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推薦語:殺熟,其實真的是一個超級常見的事情,也是商家題中應有之意,誰都這麼幹


今年的三八節,一部分小姐姐可能過的並不快樂,因為有些人在天貓超市剁手後發現,即便自己是88VIP,但是同樣的商品,售價要比別人的貴。

網友發現這一問題後,不僅聯想到了2018年的“大數據殺熟”事件,懷疑天貓超市這次又一次開啟了“殺熟”模式。

但是隨後天貓超市對此進行了回應,價格不同是因為設有“新人專享價”策略,而且新人專享價標籤在三八節活動期間沒有被正常顯示,這才造成了同款商品不同價的誤解。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從天貓的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事兒完全是一個誤會而已,大家不要放在心上哈,該吃吃、該喝喝、該買買。

可是網友卻對此不買賬,隨後天貓超市官方微博評論區下方被貼上了一張圖,圖片顯示六部手機的六個賬號中,在同款商品的頁面顯示了三個不同的價格:24.9元、21.9元、16.03元,而且兩個88VIP的價格還不同。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如果16.03元是新客專享價,那網友們就問了,中間的21.9元是個什麼鬼?更不要說還有其他用戶頁面顯示的35.64元的價格了。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很顯然,天貓超市對此事的解釋並沒有讓大家滿意,當然,對於背後的真實情況,我們也不會去妄加猜測,今天咱們就藉著這次風波來談談零售電商的“大數據殺熟”。

離不開網購的我們,想必對大數據殺熟已經很熟悉了,對於同樣的產品,老客戶頁面顯示的價格反而要比新客戶的高。

這事兒擱誰誰生氣,作為一個老客戶,我不止一次的照顧你的生意,到頭來賣給我的價格竟然比新客的貴,這事兒,你給我好好解釋一下。

其實,這種情況上面天貓超市已經說清楚了,完全是因為“新客專享價”造成的。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店鋪如果要盈利,就要賣出更多的貨,老客戶已經是固定客群了,為了獲取更多流量,就必須要挖掘更多新客戶,那麼新客戶第一次來怎樣才能促成成交?給你一個新客專享價或者給你一張新客專享券,用低價來吸引你下單。

這就是新客專享價或者新客專享券的營銷邏輯。

所以,這裡的“大數據殺熟”準確來說,應該叫“大數據攬客”。

而對於老客戶來說,其實一些商家也會有老客專享價或者老客專享券,來引導你再次下單。

這種情況體現在你購買了一件商品後,再回到商品詳情頁看時,價格會降低,右側隨之會出現一個類似“老客專享價”的標籤。

對於這種商家來說,雖然他的做法本質還是為了賣貨,但照顧了老客的情緒,並不會讓人感覺他是在“殺熟”。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所以,我們跳出來看一下,商家的種種營銷行為,總是在圍繞兩個方面進行,“拉新”和“復購”。

而這種種營銷策略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經濟學名詞: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猛一看貌似有點貶義,但其實並不是用價格來歧視不同的消費人群,它是一箇中性詞,也叫“差別定價”。

它指的是針對不同消費者所採取不同定價的策略,分為三級。

一級價格歧視,是按人定價。比如我們常見的“看人喊價”,在菜市場,一個精明的菜販,給年輕人的價格和給老大媽的價格肯定不一樣,所以,論砍價的重要性。

二級價格歧視,是按量定價。買的多就便宜,雖然現在豬肉漲價了,你買一斤豬肉和買一噸豬肉,價格肯定不一樣。

三級價格歧視,是按類定價。比如坐公交車,學生卡和老年卡就是比一般人的要便宜。

其實價格歧視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至於為什麼會存在這一現象,這就涉及到經濟學知識了,不在咱的專業範圍內,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百度。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現在咱們回頭來看看,零售電商的這些營銷策略屬於哪種價格歧視呢?其實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但這些營銷行為都是圍繞價格歧視展開的。

在網購剛興起的那段時間裡,電商平臺並未掌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所以價格一般都是明碼標價,你來了我就賣給你,簡單透明。

但是隨著大數據的發展,電商平臺利用了這一工具,對我們進行了大數據採集,這些數據包括用戶的年齡、性別、地理位置、消費習慣等等,有了數據就要分析,分析的結果就是平臺為我們每一個人繪製了一幅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把我們所有的習慣和需求乃至潛在需求都寫在了腦門上,至此,我們一旦進入平臺購物,我們需要什麼東西,我們是否會為高質產品付高價,我們是否喜歡蒐集優惠券進行抵扣,平臺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才會有今天的千人千面。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千人千面是個好東西,對於平臺來說,它不但會根據我們的用戶畫像為我們精準推薦商品,還會分析我們的消費習慣,對我們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

如果你喜歡蒐集優惠券,那說明你對價格比較敏感,因此平臺更多的會給你推薦低價或者有優惠的商品;如果你購物比較乾脆、不願花時間研究優惠策略,但對品質要求高,平臺就會給你推薦高品質的商品,雖然這些商品價格或許沒那麼實惠。

對於商家端來說,他們會利用千人千面對我們制定不同的銷售策略。

拍下立減、拍下送贈品、限時折扣等,這些是為那些進店後猶豫不決的人準備的,好讓他們儘快下單。

團購、砍價、裂變優惠券等等,這些是為了拉新準備的,不得不說,拼多多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

多件多折、滿贈、滿減這些,是為了提高你的客單價的,通過這些優惠,你不知不覺買了更多東西。


天貓超市否認“大數據殺熟”,殺熟風波頻現,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大數據蒐集了我們的信息,通過千人千面,反過來對我們實施精準營銷,在這個點上,千人千面卻不是個東西。

精準營銷充斥著價格歧視,表面上看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購物體驗,但對商家來說,其實是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