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导语:

《金色笔记》中,在社会问题、信仰、爱情、婚姻等多层面的现象中,使知识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艰辛与困境。这时,女性只有回归平淡、自然的现实生活,才能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人们的性别区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强迫的,特别是女性作为低等的性别和男性作为优越的性别时,女性的自由和独立由此被限制。追求自由,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成为自由人,享受更多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这成为二战后的女性,尤其知识女性追求的新潮流。

实际上,女性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父权制社会中历来被认为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是弱势群体,男性成了权威、力量和核心的象征。

在《金色笔记》中,知识女性安娜·沃尔夫在父权制社会中,为了追寻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所经历的种种困境和生存状况,将女性追求自由的思想和快速发展的时代相融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诠释了女性内心的痛苦、烦恼和需求。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一、彷徨与失望: 父权制社会下,知识女性追求自由的艰辛与困境

1.信仰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经济、文化、思想、认知、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父权制思想认为:这种性别秩序是普遍存在的,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

为了打破传统,追求男女平等和信仰自由,实现理想和抱负。作为自由女性的安娜和摩莉都加入了英国共产党,准备把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遗憾的是,残酷的现实总是和美好的理想距离遥远。当安娜有机会了解到党内某些事情的真相和党员之间的勾心斗角时,她感到郁闷和压抑。

“你很快发现自己所见到的共产党人,或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的人一谈起来,无不流露出一种对共产党一知半解,却又充满了可怕的恶意的态度。”“在参加共产党的当初,我的灵魂深处追求的是一种完美,希望能由此结束我们所过的那种破裂的、分离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然而,加入共产党反而加剧了这种分裂。”

安娜和摩莉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种种党内的事情让她们心灰意冷。她们的意志开始动摇,想着退党之事,她们本来想实现自我价值,却发现自己在狂热的工作中度过了许多个毫无意义的日日夜夜,一无所获,希望、失望、观望。对于知识女性来说,拥有理想和抱负是进步的,是值得肯定的,这至少改变或者影响了男人掌控大局的局面,使她们略知或熟悉男人的作为或某些观点,在社会地位上靠近男性。

即使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她们的理想,使信仰破灭,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由最初的完美渐渐地在心目中泯灭,本想通过自由独立实现男女平等,和人生梦想也由希望而变成绝望,以至于彻底远离了大舞台,但她们的这种行为挑战了男权社会,是女性竭力争取男女地位平等的重大突破。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2.爱情生活:

从渴望、委曲求全到彻底失望,在父权制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长期处于男性主流文化的边缘,即使妇女地位较之前有所改变或提高,但是,这种对立关系的惯性也已经根深蒂固。

安娜经历了失败的婚姻让她心力交瘁,只有女儿简纳特不断地提醒着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义务和责任,让她在乱世中才找到了理性的边缘。自由女性的思想和经济独立,使她不愿意让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妨碍自己,她要追求自由。于是,她成了医生迈克尔的情人。

但迈克尔认为女人总想依附于男人,并最终毁掉他们及其事业,他关心最多的是作为男性的尊严与地位,有没有遭到女性威胁的可能。安娜与他相爱五年,全身心地投入,但他毫不顾忌她的情感,最终抛弃了她。本质上,他是不爱或者说不尊重安娜的,对她只是父权式的占有和统治。

这些看似自由的女性,表面上为了追求真爱,自由地变换情人,享受着自我的情感生活,似乎是完全自由的。可潜意识里,她们只有服从和牺牲自己的义务,从未体会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她们竭力掩饰着恐惧和孤独的心理。而且,当她们冷静直视内心深处的情感时,总是感到与所谓的情人之间,好像冷冷地隔着一层,隔着一个情感的真空,只有寒冷和孤独相伴。

自由女性选择独身而不结婚,是因为她们不愿意孤独和渴望灵魂伴侣。表面上对爱情和婚姻的冷漠,实则是掩饰内心对稳定婚姻生活的渴望。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似乎永远位于“他者”的地位,她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婚姻中,不停地寻求情感的归宿和自我意识,因为只有稳定的婚姻才能带给女性安全感和真实可靠的情感生活。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就会饱受情感的折磨和打击,男人永远有控制女人的权利,女人被动地处于被压迫的边缘,渐渐地,她们将会迷失自我,郁郁寡欢,乃至于精神错乱。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3.性的自由与悲凉

对于女人来说,“性”本质上属于情感的问题。但性自由并不意味着性泛滥,女性的性爱基础是感情,而男性则把性爱关系看作是满足欲望的简单方式。安娜和摩莉为了追求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敢于冲破传统习俗和自我约束,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而所谓的自由似乎成为了,她们可以把握和支配的东西。

但是,在父权制社会里,男性是主体,女性是主体的他者。“主体”只能在对立中确立,他把自己树立为主要者,以此与他者、次要者或客体相对立。客体就是次要者,主动权掌控在主体手中。客体经常被贬低、被边缘化,被剥夺了想要表达自己思想或观点的机会。

因此,男人控制着女人的自由,从心里其实还是不尊重或者轻视女人。女人要想获得理想的性爱,是不现实的,性爱只是作为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失去了爱情的性自由,是苍白无力形式上的独立和自由,这也是自由女性的悲哀和遭遇的残酷现实困境。

女人希望在男人身上找到依靠、安全和保护,想用自己的标准要求男人,而男人却竭力抵制和摆脱女人赋予他们的角色,女人总是被现实打击和讽刺。传统女性在经济、精神、性等方面都完全依赖于男人,而自由女性虽然在社会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追求自由和解放,但性自由仍使她们失去了自尊、自爱和自我,她们得不到真爱,反而不断被情人背叛和抛弃。

两性社会中,性解放,性自由,是相对的,男人永远处于主动和控制的地位,女人则人格被分裂,身心俱伤,惶恐不安,精神恍惚。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二、反省与自我救赎: 追求自由与独立,共建两性和谐与幸福

安娜在经历了政治信仰、感情生活、事业上的重创之后,开始反思和自我救赎。

1.自由女性永不言弃

父权制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无真正自由可言。虽然她们挣脱了婚姻和家庭的羁绊,摆脱了传统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但这种表面自由引发了她们内心的不自由,致使精神苦闷。安娜表面上属于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实质上她的精神一直依赖于男人。离开男人,她的生活黯淡无光,寂寞难耐。她与前夫因没有和谐的性生活和精神隔膜而离婚,与情人迈克尔一起生活了五年,关系破裂也并非她的意愿。

她反思自己:“当婚姻破裂时,我们( 自由女性) 说,我们的婚姻是一次失败,太糟了。男人抛弃我们时,我们又说太糟了,我们没有男人照样抚养孩子,我们能对付。我们在共产党的圈子里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我们又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太糟了。我们从来不承认失败。”

安娜的言辞里满是牢骚、煎熬和迷茫,但不服输和不妥协的倔强劲清晰可见。她和摩莉探讨道:“如果我们过的是一种所谓的自由生活,即像男人一样的自由生活,我们为什么就不应该像他们那样说话呢?”

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呢?父权制社会的大环境压抑着她们,表面的潇洒和自由,难以掩饰内心的失落、纠结和困苦。即使这样,她们仍在不断地探寻自救之路。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2.受限的“自由度”

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受制于男性,话语权和自由度受到限制。她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把自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归咎于男人,不满和怨恨情绪恶化了两性关系。安娜和摩莉表面是彻底自由的,无婚姻羁绊,思想进步、有工作和事业,经济独立,言行自由、随心交友,这些都令传统女性羡慕不已。

然而,她们的内心因缺乏稳定的情感寄托和归宿感依旧不安,精神不自由。逐渐地,她们醒悟到,理想状态下的绝对自由和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婚姻和家庭对于女人并不可怕,也不是阻挡女人追求自由的绊脚石,相反,它使女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只有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和肯定自我,避免与男性形成对立或敌对关系,女人才能获得自由。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3.共建两性和谐关系

良好的两性关系并不是一方压制或统治另一方,也不是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或双方对立,而应该是相互认同、启发、理解、帮助、关心,共同成长。当安娜认识了同是作家的索尔·格林后,她仿佛找到了一面反馈自己弱点的镜子,两人相似的人生经历及精神状态,使她看到了自己的脆弱、消极、绝望和崩溃。

虽然他俩发生了许多矛盾、冲突与争吵,在此过程中,她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两性相处所存在的问题,女人渴盼爱,男人却逢场作戏,女人坠入情网,感到幸福,而男人仿佛置身于危险之中,两情相悦时,女人出于爱的饥渴,男人只图有个宿处。

“我不会被世上任何哪个女人拴住的,过去从来不曾,今后也绝不会!”索尔态度明朗,不会因为女人而失去自由。他以恶毒伤人的语气戏弄安娜,如果说“我被你现在拴住了,那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女人总想得到依赖与安全,而男人总是恐惧被束缚,正如安娜与索尔一样,他们既吸引又对峙,既相恋又憎恶,既折磨又依存,他们在痛苦中磨合。终于,他们悟到了两性和谐相处之道,即女性既不完全依赖或服从男性,男性也不控制或占有女性,双方掌控恰好的自由度,互相认同与启发,互相理解与帮助,消除异化,共同建立和谐、自由和幸福的关系。

当他们重塑人生观,接受了不完美的现实,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时,索尔以一种绝望的自嘲口气说:“我们谁也不能再那样作践自己。”他的话,是重拾自信与自我后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安娜的。他们各自给对方的小说写出了第一句话,这预示着各自的新生活开启了。

之后,双方各自写完了自己的小说,并颇获好评。尽管最后索尔离开了安娜,但安娜却感到:“我们再怎么分别,相隔无论多么遥远,我们永远会血肉相连,心心相印。”她已经调整好心态,接受了不完美的现实,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寻求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平衡点。索尔离开后,她又找了男人,“你们全都说什么也不要,其实什么都想得到,不过全是需要的时候逢场作戏而已。”“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这是她对男人的理解,对现实和生活的妥协。和索尔的共同经历,即从人格分裂到崩溃再到人格整合的心理过程,帮助她重塑了人生观,度过了精神危机,获得了重生,这一切为她实现完整美好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金色笔记》:女人只有平淡、自然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

结语 :

人生不完美,甚至千疮百孔,人类历史的进程很艰辛,社会现象时常会严重地影响和妨碍这个进程,正如《金色笔记》中所言,“一群人正在推一块大圆石上山。当他们刚往上推了几尺,却爆发了战争,或者荒唐的革命,石头便滚落下来,不是滚到底,总能停在比原先高几寸的地方。于是,那群人用肩膀顶住石头,又开始往上推。”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人不应该因为错误或失败而气馁或自暴自弃,不应苛求已是伤痕累累的世界适应自己,而应努力或尽力做好自身,以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去适应或影响这并不完美的世界。就像安娜那样,在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调整好心态,妥协于这个混乱而又一体的世界,融入正常的生活。女人只有回归平淡、自然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才能体会到自由和独立,这是“金色”的内涵,是人生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