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買東西用單位擡頭開發票,如果不報銷會對單位造成影響嗎?

白墨水36593483


你好,買東西用單位名稱開發票,這個需要看你開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話,開票方在開票出來後,會繳納銷項稅,那你的單位報銷以後,就需要繳納進項稅,這個進項稅可以抵扣你們單位的銷項稅,就是說可以抵扣一部分稅,結果就是減輕你們單位的稅收負擔,當然你要是沒有報銷,也不會對公司產生任何影響,只是沒有抵扣那一部分進項稅而已。如果你開的發票是增值稅普通發票,那就更沒有關係了,普通發票不扣稅,你不報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對公司也沒有影響的。


環遊世界SY


個人購物用單位抬頭開發票,發票不報銷對單位基本沒影響。我們來分別討論不同的開票情況:

1、增值稅專用發票

個人開具了公司抬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沒去單位報銷,則單位沒有將該發票在增值稅發票勾選系統進行認證抵扣,次年6月底前國家稅務總局的會將上年銷售方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與採購方的進項發票認證系統勾稽,沒有認證的發票會顯示在總局的滯留信息中。總局會將信息發給採購方所在的稅務局要求核查。當然,個人開具的單位抬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信息肯定也在這其中。現在的問題是,對單位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大多數情況下沒什麼影響。

從單位角度來說,企業財務人員能看到哪些發票是開給自己公司,但沒有勾選認證。因為發票一旦開具,異地發票最多也就三四天時間就會傳上這個認證系統。採購方的相關財務人員都會看到這些信息。只是不知道是誰去經辦開具的。

(1)不管企業的財務還是稅務最關注的是萬元以上的容易虛開的項目,諸如諮詢費、會議費、辦公用品、設計費等。如果稅局的滯留信息中出現這樣的發票,可能會找到採購方企業,要求企業寫情況說明,但對企業不會有實質影響。銷售方開發票交了銷項稅和企業所得稅,採購方(即提到的發票頭單位)一沒有進項抵扣,二沒有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更沒有風險。給企業的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金額大又涉及到一些容易有問題的發票內容,可能需要寫情況說明。

(2)對於金額小的發票,沒有人有時間去過問,而且這種情況很常見,稅局查一家企業後,明白了原因,還用再逐個企業都問一問嗎?

2、增值稅普通發票

個人開具了公司抬頭的普通發票,不去單位報銷,基本可以認為對單位沒有影響。因為哪些發票在單位入賬了,哪些沒入賬,稅務系統目前是沒有數據的。開具的單位抬頭的普通發票沒報銷,即企業沒將不是企業的費用入賬,沒少交企業所得稅,所以對企業也沒影響。

實際上,管理規範的企業都會要求員工不要隨便開具企業的發票,只有能報銷的業務才開具企業抬頭的發票。那個別情況下,員工仍然會開一些企業抬頭的發票,偶爾備用。比如臨時在小攤買了50元水果招待客戶,沒有發票也沒來得及讓攤主按零星採購開具收據,就拿以前開具單位抬頭的餐費發票頂票報銷。這種情況偶爾發生,金額又小,都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


伊娃說稅


如果你是體制內,自己買東西后用開單位發票卻又不報銷,影響會很大,後果很嚴重。自從中央八項規定之後,省市區縣一級相應出臺了各項規定,主要目的是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在很多地方,對公費消費的金額和場所都是有極其嚴格的規定的。比如要厲行節約,不能鋪張浪費;比如不能進入高消費場所,包括私人會所、歌廳、洗腳城等地方。目前,很多地方的紀監委都有高消費場所的後臺監控系統,可以自動篩查和識別哪些單位去了高消費場所。一旦發現某單位在某高消費場所開了發票,很快就會找到這張發票單位。即使你沒有報銷,也會追問為什麼去這個場所,和誰一起去的,書面自查材料少不了。如果核實真去了,那你就違紀了,少不了挨個處分。你會說,我買東西自己掏錢自己消費,開了單位發票不報銷,是為了督促納稅,這有什麼錯呢?是的,從主觀上講是沒錯。但是如果你不想給自己找麻煩,那麼一定不要開單位發票,正確的做法是開一張個人發票。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只有注重細節,才不會招來麻煩。


用戶92912865860


這種情況應該比較常見。

前陣子有位朋友,他說單位要報銷一些費用,讓幫開下暖氣費發票,還有水電費的發票,但後邊實際上並沒有報銷,問完財務,是說通知錯了,就成了一場烏龍。


發票沒報銷,其實就是沒認證,最明顯的問題是滯留髮票。

因為金稅系統數據透明,與本公司稅號相關的開票信息在稅務機關都能查詢到,如果是專票沒有認證,就會形成系統裡的滯留髮票,最怕稅務機關因為認為公司有虛開發票嫌疑。相比而言,如果是增值稅普通發票,可能還問題少一些啦。


所以,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注意,首先,公司財務應該有明文規定,什麼場景下應該開什麼票,什麼票不應該開。其次,就是個人開票的時候要注意,有不確定的,先跟財務諮詢下,明確下開票要求,能不能報,不要一股腦就先開出來。

這樣公司也少一些稅務風險。


未來,如果是所有發票都電子化了,大概開票的事情會變得更簡單吧。


康愉子


都沒說到點子上。金稅三期上線之後,系統自動歸集公司名下的發票。比如你在外面吃飯、超市買東西開了公司的票,金三自動歸集,基本上都是招待應酬費吧,這就導致企業報表、納稅情況與金三不一致。如果到了一定金額,稅務局會發稅收風險提示函。我們公司收到過一次,公司裡面幾個二貨出去大潤發、肯德基、麥當勞都用公司抬頭開票,說是讓這些企業老老實實納稅。


Alen唐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習慣,用單位的名稱開出的發票,總覺得這樣的發票比較正規。

如果存在大量的這樣的情形,強大的金三稅務系統,肯定檢測到,形成滯票的問題。少量的,偶爾發生的話,我覺得問題不大。



以前開發票比較簡單,只需要寫個單位名稱,不需要寫稅號。

現在個人開單位抬頭的發票,比較麻煩一點,不僅需要名稱,還需要相應的稅號,另外專票的話,還需要相應公司的地址,電話及收款銀行名稱和賬號。

雖然這些信息可以通過很多企業公開信息查詢軟件,直接查詢到,但是會相對麻煩一點。但是,總得結果都是一樣的,即使你不是抬頭單位的員工,也可以開具到該公司的發票。


常見的出租車票,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有特定的格式,並不需要填寫發票抬頭信息,直接拿著就可以去單位報銷。

常見的打車電子票和餐票,都是開具的增值稅普票,如果開單位的話,就必須要有單位的名稱和稅號。

很多人私人用途,開單位的票的原因就在於,有時候工作需要,替單位代墊了資金,對方開不了發票或不能及時開票,自己就會拿著另外開了單位抬頭的發票,來衝抵這部分費用。

另外,有些公司福利待遇還不錯,允許員工每年拿一定限額的發票到公司來報銷,報銷金額作為一種職工福利。這樣的話能夠避免多繳納一部分個稅,同時拿到單位報銷的發票計入成本費用,還能夠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至於個人購買的一些生活用品,洗衣機,冰箱,彩電之類的,放到單位進行報銷,就不太合適。這個時候,要求對方開具單位抬頭的發票,一個就是習慣,另外一個是就是我開頭所說的,覺得這樣比較規範。這樣的發票並沒有其他的用途。


財經奧迪特


自己買的東西,如果沒去單位報銷,也就是單位沒入賬,對單位沒啥影響。

這張發票雖然已經開出來了,但是單位並沒有支付錢,也沒有入賬,即便以後稅局來查,單位也是可以說的清的,就是有可能增加稅局和單位的工作量。

但是如果你自己買的東西去單位報銷了,那麼對單位對你個人都有影響,並且影響很大。首先對單位,存在虛開發票的風險,因為是你個人購買東西,而把發票開給了你所在的單位,這是符合虛開發票的特徵,其次,你個人存在非法佔有或者貪汙的風險,你利用職務之便,將個人的消費開成發票拿到單位報銷,是符合非法佔有或者貪汙的特徵。

所以還是不要亂開發票報銷,一旦查出來,得不償失!


海納百川158493579


實話實說,肯定有風險的。

一、東西如果是替公司買的,發票都有了,不 報銷是要當新時代的雷鋒嗎?

二、東西完全是自己用的,即使有發票,公司一般也不會捨得拿錢給你報銷。你說我就是單純好心給公司添張發票,為公司節約點稅金。必須說這位同志的覺悟挺高的。可是一般自己用的東西都和公司的業務關係不大吧?現在發票商品欄開得又越來越精細明確,拿到發票也不好入賬啊!痕跡太明顯了。

三、發票不好入賬,又是單位抬頭,如果正好是張專用發票,那就形成滯留票。每月你們財務打開發票認證平臺,那張未認證過的發票就在那裡,不言不語。哪天稅務對你們單位有興趣了,這是現成的小辮子。如果是張普通發票,滯留票的風險是沒了,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單位上下游客戶不被稅局盯上,到時順藤摸瓜給摸過來了,大小都是個麻煩。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不清楚,據說還有檢查風險。

四、總而言之沒必要。自己買東西,開自己的名字就好了,或者不要發票。幫單位開票三思而行。


阿財姐姐


本應由個人支付的費用,卻由所在單位來報銷費用,如果做了這件事,那肯定有影響。如果沒做,會有什麼影響呢?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這種事其實就是虛開發票,對開票方那倒是有影響。A銷售貨物給B,卻開發票給C,典型的虛開發票行為啊。雖然開票方不存在偷漏稅,但是發生了虛開發票的行為,根據發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可以對這種行為處以罰款。


稅收之家


買了東西開單位抬頭的發票,又不報銷的,通常是經常有報銷需求的業務人員。開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增值稅普通發票,電子發票普及以後基本都是增值稅電子發票,不報銷的話對單位的沒啥大的影響。

實際發生的業務沒有發票或發票不合規

實際工作中,業務人員為了拓展業務經常會發生一些招待費、回扣等不可能取得發票或者即使取得發票也不給報銷的費用,為了能夠順利報銷,業務人員自己買東西時習慣開單位抬頭的發票。

個人買東西的哪些發票容易用來報銷

企業的財務在審核費用報銷對應的發票時,一般會審核下發票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真實性很好判斷,買個發票查驗機掃一掃真偽就出來了,但是合理性卻很難。財務有時也知道這筆業務不可能取得發票,或者不適合入賬,於是只能找一些餐飲、交通等發票來替代。

個人消費開具的發票用於報銷,很可能導致企業的費用佔比不合理,從而影響企業所得稅

金稅三期上線以後,設置了很多的指標,其中有一項就是各項費用佔比。如果一家公司的餐飲費或者其他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例異常,就容易被預警,從而可能被稽查。一旦企業被稽查,不是用於企業實際經營的費用發票就會被剔除到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行列,從而可能補繳企業所得稅和滯納金。

個人消費開票的發票儘量開具個人抬頭,如果開具企業抬頭並用於報銷的話,一定要注意費用真實性和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