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惡人傳》這部電影?

旁觀者movie


《惡人傳》這部電影一經上映,獲得了廣大影迷的喜愛,他沿襲了韓國影片敢想,敢拍,敢演的風格,影片呈現的暴力美學,讓人血管膨脹,但又恰到好處,看過之後直呼一個爽字。



馬東錫和金武烈的演技更是無可挑剔,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馬東錫大叔算是本色出演,壞人的狠,表現的非常得心應手,鐵漢柔情拿捏的也非常到位。金武烈更是為這部戲準備了很長時間,練就了一身的腱子肉,在與馬東錫大叔激烈的打鬥當中,絲毫沒有顯的力不從心。



另外這部影片,打破了自古正邪不兩立的傳世觀,影片把人物的正與邪的界限模糊化,亦正亦邪則成了影片的主旋律,而這樣的處理反倒讓觀眾覺得有種真實感。金武烈扮演的警察,被同事稱為瘋狗,暴力執法,對黑幫小弟喝五吆六成了家常便飯,在他身上所代表的正義光環似乎並不是那麼明亮,馬東錫大叔扮演的黑幫老大張東秀,對自家小弟,重情重義,對仇人心狠手辣,更是對刺傷自己的殺人狂魔,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後快,看到自己贈傘的女學生被殺害的時候,那種義憤填膺正義凜然,忽然間覺得黑幫老大也有正義的一面。


我們可以把瘋狗警察和張東秀黑社會老大統稱為小惡,而最大惡極的變態殺人狂,視人命如草芥,內心扭曲窮兇極惡,為世人所不容,這樣的人是大惡。不管是黑幫老大與變態殺人狂的私人仇恨,還是要懲惡揚善的警察,面對窮兇極惡的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影片的最後在沒有人證指認變態殺人狂的時候,黑幫老大張東秀甘願承擔坐牢的責任,也要證實變態殺人狂的罪證,在這一刻我們感覺黑社會老大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惡,他做了一件好事。

《惡人傳》這部影片,不僅為人們提供了精彩的動作打戲,同時也給世人傳達了一個亦正亦邪的社會觀念,足夠引起人們的深思,仔細想想,我們身邊也許就有這樣的人。總體來說這部影片是一部佳作。


石頭影視99


《惡人傳》這部電影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眾多觀眾的一致好評,它不單單是韓國影院的票房冠軍還在戛納電影節大放光彩,當你看到一群《惡人傳》的男演員們在戛納電影節的紅地毯上站成一排,你會感覺到一陣濃郁的雄性荷爾蒙之風。電影裡的主角馬東錫更是憑藉著這部作品火了起來,他所出演的硬漢形象、心狠手辣的黑幫老大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

要是說起這部電影來,它的評分在豆瓣上不是很高,並沒有突破八分的大關,想必也是因為如此它才沒有最終獲得棕櫚獎吧。這也是事出有因了,因為對於一個破案的片子,它卻沒有很多的推理和懸念,而僅僅是專注於血腥的鏡頭與打鬥的畫面,所以多多少少的會有一些瑕疵。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影響它在觀眾們內心裡的印象,那拳拳到肉、肉肉見血的場面讓觀眾們大呼過癮,這似乎讓人們聯想到了當年的香港動作片,可是它們並不一樣,因為香港的動作片招式過多、打鬥太為繁瑣,而這部電影《惡人傳》卻給人一種雷厲風行的感覺,就是那麼的簡單,一拳、一腳、或者是一個巴掌,但是每一個動作都能打出血來。

看完這部電影我們便可以看出,警察也好、黑幫也好都還抱有著一絲絲人性,這樣的人會惡、會善,會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發洩情緒。但是那個以殺人為樂的魔鬼就不可救藥了,魔鬼始終是魔鬼,他的可怕程度要遠遠的超乎正常人的想象。

最後姜京許被判了死刑,雖然如此,但是在審訊的過程中卻是一波三折,因為警方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姜京許殺了人,所以法官也就不能判處他為死刑。後來還是鄭泰錫找到了張東書,讓張東書在承認自己的罪名同時出來指證姜京許,也就是說要要麼姜京許和張東書都死、要麼姜京許和張東書都活,最後張東書選擇了前者。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張東書被帶到了監獄,他下車後看到了監獄裡的姜京許,於是他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我想張東書此時此刻已然化身為了一個惡人,而他在向一個魔鬼復仇。





黑糊糊影視


能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惡不算什麼

劇情簡單,血腥打鬥場面不多,乾淨利落,前段有些拖拉,後段節奏快一些。看著很舒服,突然發現自己的看片口味。

警察和黑幫,永遠的對手,卻因為一起事故聯合在一起。所以說,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還有義氣。

馬叔的造型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惡人這樣的角色造型了,沙袋裡頭裝人打、徒手掰斷人牙那一段確實噁心到了我,也一顯黑幫大哥處變不驚、人狠話不多的風采。

他的形象惡吧,處事手段惡吧,可是他並不是高段位的惡人,因為他還有義氣還有善良,不會隨便傷害人。真正的惡,是那個聲音表現得人畜無害還有一些好聽的男子。內心的惡是難以發現的,而這才是真正的惡,無聲無息卻能要了人的命。

這個大哥明明白白自己的身份,黑道,壞人,也有著一份獨特的義氣,最後手刃犯人,為兄弟五星報仇。

好人和壞人,並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分,一切都因時間地點條件而轉移。

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只有誠心誠意讓人臣服的人才可以擁有。

警察也有警察的侷限,因為體制、上下層領導等等諸多因素,往往干預了案件等事件的處理,而黑幫因為毫無限制,加上人手兄弟眾多,利益涉身,個個都是拼了命地幹,不得不說是人心齊泰山移,效率高。

最近了解到警察、消防、法醫,真是相當不容易的職業,在無聲處戰鬥著,為了一絲有可能的線索,在成千上萬堆的回收站搜找著。

警察和黑幫的聯合著實有趣。

這個話也是說的很多了,可是仍然有很多父母源源不斷地生產著不用負責的孩子,有多少孩子在孤獨無愛中成長,扭曲了人格,直至被法律負責。他們確實可憐,但這是原生家庭的罪惡,卻真的不應該由無辜的外人來接受懲罰。他何必要用父母給他帶來的黑暗和痛苦,懲罰這個社會,懲罰自己,讓自己越陷越深。童年已經是不幸的,還要不幸一生嗎。

第一起事件,被撞車大哥的語氣還是很友好的,拍照賠償也毫無問題,就是碰上了這個聲音好聽、看上去人畜無害的犯人,慘遭毒手。接著輪到馬叔,他背景龐大也不屑於理賠,搖搖頭轉身就算了,沒承想犯人瘋了似的砍上來,那馬叔哪是吃素的,與犯人搏鬥一番。

世道艱辛啊,就算你很有禮貌、友善地對待著周圍的人事,就算是你長著一身腱子肉,也還是防不了不可測的人,這樣的人就躲在我們人群中,也許與我們擦肩而過,也許還和我們一起吃過飯,比如片中那個看新聞吃飯的小哥,真是為他捏把汗。

有時候覺得黑幫很酷是因為他們有時做事是有原則和義氣的。

痛惜這個小姑娘,好歹是被黑幫老大照顧的孩子,卻也因為這樣,成為了下一個目標,這是一種自然的循環,有人去破壞秩序,總得有人維護秩序,這是一種平衡。

當一個人打造了自己的人設以後,他已不再是自己,而是呈現給別人看的展示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原本真實的樣子都接受不了,或者說在意他人的評價,那他活的得多累。不如正視自己,活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如果這個犯人他能剝離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設定,認同自己是獨立的,他可以試著走出來擁有新的人生。

直視自己的錯誤,接受應有的懲罰,也不讓壞人躲避法律的制裁。連自首都是那麼瀟灑波瀾不驚。

法律是保護自己最後的武器,但是蔑視法律的人,總會得到制裁。


文十貳12


《惡人傳》這部電影我是最近才看的。一部韓國黑幫題材的電影,故事情節銜接的也很不錯,結局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你要問這段時間最值得看的韓國電影是哪一部?那我給你推薦的就是這部由馬東錫、金武烈主演的動作爽片——《惡人傳》。在影片上映初期,《惡人傳》一舉打敗了《復聯4》稱霸首周韓國票房冠軍。


馬東錫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風光無限的黑幫大佬。然而這位大佬卻很倒黴,居然被一個逃竄的連環殺人犯幾刀捅進了醫院,還好這位黑幫老大也是能打,打跑殺人犯,不至於被要了命。這讓黑幫老大很沒面子,住進醫院的黑幫老大開始了讓小弟查找這位殺人犯的道路...........


馬東錫的造型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惡人這樣的角色造型了,沙袋裡頭裝人打、徒手掰斷人牙也一顯黑幫大哥處變不驚、人狠話不多的形象。電影裡他的形象惡吧,處事手段惡吧,可是他並不是高段位的惡人,因為他還有義氣還有善良,不會隨便傷害人。黑社會有善良的一面!(下雨天,黑老大把自己的傘送給一個沒有傘的學生能看出來)真正的惡,是那個人畜不如的連環殺人犯,殺害了那麼多無辜的人,也殺害黑老大送傘的女學生。這種惡傷天害理,而這才是真正的惡。


為了捉到那個連環殺人犯,迫不得已,警察和黑幫走到了一起。警察也有警察的侷限,因為體制、上下層領導等等諸多因素,往往干預了案件等事件的處理,而黑幫因為毫無限制,加上人手兄弟眾多,利益涉身,個個都是拼了命地幹,不得不說是人心齊泰山移,效率高。最後找到殺人犯,被黑老大徒手抓住暴打一頓。最後又被警察從黑老大手裡搶走,移送到法院宣判。


警察為了破案和黑澀會合作盡然瞞著上級!說明警察裡有些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為了達到目的和黑幫私下商量將罪名嫁禍他人。黑幫老大為了親手少了殺人犯,讓警察安排他和殺人犯到同一個監獄,盡然判了死刑還能動用私刑解決!(惡人要用惡人的辦法制)警察和黑幫,永遠的對手,卻因為一起事故聯合在一起。所以說,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總的來說《惡人傳》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值得觀看!


片刻影視


與之前大火的同類型電影《犯罪都市》一樣,兇殺與刀光是常見配置,血腥與屠戮更是家常便飯,但與前者不同的是,這部《惡人傳》無論是從影片節奏、動作場面還是角色刻畫,都透出一種浮於表面的質感:警察咋咋呼呼,老大憤懣無處,兇手不明來路。雖然乍看起來兇狠異常,但細看之下,仍舊令人難以入戲,觀看體驗可以說是很差了。

動作部分還不錯,黑幫老大和熱血警探聯手抓連環殺手的故事,到處無差別殺人的殺手一直殺人上癮,經常在公路上狙殺素昧平生的人,黑幫老大不幸中刀萬幸沒死;這個老大不是太壞、且做人還有底線,熱血警探腦子不太好使但野蠻如公牛,他們兩個加起來都幹不贏連環殺手。

有個段落很有意思,黑老大把雨傘送給了路邊淋雨等公車的漂亮女中學生,警探警告說不要亂拿陌生人的東西,他是黑幫;女孩回答說,你才像黑幫。結果,殺手原來坐在公車上等獵物,順手殺了上車的女孩,黑老大從此決心一定要搞死這個變態……

導演聰明利用了黑社會和警察合作的新鮮感來吸引觀眾,兩個男主的演技過硬所以看得也是挺過癮這不可置否,看到後面大家都稱兄道弟一起喝酒覺得毫無違和感,導演在這黑白如何混成一道的細節處理上還是很可以。然而懸疑連環兇殺案這樣的噱頭不應僅此於此。這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兇手雖然演技好但人物塑造太過於扁平。為什麼殺人他有過怎樣的童年陰影等信息交代得太敷衍,多從姜兢虎身上挖掘背景然後製造有意義的線索,從而讓觀眾覺得這案件是有跡可循,而不是像電影裡兩個男主一直處於被動地看到人就追看不到人就在附近找這麼兒戲。可笑的是,從某種程度上最後兇手被抓實際上是他自己送上門最後審判死刑也是他自己造成的,韓國刑警偵查能力及司法制度在此的作為微乎其微。最後想說 馬東錫隔門錘爆兇手狗頭那裡帥慘了!新晉韓國男神啊!


LV影音時光機


很不錯的片子,整部電影埋藏反轉的敘事手段、受益於分級制度得以肆意表現得暴力場面、充滿魅力的反派角色和灰頭土臉鬱郁不得志的正派警探……這些都是韓國犯罪片長久以來取得成功的不二選擇。《惡人傳》幾乎把這些所有該做到的都做到了,並且表現得相當出色。韓國電影本就有炮製出色犯罪片的優秀傳統,而這一次導演李元泰在《惡人傳》裡又玩出了新的花樣,除了最後的結尾既有些拖沓又有些對付之外,整部電影的完全可以代表韓國犯罪片的中高水準。





劍哥說電影


19禁,非誠勿擾

當惡與惡對立,誰才是真正的惡?更惡的那個人。 當法律不能及時制裁暴力,是否可以以暴制暴?可以。 有了這兩點元素,一部爽片便成型了。

它就是在今年戛納電影節午夜單元展映的《惡人傳》,為了接演此片,馬東錫不惜推掉了由基努·裡維斯主演的好萊塢大片《疾速追殺3》。 但是嚴格來說,這不是部好的韓國警匪片,對人性的深究以及案情推理一筆帶過,都沒有深入挖掘。 劇情顯得有些空洞和強行加戲,但是在拳拳到肉的打鬥和以暴制暴的理念灌輸上,《惡人傳》又值得一看。 而且,有馬東錫的電影本身就自帶濾鏡啊。 提起馬東錫或許有些人會陌生,但是說到《釜山行》裡那個穿衣有肉、脫衣有肉,戰鬥力爆表的萌大叔所有人都會認識。 在《釜山行》裡他為了保護心愛的妻子,用自己的身體去抵抗喪屍,與孔侑一起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此後,萌大叔馬東錫便成了諸多女孩子的理想型。

1888年,令整個倫敦聞風喪膽的開膛手傑克,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了至少五名妓女,還不斷地挑釁警方,但他至今逍遙法外。 還有1947年,發生在美國的黑色大麗花慘案,遇害者被攔腰斬斷,血液被排放乾淨,胸部遭到嚴重破壞,與傑克一樣,兇手也沒有逮到。 以及90年代到新世紀初的中國,黑惡勢力盛行,街頭動不動就會出現鬥毆現象,人們大晚上都不敢外出,以免遭遇不測。 而且往往這些人都會因證據不足無法批捕,也會因找不到人成為懸案,究其原因,大都是因為DNA和監控技術的不普及


洋哥說事呀


我們看電影常看到警匪自古就是對立的,不是一家人,不做一家事。《惡人傳》這部則是警匪合作破連壞兇殺案,關鍵是看完這部電影后,相信每個人都對黑幫老大不是特別厭惡。相反心生敬意。黑幫老大+痞子警察VS變態殺人,三個惡人間的鬥爭。



一,揭露社會黑暗

警察和黑道合作,發現自己的上司都被收買了,一方面揭示了韓國社會貪汙腐敗的現象。黑社會是殘酷的,為了地盤拿命去鬥,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被誰做掉。



二,家暴對孩子的成長危害

連環兇人殺手從小受到家暴,他對這個社會心生惡意。因為從小缺少愛,伴隨著家暴長大,他的世界裡,以很不友好的一種方式對待生活。

三,正義才是硬核

警匪聯合追逐,他們誰先抓到殺人犯就誰處理,影片的最終結局是,正義勝利了,而且黑幫老大出庭作證,他是被刺唯一一名倖存者。同時,他也因為非法經營坐上了監撈。


大師兄影業


自覺找到該題目,因為看完覺得爽,所以來辯!

暴力美學麼?我覺得不全是。如果允許我來界定這部影片,以故事的角度,是倫理難題(是非題)的暴力化視覺剖析。插播一則心願廣告:奉俊昊的《寄生家庭》依然渺無音信,等得好苦啊!那麼迴歸正題:這部電影借用了壹個其實還滿普遍的倫理(或者心理)測試題,軌道上的列車在分岔路口,犧牲一個人還是犧牲五個人。這裡其實沒那麼捧腳的說一點,電影非常迅速和直截了當的給出了人物關係,惡人傳,是分層的判定誰更應該受到懲罰的問題。



我看的是109分鐘的那個版本,用了很短的時間,將警匪與神經質的殺手關係,就告訴了觀眾。然後,就開始講述怎麼終結這個惡人和惡果。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在這裡就出現了利弊參半的矛盾,這麼快給出一致的結果方向,雖然節約了時間,但是如此明瞭的結果路徑,就會對後面的影片時間的思考或懸疑質量產生削減。期間還馬上摻雜了女法醫的感情線索,故事手法上,我個人覺得還是太過生硬了一些。有些假借共識來增添人物或做鋪墊,只是為了讓後面的故事結構(或法醫理由)趨於合理。再往後看,另一個反派大佬的競爭關係上,我個人還是覺得處理或安排得不夠完美;如果說上一個指責還能由剪輯來扛,這一個瑕疵或硬傷,就必須編劇來領板子了。


這部片子的逆向關係排序還是蠻順暢的,另一個遊戲機老大以及復仇者,都只是為了故事或矛盾進行服務;主要是為了擺明馬東錫的信任危機,還有製造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障礙;但是,配角的氣場與這些過程情節中的矛盾衝突,與我們在黑幫片與動作片中,慣常理解的問題的量級,差別有些過於懸殊了。如果真的還有導演剪輯版的話,我個人覺得這裡再增加個線索與十分鐘戲碼,會對這部電影的故事可看性、有很大程度的質量提升。這裡給馬東錫的加戲,是電影製作方與資本方的一種商業需求,但作為工業成熟且水平不錯的9102的一部片子,這裡還是有點點太動作偶像化的做法了。即使馬東錫歐巴要進軍國際市場或成為類型創立者,也不該用故事的簡陋作為動作戲的可替換籌碼、或者影片質量上的過大的代價。當然這些有些自說自話,因為韓國電影中,犯罪描寫是很巔峰也很過硬的戲碼;這種反襯,是對主角的重要的塑造和人物成長過程,如果馬東錫背後的影視資本與電影工業大佬們,希望參照李小龍、李連杰和楊紫瓊的電影人物成長經歷。即使馬東錫歐巴歲數不饒人,但是這種類型和角色的過度消費,是很短視和危險的啦!

中間階段的群戲,我覺得見仁見智,整體來講這段內容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腎上腺素;我只是很惋惜為什麼沒有出現韓國哪幾個金牌配角,使得主角光環太過耀眼了一些。這種無差別群眾演員的做法,如果不是預算方面的原因的話,那麼創作團隊對配角的構思可能還是偏弱了一點。雖然在三角關係作為主要矛盾衝突來解決的過程當中,如果用好配角來增加難度而不是再增加故事的複雜程度的話,我依然覺得我對這部電影中,這一段的配角的選取和使用的看法,是對的。又或者,假設將遊戲機競爭者與五星的人選對調,也會讓我覺得會有更好的化學反應吧……

在尾段,聚餐、女學生再到五星的領盒飯(抱歉這裡過多的劇透了)。這一段為了塑造最後的對決,故事或者說連續矛盾的製造上,時間從觀影角度來講,衝突或者說傷害性的節奏波把握得還不錯,很熟練;但是進度條出賣了它。當然故事結尾的完整度和滿意度我覺得可以接近九十分,但是在結尾的高潮到來之前,這一段是不是給休息和瞌睡準備的呢。衝出聚餐的酒館的一段,關於感情的扣兒是做到了,但是到五星的那一段,故事紐帶的薄厚實在差距太大。編劇對故事中,人數的這種懸殊,處理的經驗實在有些欠缺或者太過於衝動,有些急於製造強烈對比和損失。可能,我覺得編劇到導演再到剪輯,對故事結尾的力度與難度,還是有些缺乏信心。這一段的故事和情節以及鏡頭語言上,我十分確定看到了幾年前《暗殺》一片的熟悉味道。再到結尾的留白,與監獄片實在是相似度太高,且剪的有些馬虎。我以前還會對這段處理的目的有些幻想或小興奮,但是我現在覺得很多韓國電影的這種最後的留白,已經非常純熟甚至成為壹種傳染的手法風格的標記。如果就留在那個滿意而危險的微笑的話,是不是更完美一些呢?!

就像關於魔女的結尾一樣,關於電影我也有我的誤區和壞毛病,以致每次答題都招致一些奇奇怪怪的知乎er的評論。沒所謂,我只是發表個人意見,也希望大家幫我儘快走出韓影的視角定式和思維暖棚。燃燒吧,然後我願回到原野,在晨曦中奔逃著尋找,故事的肇事人。。


婉鈺說電影


《惡人傳》有著一個打破犯罪片常規的情節設定——刑警、黑幫老大聯手追捕連環殺手。刑警質疑:“一個壞人會去抓另一個壞人嗎?”黑幫老大則說,這是“兩個壞人會抓住更壞的人”。與此同時,《惡人傳》的成功,也在於劇本創作嚴格遵循類型敘事規則,其戲劇衝突、人物關係、敘事結構、情節模式工整嚴謹,處處精心設計,確保能夠達成預設的情感效果。一個熱血固執的爆烈刑警(The Cop)、一個暴力冷酷的黑幫老大(The Gangster)、一個冷血變態的連環殺手(The Devil),這三個人物,構成了一個三角關係的戲劇衝突。這並非打破了警匪犯罪片的二元對立,而是通過三角關係構建出三組二元對立,大大增加了類型敘事的複雜度和層次感。作者試圖在一個灰色的三角關係中探討誰才是惡人?究竟何為正義?《惡人傳》把通常警匪片中刑警與黑幫的矛盾對立關係,變成了合作互助關係。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容的正義警察與邪惡黑幫,最終變成了並肩攜手、配合無間的夥伴。雙方為什麼會聯手?如何才會走到一起?一個是原因,一個是過程,這兩點,一定要在劇作中給出高度合理的情節設定,才能對觀眾具有說服力。此處,劇作的嚴謹與層層推進,體現出了韓國類型片寫作的高度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