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如是说。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时为了给爷爷改善伙食,母亲特意单炒一碟菜,里边加几片肥肉。饭前悄悄叮嘱我,“这是给你爷的,你不要吃”。我答应下来,到正式吃饭的时候,果然一筷子都没动。不管爷爷怎么劝,我坚决不伸筷子。之后心里很是骄傲,我能信守承诺,坚守底线,战胜自我,特别有成就感。也不为什么,就为了大人们的一句表扬:“这娃很值价。”这个“值价”大概意思就是自尊、自爱。到这时候大致学会了自我克制。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或许是肉片吸引力不足,挑战难度不大。后来母亲到公社开会,领着我去街镇上称了一点饼干,我捧着吃,母亲也说了:“给你爷留些。”我一分为二,先把自己的那些吃了,剩一半,路上想,再吃一块不要紧。结果一吃再吃,就剩一块了。后来这一块也只剩下半块了,最终还是带回去让这半块饼干跟爷爷见了个面,爷爷说:“我不吃,你吃去。”于是,最终还是自己吃了全部饼干。这一路,我的坚持和欲念相互斗争了一路,最终还是以半块饼干的微弱优势险胜了欲望。

孟子说:“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克制自己的欲念并不容易。克制住了,也就有所增益,突破自我,达到自己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魏征又说过:“见可欲,则思足以自戒。”

这是克制自我的方法,先想想自己拥有了什么,知足了就能减弱肆意生长的欲望。

但是,有时遇到喜欢的书,突如其来的想据为己有的想法几乎不可遏制,强烈得几乎要达到放弃自尊、不顾一切,毁灭自己“道心”的程度,那种感觉不亚于炼狱般的考验。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小时候缺书,初中极度书荒、百般无聊的时候,把姐姐的立体几何课本拿来硬啃。那时候对书有一种饥渴感,然后“饥寒起盗心”.

一次放学后到镇新华书店,书店店员远远地在一边和人聊天,丝毫没有关注这一边。而面前玻璃橱柜正开着,里边一本连环画册伸手可及。窃?不窃?邻家小孩在无人看守的玉米地里掰玉米的感觉就来了。天人交战,犹豫良久,还是迈开脚步,从书店里走出去了。一到街面上,大汗淋漓,清风吹来,竟感觉无比轻松,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伸手。

每天九点多学校吃早饭,我总是匆匆吃完早饭,回到空无一人的教室,依次翻同学的桌兜。记得某同学有比较好看的课外书,或者杂志,就翻出来看,看完了再悄悄放回去。那情形,自我感觉和后来看到《孟子》里乞食于东郭墦间的那个齐人很类似:“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

渐渐地也算读了些书,《厄尔斯骑鹅旅行记》《大林和小林》《孟豪森历险记》(又名《吹牛大王历险记》)这些书就是这样读的。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后来这一行为被同学发现了,男生倒也罢了,主要是女生.那时候都很封建,三八线画得很清晰,不免恶语相向,骂我是偷书贼。虽然有些理亏,但是也不太服气:这怎么算是偷呢?其一,这书这个时段也没人看,闲着也是闲着;其二,我看了原放回去,既没有据为己有,也没有损坏,书中文字还在,又没有少了你什么,打什么紧?

这个逻辑倒和后来看到的关汉卿杂剧《鲁斋郎》的上场道白有一拼:

“ ……但见人家好的玩器,怎么他倒有,我倒无,我则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人家有那骏马雕鞍,我使人牵来,则骑三日,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人家有那俊俏的妇人,我便叫人抬来,留三日,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少了他的。我是个本分的人。……"

2

十年寒窗,铁砚磨穿。1988年我考上了大学中文系。一次在小邮局寄完家信之后,顺便到旁边规模不大的书店里看书。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满书店里就看中了两本书:

一本是法国女作家萨冈的《你好,忧愁》,主要是这个书名吸引我,感觉很吻合当时年少又多少忧郁的我。但外国小说一时半会看不完,再看价格,也比较贵,就放下了。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另外看到一本《李敖的情话》,书不厚,装帧简单。李敖是谁,一概不知。就站在那里,从书架上抽出来,随便翻翻。结果一翻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着不知不觉几篇就读完了。再看价格也不贵,不到一块钱就买了带走。带回宿舍再细细阅读,感觉妙不可言,眼界大开。

李敖怎么写文章?

李敖很幽默。写他给女生写的情书的种种结局:被火葬的、被水葬的、被揉皱的、被撕碎车裂的……能列举几十种,然而愈挫愈奋屡败屡战。模仿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写了十几条“不亦快哉”,每一条都足以让人绝倒、喷饭。

过去看到写母亲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形象都很崇高伟大,大爱无私,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头顶种种光环,几乎没有例外。而李敖在书中写《妈妈的梦幻》《妈妈•弟弟•电影》,以幽默诙谐的笔墨把妈妈拉下了神座,尽情地调侃,活脱脱地画出一个可爱的小女人形象。

以往看到写母亲的文章都看出了母亲的可敬,然后敬而远之;李敖笔下的妈妈,能让人看出可爱,又因可爱而亲近。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李敖

李敖也很犀利、锋芒毕露,批判什么直截了当直击要害,不会迂回曲折。批评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的文章为“狗屁文章”,还分为三类:“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就此三类做了仔细陈述。语言犀利是犀利,但觉得不免尖酸刻薄。批评性的文字不是该委婉含蓄地用春秋笔法吗?《红楼梦》中林黛玉说“唯才子笔墨方能尖刻”,一语中的。

李敖洒脱随意。他看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随便翻开,风吹到哪一页就看哪一页。他在大学里常年一袭长袍,飘然而过,特立独行,成为台大校园一景或是一怪。

李敖很深刻。他说人有两类,君子和小人。但真君子少见,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比比皆是。伪君子的危害更甚于小人,与其做君子不得,毋宁做真小人,远胜伪君子。

李敖也自恋。他说,“白话文在李敖手里,已经出神入化”,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必有不世出的人出世。“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想,你文章确实好,但是怎么就这么不知道谦虚呢?

他说,将来大学女生的枕边,必有李敖的书。如果只有一本书,必然是李敖的。如果有两本书,第一本是李敖的,第二本仍然是李敖的。

不管如何,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巨大,这是无可避免的。它颠覆了我的文章观念,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语言生动些、活泼些不行吗?为什么要一本正经做圣人状?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李敖

我第一次见到李敖的书,读到李敖的文章,就是《李敖的情话》,再遍寻李敖的书,没有。这本书在我们中文系风靡的程度,让我始料未及。先在我们宿舍传遍了,然后在班上几乎人人传阅。我买回来看过一遍之后,除了偶尔回到我手里报个到之后,一直都处于“传阅中”的状态。

就这么传着传着,书都快被翻到散架了,封皮上的塑封已经全部脱落,再后来这本书就不知道传到哪里去了……

3

我再一次对书起“盗心”绝对和李敖有关。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那时候到图书馆借书有一套严密而完整的程序:先领来一些印好的借书条,再去类似中药店放药材的橱柜前,拉开抽屉翻找那些索引卡片,找到了,把该书的信息往借书条上抄,写好后交给工作人员,然后工作人员到书库里取书。取来之后把书中的卡片拿出来,让你填写,卡片存放好后,把书交给借阅者,一次借书才算完成。

工作人员有时候懒得跑路,接到借书条看都不看就说:“没有!”或“这书借出去了。”然后采取变通的办法,让我们在还书区还回来的书里去挑,看上什么书就借什么书。不过这也行,除非老师定了什么阅读任务指定了读什么,通常情况下我读书也没什么目的性,简化了程序其实也很方便。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有一次去图书馆借书,工作人员正远远地在一边扎堆聊天,聊得正起劲。

见人来了就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到那儿自己翻去!”于是我到无人看守的还书区,爬上高高的水泥平台,俯下身子,在还回来没有归架的书堆里随便翻。

翻着翻着,赫然发现《独白下的传统》,李敖,这是我见到的第二本李敖的书!所谓“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回头一看,工作人员离我大约有十几米,根本无暇朝我这边看一眼。不用手发抖,也不用心怦怦跳,我有充足的行动时间和空间,完全可以把这本书揣进怀里,然后从容不迫地爬下台子,不紧不慢地离开。

此时心里那个贼跳出来了:“动手呀,你拿呀,没人管的!”

但是心里那个君子拽着我的手:“‘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贼说君子:“你蠢、你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要一动手,这书就永远属于你的了!”

君子说:“人要有底线!”

贼说:“你真是迂腐得可笑!这是当着他们的面,大大方方地拿,不是偷!况且,要怪只能怪他们玩忽职守,这只是对他们不认真工作的惩戒!”

君子说不过贼。眼看我要全面沦陷,君子果断出手,把我的手拉起来,朝着管理员一挥,大声说:“我要借这本书!”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永远没有人知道,我刚才经历了这么一场激烈的斗争。或许不是君子有多强大,主要是这贼胆子还不够大。其实,从来都是有贼心没贼胆。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以后的生活中,大致也算衣食无忧,因为工作原因,想读书也算方便,原先心中所存的“贼心”已经无形消散,大概算是“贼心已死”。

所有人终其一生会面对种种诱惑,产生许多妄念执念,各种颠倒梦想,心猿意马,惑乱于心。就如《西游记》中的六贼: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全部是心内之贼。

一部《西游记》其实也是人生寓言,各种降妖除魔的艰苦过程,其实就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然后,“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阅读的故事 | 我的内心有一片小宇宙,里边住着君子和贼

-END-

作者丨任万军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