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父母双亡的海蒂,一直由姨妈收养。姨妈即将去法兰克福工作,只好把海蒂托付给性格孤僻、在山上独居的爷爷。爷爷从一开始的断然拒绝,到后来的难分难舍,他与海蒂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海蒂在山间自由快乐地生活,并与放羊男孩彼得成了好朋友。

此时,姨妈又把海蒂带到城市,陪伴无法走路的富家小姐克拉拉。海蒂日夜思念着爷爷与大山。最终,她顺利回到爷爷的身边,回到大山的怀抱。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事实上,《海蒂与爷爷》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包括经典的秀兰·邓波儿版的《海蒂》。但是,唯有这部2015年在德国本土上映、2019年在国内上映的版本,是所有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人气和口碑最高的一版。

如此简单、无悬念的一个故事,影片上映后却获得好评如潮、豆瓣9.1分的高分,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


人间仙境般的自然风景,扣人心弦的音乐,带给人们一场感官盛宴,此为“美”。

1、先来聊聊影片中的配乐。

让我们跟随片首音乐《The sound of the mountains》走进电影。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先是吉他和弦的低诉,缓缓倾诉着山的心事:山在这儿,草在这儿,云在这儿,你来吗?

在吉他和弦的引领下,钢琴叮咚如山泉,带来一股纯真、快乐的气息。这是海蒂要出场了。你看,海蒂大大的裙摆在草影间摇摆,小小的手掠过结籽的草,轻快的奔跑间,脚下的地平线延伸开去,现出远处的蓝天白云。

轻柔的音乐,仿佛有山风掠过耳边,却原来是山鹰展翅掠过的风息。

随着提琴的加入,音乐渐渐雄浑而起,波澜起伏,应和着眼前的延绵山峰,也预示着故事开篇后海蒂命运的波折。

此刻,旧衣粗布包裹下的海蒂,满足地展开双臂,自由的心业已跟着山鹰飞远。因为,被姨妈收养的她,曾经长时间地关在无聊的室内。阿尔卑斯山,这辽阔而壮美的天地,迎合了她自由自在的童心。第一眼,海蒂就爱上了这山!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The sound of the mountains》曲末是钢琴与口琴的一应一和,就像海蒂与爷爷怡然自得的亲切交谈。

影片从头至尾,音乐、画面、人物性格、故事发展,高度和谐地交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你能观察到,电影里人物对白的语气节奏、与音乐的跌宕起伏完美贴合。每一个优美的音符,都配合着画面洋溢的欢快;每一个重音,都敲打在你的忐忑不安上;每一个拉长的和弦,都能勾出你的忧伤……

影片中部,海蒂来到法兰克福的规矩众多的富人家,家庭女教师严厉苛刻,海蒂无比思念爷爷与大山。这部分的背景音乐多是阴郁忧伤的。

《Kitten And Maladie Suisse》这段背景音乐出现在海蒂擅自带克拉拉出门并带回小猫时。乐曲前半段夸张地表现了对猫毛过敏的家庭教师看见小猫时戏剧化的惊恐慌乱,后半段则是海蒂受罚后的低落忧伤。

影片中部这一段的阴郁画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在整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痛苦的对比,幸福就体现不出分量。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严苛的家庭女教师

2、再来说说影片的画面,每一帧都美得叫人屏气凝息。

对大自然的天然亲近,镌刻在人类的基因里。这是我们在影片初始就被阿尔卑斯山的绿野青山深深吸引的原因。

阿尔卑斯山壮美的山脉、纯净的蓝天白云与湖水、辽阔的草坡、不知名的小花、撒欢的羊群,这些纯净的自然美景,让我们陶醉。

除了绿野青山,法兰克福集市上人来人往、琳琅满目的陶罐、果蔬、美丽的鲜花,这热闹的烟火气同样能激起热爱生活的人深深的共鸣。

“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当美的画面与音乐同时呈现,多说无益,享受就好。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故事美好如童话,可贵的是无论在故事的逻辑设计上还是角色塑造上,都还能贴近生活,而非镜花水月般的虚幻,此为“真”。

光良演唱的《童话》里有一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歌词里的“童话”是讲给孩子的童话,是完全脱离真实世界的童话。而这部电影是成年人愿意相信的“童话”,因为它虽无比美好,却也不失真。

讲给孩子的童话,里边的人物是扁平的,要么好人,要么坏人。但在现实生活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1、 一切因果皆有迹可循,故事才合逻辑;有善亦有恶,才是真实的人间。

影片开头,爷爷不近人情的冷酷叫人难以接受。他嘶吼着让海蒂与姨妈“滚”。姨妈撇下海蒂后,恼羞成怒的他独自进屋并关上门,全然不顾年幼的海蒂独自一人留在屋外过夜。

随着情节展开,从村民的闲言碎语中我们渐渐拼凑出一个梗概:原来,爷爷被村民深深误会并冷落,本身性格也孤僻,与子女又相处不好。时间长了,爷爷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沟通交往,抗拒情感的流露。

置于这样的前因后果中,影片中爷爷的不近人情也就合情合理了。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爷爷拒绝收养海蒂


海蒂的姨妈收养了海蒂5年后,强行把海蒂塞给爷爷,不顾海蒂之后的命运叵测。后来为了钱,姨妈更是把海蒂哄骗到陌生的城市,陪伴富家女孩克拉拉。

我们看到了姨妈的自私。可她毕竟不是海蒂的直系亲属(她称呼海蒂的爷爷为“叔叔”),年轻的她还有自己的未来需要打拼。而她将海蒂带离爷爷身边,也是因为富人家在物质与教育方面,有更可靠的保障。

她行善事,她也出于私心使恶。

故事里人物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找到现实生活里的人生经验自圆其说:看起来不够好的人,背后有你看不到的伤害;而多数凡人,也不过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做正确的事。

唯有如此贴近生活的真实,才能引起观影者的共鸣。

2、影片精心选角,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细节刻画,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

影片中海蒂如精灵般的自由自在与活力四射、克拉拉如仙子般的恬静纯美、彼得的小心机与急性子、爷爷如顽石般的倔强与深藏不露的柔情、克拉拉奶奶的睿智与善解人意、家庭女教师的刻板与不近人情,这些人物特点 ,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人生经历都是高度吻合的。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克拉拉与海蒂


细究起来,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选角,就像是为演员量身定做打造的。观影后良久,我们仍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他们各自的样貌,仿佛他们就活在现实生活里,活在我们身边。

譬如彼得,单看他相貌,招风耳、大鼻孔,哈,典型的顽童模样!在影片里突然的高声调、急吼吼的动作,看得出来他是个急性子。偷吃海蒂的食物、把克拉拉的轮椅推下山、厌恶读书,都表明这不是个有好家教的孩子。

事实上,他是个贫困农家的孩子,父亲早逝,奶奶眼盲。这样的家庭,饭都吃不饱,母亲哪有精力好好教育他呢?

刚出场的彼得有个细节值得一提。他面对海蒂爷爷很是拘谨,缩着肩膀,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只知道点头。当爷爷伸手递食物时,他还后退了一步。看到后边,我才恍然大悟。他是因为“爷爷曾经杀过人”的传闻,心怀恐惧啊。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彼得与海蒂

这个细节伏笔,体现了电影的严谨。影片中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

细节决定成败。电影这种以点看面、以微观看全局的浓缩型艺术,细节把控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

再譬如“爷爷”这一角色。故事开头,爷爷是个不近人情的老人。

熟识的大婶追着海蒂姨妈,一路追到半山腰,追问姨妈是否真的要把海蒂交给爷爷?因为爷爷“是个无神论者,他讨厌所有人”。在旁人看来,把年幼的海蒂交给爷爷,这真是个错到离谱的决定。

姨妈嘘声阻止大婶说出“爷爷”的名字。她心知肚明,这是个荒唐的决定。果不其然,正在忙碌的路人听到她们的交谈,警觉地抬头望向她们。

姨妈来到山上爷爷的小屋前,掏出手绢擦汗,从她脸上复杂、迟疑的神情看得出来,这其实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心理缓冲,“打硬仗”前的心理准备。如何与爷爷交涉,是个难题。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海蒂的姨妈

连续的几个侧面细节叠加,观影者就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爷爷的冷酷个性是众所周知的。

当被爷爷拒之门外的海蒂只能睡在马厩,爷爷早起去马厩挤奶时,站在门口的他迟疑了一下。他是知道海蒂睡在里边的。

我对此的解读是,他的迟疑,是良心上过意不去。冷酷地拒绝海蒂后,再次面对自己的孙女,他的良心大概隐隐作痛了。

所以,当他把羊奶递给孙女时,前一日还冷峻异常的脸,此刻有所舒缓。

大量细节的精心设计,使得人物的个性栩栩如生,并为后续的情节推进埋下伏笔,不至突兀。


影片体现了人性之善,蕴含着人生智慧,不仅暖心,还发人深思,此为“善”。

1、 影片里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是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海蒂自始至终用她孩子气的天真、善良、乐观与活力,随遇而安,并真诚善待生命里遇到的人。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爷爷拒海蒂于门外,她循着羊叫声在马厩睡了一晚。睡在阁楼的干草堆,吃简陋的食物,都阻止不了她灿烂的笑容。

天真的孩子的目光,总是善于投向纯粹的快乐:无拘无束的绿野、钻出洞口透气的土拨鼠、好吃的野果……

当得知彼得的奶奶眼睛完全看不见,也无法啃硬的面包,在同情之余,她从孩子的视角,发现自己和爷爷都是健康的,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我们是很幸运的人,是吧?”海蒂的这句话,叫爷爷为之一震,也叫银幕前的我们为之汗颜。

为了从彼得的鞭笞下解救小羊,海蒂愿意把原本不多的食物分一半给彼得;在富人家,她惦记着彼得的奶奶吃不了硬面包,每天为她收藏一个软面包……

自身带着正向能量的人,总有办法在困境里散发光亮与温暖。就像温暖的太阳,温暖旁人,照亮前程。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2、海蒂与爷爷的日常相处,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地心头一热。

彼得告诉海蒂,村里人说爷爷以前杀过人。海蒂回家后告诉爷爷,她想再睡回马厩。有所觉察的爷爷告诉海蒂:“你必须决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他人说的话。”

海蒂选择相信爷爷,并给了爷爷一个温暖的拥抱。爷爷明显在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爷爷接纳了海蒂,因为海蒂信任他。海蒂感恩爷爷收留她,她终于有家了。她激动地抱紧爷爷。其实,此刻爷爷说不出口的感激在心底。

没有人会真心拒绝温暖啊。不设防的信任,能敲开最紧的心门。当付出温暖,随之而来的收获就是对方更暖的爱。抱团取暖的人,是爱的施舍方,也是爱的受益方。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3、克拉拉奶奶是影片中智慧的化身

克拉拉奶奶是个擅于洞察人心而又温暖的老人。

她为了鼓励海蒂学习,给海蒂讲她感兴趣的故事,讲了一半后放下书本,留给海蒂自己阅读。为了读完故事,海蒂开始认真学习。

也是她首先觉察到海蒂的不快乐,劝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克拉拉的父亲,送海蒂回到爷爷身边。

她送给海蒂笔记本,鼓励海蒂坚持自己的梦想——写故事,她说:“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

她的阅历,使她能坦然承受一些未知的风险。所以,她大胆地把孱弱且腿脚不便的克拉拉带到阿尔卑斯山,交给海蒂爷爷照顾一段时间。正是这段健康快乐的生活,使克拉拉走出丧母的阴霾,治好了长久的心病。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克拉拉的奶奶给海蒂讲故事

4、影片含蓄地传达了众望所归的因果报应与圆满结局

我们总希望这世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总希望人间美满。但现实的人间常常让人失望。人们便把这份希望寄托在艺术作品上。

《海蒂与爷爷》使人们的这份精神寄托有了着落。

善良的海蒂遇到的也是善良的人们,善待她,并帮助她实现愿望。

善良的克拉拉一家,他们最大的善报,就是克拉拉在海蒂帮助下治好了心病,终于恢复健康,能走能站了。

海蒂爷爷也慢慢解开心结,下山搬回村中居住。

调皮的彼得,他偷吃海蒂的食物,还撒谎是羊吃的。影片给他的小小惩罚是,上一秒他刚撒完谎,下一秒他的羊就打斗起来了。羊打架可是会减少产奶量的。这可急坏彼得了。

而家庭女教师,她的报应是受猫毛过敏的折磨。


豆瓣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100%,《海蒂与爷爷》年度最治愈

为了捉住蝴蝶,克拉拉无意中站起来了

如此,观影者自是内心畅快淋漓、心满意足了。


结语:影片高品质的画面、音乐,带给人们感官上美的极致体验;影片的真实感,更容易让观者有代入感,引起共鸣;暖心治愈的故事,极大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而影片中蕴含的朴素道理,让故事有回味的空间,使电影有深度,不至流于肤浅。

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影片。故事简单,电影却一点儿不简单。简言之,这部影片既美且真,温暖治愈。

红羽轻扬,写走心文字,于生活中体验,阅读中思索,书写中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