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韓信說的是啥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病逝,胡亥在李斯、趙高的矯詔之下承位,是為秦二世。但與父親的雄才大略相比,胡亥昏庸無能、寵信奸佞,這也讓暗流湧動下的秦王朝矛盾迸發,終於隨著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拉開的秦末農民大起義狂潮,也將秦王朝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韓信被殺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韓信說的是啥


這其中,劉邦功不可沒,更是秦王朝的直接滅亡者。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進逼咸陽,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遂亡。而在劉邦取得的這般輝煌戰績之中,韓信作為股肱之臣,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劉邦便稱讚道:“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但是即便如此,在平定天下之後,君王的猜忌之心,韓信這樣一位功勳赫赫的將軍,也終究難逃一死。

公元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御駕親征,而居於後方的呂雉則與蕭何共謀,在假傳聖旨劉邦平叛歸來,群臣恭賀之下,將韓信召至長樂宮,而後殺害。一代戰神,就此隕落,但恨意難平,臨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話,而在聽罷此語之後,蕭何、呂后不禁心有餘悸,即便是後來劉邦平叛歸來,詢問此事,聽罷此言,也不禁是心頭大驚。這又是為何呢?


韓信被殺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韓信說的是啥


韓信出身貧賤,甚至常常寄人籬下,乞食為生。這也讓他被人不恥,更是有被淮陰屠戶所辱的“胯下之辱”以及“乞食漂母”之事流傳於世。但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當秦末大起義此起彼伏之時,他也毅然決然的迎來了機會,投奔了當時勢力最為強盛的項羽。

作為楚人,項羽勇猛無匹,所向睥睨,更兼之楚人恨秦久已,因此歸附者雲集。但項羽卻少識人之明,不僅不聽范增之謀以致於鴻門宴放走劉邦,放虎歸山;即便是對於遺留下的張良也果斷不足,優柔寡斷。

韓信被殺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韓信說的是啥


至於韓信也是一例遺珠,項羽只是委以郎中之職務,對於他的建議卻均不採納。於是,晉身無望之下,韓信也只得投歸劉邦之下。然而,劉邦對於韓信伊始也並不重用,但一個人卻深知韓信之能,這個人就是蕭何。

在多次與韓信的交談之中,蕭何對於韓信的見解都深以為然。但對於劉邦的不用,韓信又一次選擇出走,而在聽聞韓信出走之後,蕭何大怒,親身追趕。一場“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由此而生,最終在蕭何的舉薦之下,韓信終於被委任為將軍,也迎來了屬於他的機會。

在與劉邦的懇談之下,他分析劉邦與項羽的優劣,勸說劉邦任用勇武之人,此後也終有了用韓信平齊王、敗項羽於垓下的豐功偉績。

韓信被殺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韓信說的是啥


身為人傑,韓信身邊自然也是招徠了不少得益良助,這其中便有謀士蒯通。在當時的亂世之中,謀士們以良策助力主君,以希冀立下功勳,他們遊走於眾人之間,良禽擇木而棲。在韓信攻克齊國之中,也正是運用了蒯通之謀,才順利克齊國72城池。

此時發生了一件事,當時劉邦與項羽激戰,韓信居於齊地,洋洋自得之下自然想著如同戰國模樣,裂地封王,便向劉邦要求封自己為齊王。

韓信被殺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韓信說的是啥


劉邦當時自顧不暇,只得封韓信為齊王。對於這樣的時局,身為謀士的蒯通自然也是政治嗅覺敏銳,便諫言韓信做事漁翁之利,更待劉邦、項羽戰至疲乏之時,自立而起。如此一來,天下大事,何愁不成!然而韓信卻沒有采納蒯通的意見,選擇歸附了劉邦,如此劉邦在韓信的襄助下便定鼎天下,建立漢朝。

雖然此時的韓信被封為楚王,可是“兔死狗烹”的歷史傳統並未改變,很快韓信便被貶為侯爵。這也讓韓信悶悶不樂,有了不臣之心。而當他被蕭何、呂雉所執時,便有了那句:“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對於韓信而言,為劉氏打下江山,卻落得一個被誅戮的結局,又怎會不憤恨!若當初聽從了蒯通之計,又何至於此!但是人的一生有哪裡有後悔藥,哪裡有什麼假設、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