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君文化研討會舉行

卓文君在巴蜀歷史文化名人星空中的“星辰位置”如何,有哪些獨特歷史貢獻,文君精神有著怎樣的內涵深意,如何傳承發展文君文化……9月15日上午,邛崍有美巷子雅言堂內,一場關於卓文君的時代精神的研討會正熱烈進行,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省歷史學會會長、省社科院重點學科巴蜀文化學首席專家譚繼和,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四川省杜甫研究學會副會長祁和暉,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副會長唐中六,中國古琴學會副會長馬傑,四川音樂學院教授、古琴演奏家戴茹,邛崍本土知名文化人傅尚志,邛崍地方文史專家胡立嘉等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闡釋卓文君的時代精神。

2018文君文化研討會舉行


“蜀中女子自古多才,卓文君就是其中一位。”會上,譚繼和作了《巴蜀文化名人星空中的卓文君》主題演講。他認為,司馬相如以琴挑卓文君,成就一段愛情佳話,可以說,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開創了蜀派古琴,“蜀派古琴史當從卓文君同司馬相如興琴曲,琴藝定情時開始。”譚繼和說,歷史上關於司馬相如的記載較多,關於卓文君的直接史料很少,卓文君“是被史書埋沒了的天才,是有才華而居於幕後的女英傑、女英豪。”譚繼和表示,司馬相如的文武全才、文韜武略都離不開卓文君的貢獻,卓文君本身有音樂才幹,慧眼識才成為司馬相如的“伯樂”,敢於做出當爐賣酒的“非常之舉”,支持司馬相如通西南夷,獻相如《封禪書》於漢武帝,促進了中國的民族發展和文化大一統……這些都體現出卓文君是成就相如“非常之功”的非常“才女”。

“我們對文君的文化解讀,跟對司馬相如的文化解讀一樣,是一個不可窮盡的課題。”譚繼和認為,過去對卓文君的研究還不夠多,今後可以從司馬相如相關的歷史材料中多發掘和研究。他建議說,卓文君是邛崍的文化座標,邛崍文創產業的發展主要是要呈現文君和相如的浪漫主義氣質,浪漫主義情懷,他們的精神是今天文創最大的思想資源。

“中華民族的成長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經濟、文化、民族融通的認同史,許多先聖、先賢、優秀華夏兒女為中華民族形成牢固的命運共同體做出過卓越貢獻。卓文君是這支華夏兒女精英中的女傑。”祁和暉以《卓文君對中華民族成長的卓越貢獻》為題,對卓文君在經濟、文化、民族融通方面所起的歷史作用作了充分的闡釋。她評價說,“卓文君作用非凡,有巨大表現可為史論。”

祁和暉說,卓文君長期不能陪伴在長安為官的夫君司馬相如身邊,是因為她在協助父親卓王孫管理冶鐵冶鋼等日常生產營運。卓氏家族在促進西漢大西南地區經濟發展與交流融通方面功不可沒,《史記·貨殖列傳》特為之作傳,這份“功績”中自有卓文君的一份貢獻。

卓文君的另一大功績,是協助司馬相如平定西南夷。祁和暉說,卓氏家族長期在西南地區經營商貿,不僅財力雄厚,而且與西南各民族聯繫緊密。正是因為有卓文君的大力支持襄助,司馬相如才能利用蜀商民間商貿的通道,不費一兵一卒,以和平的方式打通西南夷。

祁和暉還對當今一些認為卓文君只是個私奔風流的美女、浪女的觀點進行了抨擊。她表示,卓文君是一位巾幗女傑,而絕非尋常的才子佳人,更不是風流浪女。“卓文君作為富家女,能夠放下身段,當壚賣酒,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促進了中華婦女自尊、自強、自立的覺悟。”

唐中六表示,說到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就離不古琴。邛崍的古琴遺蹟非常豐富,從考古發掘出來的琴俑就可以發現,古代邛崍的琴樂就已經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可以說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

唐中六介紹,古代邛州的轄區比現今的邛崍要大得多,如今成都蒲江縣朝陽湖就是古邛州範圍,宋代理學家魏了翁曾在此創辦鶴山書院,並專門設立了古琴這門課,至今舊址仍有琴臺。“最近在四川雅安也發現了蘇東坡的一座琴臺,當時這一帶也是邛州地界。”

馬傑是第一次來邛崍,他表示這裡的氛圍很好,有關古琴的歷史痕跡很多。他建議邛崍利用好現有的古琴資源,加大推廣力度。“僅靠一次演出、一次會議,或者一兩個琴館,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常態化。”他指出,莊子故里安徽蒙城已經在學校裡推廣古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戴茹主要從音樂教育體制的角度分析了古琴的發展。她指出,現有的音樂教育體制對古琴的發展有很大限制。“我們的很多學生學了古琴,想去當音樂老師,但是因為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完全是西化的,你不會彈鋼琴,學校都不要。”戴茹說。

“文君精神內涵豐富,首先是卓文君敢為人先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倡導和踐行。”傅尚志則認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初見時,司馬相如正值落魄潦倒之際,此時卓文君敢於衝破門第觀念和封建禮教,大膽與司馬相如相戀,正是卓文君看重了司馬相如的才華。在司馬相如進行文學創作中,卓文君一直給予支持和幫助,在司馬相如離開人世之後,卓文君妥善保管其著作,使其作品得以發揚光大並流傳後世。“卓文君尊重人才、愛護人才、支持人才的精神值得學習。”

胡立嘉重點分析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創業和治學精神。他說,司馬相如從小愛讀書、學擊劍;因仰慕藺相如為人,自己改名為“相如”。他原本在漢景帝身邊任武騎常侍,因為發現當時的大文人都在梁王身邊,因此稱病辭官,到了梁王身邊。這些都體現了司馬相如的治學精神。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是文人下海創業第一人。”胡立嘉指出,“文君當壚,相如滌器”,這是他們二人早期的創業。而司馬相如去長安為官後,擁有一百名僮僕,留在家裡的卓文君則當起了女企業家,協助父親管理起了龐大的家族產業,這也是卓文君的創業。

與會其他文君文化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言,圍繞“文君精神的時代新意”、“文君文化與古琴藝術”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觀點在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光芒。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文君文化是天府文化、巴蜀文化、南絲路文化的重要體現。是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的融合。“研討卓文君的時代精神,對於文君文化的挖掘、瞭解、傳播、傳承與復興,對外樹立邛崍歷史文化品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家一致認為,對文君文化的研究,要體現與時俱進。兩千多年來,在歷史長河中積澱、凝結、昇華而形成的文君精神,與新時代的奮鬥精神牢牢契合,“奮鬥創造幸福”已深深地融入邛崍的城市精神,文君時代精神已成為邛崍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

當前,邛崍正在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揚傳承文君文化尤為重要。要提升文君文化對群眾生活的影響力,要融合邛茶文化、邛酒文化、開發文創產品,真正實現讓文君文化促進百姓生活改變。同時建議將文君文化作為一個大文化品牌來做,抓住機遇,提升文化自信,將文君文化研究與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結合起來,開創邛崍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新局面。這次座談會的成功召開,將成為邛崍文君文化研究的一個新的起點,讓文君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記者 王亞姣 攝影 姚凱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