也不至於會這麼快引清兵入關,這是李自成猝不及防的。

其次是滿清的野心。按李自成設想滿清雖有野心但也不會這麼快入關,因為關內有大順南方有南明朝廷,而且吳三桂之前還一直駐守三海關阻擋清兵。料想滿清斷不會也不敢這麼快入關來和他搶皇位。可一切都出人意料,吳三桂臨時倒戈,清軍入關兵貴神速,這一切都讓李自成猝不及防,以至於其大順軍紛紛潰敗。

三.李自成攻克的地方政權並不穩固,兵力過於分散,兵力雖多卻分散於各地。清軍入關李自成手上並沒有多少人馬抵擋清軍。


在李自成沿途攻克的地方,都需要兵力駐守,導致其雖然有數十萬的軍隊,但大多數都分散在甘肅、寧夏、陝西、河南、河北等地。其當時的京都兵馬只要區區數萬,根本都擋不住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滿清八旗士兵的圍攻,只能丟棄京都逃亡,而當其一路逃亡到地方部隊時,人心已經渙散,大順王朝在後面清軍的圍追堵截下崩潰,最終大順政權滅亡。

總結:李自成的大順軍無論是從人員素質還是裝備戰鬥力,都遠遠不如裝備精良且身經百戰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和滿漢八旗,最重要的是李自成兵力雖多卻過於分散,面對吳三桂和滿清的圍攻根本沒有多少還手之力,所謂的數十萬兵力也就土崩瓦解了。


溫史


李自成去山海關,只有六萬精兵。在山海關一片石被多爾袞的十五萬精兵,和吳三桂四萬多精兵聯合打敗,退回到北京只有二萬七千多人了,李自成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繼續追殺下,在北京稱帝后,次日就逃往西安。

還是在河北定州清水河又打了大敗仗,就人數更少了。分成兩路從河南和山西撤退。多爾袞五月初三日入主北京,七月李自成軍從黃河敗歸西安。

由山西的部隊潰散無蹤很多人。原來一路投降李自成官軍,也大批投降清軍,和南明軍,使得李自成在西安,也立不住腳,很快經蘭田,商州,走武關,向湖北運動,又途中又妄殺李巖,致使人心更加離散。

在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時,大順軍還準備決戰。清軍因主力及紅衣大炮未到,堅守不戰,主力和大炮來到後,次年李自成採避戰流竄 ,經襄陽,鄧州,入湖北。聲稱要取南京,水陸並進,試圖與武昌的明總兵左良玉聯合,但左良玉,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李自成入武昌後,又被清軍一戰擊潰。人馬就更少了。

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南明地主武裝殺死,屍首不知何處,殘餘大順軍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地主團練武裝報復打擊後,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堅持戰鬥,接受了湖廣總督何騰蛟的改編,很快被何騰蛟消化,只有並不著名郝搖祺等人反而成了何騰蛟的心腹,田見秀,袁宗第等人受到排擠都離開了何騰蛟,而李過,高一功等人率領的西路軍,被改編“忠貞營“人數少可憐。在圍攻荊州戰鬥中大敗。從此大順軍餘部就從歷史中完全消失了。

而同時張獻忠的大西軍,張獻忠在四川血戰戰死後,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領導下進入雲南,休養生機聯明抗清,擊殺孫有德,尼堪等人,擊敗清朝親王軍隊,取得了抗清以來最大勝績,使永曆南明能夠堅十餘年,最後才被清朝消滅。

何騰蛟名譽為是湖廣總督,實際並沒有戰鬥力,當何騰蛟派二幹兵馬截擊進入湖南境內大順軍,結果被大順軍盡數消滅,何騰蛟驚惶失措,長沙城中人更加懼怕,土紳百姓都逃跑,何騰蛟同章曠謀劃下,浱遣部將萬大鵬兩個前去招安,搖旗等立刻同大鵬一道到了長沙,袁宗弟,藺養成,王進才,牛有勇,都來歸順。一下了增加十多萬土兵,軍威大振。

李錦,高必正也帶領幾十萬部隊到常德,也投降了。李自成造反二十年,攻陷很多軍事重鎮,攻破北京,消滅了大明王朝,他的幾十萬士兵,卻投降歸附三萬多,沒有戰鬥力何騰蛟。

得到李自成部隊何騰蛟說以共同抵禦清軍,但將慫軍必潰,1647年清軍攻陷長沙,軍隊退至廣西,守全州擊退了清軍,次年反攻,收復湖南大部,又在湘潭兵敗,何騰蛟被清軍俘虜後,被殺於長沙。李自敬不知所終,可能是當和尚吧。

李自成軍隊不是被清軍消滅的是投降主義使得大順軍在李自成意外死後都投降了。沒有舉旗人後都潰散了。

忠貞營是李過帶領,李自成長期抗明老營,是李自成精銳輜重部分和騎兵部隊,僅騎兵就三萬多,步兵七萬多。李自成死後,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袁宗第 劉體純,張鼐,黨守素,藺養成,王進才,牛萬才從河南部分等同向騰蛟達成合作協議,卻得不到糧餉供應,處境相當困難。田見秀,袁宗第等大順軍就在湖南缺吃少穿,又說李過,高一功從陝西漢中南下經四川太平,東鄉,達州,夔州,新寧,等進入湖北西部,於決定率軍北上,只有郝搖旗,王進才留在何部麾下外,都到荊州地區與大順軍忠貞營會合,始終從山海關大敗大順軍追蹤李自成部隊後面碩英親王阿濟格,率吳三桂,尚可喜三萬餘人自山西入陝 ,追到湖廣,俘殺劉宗敏,宋獻策佔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等六十三城。在荊州攻城戰中阿濟格又從小道偷襲,大敗忠貞營,李自成精銳盡失,高一功轉攻商州又敗,走夷陵屯兵川東。高一功受命援救被困南昌的左良玉部將金聲桓。左良玉死後,兒子左夢庚降清為江西總兵,金聲桓反對巡撫章於天,巡按董學成勒索錢財,金聲桓與王得仁在南昌反正歸明,清軍發兵安慶佔九江圍攻南昌,高一功率軍途中,聽何騰蛟戰死湘潭,率軍撤退 ,十萬部隊就潰散再不成軍。李過又因水土不服又死了,叫高一功兼統其軍,也只有五幹人入衛梧州,忠貞營途經湖南保請時,遭當地土司彭朝柱武裝組織埋伏襲擊。高一功不幸被毒箭射中身死,反抗大明兇兇烈火,李自成點燃火苗到此全部熄滅。


ww3721王建文


~~首先,李自成屬於農民起義,大多數人是因為沒有活路,加上連年天災而被迫跟隨造反,而當時又是鼠疫,造成北京城1/4人口死亡和大量的部隊都在南方和山海關,北京城兵力空虛,在守城最後的十天裡,連皇宮的太監以及年老的軍戶都已經上城牆守衛了,而李自成的部隊一路燒殺搶掠就像是一幫土匪進京搶劫,個個等著發家致富而雄心嗷嗷,反觀清朝在關外與明朝軍隊反覆爭鬥幾十年,早已是一隻虎狼之師這也是清朝軍隊為何能瞬間擊垮李自成的部隊的主要原因,當然並不排除李自成部隊因搶到財寶而軍心渙散也為原因之一。還有一點明軍分為兩種,一種是朱元璋留下來的衛所制度世襲軍戶,這樣的明軍數量巨大但是因為政治腐敗而戰鬥力低下,主要是地方駐軍與西北邊防軍,也就是李自成從陝西到北京遇到的明軍。另外一種是將領招募的私兵,如吳三桂的關寧軍,狼兵等,這些軍隊戰鬥力比較強,李自成擁有絕對兵力優勢與吳三桂在山海關一片石發生激戰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分上下。最後清軍趁風殺入打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才贏得這場戰鬥。

還有李自成是沒有根據地的流寇作戰,而清軍經營東北2代人了,山海關後,李自成一蹶不振,根本原因是農民軍沒有根據地可以補充核心精銳力量,清軍跟關寧軍有但關寧鐵騎此時已加入清軍,這也造就了農民起義軍不成熟的失敗。





華華品歷史


關鍵在於三點:

一是李自成進北京後,農民嘴角徹底暴露,貪圖金錢美色,軍紀渙散,已經不是當初起義時那個得民心的李自成了。

二是內部鬥爭慘烈,彼此爭權奪位,人心渙散,不再是一致對外的堅強堡壘,起義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三是吳三桂倒戈,放清軍入關。此時的清軍就如同餓狼一樣,盡情釋放對富饒的華夏大地的貪婪。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面對貪婪嗜血的清軍,因激烈內鬥而不再團結的農民隊伍就如同是一群烏合之眾一樣,是絕對擋不住清軍的。


懲惡鋤奸必連坐


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後,整支部隊從上到下都自以為天下已定,燒殺搶掠軍紀渙散,戰鬥力大大下降,而他們的對手滿清軍隊,則是厲兵秣馬鬥志昂揚,兩者在戰鬥意志上高下立判。更何況還有吳三桂關寧鐵騎協助,自然只有一敗塗地的結局。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全軍進入了瘋狂狀態。“迎闖王,不納糧”徹底成了一句笑話。後宮的女人被李自成和手下的將領們瓜分乾淨,北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員的女眷,也成了士兵們發洩獸慾的目標。此外,整個北京城如同一座閃閃發光的金山,讓農民軍垂涎欲滴。劉宗敏準備了5000付夾棍,對明朝的官員們開始了過篩子式的盤剝,數百名官員在夾棍下殘廢,更有很多拒不交錢的官員被凌遲。



明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魏藻德的十根手指都被夾斷了,上繳了白銀幾萬兩,劉宗敏根本不相信堂堂的內閣首輔就這麼點錢,結果魏藻德在酷刑下堅持了幾天就一命嗚呼了,臨時才後悔:早知道這樣就不投降了啊!

不僅僅是官員,就連普通百姓家庭也不能倖免,大家一起過篩子。李自成在北京待了42天,據說就弄到了7000萬兩銀子。大家要知道,當時崇禎加派遼餉,他的大臣們可是哭著喊著說自己沒錢啊,就連他的老丈人都不肯幫他!

帶著鉅額財富的農民軍,在李自成的帶領下出了京城,直奔山海關,要和滿清一決雌雄!

我們再看滿清當時的軍容氣勢。

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借兵報君父之仇”的信件後,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最小的可能也是佔據黃河以北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族群進行了大戰前的動員,男子七十歲以下十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從軍出征,後期補給也盡最大可能完成準備。

而這時的吳三桂的確起到了關鍵作用。被勝利矇蔽雙眼的李自成,對眼前這場戰鬥沒有任何重視,又輕信了吳三桂派來詐降的人,以致於耽誤了時日。而就在這短短几天時間裡,多爾袞的鐵騎已經火速入關,雙方在一片石迎頭相撞,最後李自成大敗虧輸逃回北京。

這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一戰中,最終李自成敗北並最終滅亡。

滿清騎兵的強悍和吳三桂的投降,都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不過最後打敗他的,還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