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时代和波斯展开斗争,波斯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最大外部隐患。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在战争中拜占庭积极改变自己的军事策略,针对拜占庭-波斯战争部署了纵深防御战略。这个战略是在罗马帝国晚期才出现的,为后来拜占庭帝国在军事战争中占据较好地位奠定了基础,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军事战略。

拜占庭帝国用纵深防御战略对付萨珊波斯帝国,是当时拜占庭帝国初期发展和内外环境等的需要,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拜占庭帝国在军事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拜占庭来说是难得的优秀战略,为后来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查士丁尼时代下,拜占庭和波斯帝国三战三和的尴尬境地,促使拜占庭在军事战略方面做出调整

拜占庭和波斯的关系一直都处于白热化状态,因为周边小国的趋炎附势,让两国之间矛盾不断,拜占庭和波斯帝国总结起来共有三个阶段的战略接触。这些战争最终都以双方议和结束,没有太大的进展。周边国家,尤其是拉齐卡王国的反复归顺,让拜占庭和波斯帝国的战争越来越频繁。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第一次战略接触就是因为上文说的拉齐卡王国,事件发生在528-531年。

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周边有一些独立的小国家,他们通常会以归顺的形式保障自己国家的安全,而在两个大国之间归顺哪一方就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一次战争的导火索是坐落在高加索地区的小国,他们选择和拜占庭结盟,这样一来就是把波斯当成了敌对国。波斯国王是卡瓦德一世,他早就有了挑起战争的心思,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理由。此时,他借这次机会发动了入侵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借口是波斯管理的伊庇利亚人投靠了拜占庭,那时查士丁尼刚登基不久,明显是波斯国王有意为之。也有人说是因为拉齐卡王国皈依基督教,卡瓦德一世十分愤怒,加上拉齐卡结盟拜占庭,已经是在向波斯宣战,于是才有了这场战争。

无论如何,战争开始,拜占庭帝国必须迎战,他帮助盟友拉齐卡对付波斯军队,在高加索地区的战争逐渐蔓延,波斯也不是没有盟友的孤军,撒拉逊人加入了波斯的队伍,直击拜占庭的叙利亚地区。而拜占庭内部的犹太人也与波斯帝国勾结起来,使得拜占庭帝国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好在拜占庭有一位主将——贝利撒留,此人极为善战,他在达拉斯城战退了波斯军队,这是一支波斯主力军,受到打击的波斯人最后在第二年签署和平协议,第一次战争告终。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后来的战争也都殊途同归。波斯人不满之前的战争表现,再次挑起战争,但是拜占庭大将能征善战,遇到的难题都被他一一化解,这也成为波斯进攻拜占庭的一大阻力。意识到这一点的波斯人逐渐从贝斯撒留入手。然而,在波斯帝国做出什么离间的事情之前,拜占庭内部就出现了问题。第二次战争之后双方再次签订了和平条约,又是从前线及时赶回的贝利撒留挽回了拜占庭的颓势。但是好景不长,查士丁尼生性猜疑,贝利撒留大有功高盖主的势头,自然是留不得的,于是贝利撒留被撤职。波斯人听了大喜,在543年再次进攻,直接占领了亚美尼亚。后来双方战争没有很大突破,又于545年签订条约。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最后一次战争是拉齐卡王国煽风点火所致,他因为不满拜占庭帝国在当地的表现而转投波斯帝国阵营,后来又和波斯帝国有了冲突,欲再次与拜占庭结盟。这样的情况引发了佩特拉争夺战,波斯军队战败,再次议和。

在以上三次与波斯的战争中拜占庭帝国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战略部署,后人在分析拜占庭帝国战略时发现,纵深防御战略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基础战略,是赢得几次优势的重要原因。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拜占庭帝国在劣势中寻找出路,从自身情况出发合理运用纵深防御战略,将优势逐渐展现出来

在拜占庭帝国,一直都有和平与统一两大矛盾阵营,人们在和平和战争之间抉择不定。

后来因为波斯帝国不断挑起战争,拜占庭逐渐明白战争才是让这两大矛盾形成和谐局面的重要手段,于是也开始了战略方面的部署。和波斯帝国相比,拜占庭帝国自身劣势比较明显。

主要是其战术上的劣势,波斯帝国骑兵力量比较强,机动性远胜于拜占庭,这样一来就更需要各部门严密合作,稍有漏洞就会引起祸端。不管是多么训练有素的军队都没有办法完全保证在合作组织方面没有风险,所以拜占庭帝国在战争中极易出现各自为营的情况。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同时,拜占庭每次面对的敌人并非波斯帝国一个,本身拜占庭帝国的军事组织文化就比较单一,面对与众不同的军事地点和环境,如果不能及时适应,也是很难取得优势的。北方游牧和西方蛮族以及波斯帝国三者结合,在不同地域展开斗争对机动性不强的拜占庭来说更为艰难。

综合以上拜占庭帝国在战争中的劣势,这就要求其根据这些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方法,而在众多战略决策之中,只有纵深防御战略能够把拜占庭的劣势地位转化成优势地位。纵深防御战略虽然是以防御为主,但是敌方占领和推进时间变慢后就有利于拜占庭发起进攻,变退为进这样的战略虽然很好,但是也不一定适应别的国家。

这就要细说拜占庭在这样的战略选择方面的优势了。拜占庭虽然骑兵力量不算强大,机动性差,可是他们的军队非常擅长野战,这一点和纵深防御战略不谋而合。一方面用防御的方法拖慢敌方主力,另一方面借助野战主力军实现局部战场的突破,这就形成了拜占庭帝国独特的军事战略。

除了在野战主力军方面比较占优势之外,拜占庭军队还需要有一位强大的指挥者,纵深防御战略把防御和战争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比较默契的军队配合度,所以拥有一员具备指挥能力的大将必不可少。同时,军士们因为长期集中训练,加上拜占庭军队管理严格,所以各部门配合较好,在这样的合作战争中游刃有余,能够尽可能减少因为默契不够而战败的可能。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波斯军队也是有其独特的劣势,这一点在之后的战争中越来越明显。他们的骑兵队伍强大,但是骑兵在道路选择上却不占优势,所以一旦拜占庭预测到骑兵的进攻路线,甚至时间,这个最强大的优势就瞬间成为劣势。拜占庭发现两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适合骑兵入侵,于是把防御力量集中起来,同时贝利撒留这位杰出的大将指挥军队在时间上严格把握,了解到地方在春分时节不会进攻(这两个月撒拉森人向神献祭)。这样一来,波斯骑兵的动向就基本被拜占庭军队掌握了。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纵深防御战略和拜占庭军队的优势遥相呼应,二者在战争中配合默契,这才是适合拜占庭的优秀战略

罗马帝国晚期出现的纵深防御战略被拜占庭帝国巧妙运用,为拜占庭在之后的战争中取得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来拜占庭内部缺陷和军事劣势是无法与波斯帝国长期对抗的,分头行动的拜占庭帝国最终会被波斯强大的机动力量逐个击破,好在拜占庭及时以退为进,虽然处于守方的局面但依旧积极迎战,他们避开前线的横冲直撞,尽可能减少伤亡和正面对抗,但它又不同于前沿防御战略,前沿防御战略是一种大局观,它强调要把防御力量分散开来,每个地区都有相同的防御军事。这样一来如果地方集中力量在某一处,那么很快就会被击垮。

扬长避短——拜占庭力克波斯的纵深防御战略

拜占庭的纵深防御是有浅有深的,在敌人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加大防御,让他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受到的致命的打击。这样才能使敌人节节败退,收获最终的胜利。总的来说,纵深防御战略联系了拜占庭本国的国情和军情,是一项基本的军事战略,为拜占庭在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拜占庭本身关注内部较多,对外界向来都是以防守为主,这也导致出现了防御战略的劣势,国家大范围开展防御工事,一方面劳民伤财,另一方面,防守的境地无法真正打压敌人,只是在局部击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也不是那么好做。所以虽然后来拜占庭和波斯帝国都取得过胜利,但是双方还是以议和为主,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展。在处理和波斯帝国的长久关系方面,拜占庭帝国一时间无法解脱和平和统一这两大境地,纵深防御战略为国家安全做出贡献,但并不意味着拜占庭帝国长期处于战略优势。

参考文献:

《查士丁尼法典》

《最后的罗马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