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觀點:停課不停學下,在線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難點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做出了“停課不停學”的指示,各地為響應號召都做出了延遲開學的決定。各地紛紛開展在線教學,這一變化給老師、學生、家長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也顯露出了許多問題。

張恆柱 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

在線教學是依託信息技術對不特定的多數學生在線進行的授課活動,當然,對老師來說,在線教學畢竟也是一種教學,只不過是無法直接和學生面對面交流,經過摸索,教師還是可以逐步適應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而隨著教學實踐中廣大一線教師的參與,將會推動線上教學的不斷髮展。線上教學發展須直面以下問題。

問題之一:在線教學的時長和形式。

有研究表明,成人的注意力僅僅能高度集中20分鐘左右。學習時長過長、教學方式單一、不注意休息和鍛鍊,這些都是在線教學效率不高的現實原因。這次疫情期間,多地規定在線課程時長不超過20分鐘就不失為一種實事求是、遵循規律的做法。高中畢業班複習階段如果確實需要整塊學習的內容過多,則需把一節課分成不同的階段,使學生精力得到調劑。

大咖觀點:停課不停學下,在線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難點

在線上教學中,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課堂深受學生歡迎。老師可以提前幾分鐘進入課堂,與學生交流互動,進行課前預熱,而教師每講完一個知識點,都可以通過耳麥詢問學生有沒有問題,在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在留言區即時發送消息提出自己的問題,遇到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還可以實行搶麥互動,在練習環節,學生還可以針對不會的題目及時拍照上傳。如果老師非常熟悉信息技術手段並能在教學中自如使用,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疲勞了,也可以帶入一些小遊戲,既緩解學生的疲勞,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問題之二: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

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講授,學生的感受可能會大相徑庭,即使教師講授的是集體備課下完全一致的內容,這應該引起全體教育者的反思。在線教學因為和學生相隔著一塊屏幕,教師再也無法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這種形式就要求教師更具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鮮明的個性,在某種程度上,教師風格和個性甚至可以成為學生“粘連”在課堂最重要的因素。

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充分肯定教師的教學風格對教學效果的作用,他說“教學成敗的關鍵不是在於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而是人際關係、情感態度”。他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對經驗開放,保持生活充實,信任自己的肌體,有自由感和創造性”,這樣才會“使學生髮現自我,成為自己,塑造個性,優化發展”。

在線教學中,教師的個性特色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教育資源,有著更大的教育影響力,直接影響教育成效,甚至鍛造著學生未來的個性和人格。為適應在線教學需要,面對網絡上風格各異、學生喜聞樂見的老師,教師可以博採眾長,努力形成和自己氣質特點相適應教學風格,這樣的老師,本身就是一本多姿多彩的教科書,一如自號為“苦水”的文化名人顧隨先生,學生贊他 “有時站在講臺上,一語不發,就是一首無言的詩”。

問題之三:讓教學變得“有意義”。

腦神經科學家邁克爾.斯卡丹通過其所做的腦神經科學實驗表明,只有在確認某件事值得學習後,大腦的某一區域才能被激活。這就告訴我們必須要努力挖掘事物的意義,才能讓學生專注於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找出事物間的關聯是發掘意義的基本手段,碎片化學習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特點,在線教學因受條件的限制,更容易進行點狀教學,這就更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割裂知識間的聯繫,將整體的知識碎片化,從而影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事物進而無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意義而遊離於課堂。

在線教學的老師,應該積極改變這種狀況,在教學中努力藉助信息技術工具,以流程圖、演變圖,矩陣圖、概念圖、步驟示意圖等簡明扼要的圖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從整體入手,“先見森林,再見樹木”,建立知識之間的連接,將知識結構化,進而幫助學生將新知建構進自己的知識網絡。

問題之四:教學要富有挑戰性。

不少人因擔心學生負擔過重喪失學習興趣,而在教學中不斷降低教學要求,特別是在線教學,他們因擔心學生專注力不高更易遊離,故而在線教學中出現了單純為迎合學生趣味而將教學娛樂化、簡單化的傾向,以為這樣就能讓學生願意固守在課堂上。殊不知,課堂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使自己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不斷得以提升,這正是教師的專業性和優勢之所在。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知識和能力得不到提高,思維得不到拓展,情感得不到陶冶,學生最終會遠離這樣的教學。因此,真正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可能不同,但最終都應該是有邏輯性、有高度、有深度的,唯此,才能不斷吸引學生有信心、有力量、有毅力接力人類認識和實踐的步伐不斷前進。

吳砥 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當前,全國上下正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階段,為儘可能降低疫情對中小學教學的影響,各地積極響應,紛紛發動教師開展在線教學,以確保“停課不停學”。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線教學存在三個必須重視。

難點一: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倫理等方面,在線教學的開展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我國教育信息化近年來發展很快,多數中小學教師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但這些教學活動主要還是在學校內的多媒體教室或實驗室、多功能室等物理空間來開展的。進入網絡空間後,教與學的時空場景發生了根本改變,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否勝任師生全程不能面對面的在線教學就成為在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師培訓,加強線上協同教研,尤其是多開展實操性強的課例分析,同時開展在線評課等活動,促進教師信息素養提升。

難點二:在線教學模式

由於具有完全不同的時空邊界,在線教學多數情況下都不能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進行,必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工具和資源,創新性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在線教學在資源應用上具有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全媒體資源,提供比傳統的線下課堂更高質量的內容體驗。另一方面,在線教學在教學組織上更加靈活,可以根據需要採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比如以短視頻為主的微課,配合高質量的輔助課件資源,並利用教學平臺和智能工具開展在線討論和單元測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等。因此,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當地技術條件、學生認知層次、教學內容特點等,靈活選擇在線直播、自主學習等不同方式,探索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交互式、個性化教學,這也是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一次全面探索。

難點三:信息化教學條件

我國教育信息化經過前期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通過推進“三通兩平臺”,大部分學校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化教學條件,中小學聯網率超過98%,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然而,由於很多地區學校以直播課形式開展在線教學,導致開課時段的網絡負荷空前提升,教學過程高延時、高故障成為普遍現象。這一方面需要各地學校調整教學方式,減少直播課,增大自主學習比例;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改善信息化教學條件,切實提升網絡、終端、內容、工具配置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次疫情防控期間的“停課不停學”任務就是對各地教育信息基礎設施的一次大考。

關於東方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始於1993年,深耕教育行業近30載,致力於現代教科設備、理化生實驗室、教育雲平臺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是國內最大的教育設備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並曾參與到相關行業的標準制定中。

大咖觀點:停課不停學下,在線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難點

東方教具擁有行業內一流的專業研發團隊,具備 教具品牌Labox萊博士與東方sky-docking等,同時享有多項知識產權。

大咖觀點:停課不停學下,在線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難點

一直以來,公司堅持“點滴做起,持之以恆”的理念,務實求真,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以客戶需求為準繩,運用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教學提供更優質的設備與方案支持,致力於為學生、老師、學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和諧的教學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