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可能出現的狀態又會是怎樣?

中國農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可能出現的狀態又會是怎樣,來自農村的農民的思考,這個時代在向前發展。

整體而言,以家庭為主的小農耕種方式在今後我國農村地區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和發展前景,而且會逐步被歷史淘汰。而大規模種植機械化將會成為今後我國糧食生產過程的趨勢和主流,具有比較光明的前景。

所以,未來十年,我國農村地區種田的前景如何?要分情況來看,必須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中國農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可能出現的狀態又會是怎樣?

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千年時間裡,我國的農業生產主體是以家庭為主的小農耕種,每家每戶大多隻有三五畝耕地,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深耕細作,產出的糧食作物,基本上可以滿足家人的最基本溫飽和口糧需求甚至這種情況在當下,我國的很多農村地區還依舊存在著,只不過,由於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需要,農民經濟收入渠道和來源已經由原先的傳統糧食作物種植變成了當下的外出務工或者其他生產經營活動,所以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小農耕種所帶來收益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了。


而且,從我國糧食生產現狀以及農業發展的趨勢來看,這種小農方式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了,必將需要有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從這種耕種方式中解放出來,進入城市或者是其他領域發揮更大的價值,創造更高的收入。


在農村有生活經歷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最近這些年,農村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種植技術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體現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比如說在夏糧收購期間,在20年前這一過程大概需要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所需要的人力也比較多,而在當下,在大多數農村地區夏糧收購整個過程或許只需要三五天的時間即可完成,而且所需要的人力成本也大不如前,這也是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對農村地區農業發展所帶來的明顯改善。

中國農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可能出現的狀態又會是怎樣?

目前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許多農民工一生的收入基本都投入到了家鄉自建房裡(也包括老一輩拿出全部資金參與)。而這批自建房的農民工老了那天,大部分是會回到農村養老的,至少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已經投入的半輩子價值。

到達下一個階段後,老一輩不斷的死去,農村沒有新的可以吸引留住年輕一輩的機會、條件,只會越來越凋敝,空心化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這裡涉及到一個核心點就是“三農振興政策究竟對農村年輕人吸引力有多大,實際執行效果又會有多大”。將會決定未來農村的走向。


我們都知道小農經濟在特殊時期是解決那個時期農民吃飯、吃飽飯的問題,而後期更大的點是致富問題。伴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小農經濟一定程度會發生適應時代的變化,普通底層農民無法靠現有土地致富。那麼年輕一代面對大資本收割後,農村或許會煥然一新,但是這部分過程中有可能有思想的、有條件的、有關係的這群充當資本急先鋒、代理人是否會再一次雙手沾滿血垢,掌控生產資料,翻身成為新式的農場主(這裡特質農村權勢者,返鄉創業者另當別論)。


那些拋棄農村的年輕農民,大多將成為小鎮、三四以及十八線城市的市民,從事低端產業,最終隨著小城的衰敗遷徙。其中的佼佼者將停留在大城市,或成為中產,並期望下一代繼續上升。


親耕田——

讓農民更富裕、讓市民更健康!

打造讓作物和人類共同健康農業全產業鏈!

關注親耕田(公眾號:qgt008),關注未來農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