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郑念,民国著名的才女,她是《上海生死劫》的作者,她用自己一生的经历述说着一段高贵而又伟大的人生。她曾被誉为是民国最后的名媛,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她高贵的灵魂永远都不会消失。

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郑念原名姚念媛,这个笔名是为了纪念她日思夜念的丈夫和女儿而取的。郑念出身名门,祖父姚晋圻是清末著名的学术大儒,她是当时民国炙手可热的名媛,曾经四次登上过《北洋画报》的封面,是天津一带远近皆知的白富美。按道理像她这样的条件,根本无需怎么努力,只要守好本分,将来绝对可以嫁一个好人家,一辈子安稳无忧。可是她却不想安于这样的安逸生活,“优秀的人比普通人优秀也就算了,人家还比你要努力,那真的是不给人留活路啊。”她一直在求学的道路上努力着,先是考入了当时的燕京大学,后来又远渡重洋,前往英国留学,之后更是成为硕士,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男硕士尚且都是稀有动物,更何况是女硕士了。明明可以靠家世,明明可以靠颜值,结果人家选择靠才华。

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郑念一家三口

郑念可以说是民国最为之高贵的贵族了,那种触及灵魂深处的高贵,并非是决定于外物,而是散发出来的那种让人无法企及的内涵。在英国留学期间,郑念便与郑康琪一见钟情,两人毕业后不久便结婚了,婚后她们两也算是美满幸福,而郑念依旧保持着那种散发内在的韵味。她依旧是只穿旗袍,家里依旧是充满着中式的复古风。可是好景不长,不久42岁的丈夫离她而去,独自留她和女儿在人世。

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郑念与女儿

失去了心中的最爱,郑念心中自是悲痛万分,可是她并没有被这痛苦所压垮,她独自一人照顾着女儿,平时工作之余便和女儿一起听着古典音乐,依旧享受着触及灵魂的涌动气质。可是命运并没有选择放过她。或许就是应了那句“唯有在灵魂的炼狱之中方能够检验一个人灵魂的高贵。”1966年郑念因是资本家的身份而惨遭折磨,在当时那个年代,有多少硬骨头都在这场恐怖的阴霾中选择了妥协和认输,可是郑念却没有,她依旧怀揣着高贵的人格而活着。

在看守所的六年时光里,郑念一直高贵地活着,她向看守人员借来了扫帚,将监狱打扰得整整洁洁,为了保持整洁,她每餐会节省仅有的一点米饭,用来做米糊粘白纸在墙上,保证居住的干净。她甚至还在监狱里编了一套运动操,来让自己保持健康和清醒。有一种高贵是用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修饰的,用再美的美貌也无法掩盖的,那是绝对无法被模仿的。在监狱里,郑念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了屈服,她从来没有哭过,更没有向看守人员低过头,她从来没有因为能减轻折磨而选择承认自己的子虚乌有的罪名,她相信高贵的灵魂是绝对不容一丝的污染的。

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她接连经历着丈夫和女儿去世的噩耗,每天还要承受非人的折磨,可是她依旧没有选择向命运低头。痛苦让她的身体变得破烂不堪,可是她的眼睛却依旧那么深邃明亮。在得知女儿自杀的消息后,她先是沉默无语,之后又是重放光辉,她相信女儿跟自己一样,绝对不会因一点小事而选择轻生。她在内心告诉自己,自己非但不能死去,更要坚强地活下去。

洗清冤情后,郑念便着手一切去调查女儿死亡的真相,在面对超越亲人生死考验的情况,依旧泰然处之,不是了无情义,便是脱于灵魂的不屈与高雅。俨然,郑念是后一种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终于找出谋害女儿的凶手,为女儿报了仇。

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1980年郑念漂洋过海去了加拿大,以后便定居在美国,晚年的她虽然是孤单一人,却也从来没有为此而哀叹命运的不公,时光可以腐蚀一个人的容貌,同时代永远也无法腐蚀一个人的气质。2009年郑念因被热水烫伤不甚摔倒在浴室里,此时的她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当朋友将她送往医院的时候,医生告诉她最多只能活一年,面对这样的生死噩耗,一般人怕是直接在当场痛哭不已,而郑念却是坦然自若,回答道:“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几个月后,这位民国名媛安静地走完了她的一生。

曾不愿死去,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再活一年时,她却说:我已经活够了

人们总是在不断定义名媛与贵族,然而其实从人开始的时候,它们已经被定义了,从来不放弃内心对人格的坚守,从来不为一切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无论生活怎样都体面地活下去,这就是它们的内涵。而郑念,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着名媛与贵族的最好表现。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