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堅持“不停學”,有的孩子只認準了“停課”

新學期不能如約而至,空中課堂便一下子如火如荼。可問題來了,隔空授課難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學生在校,是磚頭一塊,隔著網絡就散成了塵埃滿天。想抓抓不著,想捕捕不到。上課時他不在線,交作業時他不露臉,反覆追問,也最終石沉大海,好一點的找個理由搪塞,不耐煩的乾脆就連回聲都沒有。倡議好用嗎?督促能行嗎?發動家長有效果嗎?要我說,還是省省吧。能夠堅持學的,他們就會想方設法不掉線。堅決貫徹停課的,任你把方法想遍,也叫不開他假寐的雙眼。

這一切,根本與是不是網絡授課沒有半毛錢關係。

有的孩子在堅持“不停學”,有的孩子只認準了“停課”


一、好學者始終不輟,厭學者百般逃脫。

好學與厭學是基底,它不會因為形式的變更而有所搖撼。好學的孩子,無論是教室當中面對面,還是網絡授課看不見,他都會一如既往的堅持不懈,積極參與。而厭學的同學,也並非在網絡教學中見不到人影,沒有了音信。即便師生共處一室,面面相對,也常常是心不在焉,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習大都是應付了事。有人擔心,不能如期開學,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高考,還沒有推遲考期的相關通知,複習時間越來越少,孩子在家學能行嗎?我覺得,從知識學習的絕對值上來看,是會有些影響的。畢竟學習交流不是十分全面,也並不十分暢順,難免學得不深不透。但在競爭的相對值上來講,各個層級的學生會有更加明顯的區分。學習意志堅定、學習方法科學的同學,將被率先篩選出來。而學習意志薄弱、自律性不強、學習方法不得當的的同學,將被甩得更遠。簡言之,好的依然好,糟的會更糟。這種區別不是因為停課不停學而產生的,是向來就存在的。只不過在如此特定的情境之下,變得更加顯而易見罷了。會不會不公平呢?我覺得不會。因為高考本身就是一種篩選,即便高校不斷擴招,也不會承諾每個人都走進大學校園,更不會讓每個人都享有最高級的教育資源。這麼說雖然冷酷,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現實。教育機會平等,但教育資源無法平分。

有的孩子在堅持“不停學”,有的孩子只認準了“停課”


二、聰明者永遠自謙,愚蠢者向來自滿。

作為一名老師,我是非常反感說這樣的話。“你家孩子很聰明,成績不好,就是因為他還沒學。”這句話聽起來,邏輯上好像在做這樣的假設:如果這個孩子一旦學習,成績就會突飛猛進。從情理上看,確實是有這種可能,而且可能性極大。但從現實發展來看,卻總是不成立。就好像手裡拿著一架紙飛機,堅信它裝了發動機,會飛得更高更遠。但現實是,它不可能裝上發動機,那不過是美好的空想。一個孩子學習沒有主動性,如果還一味地強調他很聰明,我覺得這是莫大的諷刺!好比一個人出身寒門,一生沒能大富大貴,也沒有人會覺得他哪錯了。但如果一個人出身豪門,最後卻乞討街頭,恐怕就會招來無盡的非議。孩子智商優異,確實是個優點,但它無法被自己點燃,無法在更廣闊的時空得以施展,也不過是閒置的貨品,值不得半文。總是抱著自己的小聰明自滿的孩子,絕非天才。智慧的人總在自謙,只有不斷向上攀升,才能印證其聰明。愚蠢的人常常自滿,用曾經的小榮耀,給自己不斷下行的人生取暖。

有的孩子在堅持“不停學”,有的孩子只認準了“停課”


三、現實起於平凡,白日夢認準孤例

努力學習,未來會變得更好嗎?說實話,對我來說,這個問題無解。我不想說,高考的勝利能夠決定一個人未來的美好,因為這種邏輯不大成立。我只能說,高考考得好一些,你未來旅途中的用具就準備得更充足一些,也許多一些準備,就會少一些無措。如果你向我列舉,某某人因為輟學,而飛黃騰達,我也覺得很荒謬。因為這是孤例,而非普遍現象。如果再強調其間的這種因果關係,我覺得漏洞就更大了。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那些以少勝多的神奇戰例,如赤壁之戰,可現實是,絕大多數以多勝少的戰例,被埋沒了。不是他們不經典,而是不能給人帶來話題的驚喜。生活也一樣。對於芸芸眾生而言,生活就是起於平凡,一點一點蹭著發展。那些一步登天的奇蹟,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般輕而易舉,更不會像你腦中構畫的因果邏輯,那般順理成章。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被蜘蛛咬了一口,你的第一個想法,不是考慮能不能走壁攀巖,而是趕快打車去醫院。在必然的付出上下足功,等待那些偶然的奇蹟光臨,我覺得是最美好的安排。

停課只是暫時,一切終將復原,無論你在貫徹“停課”,還是落實“不停學”,你們終將再見,在學校的課堂,在人生的考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