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李书福 应该是想给造车新势力们再上一课

老实人李书福 应该是想给造车新势力们再上一课

不久前,李书福的一句,"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大量讨论。

成功的人,说出的金句,往往都会被扩大宣传,因为正是他们站在行业金字塔的顶端,站的更高。

中国的汽车企业家里,李书福向来被人打上“老实人”的标签,也有过很多惊人之语。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这是汽车圈外都熟知的一句话。

它还说过“造车就像养猪”等等类似语句。

在6月5日-6日举办的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于如今的全球汽车工业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变革与挑战发表了一些看法。

如今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吉利汽车的掌门人,他如何看待现在的时代。

整理之后,主要内容大意是都在谈的变革、创新和转型:

关于汽车行业的改变,中国汽车的改变

李书福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这样的观点,目前,中国的汽车分成三种形态:第一种就是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主动改变,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第二种是坚持自己的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或者想改变但是没有能力改变的汽车公司;而第三种就是大家现在每天挂在嘴边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这三种汽车公司现在在市场里面大家同时展开竞争,最终谁能胜出、取得成功,现在都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坚守传统思维又不愿意改变,不适应这个行业变革的企业,则难有前途。

这种官方话术,需要更深度的解读。主动适应变化的企业,我们眼前的例子很多,在汽车行业里往往被称为传统巨头的快速转身。相信,你也发现了,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丰田、大众等企业,无一不在快速推进自身的新能源化,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也就是时下的汽车四化。

跨国的世界级巨头们,不仅拥有积淀、经验、技术,最可怕的其实是,一旦它们醒过来并快速布局,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近几年汽车行业的黑马,或是传统企业,留给所有人的机会都不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汽车工业都到中国这个市场参与竞争。中国汽车工业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中国汽车产业就完全彻底地放开了,各种门槛自然的消失。

国外汽车公司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现在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都在做规划,等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外国汽车公司就将在中国大展拳脚,他们都希望在那个时候会以一种方式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扎足市场的机会。短短这五年时间既是中国市场的机会,也是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非常无情的挑战,不过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危机意识,每个企业都应该有的意识,哪怕现在站在世界之巅。和李书福抱有相同观点的,是丰田章男,丰田汽车的掌门人,尽管站在世界之巅,丰田章男在不久前还是说出了那句“丰田,现在站在生存还是灭亡的关键点上”。掌门人的观点,往往都是类似的。

老实人李书福 应该是想给造车新势力们再上一课

关于开放和转型:

对外开放前,中国汽车业应该尽快对内开放

就当前的汽车工业而言,我觉得国家应该在对外开放之前,尽快的对内开放,让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力量参与到中国汽车行业里面来,早日形成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

建一个汽车厂不难,有钱就能建起来,造一个汽车厂也不难,有钱一定能造起来。但是如何形成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赚钱才能可持续发展,不赚钱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那就是不容易了。

只要大家能够协同起来,开放、合作,对于全球汽车行业来讲一定是一件好事,将会更好的推动整个世界汽车工业朝着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及共享出行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全人类的交通出行带来正向的变革,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带来更多交通出行的享受。

分析以上观点,吉利不是把眼光只仅仅瞄向自身发展,而是担忧整个行业的发力。如李书福所说,确实是行业共识,吉利也是心怀开放的姿态。

从内燃机到电动机的改变正在加速发生,企业要踏实投入竞争

三年内吉利可能推出30多款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以更高技术、更高的工艺标准和制造标准,满足消费者更加严苛的消费要求。

21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商业重塑的时期。当前中国进入电动汽车工业的投资者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也搞得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一定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但是有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如果说不踏踏实实的投入到这一场竞争当中来,光是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也炒不出高水平,炒不出高质量发展的。实业就是实业,搞实业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

当然,现在进入汽车行业不是没有机会了,只是说机会确实稍微少了一点,难度大了一点。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有些人已经打了一段时间了,快接近谷岭了,而新进入者,要么就是技术很好,一杆进洞,要么就是不要参与这场比赛,否则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机会只有一次,一定要聚精会神、认真严肃、高度重视,必须一次性成功,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更不能三心二意。

写在最后:

原谅我用了一个略显嘲讽的题目,李书福说的对么?几乎没有纰漏。

市场就是如此,大风向转变,想活下去,活得好,只有两条路,要么快速跟上,要么创新,打出自己能改变市场的一张牌。

在我理解,李书福的观点是,不作出改变、创新、不开放的企业,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而不踏踏实实造车的企业,生机渺茫。

我不由得又想到了,那些年,特斯拉刚刚诞生,国内诸多新势力被打上特斯拉竞争者标签时的情形。

借用中国足球领域的一句玩笑话给中国车企,留下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